高数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
3
0
必要劳动时间
6
12 剩余劳动时间
15

限制条件:
◦ 生理因素 ◦ 道德因素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概念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缩 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 方法。
0
4 必要劳动时间
6
12 剩余劳动时间

限制条件:
◦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一、工资的本质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表面上表现为劳动创造的 价值,掩盖了剥削关系。
•劳动力≠劳动
•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
–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 –劳动是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本身没有价 值。 –若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则逻辑上不成立,资本不可能增殖。
2.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 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但不能 离开流通 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价值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的实际使用能创造出比他自
• 在生产过程中可使得价值总量发生变化,是剩余价值的 源泉。 • 当工人创造的价值<可变资本时,资本价值减少 • 当工人创造的价值=可变资本时,资本价值不变 • 当工人创造的价值>可变资本时,资本价值增加 • 形态:劳动力
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 资本商品的价值量 W=c+v+m
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m为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注意:

相对剩余价值不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而带来的。
• 超额剩余价值
概念
•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按社会价值出售,
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即为超额剩余价值。
例子
1斤棉花价值10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0元;某 企业一个工人半小时纺一斤棉纱,平均生产率为一 个工人一小时纺一斤棉纱。 则该企业一斤棉纱的个别价值为15元,社会价值为 20元,该企业每斤棉纱可获得5元超额剩余价值。
转移
使用价值
价值 形成
创造
商品二因素
价值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 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资本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举例说明: 假定某纺纱厂,工人每人每天劳动力价值为3元;每天劳动6小时,纺纱5 公斤,每小时劳动凝结成价值0.5元;纺纱5公斤消耗棉花5公斤,价值10元; 消耗纱锭价值2元。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m m' v
m'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 m’真实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剩余价值量
m=m' v
多选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 B. C.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货币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 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 E.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也不 能离开流通
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对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过程
E.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4. 资本是: A.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一个历史范畴 C. 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 D. 表现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E. 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货币abde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概念:
– 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
•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 价值是少数资本家获得。 –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长期的,超额剩余价
值的获得的暂时的。
– 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资
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
–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 现形式。
三、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及当代剩余
•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 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价值增殖不在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
价值是怎么增殖的?
• 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这种商品是 一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 它自身还多的价值,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可还原为生产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由三部分组成:
•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维持劳动者后代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和提高其素质所必 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 劳动力价值没有统一标准,受经济发展水 平、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
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的经济制度。为了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论上阐明资产阶级所掌握
的货币财富是怎样转化资本的,还应阐明劳动者
是怎样转化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从而形成了雇佣
劳动制度。
• 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工资的形式
• 计时工资
–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 劳动价格(劳动力每小时的价格)=劳动力平 均日价值/工作日的小时数 – 只要出卖劳动力,就一定有必要劳动与剩余 劳动之分。 – 采用计时工资有利于资本家在萧条期适时安
排劳动时间。
• 计件工资
按照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支付的工资 通过产品质量监督劳动质量,以产品不合格为由克扣工 人工资,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家以较高的而不是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来确定
• -资本流通因首尾都是货币,可往复循环,为了获得
更多的价值运动无止境。
究竟什么是资本?
•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
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 得更多的货币。 • 因此,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G′=G+Δ G, 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 就是为了获
普通货币流通是
W G
G W
为卖而买,取得价值
W
为了满足消费的
需求,获得使用 价值。
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
G
资本流通是为了 满足增殖的需求, 获得价值。
两者的区别是什 么?
4.流通界限
ຫໍສະໝຸດ Baidu
W
G
获得使用价值后 流通即结束
G
W
G
W
为追求价值增殖 运动无止境
• -普通货币流通获得使用价值后流通结束,当然获得
这种使用价值后又会有对另外一种使用价值的需求。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 劳动能力 体力 脑力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 利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力 成为商 品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 以外,不占有生产资料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价值的源泉,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还多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劳动者消费生活 资料的结果。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一、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 劳动的一般性
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生产使用价值。 • 生产商品劳动的特殊性 用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 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凝结在新的产品中。 商品的价值量=旧价值的转移+新价值的凝结 • 资本生产的特殊性(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目录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本章重点
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资本的增殖过程 资本的概念及分类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工资的本质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和初步形成后,并 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得到确立。 (二)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虽然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但其物质技术基础仍是手工生产,尚处在工厂手工业发展阶段, 远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迫切要求通过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建立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历史任务是通过产业革命实现 的。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 行了产业革命。
剩余价值
工人创造 的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劳动时间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把资本分为两部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C)
• 在生产过程中只发生价值转移,价值量不发 生变化。 • 形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 料。
可变资本 (V)
–收入:5公斤棉纱的价值=(10元+2元)+0.5元/小时×6小时=15元 –支出:10元+2元+3元=15元 –收支平衡,价值未发生增殖。工人6小时的劳动过程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是劳 动力价值的补偿过程。
–如何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
形成过程。
– 在上例中,延长劳动时间至12小时。 • 收入:10斤棉纱的价值=20元+4元+0.5元/小时 ×12小时=30元 • 支出:20元+4元+3元=27元 • 盈利=收入-支出=30-27=3元 “一定点”是哪个时刻点?
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有了货币就可以拥有价值形成
所必需的物质准备。
货币在某种条件下转化为资本,但货币不一定就是资本。 普通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带来增殖
1.流通形式
普通货币流通公式
商品 W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 G
商品 W
货币 G
商品 W
货币 G
都都 有有 价买 值卖 形两 态个 的阶 变段 化,
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
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就 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资本总公式
G-W-G′
反映了所有资本的最一般的运动形式。
资 本 的 生 产 过 程
具体 劳动
劳动 过程
创 造
使用价值 旧价值
价值 增殖 过程 创 造
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抽象 劳动
价值 再生产 A 价 形成 值 过程
剩 余 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 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的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创造劳动力的 价值
创造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 值
价值生产的特点
•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 –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 两种生产方法在不同历史阶段起着不同作用。
• 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 相对剩余价值大幅度增加,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 西方发达国家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也有所增长。 – 生产的自动化使相对剩余价值大幅度提高。
生产一件产品的标准时间以及每件产品的工资单价。
减少资本家雇佣监工的费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 本等开支 突出了工人的个人利益,模糊了工人的共同利益,加强 了工人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工人的团结。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
• 名义工资:用货币衡量的工资 • 实际工资:用实物衡量的工资,用出卖劳动力换回的货 • 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 实际工资反映工人的真实收入水平 •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变化的差异取决于物价指数 • 从长期看,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呈上升趋势
二、价值增殖过程
•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但是,资本家的目的不是生产使用价值而是生产剩余价值。他 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 • 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 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
在资本流通中,商品是货币增殖的媒介。
在普通货币流通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2.流通内容
W
绵羊
G
不同的使用 价值相交换
W
斧子
G
货币
W
同质异量的 价 值
G
货币
同:都有商品和货币两种形态。
异:1·普通货币流通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
2·资本流通是同质异量货币相交换,价 值增量部分即为剩余价值。
3.流通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