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病人的护理26页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温过高的护理ppt课件

体温过高的护理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0
(2)冰毯机:医用冰毯全身降 温仪,简称冰毯机。分为单
纯降温法和亚低温治疗法两
种。前者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后者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PPT学习交流
11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 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 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PPT学习交流
二、降温的措施 三、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四、冷疗法的应用 (1)目的 (2)禁忌症 (3)方法
PPT学习交流
2
一、体温过高的定义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 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 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 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0C或口腔温 度超过37.50C,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0C以上称为 体温过高。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因冷 疗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的吸 收。
PPT学习交流
23
(二)禁忌症
3、组织损伤、破裂 因冷疗可降低 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且影响 伤口愈合。尤其大范围组织损伤, 应绝对禁止。
4、对冷过敏 病人使用冷疗可出现 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 挛等过敏症状。
PPT学习交流
12
(2)加强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 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应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1次 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 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 搏和血压的变化。
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 碍等伴随症状。
③观察治疗效果。
PPT学习交流
13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 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 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执的 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05
食欲不振:食 欲减退,消化 不良
04
肌肉酸痛:全 身肌肉酸痛, 乏力
发热原因
01
感染:细菌、病 毒、真菌等感染
02
炎症:身体组织 炎症反应
03
04
肿瘤:恶性肿瘤 引起的发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系统异
常导致的发热
诊断方法
体温测量:测量 体温,判断是否
高热 1
影像学检查:进 4
行X光、CT等影 像学检查,判断
观察病情
01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
体温,观察体温变化
趋势
02
观察呼吸:观察呼吸
频率、深度和节律,
判断呼吸困难程度
03
观察皮肤:观察皮肤
颜色、湿度和弹性,
判断脱水程度
04
观察意识:观察意识
状态,判断有无昏迷、
谵妄等意识障碍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鼓励病人积极 面对疾病,增
强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缓解
定期检查
定期测量 体温,观 察病情变

定期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等
指标
定期进行 心电图、 胸片等检

定期进行 康复训练, 促进身体
恢复
THANK YOU
汇报人
压力
关注病人的情 绪变化,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多喝水:补充水分,促进新陈 代谢
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 免加重胃肠负担
营养补充
01
高热病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024/1/6
2 讨论病例的护理措施
8、切口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的观察: 伤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程度 伤口处敷料有无渗液,有无渗血 伤口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 热、痛及分泌物,并注意分泌物的 颜色,气味。
2024/1/6
思考题
伤口的护理要点 如何区分术后吸收热及感染性发热
2024/1/6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热型 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以及癌症病人。
2024/1/6
护理评估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一、体温升高
是指由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 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升高,并且超过正常的范围。
二、发热
体温升高超过0.5C即为发热。
2024/1/6
发热的相关概念 引起发热的病因以及机制
重点:对发热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重点: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
2024/1/6
原因分析
体温升高
生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感染性
病理性 非感染性
2024/1/6
发热的病理原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示课件
详细描述: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调理,如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THANKS.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02
降温措施
01
02
03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退烧 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 不良反应。
物理降温
采用冰敷、温水擦浴等方 法降低体温,注意避开前 胸、后颈等敏感部位,避 免引起寒战和不适。
补充水分
高热会导致出汗增多,应 鼓励病人多喝水或遵医嘱 静脉输液,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详细描述:在等待就医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 脉搏、呼吸等体征,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头痛、咳 嗽、呕吐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调节适宜的室温,以降低病人的不适感。同时,鼓励 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就医流程与准备
总结词:提前预约挂号 总结词:合理安排出行 总结词:遵循医嘱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演 示课件
目录
• 高热疾病概述 • 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 高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高热病人的日常保健建议 • 高热病人的就医指导
高热疾病概述
01
高热的定义与标准
总结词
定义与标准
详细描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超过37.5℃即可判定为 高热。
高热的分类与原因
就医后的病情沟通与配合治疗
总结词:定期复诊 总结词: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词:注意生活调理
详细描述:在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有异常情况,如体温持续不 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10
(2)面容
一般急性感染多呈急热面容;感染性休克常 表现为面色苍白。此外,急性白血病、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常因贫血 亦可呈面色苍白;—活动性红斑狼疮可有 面部蝶形红斑;口角疱疹常见于肺炎,疟 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可呈醉汉样 面容。
11
(3)皮肤
• 注意有无皮疹或出血点,出血性皮疹常提示重症 感染或血液病,前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后者包括白血 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皮肤或软组织有化脓性病灶,常提示为发热原因 或败血病的来源。 • 发热伴皮肤黄染(黄疽)要注意肝胆道感染、重 症肝炎和急性溶血等。
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 现发热 。其感染的部位多在切口,但也有在呼吸道及泌尿系 等。一般是术后3~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发热,或者体温 升高后持续不退,伴切口皮肤红、肿、压痛,疼痛加重。
护理:休息、多饮水、解热镇痛及抗感染等支持与对症治疗
。要多做一些心理疏导,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一般先 用一些效果可靠的抗生素7~10天左右,争取用非手术方法吸 收,少数不能吸收者,可采取切开引流等措施。在药物应用方 面,一般是在充足有效的抗生素应用下,适当加少量激素。少 量激素(地塞米松5~1Omg/d)一是不影响疗效,二是可帮助 炎症吸收,三是可适当降温,四是可抵消药物热及无明热。
•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 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 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 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 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7
• 但发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 谢发生严重障碍。 • 小儿体温超过41℃时,脑细胞就可能遭受损伤,甚至出现 抽搐,并逐步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 • 发热时人体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 难,长期下去可引起人体消瘦,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以 及一系列的继发性病变。因此遇到高热病人应及时采用退 热措施,并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 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 2~4小时常导致休克以严重并发症。体温高达43℃则很少 存活。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15
伴随症状
✓ 寒战 ✓ 淋巴结肿大 ✓ 出血现象 ✓ 肝脾肿大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 关节肿痛和意识障碍
16
辅助检查
✓ 血白细胞和中性比列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 列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增多提示白血病
✓ 尿常规 ✓ 便常规 ✓ 其他: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做相应检查
17
发热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可 引起发热。
6
三、肿瘤热
也称为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 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 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 引起的发热。
一般无规律性,即使高热有时也无特别异常的化 验检查结果,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 过37.8℃,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
26
定时测体温
普通病人每天测1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
27
补充营养和水分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每天3000ML为宜
✓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 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8
29
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 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 清洁与舒适
✓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
21
22
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药
23
24
注意事项
✓ 及时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 分钟并测量体温记录
✓ 应避免大量应用退热药物,尤其对于老年病人, 以免脱水、循环衰竭
25
病情观察
✓ 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正常3天后,每天一次 ✓ 观察热型、呼吸、脉搏、血压 ✓ 伴随症状 ✓ 治疗效果 ✓ 观察饮水、饮食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精品ppt
11
治疗方案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浴、温水擦浴、 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贴、肛塞退热药
精品ppt
12
体温测量
• 1.根据病情选择测温部位。 • 2.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C以下。 • 3.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 4.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置于病人舌下部位,闭口3分钟,取出。 • 5.直肠测温: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 3分钟取出。 • 6.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
(3)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药物热、输血和输液反应、血清病、注射异体蛋白
等。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痛风、血卟啉病、重度脱水等
(5)中枢神经性疾病脑外伤、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颅内压升高等。
(6)散热障碍外界气温过高或湿度过大时,可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或由于广泛性皮炎和广泛性瘢痕组织增生影响散热而形成发热。
精品ppt
10
肿瘤热也称为癌性发热。肿瘤热一般无规律性,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
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有发热症状。 其临床表现: 1.发热一般以低热为主。呈间歇式持续状态。时间长短不一。 2.病人一般无明显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症状(消化系统肿瘤除外)。 3.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体重减轻、盗汗等临床表现。 4.肿瘤热在应用有效的抗肿瘤药治疗或手术切除后,可自行消退。 5.肿瘤热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应用非甾体消炎药(这类药物包括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 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
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取出。 • 7.检视体温计读数,记录。 • 8.将水银柱甩至35°C以下,放回消毒液容器中。
精品ppt
13
体温测量注意事项
• 1.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自口腔测温。 进食、吸烟、面颊部做热冷敷者,应推迟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 2.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及某些心脏病病人(刺激肛门后,迷走 神经兴奋,会引起心律不齐﹚不可由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需待30分钟 后,方可测直肠温度。
痢、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等。 (6)衣原体感染猫衣原体病等。 (7)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精品ppt
9
(8)混合感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细菌与
病毒、寄生虫与细菌等。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无菌性坏死、烧伤、放射、化学性炎症等。
(2)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瘤、肉瘤等。
精品ppt
6
4、不规则热:一日间 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 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
感、肿瘤病人发热。
精品ppt
7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 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 畏寒、颤抖。
•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持 续在较高转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精品ppt
2
分类(发热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于急性感染;高热持续2周以上
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1、稽留热:体温高达 39℃以上。波动幅度< 1℃。见于伤寒、肺炎。
精品ppt
4
• 2、间歇热:体温骤升 至39℃以上,而后降 至正常以下,经一个 间歇后,再规律地交 叉出现,见疟疾。
精品ppt
5
• 3、弛张热:体温在 39℃以上,波动幅 度大于2~3℃。而 最低温度始终高于 正常。见败血症。
• 7.如病人不慎咬碎体温计,应立即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 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纤维丰富的食物促使汞排泄。
• 8.肛门、腋表、口表分别清洁消毒。
精品ppt
15
常规护理
•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 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 3.对极度消瘦的病人,不适腋下测温。沐浴后需待20分钟后再测腋下温度 。
•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 对照,以使得到更为准确的体温数值。
精品ppt
14
• 5.为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病人测温时,护士须守候在旁或用于托扶 体温计以免发生意外。
• 6.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可碰及他物,以防碰碎。切忌把体温计放在热水 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
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 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T、P、R: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 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高热病人的护理
精品ppt
1
定义
• 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使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 ≥37.5℃ (以口温为准)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是许多 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 ; 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皮温不均 、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机能和物质代谢的异 常变化。
•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 。 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 人大量出汗。
精品ppt
8
发热原因
一、感染性发热 (1)病毒性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病毒感染、猫泛
白细胞减少症、猫冠状病毒感染、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等。 (2)立克次氏体感染猫急性血巴尔通氏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3)寄生虫感染弓形虫病、犬巴贝斯焦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4)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犬莱姆病等。 (5)细菌性感染急性败血症、细菌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