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3.28)--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教科书排版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有点不太友好。

第一:拿藏象和气血津液来说,脏腑大家都相对熟悉,气血津液都相对陌生。

把处处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脏腑排在气血津液之前学习,连气血津液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学?
第二: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是通过经脉属络、生理配合、病理相关来说明的。

可是,经络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当然经络知识体系很大,但最起码把能说明脏腑表里关系部分安排在前面吧。

第三:一会边是:脾上输津液于肺,再由肺的宣降作用输布全身。

一会是:脾上输津液于心肺头目。

是没错,但这样的半截话很容易把刚接触中医的学生绕的是云里雾里。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公众号内文章是重新做了排序的。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把相关的经络知识点了解一下。

以便知识的衔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

经脉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落关系。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了解了经络,再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有理论支持了。

以下是脏腑关系的思维导图。

飧泄(sun):大便泄泻清稀, 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肠鸣腹痛。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3藏象奇恒脏腑关系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3藏象奇恒脏腑关系

(宗气)
肺气助心行血
肺(主气)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心与脾(火生土)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主血)心
血液的生成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脾(主运化)
心主血
推动血行 血行脉道
脾统血
血液运行正常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心与肝
心主血 肝藏血
推动血行
血液运行正常 贮藏调节血量 主管精神活动 调节情志活动
三、奇恒之腑
(二)女 子 胞


2.孕育胎儿
女子胞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 受孕后,女子胞积聚气血以培育胎儿成长。
女子胞行使这些功能,与天癸、冲任二脉及五 脏密切相关。

三、奇恒之腑
重点回顾: 1、奇恒之腑的概念、特点与五脏的关系。 2、脑的功能与五脏的关系。 3、女子胞的功能。 复习思考: 1、何谓奇恒之腑?其生理特点是什么? 2、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其与哪些脏关系密切? 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如何?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主要内容

五脏
心、肝、脾、肺、肾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脏与腑
三、奇恒之腑
三、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特点:形多中空、类似于腑 功能特点:藏而不泻、贮藏精气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有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重点在于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四、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基-藏象-脏腑关系 ppt课件

中基-藏象-脏腑关系  ppt课件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1、主要表现:心主血,肺主气的关系。 2、生理表现: 心主行血—运载宗气—以保证肺主呼吸功 能正常。 肺主呼吸—生成宗气—以促进心脏推动血 行。 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 的中心环节。 强化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 协调平衡。因为宗气具有走息通司呼吸和贯 心脉行气血的功能。
3、病理关系:
肺气虚弱 悸 血运不畅—心血淤阻 肺失宣降 紫 唇青舌 胸闷心
心气不足 血行异常—肺失宣降 (心火衰微,肺失温煦) 喘息
咳嗽
心阳不振 短

(二)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血液的生成和血液的运行 两个方面: 1、生理关系:
(1) 血液生成:
心属火 温养脾士 健运不息 心主血 脾得血养
心血亏虚—肝藏血不足—心无所主—
心肝血虚。 肝火上逆
心肝火旺
心火亢盛
(四)心与肾 心位居胸中,属阳,五行中 属火;肾位居腹中,属阴,五行中 属水。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阴阳、水火的升降协调与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等方面。

水火既济

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温煦 推动 兴奋
心火不亢
肝失疏泄——升发太过——气火 上逆——灼伤肺阴——肺失清肃——咳 嗽、胸 痛、少痰、甚则咯血。又称 “肝火犯肺”。 肺失清肃——肝升无制——肝气 上逆——头晕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胸
(七)肺与肾
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主 纳气,肾为气之根。肺主行水,肺为 水之上源,肾为水脏,主宰水液代谢。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呼 吸运动和水液代 谢以及阴液互滋等方 面。

中医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课件)

中医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课件)

贰、腑 与 腑 之 间 的 关 系
三、 肝与胆 生理功能 1.消化功能: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贮藏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2.精神情志: 肝主藏血 胆主决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四、肾与膀胱 1生理 肾为水脏——蒸腾气化,控制膀 胱开合。 膀胱为水腑——开合有度,尿液 正常贮存排泄。 2病理 肾气不足:固摄无权,气化失常, 膀胱开合失度,遗尿、尿失禁, 小便不利 膀胱湿热,上犯于肾——尿急、 尿痛、尿血、腰痛
作业
1.如何理解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奇恒 之腑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脑 脑的解剖形态:
位置: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 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
形态:由髓汇集而成,故称“脑为髓 之海”。

脑的生理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 元神存则生命在 头者,精明之府
脑为元神之府 与精神活动有关 脑为精神之海
主感觉运动 听觉、视觉、嗅觉 思维、记忆、言语

髓的解剖形态:
髓为一种膏状物质,有骨髓、脊 髓和脑髓之分。骨髓充于骨腔内,脊 髓居于脊椎管内,脑髓藏于颅腔内。
案例分析
王某,女,28岁,白领。心慌失眠一周,半年来,患 者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加班,于上周感觉心慌,晚上难以 入眠,睡后噩梦纷纭。每日夜间睡眠不足3小时,白天感觉 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纳差食少,工作频频出错。患者形 体偏瘦,面色淡白,唇色色淡,脉细弱。
要求:请运用中医藏象理论说明患者主要病在何脏。分析 每一症状或体征产生的机制。
第 二 章 藏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
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医学 藏象的内容,具体包括: 1奇恒之腑 2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藏象学说——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章 藏象学说——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章藏象学说四、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研究脏腑各自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整体活动过程中脏腑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相配合的规律。

因此,必须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来研究整体的生命活动。

这对于认识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辩证施治均有重要意义。

(一)脏与脏之间相互关系1、心与肺心肺同居膈上。

心主行血,肺主气。

肺气有贯心脉的作用,百脉又朝会于肺,肺心相佐,所以两者在生理上或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气和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若血无气的推动,则血凝不行,成为瘀血;如气无血的运载,则气无所附,涣散消亡。

因此,心肺生理功能的相互配合是气血正常运行的保证,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功能。

在病理上肺气虚弱可致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阳虚,致血行异常,也可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导致咳嗽、气促等症。

2、心与脾心主血,脾统血且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和血液运行方面的相协同。

心血靠脾气转输的水谷精微化生,而脾的转输功能又赖于心血来滋养。

脾气健运,血液化生有源,心血充盈;心血充足,脾得濡养,脾气健运。

血液在脉中运行,既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而不致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不致逸出脉外,心脾协同,血液运行正常。

心与脾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若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致心血不足,临订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乏力、面色无华等症;若心气不足,血行无力,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出现血行失常的病理状态,或见气虚血瘀,或见气虚失摄的出血现象。

3、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精神情志两方面。

其一,肝藏血,心行之,心血充足,血脉充盈,肝有所藏,才能充分的挥其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血充足,疏泄正常,气血疏通,有助于心主血脉。

其二,人的情志活动由心所主,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精神情志的舒畅,所以心肝两脏功能密切相关。

藏象--奇恒之腑、脏腑间关系

藏象--奇恒之腑、脏腑间关系

(五)肺与脾 主要体现于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两个方面。 主要体现于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两个方面。 生理: 生理: 气 的 ——主 肺 主气 主 气 生 成 ——主 成 气 脾 生气 主 生 气
水 液 代 谢
肺主 脾主 水 —— 水 水 液 代谢 水液—— 水液
病理: 病理: 脾虚——食少、腹胀、便溏、肢倦 (土不生金) 食少、腹胀、便溏、 土不生金) 脾虚 食少 脾肺两弱 肺弱——面白、少气懒言、咳喘 面白、 子盗母气) 肺弱 面白 少气懒言、 (子盗母气) 脾为生痰之源——水湿不运,转为痰浊 脾为生痰之源 水湿不运, 水湿不运 湿滞 肺为贮痰之器——痰浊停肺,引起咳喘 痰浊停肺, 肺为贮痰之器 痰浊停肺 水湿痰饮
失眠、心悸、 失眠、心悸、怔忡 心烦、腰膝酸软、 心烦、腰膝酸软、 男子梦遗、 男子梦遗、女子梦 交等症。 交等症。
水气凌心
在上——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 在上 心悸怔忡 唇舌青紫 在下——水肿、形寒 水肿、 在下 水肿 肢冷、 肢冷、尿少
精神失调
在上——心神恍惚 心神恍惚 在上 精神疲惫 在下——梦遗滑精 在下 梦遗滑精

理:
肝阴失养 眩晕耳鸣、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甚则化风
肾阴不足累及肝阴——水不涵木 水不涵木 肾阴不足累及肝阴 肝阳上亢
肾阳不足累及肝阳——下焦阴寒内盛 少腹冷痛,阳痿精冷,宫寒不孕 下焦阴寒内盛—少腹冷痛 阳痿精冷, 肾阳不足累及肝阳 下焦阴寒内盛 少腹冷痛, 精血亏虚——腰膝酸软、肢体消瘦、健忘少寐、舌红少苔 腰膝酸软、肢体消瘦、健忘少寐、 精血亏虚 腰膝酸软 相火妄动——眩晕耳鸣、易怒多梦、情欲亢进、遗精早泄 眩晕耳鸣、易怒多梦、情欲亢进、 相火妄动 眩晕耳鸣 藏泄失调——女子月经周期紊乱、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 女子月经周期紊乱、 藏泄失调 女子月经周期紊乱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五脏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五脏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五脏相关(思维导图)
把五行属性和五脏功能及特性放在前面便于学习。

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主疏泄藏血),火(温热上升光明)心(主血脉藏神),土(生化承载受纳)脾(主运化统血),金(沉降肃杀收敛)肺(主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工作原因,时间有限。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神五志、五液及季节的关系以下面图片形式展示,仅做几个阐述的示例。

五体
心在体合脉:是指血脉统属于心,即由心主司。

肺在体合皮:一是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而是肺气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于皮毛。


官窍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道最上端,通过喉咙和气管与肺相连。

肝在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血循经上注于目,使其能视。


五液
心在液为汗: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汗血同源),汗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心血、心神关系密切。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第三章 藏象-脏腑间关系

第三章 藏象-脏腑间关系

14
脾与胃之间的关系
生理上: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脾主运化, 为胃纳提供能源和条件,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 消化及精微物质的吸收转输;脾主升清,转输精 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既保证了饮食的纳运正常,又维护着内脏位置的 相对恒定;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胃性恶燥, 胃阴足则能纳,二者是保证纳运、升降协调的必 要条件。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8
肝与脾之间的关系
肝与脾: 关系体现:消化功能以及对血液调控的协同作用 生理上:肝主疏泄,促进消化,脾主运化,散精于肝;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脾主生血、统血,使 肝血充足。 病理上:消化方面:肝病及脾肝脾不和造成胁痛腹胀、 便溏泄泻,脾胃湿热,熏蒸肝胆造成纳少、口苦、黄疸; 血液方面:脾虚血少,肝血亦损造成纳少、腹胀、头晕、 目眩、月经涩少,脾不统血,引起出血,肝血亦亏。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2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
心与肝: 关系体现:血液和神志两方面 生理上:心主血,肝藏血使血液充足;心主神明, 主宰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二者相 互协作,神志正常。 病理上:血液亏损会使心肝失养造成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月经量少、双目干涩、肢体麻木、 神志不安等现象。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关系体现:气血相互为用与呼吸吐纳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生理上:肺气助心行血,气血运行畅利;心血运布肺气, 呼吸吐纳协调 病理上:肺气虚会使宗气虚少、血行迟滞,造成气短、 乏力、心悸、口唇青紫、舌紫黯 心血瘀会使肺气宣降失职,造成心悸、胸闷、不能平卧、 咳吐血痰 心肺两虚会造成气短、心悸、声低气怯、面色不华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藏象 脏腑的关系课件

No Image
肺虚推动无力——气虚便秘,大便艰涩不行
No Imag2e020/4/29
No
Image脾与胃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理
No Image
No Imag20e20/4/29
纳运协调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 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 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 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 脾性恶湿——脾阳健则能运 胃性恶燥——胃阴足则能纳
No
Image 燥湿不济
No Imag2e020/4/29
湿易犯脾,困遏脾阳,影响胃纳 热易犯胃,灼伤胃津,影响脾运
No
Image肝与胆
No
Imag生e
ImNaog理e
消化功能 精神情志
No Image

No
Imag理e
消化方面 精神情志
No Image2020/4/29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疏泄胆汁,帮助消化






互 资



调 控

2020/4/29
4、心与肾
心火不亢 心火
下上 降济
心肾水火相济
肾水 肾水不寒
心肾不交
2020/4/29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5、肺与脾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2020/4/29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化生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吸收输布水液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 调节血量 固摄血液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藏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即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因而成为奇恒之腑。

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

按照藏象学说的理论: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者,其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这是《素问.六节脏象论》中的。

中医学整个在讲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和人体也是统一的整体,如果你内脏的某一脏出现了问题,会通过其外在表现出来,即“有诸内,必形诸外”。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密切联系,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且以经络为联系通道,相互传递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一.定义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

二.五脏:心、肝、脾、肺、肾。

共同的功能:贮藏精气,形态都是实质性器官内脏的内容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形态:中空的器官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功能象藏形态象府三.内脏分类的依据根据功能的不同把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根据形态的不同四.藏象学说的形成形成年代:春秋战国时代,标志:《黄帝内经》①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三个方面②长期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③反复的医疗实践五藏象学说有何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详于脏略于府3.详于功能略于解剖4.中医学的内脏不仅是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的概念。

五脏(一)心在胸中偏左在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功能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心动力推动血液运行心脏搏动血营养物质脉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发挥营养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血液运行的三大要素血液充盈脉管通利脉象和缓有力心气充足血(液)运(行)正常*生理面色红润光泽血液充盈但以脉管通利为前提条件心慌气短心气无力脉象无力血行障碍*病理心血不足─面色淡白胸部刺痛心脉瘀血口唇青紫脉涩心主神志①广义: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②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精神振奋生理:心主神志正常————————————神志清楚反应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精神不振、神志不清、反应迟钝病理:心主神志异常思维混乱、记忆力差(健忘)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心主血脉之间的关系是:血液是神志的物质基础,神志是血液心主神志的外在表现。

心血充足:心主神志正常。

心血不足:心主神志异常心在志为喜喜由心生,大喜伤心,故喜为心志。

中医基础9藏象脏腑关系

中医基础9藏象脏腑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有三: ①经脉络属。 ②生理配合。 ③病理相关。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与小肠
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1. 水火既济: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
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 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2.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 生神;神能控精驭气。故积精可以全神,神 清可以控精。
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
病理上,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阴虚
火旺、阳虚水泛、精亏神逸。
心与小肠生理上相互为用。心阳之温煦,心 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 化物,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 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其心 脉。
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 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与大肠
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 为用关系。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互 资



调 控

2020/2/16
中医基础理论
(四)心与肾

脏腑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脏腑藏象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多尿 少尿 无尿 血尿
乳廉尿 尿液混浊 尿滴满 尿潴 留
舟状高 阴垄包皮
贝亡藏 主 排 泄 小、 便
龟头 尿道外 口
本佛固 以记战
水道
输 尿 管 、膀 胱 、 大肠一
主通利渡便
及 时下传 出而不纳


血 经
脉 络


输布 全 身
上焦如
肺 吸入清气 营气
真气
营气
元气
饮 食 经脾 胃 腐 热 运 化
纳差 恶心 腹胀 便 清 内脏下垂脱肛
水谷精微
清养
其 中津液
脾主运化
脾主肌 肉
头晕 目眩 血压下降
血管平滑肌
-脾与 胃相表里
脾气不升或下陷
经脾运化至
脾失健运
4
C
排出
各种 出血 (脾失统血)
水湿潴留、
胸水 腹水 浮肿
痰饮
泄泻


脆性
通遗性
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抗体+)
中 央动脉 白髓
淋 巴小结
产生淋 巴细胞
(1)在志为惊恐:惊恐令人气下气乱,影响肾"藏"的功能。 (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 (3)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齿为骨之余,脑 为髓海。精血互化,发为血之余。 (4)开窍于耳及二阴:生殖、二便

)
野上 腺 肾纤维膜 肾脏 肾筋膜
皮质 质
肾脂肪囊
上腺-
肾 的切面和被膜
专指对于水液的吸收、转输与布散作用。 脾脏——肺脏—— 肾脏。水液停留则生痰湿。脾为生痰之源。
脾胃是后天之本,在防病、养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起也"。保护脾胃对于健康和长寿十

学习_藏象关系脏腑之间关系

学习_藏象关系脏腑之间关系

心肺


化物
肾泌别清

主血脉,
有助于 小肠的 化物等
小肠 大肠 胃 胆 膀 机能
清肃下 降,
促进大 肠的传 导,有 利于糟
糟粕下
主受纳、
行,有
腐熟水谷,
利于肺
主降,通
气的肃
降下行,

喜润恶燥
主运化水谷,
附于肝, 藏泄胆 汁
津液之 府,有 利于肾
主 窍水于,二阴开,气水的功主能
转输精微, 主疏泄, 肾的盛衰
藏象关系
——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15中医经典一班 蔡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辅心行 血
心主血脉
心主血


肝主藏血,主疏
泄,调畅气机,
维护情志的舒畅心主行


生化气血 固摄血脉
肾藏精
精能化 神 心藏神 神统领 精

脾 心为君主之 官

肃降
升发

主呼 吸 宣降
主行 水
为水脏而主 水
运化水谷 统摄血液
藏血 主疏泄
主运化水 谷
主疏泄,调畅气 机
主行水
宣发肃 降 司呼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藏精
主封 藏
主主运藏化血,,化调生节气血血,为后天

之量本;运化水饮机能,温煦
主藏推精动,生命本源,为先天之本;

主水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受纳
饮食物

腐熟
食糜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小肠
胆 汁
食物 残渣
传化糟粕
大肠
三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密切关系的是:A. 心与肝B. 心与肾C. 脾与肾D. 肝与肾E. 肝与脾2. 统藏失司出血反映哪两脏的病变?A. 脾与肾B. 肝与肾C. 心与肝D. 心与脾E. 肝与脾3. 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面色无华是:A. 肺脾气虚B. 心脾两虚C. 心肝血虚D. 心肾不交E. 肝脾不和4. 肝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 气机的调节B. 血液的运行C. 津液的输布D. 气的生成E. 血的生成5. “阴液互生”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脾与肾B. 肝与肾C. 肺与脾D. 肺与肾E. 心与肾6. 主要体现为气血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肾B.心与肺C.肺与脾D.脾与肾E.肺与肾7.与气的生成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肺与脾D.肺与肝E.脾与肝8. “主气之枢”指:A.心B.肝C.脾D.肺E.肾9. 血虚病变多见于:A.心与肺B.肝与肾C.心与脾D.心与肝E.肝与脾10. 与维持正常呼吸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脾B.脾与肺C.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11. 有先后天关系的两脏是:A.心与肺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E.肺与肾12. 表现为水火既济的是: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脾与肾D. 心与肺 E. 心与脾13.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为:A. 心火亢盛 B. 小肠实热 C. 肝胆火旺D. 膀胱湿热E. 心火下移小肠14.心与肝的关系表现在:A.消化方面B.神志方面C.血液生成方面D.血行和神志方面E.血液的贮藏方面(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1.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为:A.心肾相交B.水火既济C.津血互化D.精血互化E.精神相因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呼吸运动B.血液运行C.水液代谢D.气机调节E.阴液互资3.肝与肾的关系可概括为:A.水火既济B.阴阳承制C.藏泄互用D.精血同源E.先后天互资4.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A.先后天互资B.气血互化C.上下相应D.水液代谢E.精血互生5.脾与胃的关系表现在:A.阴阳交通B.纳运相得C.气血互生D.升降相因E.燥湿相济6.在血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有:A.心与肝B.心与肾C.心与脾D.肝与脾E.脾与肺7.不是表里关系的是:A.心与心包络B.肝与胆C.肺与三焦D.肾与命门E.脾与胃8.“乙癸同源”是指:A.肝肾同源B.津血同源C.气血同源D.肝胆同源E.精血同源二、填空题1. 心和肺的关系主要是 和 的关系。

2.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方面。

3.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和 方面。

4.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 三个方面。

5.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及阴阳承制等方面。

6.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和 方面。

7.脾与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纳运相得、 和三个方面。

三、改错题(将下列各题中错误之处的下方用“——”标出,并将其改正。

)1. “精血同源”是指心肾同源。

【答案】“心肾同源”改为“肝肾同源”2.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与血”改为“血液的生成与运行”3. 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肺的宣发作用。

【答案】“宣发”改为“肃降”4. 尿液的贮藏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答案】“气化”改为“固摄”四、名词解释1.精血同源2.心肾相交五、简答题1. 简述心与脾关系的常见病理变化。

2.简述肺与脾的生理关系。

3.“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1. 试述肺与肾的关系。

2. 试述心与肺的联系。

3. 试述肝与肾的联系。

4. 脾与肾有什么联系?5. 试述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机理及其意义。

6.试述脾与胃的关系。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1.D 2.E 3.B 4.A 5.D 6.B 7.C8.D 9.D 10.E 11.B 12.A 13.E 14.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的答案)1.ABE 2.ACE 3.BCD 4.AD 5.BDE 6.ACD7.ACD 8.AE二、填空题1.血液运行,呼吸吐纳2.气机升降调节3.血液的生成、运行,消化功能4.呼吸运动,阴液互资5.精血同源,藏泄互用6.先后天相互滋生,水液代谢7.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三、改错题(将下列各题中错误之处的下方用“——”标出,并将其改正。

)1. “精血同源”是指心肾同源。

【答案】“心肾同源”改为“肝肾同源”2.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与血”改为“血液的生成与运行”3. 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肺的宣发作用。

【答案】“宣发”改为“肃降”4. 尿液的贮藏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答案】“气化”改为“固摄”四、名词解释1.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

肾精又依赖肝血不断补充,精与血皆由水谷精微充养或化生,化源相同;彼此之间又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又称为“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2.心肾相交:心居上焦胸中,属阳脏,五行属火;肾在下焦腹中,属阴脏,在五行属水。

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也叫“水火既济”。

五、简答题1. 简述心与脾关系的常见病理变化。

【题解及答案】心与脾在生理上对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具有协同关系,病理情况下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方面。

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或脾不统血,血逸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脾失血养;或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职。

上述情况都称为心脾两虚,即脾气虚和心血虚两大症候群,脾气虚即食少、腹胀、便溏、体倦;心血虚即心悸、面色无华、失眠、多梦。

2.简述肺与脾的生理关系。

【题解及答案】 肺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津液方面。

一是肺脾共主气的生成。

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清气和谷气在肺中生成宗气,肺的功能赖水谷精微的充养,水谷精微又赖肺宣降而输布全身。

二是肺脾共同调节水液代谢。

脾运化水液是肺行水的前提;肺行水促进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

3.“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什么?【题解及答案】 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精血互化。

肝血的充盈赖肾精的化生,肾精的充盛又赖肝血的滋养,精血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精血之间相互滋生转化,故说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六、论述题1. 试述心与肺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

心与肺的关系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心主心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血脉,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正常运行。

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必需依赖肺气推动。

血为气之母,积于肺部的宗气,必需贯通心脉,得到血的运载,才能敷布全身。

心与肺在病变时相互影响,常表现为心病及肺,肺病及心。

如心气不足,行血无力,心脉瘀阻,导致肺气壅滞,气失宣降,表现为咳嗽喘促,胸闷气短等。

肺气不足,则血运无力,表现为心悸心痛,胸闷气短等。

2. 试述肺与肾的关系。

【题解及答案】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1)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

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气化作用;肾气蒸化后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下归于肾或膀胱。

病理上,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必累及于肾;肾阳不足,水液内停,也可致水气上泛于肺,从而导致肺肾同病,见咳喘、倚息不得平喘,尿少水肿等症。

(2)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

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

只有肾精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人的清气才能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

(3)阴阳互资: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

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

病理上常见肺肾阴虚之证。

3. 试述肝与肾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相资生。

均以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

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病理情况下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虚之证。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相反相成、相互调节,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

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

藏泄关系失调可出现女子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闭经,男子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3)阴液互资: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肝肾之阴相互滋生,水为母,木为子,肾阴能涵养肝阴,肝阴又可滋补肾阴,阴阳互生互制。

肾阴与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使之不致上亢。

病理上肝阴不足与肾阴不足常互损而成肝肾阴虚之证。

4. 脾与肾有什么联系?【题解及答案】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胸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必须得到肾阳温煦蒸化方能健运。

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脾与肾之间存在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关系。

若脾虚后天之精乏源,不能充养先天,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或生殖机能异常等肾精亏虚病证;肾中精气虚衰,脾气无以为化,后天之本不固。

肾阳为脏腑阳气根本,脾阳根于肾阳。

肾阳虚不能温助脾阳;或脾阳虚累及肾阳,均可致脾肾阳虚,见肢冷畏寒、腹部冷痛、面色苍白,或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2)调节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液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升清降浊,主持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其升清降浊作用又赖脾输布津液。

脾肾两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代谢。

肾阳不足,脾阳不振,水湿泛滥,可导致尿少,水肿等。

5. 试述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机理及其意义。

【题解及答案】 肺与大肠经脉上相互络属,生理上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大肠的正常传导则有利于肺气肃降和主司呼吸。

病理上,肺热壅盛,可见肠燥便秘;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可见气虚便秘;大肠实热,腑气不通,浊气上犯,可致肺失清肃之咳喘、胸闷、便秘。

因此临床上肺气壅滞的病变常用通腑之法;大肠传导不利的便秘常用肃肺之法。

6.试述脾与胃的关系。

【题解及答案】脾与胃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配合主要有三个方面:(1)纳运相得:胃主受纳和腐熟,为脾之运化奠定基础;脾主运化,为胃继续纳食提供能源。

因此,胃和则脾健,脾健则胃和,两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