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教材分析】

经过战国时代百年的兼并战争,最终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群雄并立局面的终结和“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开始。秦朝虽然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教材首先概述了秦王朝在统一六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版图的情况,接下来从郡县体制、官僚机构、思想专制等方面描述了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秦王朝集权政治的基本特征。

“六王毕、四海一”一目讲述了秦王朝在成功地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之后继续开疆拓土的情况。首先是秦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吞并六国(配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之后,通过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开辟道路等方式,秦王朝最终成为一个地域辽阔、多元一体的大帝国(配有《秦朝疆域图》)。

“海内为郡县”一目讲述秦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确立及其主要特征。在平定六国之后,秦朝中央就选择什么样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讨论。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是主张实行分封制,以丞相王绾为代表;一是主张实行郡县制(配有“湖南龙山里耶秦简”图片和“史学争论”介绍),以丞相李斯为代表。教材就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作了简要的说明,指出郡县制的确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王朝的官僚机构”一目讲述秦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情况,所设官职有人称之为“三公”、“九卿”(配有“秦封泥”图片和“史学争论”介绍)。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作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配有“议一议”思考题)。

“挟书律”一目讲述秦朝实行思想专制的情况。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秦王朝采取了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最终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极端事件(配有《韩非子》选文材料)。统一思想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王朝也在很大程度上因此而走向了灭亡。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比较容易找到兴趣点。他们通过影视、文学作品对秦始皇、李斯、兵马俑、长城等已有一定的认知。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从封

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中,对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介绍,比如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开灵渠、筑长城、修驰道等都作了介绍。因此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比较熟悉,但是对各项制度和政策所产生的现实需要和作用不一定完全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整理秦统一六国的概况、整理李斯与王绾辩论国家管理体制的原始资料,并对课堂上的表演做好准备。

(2)课内。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教师选用多样化的材料形式,包括地图、文物照片、图表、文字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史实,总结观点。课内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表现。第二,集权政治对维护统一有什么作用。

(3)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查找资料,结合史学争论,研究“三公九卿制”在秦朝的具体设置情况和历代的沿革;关于“坑儒”事件,史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并非思想专制),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我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颁布“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明确制度创新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并对其作出评价。

【设计思想】

(1)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史料和理解古史资料的能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探究的良好习惯。

(2)以地方史导入,抓住学生兴趣点,然后根据认知规律,按照先演绎再归纳的顺序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秦朝疆域图》。图上标出会稽郡、和秦山的大致方位。

文字材料: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今嘉兴市的前身由拳、海盐两县遂应运而生。(字幕投影)

教师介绍:你知道海盐秦山名称的由来吗?《史记》记载:秦始皇23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到会稽郡,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登山望海。我们可以想象,秦始皇不顾险风恶浪,站在高山之巅凭海临风,傲视环宇,尽兴抒怀的情景。他所站立的山,后人称秦驻山,就是今天的海盐秦山,古代山上还有秦始皇庙。庙内还有梁朝人纪念秦始皇的石碑,碑文说秦始皇“功齐太古,道深前王,埒炎均昊,美冠颛黄”,将他比作黄帝、炎帝、帝昊和颛顼,说他将“蜚声万祀”。

为什么秦始皇在后人眼里如此伟大呢?(统一天下,开创制度)

(板书)三、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生看图找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人。这样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表演:兵马俑的自述(字幕投影)

说明:参考电影《前世今生秦俑情》,由一至两位学生扮演秦军战士俑,根据课前的准备回忆他的经历,讲述这支军队当年的赫赫战功。如果一位同学讲得不全面,则由他人补充。

讲述要点:

(板书)1、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板书)(1)吞并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