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常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肌病)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本型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家族史、以往病史、生活方式;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2.专科情况
(1)有无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有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心、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心绞痛、眩晕、晕厥等。
(2)有无心率突然减慢、血压偏低、频发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等一系列可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改变的情况。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
(1)胸部X线检查:心影明显增大,肺常瘀血。
(2)心电图: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张,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收
^
缩力下降。,
4.其他心导管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核素显影等。
【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休息与活动:心肌病病人限制体力活动甚为重要,可使心率减慢,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有心衰症状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注意照顾其饮食起居。当心力衰竭控制后仍应限制活动量,促使扩大的心脏得到恢复。
(2)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刺激性食物。每餐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心衰时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人。对心功能不全者应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2~3g。对不易接受者可选用无盐酱油及食盐代用品,同时耐心向病人解释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
(3)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力衰竭或引起心脏骤停及脑血管意外等。
(4)吸氧:给予氧气吸人,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乏力、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及时发
现心律失常的先兆,防止发生猝死。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体重。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则致动脉栓塞,需随时观察有无偏瘫、失语、血尿、胸痛、咯血等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肥厚型心肌病应注意晕厥发生。本病猝死机会多,应备好抢救用物和药品,以及电复律等急救措施。
3.用药护理
'
遵医嘱用药,以控制心衰为主,同时给予改善心肌代谢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扩张型心肌病用洋地黄者因其耐受性差,故尤应警惕发生中毒。
4.心理护理
调整情绪,促进身心休息。心肌病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及心力衰竭的反复出现常使病人焦虑、抑郁、甚至绝望,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释病情,安慰鼓励病人,加强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一、指导患者会调整,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
疗信心。
二、1、心肌病患者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
餐,避免刺激性和产气食物。
2、限制钠盐摄入并适当控制水分及食量,避免发胖,以
减轻心脏负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
盐量低于6g/d。
3、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限制动
物脂肪。
4、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
通畅。
5、)
6、戒烟限酒。
三、1、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患者,避免下肢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2、心衰症状明显,伴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头昏甚至晕厥的患者,嘱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3、出现全心衰竭时,指导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血栓形成。
4、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四、1、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长远药疗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不轻易中断。
2、等会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就诊。
3、应用洋地黄的患者应注意洋地黄毒性反应,有症状及时就诊。
4、应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
5、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情况,防止心衰加重,同时注意脉搏、血压及心率变化,以免发生心动过缓。【出院指导】
&
一、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确定患者出院后的活动量,让患
者及家属掌握最大活动量的指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二、合理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三、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
感染。
四、坚持长期服药,告诉患者常用药物的副作用,让患者掌握
自测脉搏的方法。
五、避免患者情绪刺激,鼓励、开导患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女性患者不宜
妊娠。
七、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