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土体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9期15科 研 试 验DOI:10.16815/ki.11-5436/s.2017.09.008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石 喆,李玉洁(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土肥利用管理站,河南 新蔡 463500)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农作物,由于玉米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十分广泛。

肥料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肥料的用量不同,也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发育水平不同。

该文通过试验,对不同氮肥的用量对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玉米生长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氮肥;施肥量;生产;影响石 喆,李玉洁.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15.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肥料的需求比较大,水肥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加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水肥管理。

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经调查发现,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肥料是有机肥与化肥,科学合理地搭配有机肥与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生长水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钾等元素肥料,是常见的肥料类型。

氮肥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氮肥可以增绿、提高玉米产量。

不同的氮肥用量会对玉米的生长条件产生影响,进而改变肥料的利用率,使得玉米的产量发生改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氮肥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常用肥料,不同的氮肥数量会对玉米生长情况产生不同影响,为了了解氮肥用量对玉米生产带来的影响,采取试验对比方式。

进行试验的土壤为砂姜黑土,地块平整、处理均匀,而且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玉米栽培的前茬为小麦。

经过测试发现,试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21.6 g,碱解氮的含量为每千克中含115.14 mg,速效磷的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22.65 mg,速效钾的含量为每千克土壤中含126.6 mg,土壤的pH 值为6.05,为中偏弱酸性土壤。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
品质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农业生产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挑战。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
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如何改善土壤的质量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壤理化性状和施肥方式是影响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耕作模式和施肥水平下,土壤的理化性状、作物生长发育、产
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耕作
模式和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农
业生产的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不同耕作模式下的小麦玉米连作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种耕作模式和3种施氮量处理组合,共6个处理。

具体研究内容为:
1. 利用土壤物理性状测试仪和土壤化学性状测试仪,测定不同处理
下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速效钾等指标。

2. 通过田间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的生长
情况、发育状况和产量水平。

3. 采用比色法和电导仪法等分析方法,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和玉米
的品质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糖含量、硬度、颜色等。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耕作模式和施氮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耕作模式和施肥策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范文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范文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

然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互作关系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玉米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当地主推的玉米杂交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以探究两者互作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试验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150、300、450 kg/ha N)和三个种植密度(4000、6000、8000株/亩),共12个处理组合。

3. 测定指标(1)玉米产量:收获期测定每个处理的玉米产量。

(2)氮素利用:测定玉米植株的氮含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适当的种植密度也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时,存在一个最佳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使得玉米产量达到最大。

2.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氮素利用的影响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吸氮量,但过高的施氮量会导致氮素利用率降低。

适当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氮素利用效率。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时,合理搭配可以使得氮素利用率达到最优。

四、讨论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的互作关系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和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然而,过高的施氮量和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反而降低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实现玉米的高产优质。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宁堂原1 焦念元1,2 李增嘉133 张 民3 赵 春1,4 韩 宾1 邵国庆1(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2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3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山东泰安271018;4东营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91)【摘要】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和单作条件下春、夏玉米氮利用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作和套作条件下,春、夏玉米吸氮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也显著增加.由于春、夏玉米需求的养分种类与形态一致,低氮条件时竞争较激烈,春玉米处于优势地位,但其吸氮量仍低于单作.增加施氮量可以缓解这种竞争,利于玉米的高产优质.施氮量由18715kg ・h m -2增至375kg ・h m -2时,春、夏玉米单作时生物产量平均增加11717kg ・kg -1N,而套作时平均增加121179kg ・kg -1N;春、夏玉米单作时蛋白质产量平均增加01305kg ・kg -1N,而套作时平均增加11829kg ・kg -1N;春夏玉米套作的土地当量比由1159增加到1191.与单作相比,春夏玉米套作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品质,增施氮肥有利于套作条件下玉米高产优质潜力的充分发挥.关键词 施氮量 玉米 单作 套作 氮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文章编号 1001-9332(2006)12-2332-05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N appli ca ti on ra te on N utili za ti on,y i eld and qua lity of ma i ze under d i fferen t cropp i n g sys 2tem s .N I N G Tangyuan 1,J I A O N ianyuan 1,2,L I Zengjia 1,ZHANG M in 3,Z HAO Chun 1,4,HAN B in 1,SHAOGuoqing 1(1Key L aboratory of C rop B i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College of A grono m y,Shandong A gricultural U 2niversity,Taian 271018,Shandong,China;2College of A grono m y,Henan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L uoyang 471003,Henan,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 ent,Shando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Taian271018,Shandong,China;4D ongying V ocation College,D ongying 257091,Shandong,China ).2Chin .J.A ppl .Ecol .,2006,17(12):2332~2336.Th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 app licati on rate on the N utilizati on,yield and quality of mono 2and inter 2cr opped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showed that under both of the cr opp ing syste m s,the N up take,grain yield,dry matter accu mulati on,and grain p r otein yield of s p ring 2and summer 2s own maize we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app licati on rate .Due t o the sa me de mand of N nutriti on,there was a competiti on bet w een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in inter 2cr opp ing system,es pecially under l ow levelN app licati on .Sp ring 2s own maize was of superi or 2ity in inter 2cr opp ing syste m,but its N up take was still less than that in mono 2cr opp ing syste m.The competiti oncould be offset by increasing N app licati on .W hen N app licati on increased fr om 18715kg ・h m -2t o 375kg ・h m -2,the average incre ment of dry matter yield of mono 2cr opped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was 11717kg ・kg -1N,while that of inter 2cr opped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was 121179kg ・kg -1N.The average in 2cre ment of p r otein yield of mono 2and inter 2cr opped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was 01305kg ・kg -1N and11829kg ・kg -1N,res pectively,with the land equivalent rati o increased fr om 1159t o pared with mono 2cr opp ing,inter 2cr opp ing s p ring 2and su mmer 2s own maize could get higher yield and higher quality,and this effect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app licati on rate .Key words N app licati on rate,Maize,Mono 2cr opp ing,I nter 2cr opp ing,N up take and utilizati on,Yield,Quali 2ty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70524)和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3218).33通讯联系人.E 2mail:lizj@sdau .edu .cn 2005-12-21收稿,2006-10-13接受.1 引 言提高复种指数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提高复种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扩大间套作等多熟种植的面积[4,10,15].由于能充分地利用土地、光、热、水等资源,达到高产优质与高效的统一,近年来,春夏玉米套作两熟在黄淮海地区,特别是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10,11,16].宁堂原等[11]研究表明,春夏玉米套作年产量可达18000kg ・hm -2,每公顷纯收入达20000元,同时可以生产20000kg 以上的秸秆作饲料.这不但提高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2月 第17卷 第12期 CH I N ESE JOURNAL OF APP L I E D EC OLOGY,Dec .2006,17(12):2332~2336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而且提高了农民收入,在黄淮海地区有很大的推广前景.氮水平对单作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5,12~14].但与单作相比,春夏玉米套作存在着明显的氮竞争.这种竞争对春夏玉米套作复合群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前人对其它间套作模式的研究表明,氮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种间光、热、养分、水分等的不平衡,导致复合群体的竞争加剧[4,6,8,9].为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套作和单作条件下春、夏玉米氮利用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明确春夏玉米套作条件下氮利用特点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春夏玉米套作模式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同时,在营养同质条件下复合群体的氮竞争及调控方面丰富农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2 材料与方法211 试验设计试验于2001~200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土壤有机质1811g・kg-1,全氮113g・kg-1,碱解氮01152g・kg-1,速效磷010451g・kg-1,速效钾01117g・kg-1.试验采用春夏玉米套作及春、夏玉米单作两种种植制度;春玉米品种为山农3号,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套作处理:春玉米3月15日播种,株距15c m,大小行种植,大行距160cm,小行距40c m,密度为67500株・h m-2;夏玉米于6月25日播在春玉米大行行间,株距、行距与春玉米相同.单作春、夏玉米与套作条件下的春、夏玉米播期、密度和田间配置均相同,只是大行间为空带,不套作玉米.套作设3个肥料水平,分别为N0(0kg N・h m-2)、N1(18715kg N・h m-2)和N2(375kg N・h m-2);单作设M1(18715kg N・h m-2)和M2 (375kg N・h m-2)2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0m2,3次重复.氮肥分2次施入,其中,基肥1/3,春玉米大口期追肥2/3,每处理均施P2O5120kg・h m-2和K2O 150kg・h m-2作基肥.212 研究方法春、夏玉米分别于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样,把籽粒和其它地上部器官分开,105℃下杀青30m in,80℃烘至恒重, 1/1000天平称重,样品粉碎制样,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春、夏玉米分别于收获时,调查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花前转移氮量、籽粒花后吸收氮量和土地当量比.花前转移氮量=开花时地上部总吸氮量-收获时地上部除籽粒外各器官总吸氮量;籽粒花后吸收氮量=收获时籽粒吸氮量-花前转移氮量;土地当量比=套作总面积上春玉米的产量/单作春玉米的产量+套作总面积上夏玉米的产量/单作夏玉米的产量.运用SPSS1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1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产量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秸秆及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相同氮水平下,套作玉米的秸秆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施氮对产量的增加效应为I N E2-1>I N E1-0,I N E2-1>MNE2-1.套作条件下,夏玉米秸秆及籽粒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作时,增施氮肥,秸秆产量增加,而籽粒产量却显著降低,导致地上部生物产量降低(表1).相同氮水平下,套作的玉米秸秆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套作条件下,施氮对玉米籽粒和地上部产量的增加效应为I N E1-0>I N E2-1.与单作相比,氮素对不同器官的增加效应存在差异,籽粒和地上部为I N E2-1>MNE2-1,但秸秆为I N E2-1< MNE2-1.同时,套作条件下夏玉米的I N E1-0大于春玉米I N E1-0,而I N E2-1则相反.低氮时,春玉米生长量较小,能减少对夏玉米的影响;高氮时,春玉米生长量过大,反而会降低夏玉米的增产幅度.单作和套作条件下,全年秸秆及籽粒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表1).套作全年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春、夏玉米,N1和N2水平下籽粒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59和1191.施氮量由18715kg・hm-2增至375kg・hm-2时,春、夏玉米单作时生物产量平均增加11717kg・kg-1N,而套作时平均增加121179kg・kg-1N,套作条件下生物产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单作.312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吸收的影响套作和单作条件下,增施氮肥均可显著提高春玉米秸秆和籽粒的吸氮量(表2).与单作相比,相同氮水平下套作处理玉米秸秆和籽粒吸氮量均显著减少.I N E2-1显著高于MNE2-1.套作条件下,春玉米各器官的I N E2-1均显著高于I N E1-0.由此可以看出,单作条件下增施氮肥更多地提高了春玉米秸秆的吸氮量,而对春玉米籽粒的吸氮量影响较小;而套作条件下增施氮肥更多地促进了春玉米籽粒中氮的积累. 不同种植制度下,增施氮肥对夏玉米秸秆、籽粒及地上部吸氮量的影响与其对春玉米的影响趋势相似,但相同条件下夏玉米吸氮量显著低于春玉米,且夏玉米的I N E1-0、I N E2-1均小于春玉米(表2).低氮333212期 宁堂原等: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时,施氮对套作夏玉米吸氮量的增加效应为:秸秆>籽粒,而高氮时则相反.不同种植制度下,施氮水平对全年玉米秸秆和籽粒吸氮量的影响与其对春玉米的影响趋势相似(表2).套作条件下,春、夏玉米地上部总吸氮量显著低于单作春玉米与单作夏玉米之和.单作条件下,春、夏玉米籽粒吸氮量分别占地上部总吸氮量的5211%和5911%;而套作条件下,春、夏玉米籽粒吸氮量分别占地上部总吸氮量的5616%和6117%.全年的I N E2-1>MNE2-1,地上部I N E2-1比春、夏玉米单作的平均MNE2-1高2145倍,套作条件下的单位施氮量对玉米吸氮量的增加效应更显著.313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籽粒氮来源的影响单作和套作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花前吸收转移到籽粒中的氮量降低,而籽粒花后吸氮量却显著增加(表3).套作条件下,低氮时,籽粒中的氮更多地来源于花前转移;而高氮时,籽粒中的氮更多地来源于花后吸收.单作条件下,各施氮水平均表现为花后吸收>花前转移.花后吸收的I N E2-1显著高于MNE2-1,套作条件下,增施氮肥对春玉米花后氮吸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单作.夏玉米花前转移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氮时,籽粒中的氮更多地来源于花前转移;而高氮时,则更多的来源于花后吸收(表3).相同氮水平时,套作条件下籽粒中的氮来源于花前转移的比例高于单作.夏玉米花前转移的I N E1-0>0, I N E2-1<0;而花后吸收则相反.I N E2-1显著低于MNE2-1.从全年看,单作和套作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前转移氮量降低,而籽粒花后吸氮量却显著增加,其它趋势与夏玉米相同(表3).表1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产量的影响Table1Effects of N appli ca ti on ra te on y i eld of ma i ze under d i fferen t cropp i n g syste m s(kg・h m-2)处理Treat m ent春玉米Sp ring2s own maize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夏玉米Summer2s own maize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全年W hole year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N07783695014733d5598791913517d133811486928250cN19088791217000c7099904316143c161871695633143bN210587978020366b7506983717343b180931961737710aM1108701018421054b108701018421054eM2114421072022162a114421072022162dM183351114619481a83351114619481efM29108990919017a9108990919017fI N E1-06195951132121091b8100551994141005a141969111131261100aI N E2-17199591963171952a211714123561400b101165141192241357a MNE2-1310512185951909c310512185951909b MNE2-141123-61597-21475c41123-61597-21475cI N E j-i、MNE j-i分别为套作、单作条件下,氮水平从N i增加到N j每千克氮对相应指标的增加效果I N E j-i and MNE j-i were the effects of per kg N on corres ponding index of inter2and mono2cr opp ing maize fr om the nitr ogen used level i t o j,res pectively.虚线上或下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0105显著水平Value without the sa m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above or bel ow br oken line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0105level.下同The sa me bel ow.表2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植株吸氮量的影响Table2Effects of N appli ca ti on ra te on N accu m ul a ti on of ma i ze under d i fferen t cropp i n g syste m s(kg・h m-2)处理Treat m ent春玉米Sp ring2s own maize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夏玉米Summer2s own maize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全年W hole year秸秆Stra w籽粒Grain总和TotalN0104121441524817e70191341820517c175112791345414cdN1131151551228617d101191381023919c233142931252616bN2162172201438312c114131*********a277104071568415aM1200182311243210b200182311243210dM2240112461648616a240112461648616cM1102121681527017b102121681527017fM2135141721230717a135141*********eI N E1-0011450105701202c011650101701182b013110107401385bI N E2-1011660134801515a010660126201328a012330161001842a MNE2-1012100108201291b012100108201291c MNE2-1011770102001197b011770102001197d 433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7卷表3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籽粒氮来源的影响Table3Effects of N appli ca ti on ra te on gra i n N or i g i n of ma i ze un2 der d i fferen t cropp i n g syste m s(kg・h m-2)处理Treat m ent春玉米Spring2sown maizeTP AF夏玉米Summer2sown maizeTP AF全年W hole yearTP AFN010*******d8217b5210d18611b9312d N18813b6619c11312a2418e20115a9117d N28213c13812b6019c12612b14312c26414a M19110b14012b9110d14012c M25815d18811a5815e18811b M18712b8113c8712d8113d M2-2413d19615a-2413f19615b I N E1-0-01081b01137c01163a-01145c01082a-01008d I N E2-1-01032a01380a-01279b01541b-01311c01921a MNE2-1-01173b01255b-01173b01255c MNE2-1-01595c01614a-01595d01614b TP:花前植株向籽粒转移的氮量Grain nitr ogen transported f or m accu mulati on p re2anthesis;AF:籽粒花后吸氮量Grain nitr ogen assi m ilati on after anthesis.314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单作和套作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表4).相同氮水平下,单作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套作.增施氮肥对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增加效应为I N E2-1>I N E1-0,I N E2-1>MNE2-1.套作条件下,在N1的基础上每增加1kg氮,春玉米籽粒蛋白质产量增加21086kg.表4 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Table4Effects of N appli ca ti on ra te on gra i n prote i n con ten t and y i eld of ma i ze under d i fferen t cropp i n g syste m s处理Treat m ent春玉米Spring2sown maizePC(%)PY夏玉米Summer2sown maizePC(%)PY全年W hole yearPC(%)PYN011177c86713d9116c80817c10147d167610c N112148b93114c10121b82810c11134c175914b N213152a132216b11141a112216a12146b244512a M113162a138710b13162a138710e M213180a147913a13180a147913d M19107c101112b9107e101112f M210143b103313b10143d103313f I N E1-001004b01342c01006b01103b01005c01445c I N E2-101006a21086a01006b11571a01006b31658a MNE2-101001c01492b01001d01492b MNE2-101007a01118b01007a01118d PC: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Pr otein content of maize grain;PY:籽粒蛋白质产量Pr otein yield of maize grain(kg・h m-2). 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与春玉米基本一致,但单作夏玉米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套作,而产量却显著高于套作(表4).套作条件下,在N1的基础上每增加1kg氮,夏玉米籽粒蛋白质产量增加11571kg.从全年看,单作和套作条件下,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表4).相同氮水平下,套作全年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于单作春玉米,而高于单作夏玉米;套作的全年玉米籽粒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施氮量由18715kg・h m-2增至375kg・h m-2时,春、夏玉米单作时蛋白质产量平均增加01305kg・kg-1N,而套作时则平均增加11829kg・kg-1N,套作条件下的蛋白质产量的增幅显著高于单作.4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单作和套作条件下,春、夏玉米吸氮量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也显著增加.套作条件下,春、夏玉米地上部吸收的总氮量显著低于单作春玉米与单作夏玉米之和,即春夏玉米套作复合群体中存在营养竞争.与单作相比,春夏玉米套作体系中,两种作物的吸氮量均显著降低.但在小麦玉米间套作体系中,小麦吸氮量高于相同施氮量的单作小麦[4,7],而玉米的吸氮量低于单作玉米[17],其原因在于小麦玉米间套作存在营养竞争,也存在营养异质效应,小麦处于较高生态位,对氮的吸收利用高于单作.曹鸿鸣等[1]研究了麦棉套作条件下氮的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利用率明显提高,且所吸收的氮较多地分配到籽粒中;而棉花所吸收的氮量和肥料氮的利用率均比单作低,收获期有较多的氮滞留于营养器官和铃壳中.而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下,各施氮水平玉米籽粒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秸秆,籽粒是主要的氮汇,低氮时,籽粒中的氮主要来源于花前吸收的氮向籽粒中的转移,而高氮时,则更多地来源于籽粒花后对氮的吸收.在春夏玉米套作体系中,尽管春、夏玉米因生长时期差异可以互补用氮,但由于需求的养分种类与形态一致,低氮时竞争较激烈,春玉米竞争力强于夏玉米,但其吸收氮量仍显著低于单作.施氮水平相同时,套作条件下单位氮对玉米氮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增加效应更显著.这是因为间套作条件下不同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存在竞争,特别是禾本科作物的间套作这种竞争作用会更强,施氮量的增加可以缓和复合群体的竞争,从而显著地提高间套作复合群体的产量和品质[2,3,10,19].合理的施氮水平在显著提高作物套作条件下全年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氮利用率,减轻对环境的影响[11,18,20].参考文献1 Cao H2M(曹鸿鸣),He M2R(贺明荣),W angM2Y(王明友),533212期 宁堂原等:施氮水平对不同种植制度下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et al.1996.Study on utilizati on by wheat and cott on under the in2 ter2p lanting conditi on.A cta Agric N ucl S in(核农学报),10(2): 104~108(in Chinese)2 Ghaley BB,Hauggaard2N ielsen H,Jensen HH,et al.2005.I nter2 cr opp ing of wheat and pea as influenced by nitr ogen fertilizati on.N utr Cycl Agroecosyst,73:201~2123 Hauggaard2N ielsena H,Ambusa P,Jensen ES.2001.I nters pecific competiti on,N use and interference with weeds in pea2barley inter2 cr opp ing.F ield C rop Res,70:101~1094 He C2G(何承刚),Huang G2B(黄高宝),J iang H(姜 华).2003.Effect of nitr ogen nutriti on on nitr ogen abs or p ti on,assi m ila2 ti on and p r otein content of intercr opped and monocr opped wheat.Chin J Soil Sci(土壤通报),34(6):529~532(in Chinese)5 Huang S2W(黄绍文),Sun G2F(孙桂芳),J in J2Y(金继运), et al.2004.Effect of nitr ogen,phos phorus and potassium app lica2 ti on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ies of high2oil and high2starch corn.Plant N utr Fertil Sci(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0(3):225~230 (in Chinese)6 J in J2Y(金继运),He P(何 萍),L iu H2L(刘海龙),et al.paris on of nitr ogen abs or p ti on,yield and quality bet w een high2starch and common corn as affected by nitr ogen app licati on.Plant N utr Fertil Sci(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0(6):568~573 (in Chinese)7 Jin S2L(金绍龄),L i L(李 隆),Zhang L2H(张丽慧),et al.1996.N nutriti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nent cr op s on wheat/maize stri p intercr opp ing.A cta U niv A gric B oreali2O ccid(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4(5):35~41(in Chinese)8 Kou C2L(寇长林),Ju X2T(巨晓棠),Zhang F2S(张福锁).2005.N itr ogen balance and its effects on nitrate2N concentrati on of gr oundwater in three intensive cr opp ing system s of North China.Chin J Appl Ecol(应用生态学报),16(4):660~667(in Chi2 nese)9 L iu X2J(刘学军),Ju X2T(巨晓棠),Zhang F2S(张福锁).2004.Effect of reduced N app licati on on N utilizati on and balance in winter wheat2summer maize cr opp ing syste m.Chin J A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15(3):458~462(in Chinese)10 N ing T2Y(宁堂原),L i Z2J(李增嘉),J iao N2Y(焦念元),et al.2004.Effects of different maturity maize cultivars relay2cr opp ing in s p ring2s own and summer2s own on the nutritive values of whole p lant for feeding.A cta A gron S in(作物学报),30(5):443~448 (in Chinese)11 N ing T2Y(宁堂原),L i Z2J(李增嘉),J iao N2Y(焦念元),et al.2005.H 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high benefit of s p ring2s own maize&summer2maize inter2p lanting and the cultivati on technique.M aize Sci(玉米科学),13(4):99~101(in Chinese)12 O ikeh S O,Kling JG,Okoruwa AE.1998.N itr ogen fertilizer man2age ment effects on maize grain quality in the westAfrica moist savan2na.C rop Sci,38:1056~106113 Pears on CJ,JacobsBC.1987.Yield components and nitr ogen parti2ti oning of maize in res ponse t o nitr ogen before and after anthesis.Aust J A gric Res,38:1001~100914 Song H2X(宋海星),L i S2X(李生秀).2003.Dyna m ics of nutri2ent accumulati on in maize p lants under different water and N supp ly conditi ons.Sci Agric S in(中国农业科学),36(1):71~76(inChinese)15 W ang L2X(王立祥),W ang M2J(王明洁),L i J(李 军).2005.B rief discussi on of grain p r oducti on and measures f or f ood se2curity in China.Agric Res A rid A reas(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3(4):1~6(in Chinese)16 W ang M2Y(王美云),Zhao M(赵 明),L i L2L(李连禄),et al.2000.The studies on cr op super2high yield in China and exp l o2 rati ons f or double2seas on maize in Beijing area.R ev Chin Agric Sci Tech(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3):47~48(in Chinese)17 Xiao C2H(肖春华),L i S2K(李少昆),L iu J2D(刘景德),et al.2005.Study on the dyna m ics of dry matter and nutrient accumu2 lati on in maize under vari ous p lanting syste m s.Soil Fertil(土壤肥料),(2):10~13(in Chinese)18 Ye Y2L(叶优良),Bao X2G(包兴国),Song J2L(宋建兰),et al.2004.Effect of l ong2ter m fertilizer app licati on non yield,nitr o2 gen up take and s oil NO3-2N accumulati on in wheat/maize inter2 cr opp ing.Plant N utr Fertil Sci(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0(2):113~119(in Chinese)19 Zhang FS,L i L.2003.U sing competitive and facilitative interac2ti ons in intercr opp ing syste m s enhances cr op p r oductivity and nutri2ent2use efficiency.Plant Soil,248:305~31220 Zhang X2M(张新明),W u W2L(吴文良),L i J(李 季),et al.1999.Rati onal N regulati on in wheat/corn high2yield far m eco2 system—Taking winter wheat2summer corn syste m in Hengtai Coun2 ty of Shandong Pr ovince as an exa mp le.Chin J A ppl Ecol(应用生态学报),10(3):297~300(in Chinese)作者简介 宁堂原,男,1976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学及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制度等研究,已发表论文20余篇.E2mail:ningty@责任编辑 张凤丽633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7卷。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玉米对氮素的吸收与氮素供给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氮素施肥措施的主要依据[1-2],而玉米高产、氮素低损失是氮肥施用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须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强玉米对养分的吸收能力[3]。

目前,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玉米产量潜力在8~10 t/hm2,而常规的耕作措施是化学除草加“两铲一耥”的除草方式,加上基肥按40%氮肥总量、拔节期按60%氮肥总量、磷钾肥随基肥一次性施入的施肥模式[4-5]。

在这种施肥模式下,氮素的当季利用率在5%~60%之间[6],而氮在土壤中的释放、作物吸收和损失仍存在诸多疑问[7]。

氨挥发与硝态氮的淋失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8-9]。

在作物生长早期,施用尿素产生的铵态氮挥发量可高达总施氮量的27%[10],而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氮肥缓释化处理可显著降低铵态氮的挥发量[11]。

有研究表明,氮肥撒施加翻耕施肥方式的氨挥发量小于条施,而包膜氮肥的氨挥发量仅为施氮量的4%,远远小于普通尿素的铵态氮损失量。

铵态氮对作物与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后者是作物氮素吸收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潜在的环境污染物,硝态氮会从土壤中淋失到地下水中[9]。

将氮肥颗粒包被1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化学材料,可不同程度地改变氮素的释放形式[12-13]。

氮肥(尿素)颗粒包膜材料主要分为硫包膜和树脂包膜2大类,具有一定的半透性。

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在化学梯度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通过半透膜被吸收到尿素颗粒内形成尿素溶液,尿素分子从颗粒内部向土壤中缓慢释放。

包膜尿素颗粒的释放与环境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增加而加快,这与作物的需氮形式近似[2]。

包膜尿素在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氮素损失上的表现差异较大,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并不明显[7]。

黑土质地黏重,具有较好的保肥能力,而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面临着较为明显的氮素损失风险[5]。

研究黑土区包膜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和氮素释放规律,不仅可以优化包膜尿素的施用方法,改进施肥效果,而且还可以找出现有氮肥施肥方法的不足,改进现有的施肥方法。

《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范文

《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范文

《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施氮肥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却鲜有深入研究。

本文以玉米为例,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的玉米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土壤类型为典型黄壤土。

试验所用的氮肥为尿素。

2.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 kg/亩(N0)、15 kg/亩(N1)、30 kg/亩(N2)、45 kg/亩(N3)。

每个施氮水平下,分别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进行追肥。

试验期间,监测土壤氮组分变化,收获时测定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

三、结果与分析1. 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增加幅度较大,有机态氮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组分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拔节期和抽雄期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较高,而灌浆期有机态氮的含量有所增加。

2. 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N2水平下(30 kg/亩),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

N3水平下虽然施氮量增加,但玉米产量并未进一步提高,甚至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氮肥导致土壤中氮素流失和作物生长受阻。

3. 施氮水平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玉米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率均有所提高。

然而,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时,氮素利用效率反而降低。

在N2水平下,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这表明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讨论本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施氮水平可以增加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然而,过量的施氮不仅会导致土壤中氮素的流失,还会降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张德军(黑龙江省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6500,黑龙江肇源)摘 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表现最佳;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和施氮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最高产量施氮量是:N161 9kg/hm2,最高产量为8351 9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为:N144 7kg/ h m2,最佳产量8324 1kg/hm2。

关键词 春玉米;施氮量;产量;经济效益玉米是肇源县主栽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4 67万h m2,占全部播种面积的34%。

玉米是需氮较多的高产作物,合理施用氮肥是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1]。

由于玉米对氮肥敏感,施氮增产效果明显[2],因此近年来玉米生产上逐渐出现氮肥超量施用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3]:过量施氮,玉米不但不增产,反而造成氮肥利用率降低、玉作者简介:张德军,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09-11-02;修回日期:2009-12-31米经济效益下降、污染生态环境等问题。

研究科学合理使用氮肥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试图通过在一定磷钾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施氮处理,探索施氮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玉米品种为肇源县主栽品种吉单180。

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重过磷酸钙(含P2O5 46%),钾肥为硫酸钾(含K2O50%)。

1 2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09年4月~10月进行,试验地位于肇源县二站镇裕民村。

土壤类型为黑钙土,质地中壤,地势平坦,0~20c m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4 3g/ kg、碱解氮158 1m g/kg、速效磷16 8mg/kg、速效钾121 7m g/kg,p H值为7 42。

《2024年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范文

《2024年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范文

《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篇一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玉米产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通过控制施氮量,对比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土壤氮变化和玉米的生长状况,为合理施用氮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施用氮肥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优化施肥策略、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选择当地常见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土壤类型为典型农田土壤。

2.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四个施氮水平:低氮(N1)、中氮(N2)、高氮(N3)和对照(CK)。

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

3. 试验方法(1)在玉米生长周期内,按照设定的施氮水平进行施肥。

(2)定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氮组分的变化。

(3)收获时测定玉米的产量及氮素吸收量。

(4)计算氮素利用效率。

三、结果与分析1. 土壤氮组分变化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

其中,高氮处理下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然而,过高的施氮量并未带来进一步的增加,表明土壤对氮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饱和性。

2. 玉米产量变化适中的施氮水平(N2)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

与对照相比,N2处理下的玉米产量增加了约30%。

然而,过高的施氮量(N3)并未带来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甚至有可能导致产量下降,这可能与氮肥的浪费和土壤中氮素流失有关。

3. 氮素利用效率低氮水平下,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最高,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过量的施氮不仅不能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还会降低氮素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四、结论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组分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适中的施氮水平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而过高的施氮量则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降低。

不同施肥时期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不同施肥时期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土壤 硝 态 氮含 量 变化 不 明显 , 于平稳 , 趋 在吐 丝期 以后 有 所 不 同 , 氮影 响 了灌 浆阶段 硝 态氮 施
的 含 量 。 其 中 以 N 2 0k/ m , / 4 g h 1 5作 口肥 ,/ 2 5拔 节 中期 追 施 ,/ 2 5大 口 期 追 施 模 式 最 佳 , 追 施 氮肥 增 加 了玉 米 生 育 后 期 土壤 的 供 氮 能 力 , 产 显 著 。 该 研 究 初 步 探 明 了不 同施 肥 处 理 土 增
壤 硝 态氮含量 影响 的 变化 规律 , 玉米合理施 肥 , 高氮肥利 用率提 供依据 。 为 提 关 键词 : 玉米 ; 春 氮肥 ; 土壤 硝 态氮 ; 棕壤
中 图 分 类 号 :5 3 0 2 S 1 .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棕壤 是辽 宁地 区代 表性 的土 壤 , 米 又是 该 玉 地 主要粮 食 作物 之 一 。 高 , 施肥 利用率 较低 , 氮肥损 失 严 重 的现 象 ¨ 。对 于 旱 地作 物 而 言 , 植株 主要 以 硝 态氮 营养 为 主。关 于 氮 肥损 失 的途径 , 了氨 除
试 验 于 20 0 9年 4月至 9月 在 沈 阳农 业 大学
收 稿 日期 :00— 7—1 21 0 5 基金项 目: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0 8 AD 4 0 ) (0 6 A 0 A 2 农业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专 项 ( 0 83 3 ) 助 。 20 B A B 6 ,2 0 B D 2 1 ), 20 0 0 0 资
究 不 同施 肥时期 对玉 米生育 期土壤 硝态 氮含 量 的 动态 变化 规律及 影 响 因 素 , 明确 玉 米 合理 施 肥 的 模式 , 为提 高氮肥 利用 率提 供理论依 据 。

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及农学效率的影响

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及农学效率的影响

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及农学效率的影响作者:张焕利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玉米种植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在春玉米的种植过程之中,具体的氮肥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玉米产量,对于农学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主要采取了田间试验的模式,就不同氮肥用量对于该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以及农学效率直接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春玉米;氮肥用量;农学效率氮肥对于粮食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施用氮肥的模式能够使得粮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产,并能够为相关的种植人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氮肥还容易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并会直接导致氮肥的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对生态系统跟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就需要加强氮肥用量对于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影响程度,并借此来获取到一个良好的玉米种植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1.实验方式与设计本次研究通过田间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场地选取在某一农业示范园区进行,将德美亚2号作为试验用的玉米产品。

本次试验中采取小区实验的模式,然后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进行了5个田块的合理实质,每块田地面积为36㎡,将玉米的株距保持在22cm,行距保持在70cm。

对于每块田地进行不同数量氮肥的施用,主要包含有不施氮肥(N0),减量施氮(N120)、优化施氮(N150)、高量施氮(N180)以及优化施氮+有机肥(N150+M)五种模式来进行,本次实验自2017年5月11日开始播种,并于9月27日收获,就五个试验田中的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以及农学效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究分析。

2.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试验田中的所有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之中,然后借助于该软件来进行所有数据的计量与处理工作。

二、结果1.对于春玉米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就春玉米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碱解氮的含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在N180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低,而N150跟N150+M 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愿意可能与有机肥养分的组成情况有关。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层 地 下水硝 态氮污 染的风 险 。
关 键词 :玉米 ;氮肥 ;土壤 硝 态氮 ; 粒产 量 ;缓 控释 肥 籽
中图分 类号 :¥ 1 5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 4 2 8 2 1 ) 2 0 1 4 1 0 —3 6 (0 2 0 —0 4 一O
Efe to fe e tFe tl a i n M o e n M a z ed f c fDif r n r ii to z d so ie Yil a d So lNir t — t o e n i t a e nir g n
河 南 农 业 科 学 , 0 2, 1 2 4 — 4 2 1 4 ( ): 14
J u n lo n n Ag iut r l ce c s o r a fHe a rc lu a in e S
不 同施 肥 模 式 对 玉 米 产 量 及 土 壤 硝 态 氮 的影 响
张 鑫 ,安 景 文 , 晓 锦 , 世 江 邹 隋
N c u ua i n wih n 1 0 c s i. e s i n ta e—N c u l t n wihi 0 m olu d rdi e e t a c m lto t i 0 m ol Th o l ir t a c mu a i t n 1 0 c s i n e f r n o f t e t n swa h we sa p ia i n o l w ee s e tl e < o im e tl a in s r w< ta ii n l r a me t ss o d a p l to fso r la efr iz r ptmu f ri z to  ̄ ta c i i r dto a f ri z to . mp r d wih t o e i n Jfri z to e tl a in Co a e t hec nv nto a e tl ai n,t ir t N o t n n 0 1 0 c s i u d r i i hen ta e - c n e ti — m o1 n e 0 t e lt rt r et e t n sd c e s d by48 O , . h ae h e r a me t e r a e . 46 5 a d 4 .7 ,hu e u i g t ers fn ta ep l n 0 t sr d cn h ik o ir t o — l in i o nd tro a ml n . mb n d c r il nd n ta e N c u lto uto n gr u wa e ff r d Co i e o n y ed a ir t- a c mu ai n,a p ia in o l w a p l to fso c r la ef ri z rc u d e s r r du to swe1 s1we hers fni a ep lu in i halw o n w— ee s e tl e o l n u ep o ci n a l a o rt ik o t t o l to n s l i r o gr u d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王林学;杨义;刘帮银;杨丽军;杨剑虹【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36)015【摘要】[目的]探讨施氮量对玉米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150、300、450 kg/hm2对玉米植株硝态氮(NO3--N)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玉米生育期的延长玉米各部位中N3--N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不施氮处理的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各施氮处理,且这3个时期玉米各叶位的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差异较大;第3叶位和6叶位的NO3--N含量在不同生育期的表现为:苗期3位叶高于6位叶,拔节期和灌浆期6位叶高于3位叶;3个时期的植株体内硝态氮含量,叶鞘均明显高于叶肉,且均在施氮量大于300 kg/hm2时氮含量增长减缓.[结论]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300 kg/hm2左右.【总页数】4页(P6404-6406,6468)【作者】王林学;杨义;刘帮银;杨丽军;杨剑虹【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南充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四川南充637000;重庆市合川区农技站,重庆,401519;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J], 石玉;于振文2.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3.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4.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产量、氮吸收\r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米娜瓦尔·艾买提;石强;张晓宏;郭刚5.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王亚; 张换换; 段燕燕; 文雯; 王江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摘要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3种施肥方式以底肥加追肥产量最高。

Abstract Effects of application rate and method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of maize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range of fertilization level,the maize yield increased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adopting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of base and top application could get the highest maize yield.Key words nitrogen;application rate;application method;maize;yield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以及玉米综合利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和国内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加。

产量是评价玉米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栽培措施是提高产量的非遗传因素[1]。

实践表明,玉米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共同对单位面积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起作用。

肥料是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人为控制因子[2]。

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既可以保障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又可以保障土壤肥力的持续增加,由此提高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适宜的施肥量可极大地提高和优化氮肥的利用率[3]。

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为提高玉米产量找到适宜的施肥方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0年在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试验地进行。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马兴林;徐安波;杨久臣;王传海【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8(000)005【摘要】自“十二五”中期以来,本团队在吉林省梨树基点开展了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①分析明确了不同产量年型及不同种植密度下施氮量对玉米单产的影响,主要结论为:适量施氮的增产效应在较低产年型以及在较高密度下更为明显.②适量施氮使干物质向生殖器官(果穗及籽粒)中分配的比例增加,而向营养器官特别是叶片和茎秆中分配的比例降低.③基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对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单产与单位面积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呈正相关关系;玉米肥料氮利用效率(NUE)与肥料氮吸收利用率(NRE)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肥料氮生理利用效率(NIE)的关系不密切;适量施氮水平下,增加密度使玉米NRE提高,从而导致NUE提高,而种植密度偏低会导致NUE降低.【总页数】7页(P67-73)【作者】马兴林;徐安波;杨久臣;王传海【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肖秀芝2.新型氮肥及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岳克;马雪;宋晓;郭斗斗;张珂珂;黄绍敏;岳艳军;姚健;张水清3.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吕鹏;张吉旺;刘伟;杨今胜;苏凯;刘鹏;董树亭;李登海4.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张美微; 刘京宝; 乔江方; 李川; 黄璐; 张盼盼; 赵霞; 李萍5.管渠自动控水灌溉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李英豪;张政;朱吉祥;冯健;吴可清;冯哲;刘香花;王春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范文

《2024年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范文

《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春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影响。

其中,施氮水平是影响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研究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对于优化氮肥施用、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1. 生长状况适宜的施氮水平能够促进春玉米的生长,提高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

然而,过高的施氮水平会导致春玉米生长过旺,叶片过大,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产量。

2. 抗逆性适宜的施氮水平能够提高春玉米的抗逆性,如抗旱、抗病能力。

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则可能降低春玉米的抗逆性,使其更易受到环境胁迫。

3. 产量及品质适量的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包括籽粒重量、粒数、千粒重等。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导致春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品质降低。

三、施氮水平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1. 氮肥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施氮过程中,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

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以减少氮肥的损失,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而过量的施氮则可能导致氮肥的浪费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

2. 甲烷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稻田甲烷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对于春玉米种植区而言,甲烷排放量相对较低。

适量的施氮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甲烷的产生和排放。

但过量的施氮可能导致土壤缺氧,反而增加甲烷的排放量。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施氮水平对春玉米生物学性状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1. 适宜的施氮水平能够促进春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逆性。

2. 过高的施氮水平会导致春玉米生长过旺,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减少产量和品质。

3. 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以减少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024年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范文

《2024年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范文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玉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与氮肥的施用和种植密度密切相关。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的合理配置,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地点位于某省农业科技示范区,土壤类型为黄壤土。

2. 方法(1)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施氮量(0、150、300、450 kg/ha)和种植密度(3500、4500、5500株/ha)的组合,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

(2)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管理进行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3)样品采集与分析: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其生物量、氮含量等指标。

收获期测定玉米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

三、结果与分析1. 施氮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适量施氮可提高玉米的生物量,促进产量的提高。

当施氮量过高时,可能会造成氮素的浪费,反而降低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适宜的种植密度可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的产量。

但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个体生长受限,产量降低。

(3)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在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范围内,二者互作可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过高或过低的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2. 施氮量与密度对氮素利用的影响(1)施氮量对氮素利用的影响:适量施氮可提高玉米植株的氮含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但当施氮量过高时,会造成氮素的浪费,降低氮素利用效率。

(2)种植密度对氮素利用的影响: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促进玉米植株间的竞争,提高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但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个体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氮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述了有关玉米不同氮素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氮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氮是植物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于玉米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素浓度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

然而,如果氮素浓度超过适宜范围,就会出现氮过量的情况。

氮过量会导致植株生长粗壮,茎秆粗大,叶片增多,但因叶片老化较快,光合作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玉米田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相反,氮缺乏则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产量减少。

因此,良好的氮素供应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二、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氮素水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既往研究成果,不同氮素水平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为复杂,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的氮肥施用方式、条(行)距、品种、土壤等不同因素引起的。

1、低氮水平在一定的灌溉条件下,适当的低氮水平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研究表明,当玉米的氮素供应量在100 kg/ha以下时,产量随氮素供应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

这是由于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产生总碳水化合物的速率,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中氮水平在某些地理环境条件下,适宜的中氮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世界范围内存在很大不同,例如,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玉米的最佳氮素供应量为150-180 kg/ha,而在我国东北地区,最佳氮素供应量为180-240 kg/ha。

3、高氮水平高氮水平对玉米的产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高氮水平不仅无法增加玉米产量,还会导致产量下降,原因是高氮水平会导致玉米植株过于生长,而且茎秆粗壮,光合作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玉米的田间单位面积产量会下降。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作者:焦艳平孟祥琴马香玲冯润明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要:在河北省中西部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该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农户纯收益和土壤中氮素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农业的施肥管
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中肥施氮水平,冬小麦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

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高肥水平,春玉米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

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在90 cm土层出现累积。

在春玉米农田,硝态氮在50 cm土层出现累积。

另外,随着施氮量的提高,100 cm土体硝态氮储量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盈余。

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该区合理灌溉的前提下,冬小麦合理施氮量为225 kg/hm2左右,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为180 kg/hm2 左右,春玉米合理施氮量为225 kg/hm2左右。

关键词:黄壁庄水库;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施氮量;土壤硝态氮。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作者:杨志奇俄胜哲温宏昌张喜平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19年第10期摘要:通過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的氮肥适宜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施N 144.0、172.5 kg/hm2时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较不施氮处理和减氮处理提前1~3 d;全生育期也最长,为145 d,较其它施氮处理延长2~3 d。

施N 172.5 kg/hm2和144.0 kg/hm2时株高、秃顶长、行粒数、千粒重均优于其它处理,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处理间并无差异。

施N144.0~172.5 kg/hm2时玉米籽粒产量为 ; ; 11 578.05~11 818.2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8 764.35 kg/hm2)增产32.10%~34.84%,不施氮肥处理与施氮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氮肥贡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氮肥贡献率的变幅为15.48%~25.84%,施N 172.5 kg/hm2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5.84%,从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看,不同施氮量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都呈递减趋势,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变幅为19.54~46.53 kg/kg,氮肥偏生产力变幅为65.81~300.57 kg/kg,而高施氮量的农学效益和偏生产力低下,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所以在保证玉米籽粒产量的基础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为17.70~19.54 kg/kg,偏生产力为68.51~80.40 kg/kg。

关键词:施氮量;玉米;经济系数;产量;氮肥指标中图分类号:S51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10-0037-05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10.009Abstract:The effect of suitable application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rn was studied by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corn growth and economic shape are different. When 144 kg/hm2 and 172.5 kg/hm2 are applied , jointing stage and bell mouth stage are 1~3 days earlier than those without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nitrogen reduction treatment. The longest growth period is 145 days, which is 2~3 days longer than other nitrogen treatments. It is superior to other treatments in plant height, bald top length, grain number per row and 1000-grain weight when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172.5 kg/hm2 and 144 kg/hm2, but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in panicle length, panicle diameter and row number per panicle. When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144.0~172.5 kg/hm2. The corn grain yield was 11 578.05~11 818.2 kg/hm2, 32.10%~34.84% higher than that at without nitrogen fertilizer (8 764.35 kg/hm2),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without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other nitrogen treatm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The variation range of contribu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15.48%~25.84%, and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25.84% at 172.5 kg/hm2. According to the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and 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which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The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range from 19.54 kg/kg to 46.53kg/kg, and the 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nge from 65.81 kg/kg to 300.57 kg/kg. However, the low agronomic benefit and partial productivity of high nitrogen application are notconducive to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corn grain yield, the agricultural us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17.70~19.54kg/kg, and the partial productivity is 68.51~80.40 kg/kg.Key words: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Corn;Economic coefficient;Yield;Nitrogen fertilizer index氮素是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矿质元素,合理施用氮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1 -2 ],氮肥超量施用以及氮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3 ]。

施氮量对间作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施氮量对间作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施氮量对间作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马忠明;孙景玲【期刊名称】《核农学报》【年(卷),期】2012(26)9【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监测了不施氮和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210、420和630kg.hm-2)下间作玉米各关键生育时期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动态变化、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计算分析了间作玉米的氮肥利用率。

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玉米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总体表现为0~60cm土层>60~200cm土层。

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M"形变化,即玉米播种前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出现高峰,小麦播种前、玉米拔节期和玉米收获后出现低谷。

60~120cm和12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倒"V"形变化,总体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出现高峰值,210~630kg.hm-2施氮处理下120~200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较不施氮处理分别高出149.1%、115.6%和126.3%。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间作玉米穗长、穗粒数、穗重呈增大趋势,秃顶呈降低趋势,增产幅度依次减小,氮肥利用率依次降低。

【总页数】6页(P1305-1310)【关键词】间作玉米;产量;施氮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累积量【作者】马忠明;孙景玲【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张掖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6【相关文献】1.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钱欣;许和水;葛军勇;曾昭海;任长忠;郭来春;王春龙;胡跃高2.施氮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土壤硝态氮、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唐文雪;马忠明;王景才3.水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叶优良;李隆4.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J], 冯波;孔令安;张宾;司纪升;李升东;王法宏5.施氮量对冀西北春玉米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J], 王激清;刘社平;韩宝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激清 ,韩 宝 文 ,刘 社 平
(. 1 河北 j 方学 院农 林 科 技 学 院 ,河 北 张 家 r 0 5 0 ;2 河 北 省农 林科 学 院农 业 资源 环 境 研 究 所 ,河 北 石 家庄 0 0 5 ) E = 700 . 1 5 0 1
摘 要 : 冀 西北 春 玉米 种 植 区 , 不 同 施 氰 量 和 耕 作 方 式 春 玉 米 产 量 和 土 体 硝 态 氯 累 积 状 况 进 行 研 究 分 在 对
关 键 词 :氮 肥 用 量 , 壤 耕 作 , 玉 米产 量 ; 态 氮 累积 土 春 硝 中 图分 类 号 :S 5 4 1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随 着全球 人 口的不 断 增 长 , 粮食 需 求 的 日益 对
增 大 , 量 施 用 氮 肥 所 引 发 的 全 球 性 和 区 域 性 的 农 过 业 氮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已 经 成 为 国 际 科 学 界 关 注 的 焦
料, 尤其 是氮 肥 , 实 现 粮 食 作 物 的 高产 高 效 、 缓 对 减
环 境 负 荷 , 现 我 国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实
要 的意 义 。
有 报 道 。本 研究 即以冀 西北 张家 口地 区广泛 种植 的
春 玉 米 为 研 究 对 象 , 过 设 置 不 同 的 氮 肥 梯 度 和 不 通
析 , 果 表 明 , 常 规 耕 作 相 比 , 耕 对 春 玉 米 产 量 无 明显 影 响 , 结 和 免 通过 建 立 的 施 氮 量 和 春 玉 米 产 量 的 肥 料 效 应 函 数 ,
求 得 免 耕 1 玉 米 和 大 豆 间作 ) 免 耕 2 玉 米 单 作 ) 常 规 耕 作 ( 米 单 作 ) ( 、 ( 和 玉 3种 处 理 的 适 宜 氮 推 荐 用 量 分 别 为 1 2 9~ 2 9 k/ m 、9 2 2k / m 和 1 6 1 g h 0 g h 12~ 1 g h 9 ~2 6k / m 。随 着 抱 氮量 的增 加 , 处 理 O 0c 土 层 和 9 ~10c 土 层 的 3种 ~9 m 0 8 m
第 2 9卷第 2期
21 0 1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Ag iu t a s a c n t e Ar d Ar a rc lur lRe e r h i h i e s
Vo . 9 No. 12 2 Ma . 01 r2 1
施 氮 量 和 耕 作 方 式 对 春 玉 米 产 量 和 土 体 硝 态 氮 累 积 的 影 响
重要 的春 玉米 生产 带 , 目前 农 户 为追 求 高 产 过 量 但 施氮 的现 象 十分普遍 ; 外 , 此 免耕 技术 在我 国 已经 得 到普 遍应 用 , 而在 冀西 北 张家 口地 区很少 应用 , 然 以 免耕模 式 为背 景进行 土体 硝态 氮 累积 的研 究 更是鲜
分损失 未 能得到 有 效 阻控 等 原 因 , 仅 造 成 玉米 等 不 粮食作 物 的氮肥 利 用 率 低 下 l , 投 入 引 起 的水 体 4 高 J 硝 酸盐 污染 问题 也 日趋 严 重 , 因此 合 理施 用 肥 。
同的耕 作方式 , 究 施 氮 量 和耕 作 方 式 对 春 玉米 产 研 量 和土 体硝态 氮 累积 的影 响 , 为春 玉 米 科 学施 肥 和 免耕 技术 的推 广 提供理 论依 据 。
免 耕 技 术 是 目前 世 界 上 应 用 最 广 、 少 养 分 损 减
失最 好 的一项 农 业技 术 措 施 _8。这 种 耕作 方 式起 7j , 源于 2 0世纪 3 0年 代 的 美 国 , 为 了防 治 土 壤 风 蚀 是 而采 取 的措施 , 随着 免耕 技术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 作 其
施 用 氮 肥 , 视 土 壤 和 环 境 养 分 的 作 用 以 及 氮 素 养 忽
因素 之一 2 , 此 , 于 耕 作 方 式 对 土 体 硝 态 氮 1 ]因 , 关
累积 处干旱 半 干旱大 陆性 季风
气 候 区 , 季 分 明 、 热 同 季 、 霜 期 短 , 我 国北 方 四 雨 无 是
失 和 被 利 用 的 中 心 环 节 , 壤 硝 态 氮 淋 失 量 的 多 少 土
主要决 定 于土体 中硝 态 氮 累积 量 的高低 , 体硝 态 土
氮 的 累 积 受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 壤 耕 作 也 是 其 中 影 响 土
点 ¨ 。伴 随着 经 济 的高 速发 展 , 国 的农 业 生 产 发 J 中 展也 取得 了令 全世 界 瞩 目的成 绩 , 其 中化 学 氮 肥 这 的高投入 对 中国农业 成 功应对 快速 增 长的人 口需 求 和粮食 需 求 的压 力 起 了 巨 大 的作 用 l引, 过 量 地 2 但 ,
硝 态氮 累积 量 均 呈 显 著 增 加 趋 势 。在 春 玉米 整 取 样 期 , 耕 处 理 0~9 m 土 层 硝 态 氯 累 积 量 均 高 于 常 规 耕 作 处 免 0c
理的累积量 , 而且 这 种 趋 势 在 高 施 氮 量 下 表 现 得 更 明 显 , 玉米 收获 后 , 耕 处 理 0~9 m 土 层 硝 态 氮 累 积 量 显 著 春 免 0c 高 于 常 规 耕 作 的 累 积 量 , 常规 耕 作 处 理 9 ~10 c 而 0 8 m土 层 硝 态 氮 累 积量 显 著 高 于 免 耕 处 理 的 累积 量 , 说 明 免 耕 这 措 施 更 有 助 于 硝 态 氮 累 积 在 0~9 m 土 层 , 减 少 向下 淋 失进 入 地 下 水 , 生 环 境 污 染 的 可 能 。 0c 而 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