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调味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调味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以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麦芽糊精、食用盐、味精、食用玉米淀粉、香辛料粉(豆蔻、白胡椒、黑胡椒、白芷、陈皮、八角、小茴香、丁香、甘草、花椒、肉豆蔻、姜黄、姜、蒜、洋葱、山奈、辣椒、孜然、肉桂)、食用海鲜调味粉、食用骨油、酵母抽提物、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骨(肉)抽提物、白砂糖、蛋黄粉、蛋黄、鸡油、猪油、牛油、羊油、大豆油、食用葡萄糖、酿造酱油、复合酱油调味粉、番茄粉、植脂末中的数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二氧化硅、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柠檬黄及其铝色淀、辣椒红、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黄原胶、瓜尔胶、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甜蜜素、柠檬酸、乳酸,经调配、搅拌、过筛、包装等主要工艺制成的复合调味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7白砂糖

GB1535大豆油

GB1886.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

GB1886.1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

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27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

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2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GB448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5009.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丙醇含量及其脂肪酸酯含量的测定

GB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GB/T5461食用盐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885食用玉米淀粉

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101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动物油脂

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51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制品

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

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18186酿造酱油

GB/T20880食用葡萄糖

GB/T20884麦芽糊精

GB255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283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GB284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

GB299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

GB23530酵母抽提物

QB/T2845食品添加剂呈味核甘酸二钠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分类

产品按配料不同分为:肉味(猪、牛、鸡、羊)、骨汤风味、海鲜风味、复合香辛风味、蔬菜风味五类产品。

4要求

4.1原料要求

4.1.1白砂糖

应符合GB317、GB13104的规定。

4.1.2香辛料粉香辛料粉(豆蔻、白胡椒、黑胡椒、八角、小茴香、丁香、甘草、花椒、肉豆蔻、姜黄、姜、蒜、洋葱、山奈、辣椒、孜然、肉桂)

应符合GB/T15691的规定。

4.1.3食用葡萄糖

应符合GB/T20880、GB15203的规定。

4.1.4大豆油

应符合GB1535的规定。

4.1.5酿造酱油

应符合GB18186的规定。

4.1.6味精

应符合GB2720、GB/T8967的规定。

4.1.7蛋黄、蛋黄粉

应符合GB2749的规定。

4.1.8麦芽糊精

应符合GB/T20884、GB15203的规定。

4.1.9食用盐

应符合GB2721、GB5461的规定。

4.1.10酵母抽提物

应符合GB23530的规定。

4.1.11食用玉米淀粉

应符合GB/T8885的规定。

4.1.12鸡油、猪油、牛油、羊油

应符合GB10146的规定。

4.1.13番茄粉

应符合NY/T1884的规定。

4.1.14黄原胶

应符合GB1886.41的规定。

4.1.15柠檬酸

应符合GB1886.235的规定。

4.1.16乳酸

应符合GB1886.173的规定。

4.1.17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柠檬黄应符合GB4481.1的规定;柠檬黄铝色淀应符合GB4481.2的规定。

4.1.18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应符合GB1886.64的规定。

4.1.19辣椒红

应符合GB1886.34的规定。

4.1.20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

应符合GB1886.47的规定。

4.1.21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应符合GB1886.37的规定。

4.1.22二氧化硅

应符合GB25576的规定。

4.1.235′-呈味核苷酸二钠

应符合QB/T2845的规定。

4.1.24瓜尔胶

应符合GB28403的规定。

4.1.25食品用香精

应符合GB30616的规定。

4.1.26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应符合GB28303的规定。

4.1.27食用海鲜调味粉

应符合附录A中A.1的规定。

4.1.28食用骨油

应符合附录A中A.2的规定。

4.1.29植脂末

应符合GB15196、附录A中A.3的规定。

4.1.30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粉

应符合附录A中A.4的规定。

4.1.31复合酱油调味粉

应符合附录A中A.5的规定。

4.1.32琥珀酸二钠

应符合GB29939的规定。

4.1.33骨(肉)抽提物

应符合附录A中A.6的规定。

4.1.34白芷、陈皮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

4.1.35以上原料还应符合GB2761、GB2762、GB2763的规定。

4.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色泽具有本品应有的色泽

组织形态粉状,疏松无结块

滋、气味具有该品种特有的滋、气味,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4.3理化指标要求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干燥失重,g/100g≤18

食盐(以NaCl计),g/100g≤40

氨基酸态氮,g/100g≥0.3

总氮,g/100g≥0.5

总砷(以As计),mg/kg≤0.5

铅(以Pb计),mg/kg≤0.9

3-氯-1,2-丙二醇a,mg/kg≤ 1.0

净含量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a仅限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的产品。

4.4微生物指标要求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指标

菌落总数,CFU/g≤15000

大肠菌群,MPN/100g≤150

表4致病菌指标

项目

采样方法及采样量(若非指定,均以/25g表示)

n c m M

沙门氏菌500-----

金黄色葡萄球菌52100CFU/g10000CFU/g 注: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致病菌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为致病菌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4.5食品添加剂

4.5.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4.5.2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

4.6真实性要求

本产品不得添加非食用物质。

4.7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5感官要求

5.1感官要求

将被测产品置于洁净白底容器中,在自然光下,通过目测其色泽、组织形态、杂质,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方法。

5.2理化指标

5.2.1干燥失重

按GB5009.3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食盐

按GB5009.44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氨基酸态氮

按GB5009.235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4总氮

按GB5009.5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总砷

按GB5009.1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6铅

按GB5009.1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73-氯-1,2-丙二醇

按GB5009.19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5.2.8净含量

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5.3微生物指标

5.3.1菌落总数

按GB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

5.3.2大肠菌群

按GB/T4789.3-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

5.3.3致病菌

分别按GB4789.4、GB4789.10第二法规定的方法检验。

6检验规则

6.1组批与抽样

同一批投料、同一班次、同一配方、同一工艺条件、同一规格包装完好的产品为一批,从每一批中随机抽取12个包装进行检验。

6.2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必须按照本标准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附合格证书入库或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净含量、干燥失重、食盐、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6.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要求中的全部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停产半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c)原料来源及设备有变化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

6.3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合格。微生物项目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且不得复验。其他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可从原批产品中加倍抽取产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GB28050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外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1.2外包装上应有"向上"、"堆码层数极限"、"怕雨"、"怕晒"、"易碎物品"、"禁止翻滚"等标志,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2包装

内包装使用食品级复合袋,其材质应符合GB9683的规定。外包装用瓦楞纸箱,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

7.3运输

运输产品时应轻装轻卸,勿倒置,不超过规定层数;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并应符合有

关部门的规定。运输时应防止日晒雨淋。运输车辆的车箱应清洁、干燥,必要时使用铺垫,防止污染。

7.4贮存

本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杂气污染或靠近火源。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存7.5保质期

在符合上述运输、贮存条件、包装完好、未经启封的情况下,本产品保质期为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味辣椒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调味辣椒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辣椒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粉为主要原料,辅以香辛料(丁香粉、桂皮粉、茴香粉、八角粉)和食用植物油,经混匀、分装而制成的即食调味辣椒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 光光度法 GB/T 22300 丁香 GB/T 23183 辣椒粉 GB/T 30381 桂皮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调味料企业标准

. .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固态调味料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调味秘籍大全

调味秘籍大全 调味秘籍大全 一、蒜蓉辣酱 做法:新鲜的朝天椒,配几只红尖椒(爱吃辣的人可以全用朝天椒),500克番茄,一块姜,两头大蒜。以上各样分别放搅拌机搅成糊状。炒锅放水一小碗,用中火煮,各种糊下锅中,熬酱(蒜蓉留一半最后放)边熬边加盐、糖(少许),米醋小半瓶。切记要不停地用勺搅拌以防粘锅,由稀转稠就可以关火了,然后下点味精,再把剩下的蒜蓉倒进去,凉后装瓶。 二、剁鲜辣椒 做法:鲜朝天椒100克,大葱1条,盐、白酒少许。朝天椒切碎,千万不要辣到手,最好戴着胶皮手套切;一边切,一边往瓶子里放,同时加盐,并用一双干净的筷子压实,最好洒点白酒。封好,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三、甜辣面酱 做法:郫县豆瓣100克,四季宝幼滑花生酱100克,甜面酱200克,蚝油1勺,胡椒粉、冰糖少许,姜末、蒜末、葱末,30克干红辣椒剁碎,植物油,香醋。把豆瓣剁成茸,与花生酱、甜面酱、蚝油一起装入盆中,搅拌均匀成混合料。烧热锅,倒油,油要多,油热,先下姜末、蒜末、

葱末、辣椒末炒香,再将混合料倒入锅中,然后用小火,用锅铲慢慢推匀即可。做酱时,不能搅拌或翻炒,而是慢慢地推匀。等锅中冒出均匀小泡,香气四溢时,放入胡椒粉、冰糖拌匀即可。酱红亮、味醇厚,自然冷却后,装入瓶罐中,注意密封。 四、牛肉辣酱 做法:牛肉500克(肉末),鲜红辣椒500克(铰碎),干黄酱两盒,味精100克,白糖150克,油300克,熟芝麻100克,盐适量。锅内倒油烧热,下牛肉炒片刻,然后将以上调料倒入,翻炒均匀后,再炖一会就可以了。 五、花生辣酱 做法:干辣椒25克,熟花生150克,花椒40粒,食油适量,咸盐2勺,味精少许。将辣椒和花椒烘干,捣成碎末;熟花生褪皮,然后,将花生仁捣碎;将捣碎的3种原料加入咸盐、味精搅拌均匀;炒锅上火,色拉油烧制七分热,拌好的原料倒入锅中,用筷子翻炒,这时会有呛鼻的辣味窜出,然后加入半碗清水(如掌握不好油温的话,在倒入辣椒的同时,就添加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焖,逼出水分,熬至粘稠状。起锅,晾冷,将做好的花生辣酱装入一个玻璃瓶中,随吃随取。 六、麻辣豆酱

食品企业标准备案--标准文本

标准 备案号: 盒饭卫生与营养要求(标准名称) 某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4.4营养指标、7检验方法、8抽样、9判定规则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Q/XXXX—2006《学生盒饭营养及卫生要求》。 本标准与Q/XXXX—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适用范围调整为所有盒饭,包括学生盒饭和社会盒饭; ——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食品添加剂、加工供应卫生要求、贮存及运输要求; ——增加了盒饭、冷藏盒饭、加热保温盒饭和高温灭菌盒饭等定义; ——调整了微生物指标的规定; ——调整了学生盒饭营养指标的规定; ——增加了附录A盒饭加工供应卫生要求、附录B推荐的盒饭加工供应过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模式和附录C盒饭中心温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XXX—2006

盒饭卫生与营养要求(企业名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盒饭的定义、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加工供应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抽样、判定规则、包装、标识、贮存、运输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加工、分装、分送的盒装主食和菜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测定 GB/T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测定 GB/T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葡萄球菌测定 GB/T4789.2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GB/T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GB/T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 GB/T5009.10 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盒饭 指集中加工、分装、分送的盒装主食和菜肴。 3.2 冷藏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烧煮后充分冷却(在2小时内须使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并在中心温度10℃以下条件分装、贮存、运输,食用前须加热至中心温度不低于70℃的盒饭。 3.3 加热保温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烧煮后加热保温,在食用前中心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的盒饭。 3.4 高温灭菌盒饭 指主食和菜肴盛装于密闭容器中经高温灭菌,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可在常温下保存的盒饭。 3.5 学生盒饭 指配送给中小学校供学生食用的盒饭。

五谷杂粮挂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五谷杂粮挂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谷杂粮挂面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荞麦、莜麦、豌豆为原料,经除杂、去皮、研磨,辅以小麦粉、食盐,添加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再经混合、拌面、手工或机械压面、切条、自然风干、包装等工艺制成的五谷杂粮挂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355 小麦粉 GB 188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0458 荞麦 GB/T 10460 豌豆 GB 131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 GB/T 13359 莜麦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LS/T 3212 挂面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3.1 按原料不同分为苦荞挂面、甜荞挂面、莜麦挂面、豆面挂面。 3.2 按工艺不同分为手工挂面和机器挂面。 3.3 按形状不同分为面条和异形面。 4 技术要求

调味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调味料产品是指除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外的其他调味品。按其形态可分成固态调味料、半固态(酱)调味料、液体调味料和食用调味油。固态调味料包括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各种风味汤料、酱油粉以及各种香辛料粉等。半固态调味料包括各种非发酵酱(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番茄酱等)、复合调味酱(风味酱、蛋黄酱、色拉酱、芥末酱、虾酱)、油辣椒、火锅调料(底料和蘸料)等;液体调味料包括鸡汁调味料、烧烤汁、蚝油、鱼露、香辛料调味汁、糟卤、调料酒、液态复合调味料等;食用调味油包括花椒油、芥末油、辣椒油、香辛料调味油等。调味料产品申证单元为4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和产品的品种即调味料(液体、半固态、固态、调味油)。调味料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307。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固态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分选、干燥或杀菌)→粉碎(制粉)→调配(筛分)→包装→成品 2. 半固态(酱)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加工(盐渍、水解、烘炒、均质或乳化等)→调配→(杀菌)→包装→成品 3. 液体调味料: 原料→前处理(除杂、清洗)→煮沸(抽提)→调配→杀菌→包装→成品 4. 食用调味油: 原料→前处理(选料、洗料)→烘炒→压榨→淋油→调配→包装→成品 (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控制、调配、杀菌。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2. 微生物指标超标;3. 原料不符合生产要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生产用厂房能满足原料处理、加工、调配、杀菌、后处理和包装的工艺要求。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成品包装与生产区域要相对独立。并具备防蝇、防虫、防鼠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原辅料处理设备(筛选、破碎、蒸煮设备等); 2. 加工设施(盐渍、水解、烘炒或制粉等设施); 3. 调配设施; 4. 杀菌设施(按需要); 5. 包装设施;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 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0001S-20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I

Q/BLC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 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21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40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7652八角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7900白胡椒 GB/T7901黑胡椒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2729.6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12729.7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267整孜然 GB/T22300丁香 LY/T1652花椒质量等级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食品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果葡糖浆、淀粉糖浆等糖是重要的营养素、食品原料,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分类: 按来源分: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按结构、性质分:分为糖类(糖醇)和非糖类甜味剂,非糖类按结构又分为磺氨类、二肽类、蔗糖衍生物等。 按营养价值分: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甜味剂,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能量含量不同。 非营养型甜味剂:能量为相同甜度蔗糖的2%以下,因此一般为非碳水化合物类(即非糖类甜味剂) 特点: 非糖类甜味剂特点 - 高甜度:甜度很高,用量极少; - 低热值:热值很小,在相同甜度蔗糖的2%以下; -无致龋性:不被口腔微生物利用,故不致龋; -甜味保留时间长; -加热时不易焦化; -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对血糖无影响 甜度及其影响因素 (1) 甜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 甜度:指甜味的高低。 * 表示方法:设蔗糖的甜度为1或100,其它甜味剂的甜度是以此为标准的相对甜度。?(2)影响甜度的因素 -浓度、温度、介质、其它甜味剂 浓度越高,则甜度越大。 温度越高,甜度越小 介质:对甜度影响较大,不同介质影响不同。 酸:醋酸能提高甜味,盐酸无影响; 盐:浓度高时降低甜度,而浓度< 0.5%可提高甜味; 增稠剂:使甜度稍有提高。 甜味剂的协同效应:不同甜味剂混合时可互相提高甜度,此外还可改善味质、提高稳定性,减少使用量的作用。 常用甜味剂的特性与使用

优点: ?人工合成,化学性质稳定,应用范围广 ?不参与机体代谢过程,不提供能量 ?有利于牙齿健康,无致龋性 ?甜度高,用量少 ?价格便宜 缺点: ?甜味不纯正 ?安全性低 糖醇类甜味剂 糖的四大功能特性 味觉功能:提供纯正的甜味,以遮盖食品中的酸味、苦味,并赋予特殊的口感; 物理功能:为食品提供一定的体积结构和粘度,平衡渗透压,限制结晶过程,并降低水溶液的冰点; 化学功能:在高温下可变成焦糖,为烘烤食品提供焦黄色和焦糖香味,并可防止水果氧化变黑; ?(1)根据食品的品质和功能,以及生产工艺需要确定甜味剂 ?(2)使用高倍甜味剂替代蔗糖后,食品生产商能降低生产成本 ?(3)符合消费者对风味的要求,高倍甜味剂替代蔗糖产生的口味的差异能被消费者接受或不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须知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须知 一、适用范围 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下列企业标准,应当在组织生产之前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一)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备案要求 (一)企业在备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前应认真阅读《食品安全法》、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山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 (二)企业制定(修订)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当包括食品原料(包括主料、配料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工艺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限量、技术要求; 2、企业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的要求; 3、备案的企业标准内容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的规定,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条款相抵触; 4、企业标准的编号格式为:Q/(企业代号)(四位顺序号)S──(年号) 注:备案登记表和标准文本格式应参照网上公告的模板(范例)制作。 三、备案流程 1、申请人准备材料 咨询服务电话:电子信箱: 2、备案材料初审、申请受理:聊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科 地址: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东昌路76号电话:5 注:初审材料提交者必须熟悉标准编制过程和相关知识。 3、组织专家审查审核、备案签批:聊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科 地址: 聊城市经济开发区东昌路76号电话:5 电子信箱: 邮编:2520XX 4、备案结果:登录“聊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查询

(此处由市卫生局填写)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 登记表 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卫生厅制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起草单位、起草人 (二)简要起草过程及意义 如,为了……,我公司计划生产××产品。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其他国际/国外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的规定,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试行)》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如,我国现有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GB2763)、……等国家标准与本企业标准密切相关,均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三、产品的原料和工艺要求 (一)原料的技术要求 说明使用的所有食品原料,按照添加量递减排序。如,产品使用××为主要原料,辅以××、××、××、××、××、××、……,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1. ××应符合GB××××的规定。

2. ×××应符合GB/T××××的规定。 3. ×××应符合SB/T××××的规定。 4. ×××应符合NB/T××××的规定。 5. ×××应符合……的规定。 …… (二)产品的生产工艺 说明详细生产工艺。如,产品以××为主要原料,××、××、××、××、××、××为辅料,经××、××、××、××、××、××等工艺加工制成。 …… 四、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比较情况 (一)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 如, 1. 对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相同或同类、相近)食品标准,结合××食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标准; 2. 以“×××评估”结果作为标准制定、修订的依据; 3. 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的,应当与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的标准进行比较,优先选择发达国家或者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国家或地区;

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调和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棕榈油为原料,按比例配制、混合、灌装等工序制成的食用调和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35 大豆油 GB/T 1536 菜籽油 GB/T 1537 棉籽油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235 亚麻籽油 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GB/T 10464 葵花籽油 GB/T 15680 棕榈油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22460 动植物油脂罗维朋色泽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食品调味基础

调味基础 所谓调味,简言之,就是调和滋味,作用于人的味觉。所谓味觉,是某种呈味物质刺激人的味觉细胞所引起的特殊感觉。具体地说:调味就是用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在原料加热前或加热过程中、加热过程后影响原料、使食品具有多样口味和风味特色的一种方法。调味在食品加工技术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是决定食品风味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一、基础调味品 由于咸味、甜味、酸味是各种滋味中的主要的或基本的滋味,而除去腥膻异味、增添鲜香美味是调味的基本要求,因此,具有这些滋味或作用的调味品,如盐、酱油、糖、酒、醋、油、葱、姜等成为最常用的、绝大多数食品都少不了的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对于原料的影响和对于食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1、油 油的燃点很高,可达300℃多度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油温经常保持在120一250℃之间。因而可使原料在短时间内烹熟,从而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油很特殊,就是兼具调味和传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使用最普遍的调味品;另一方面,它又常常用作加热原料的介质。而且,即使在用作加热原料的介质时,油还是兼具传热和调味的作用。例如在炸和滑油这两种烹制方法中,油既起到原料成熟的传热作用,又起到使原料增加香滑酥脆等口味的调味作用;并且实际上这两种作用是同时发生、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油脂经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发黑、变厚现象。这是因为油脂产生热聚合反应,生成聚合体,并加速氧化。 同时脂溶性的色素受高温加热也开始转色,再加上油中的杂质枯焦变黑,发烟点降低,这种油脂和油烟对人体有害。防止的办法一是按要求换新油,二是注意随时去除油中粒屑杂质,三是尽量不用豆油开油锅,豆油中磷脂易受破坏后发黑。提倡用脱色,脱臭后纯净的精制油做炸油。 饮食业常用的食油有如下几种: 1)猪油 猪油在食品加工中应用较广,在炸、炒、熘等食品加工方法中都可使用。而且猪油所含色素少,故烹制出来的菜肴,色泽洁白,特别是炸裹蛋泡糊的原料(如"高丽肉")非用猪油不可。但猪油炸的食品,冷凉后表面的油凝结而泛白色,并且容易回软而失去脆性,尤以冬季为甚。这是因为猪油是不干性油脂,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低。在冬季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常将盘子先用热水烫一下再盛装用猪油炸的食品,或用特殊的器皿(俗称"锡烫子",即上面是锡盘子,下面是盛装开水以使锡盘保温的锡碗)盛装。 2)花生油 花生油用作炸油,制品呈鹅黄色,不能达到洁白的要求。它也是不干性油脂,其炸制品也容易回软。粗制的花生油,还有一股花生的生腥味,精炼和经过熬炼的则没有这种气味,如需除去粗制花生油的腥味,可将油加热,熬至冒青烟时离火,将少量葱或花椒投入锅内,待油凉后,滤去白沫即可。 3)芝麻油 此油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用来调拌凉菜,则香气四溢,能显著提高食品的口味。在一般汤菜中淋上几滴芝麻油,也有增香提鲜的效果。以小磨麻油为好,香味浓郁。芝麻油中含有一种叫"芝麻素"的物质(一种酯基化合物),它是有力的抗氧剂,故而芝麻油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变质。芝麻油如经高温加热,香味就会损失,故一般都是直接浇淋在菜上使用。 4)豆油 豆油属半干性油脂,含磷脂多,不宜做炸油用。因磷脂受热会分解而生成黑色物质,使油和制品表面颜色变深。但由于豆油含磷脂多,用来同鱼或肉骨头熬汤,可熬成浓厚如奶的白汤,

Q_KKX0001S-2019风味调味酱企业标准

青岛珂珂新食品公司企业标准 Q/KKX0001S-2019 风味调味酱 2019-12-26发布2019-12-31实施青岛珂珂新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Q/KKX0001S-2019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青岛珂珂新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雨。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3年,到期复审。

风味调味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味调味酱产品的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酱、酿造酱油、黄豆酱、甜面酱、大酱、芥末酱、番茄酱、食用盐、味精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猪油、食用牛油、芝麻、麦芽糖、植物油、酿造食醋、牛肉粉调味料、白砂糖、辣椒粉、饮用水、香辛料(除罂粟、藏红花)、食用酒精、洋葱等中的两种或几种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黄原胶(又名汉生胶)、柠檬酸、山梨酸钾、5'-呈味核苷酸二钠、焦糖色、麦芽糊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β-胡萝卜素、辣椒红、辣椒油树脂等,原材料处理、调配、混合、炒制(或不炒制)、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即食或非即食的风味调味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7白砂糖 GB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GB/T24399黄豆酱 SB/T10296甜面酱 Q/DHT0001S大酱 SB/T10755芥末酱 GB/T20883麦芽糖 GB/T20884麦芽糊精 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 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107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 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 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已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283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 GB1886.1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 GB299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GB27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 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食用油简介

α-亚麻酸对人体的8大作用 1、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有效改善心脏供血功能,防治冠 心 2、病,抑制血栓形成,从根本上达到控制血栓性疾病。 3、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4、双向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3、可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从根本上调节临界性高血压, 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4、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彻底抑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5、削弱血小板的凝聚作用,抑制二烯前列腺素的生成,恢复及 提高免疫力,有效防止癌症形成以及抑制其转移。 6、对延缓衰老,抑制机体老化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7、提高智力、改善视力、促进脑病患者对外界环境和日常事物 的反应速度。 8、全面改善中老年的失眠多梦、体虚多汗,以及腰膝酸软手足 无力等症状。 适用症状 可以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睡眠; 提高免疫力、提高智力、保护视力; 调节血脂、血压、血糖、保肝护肝等功效; 恢复人体神经内分泌、清除体内自由基、修复受损细胞,调节内分泌,养颜美容; 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转移。

适用人群 消化不良、便秘者;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等心脑血管病患者; 需要改善记忆、提高智力,保护视力者; 需要抗衰老,改善睡眠者。[1 燕京纳豆胶囊七大优势 优势一:原材料国内定向特种种植 燕京纳豆胶囊以特种小粒黄豆为原料,来自燕京集团国家双A绿色认证有机大豆生产基地,也是日本纳豆原料的供应地。 优势二:纳豆激酶活性最适合人体吸收 燕京纳豆胶囊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研制,经北京联合大学检测纳豆激酶活性为14 000IU/g,最适合人体吸收。 优势三:中国500强企业生产 北京燕京集团,中国企业500强,世界啤酒行业排名第八,国家级高新生物技术企业。 优势四:生产设备日本引进 燕京纳豆胶囊采用日本生产设备生产,是国内唯一采用进口设备生产纳豆胶囊的企业。 优势五:国际标准GMP生产车间 燕京纳豆胶囊的生产基地坐落于燕京生物科技园内,生产车间洁净度达到10万级标准。 优势六:国家专利产品 燕京纳豆胶囊制备工艺先进,2007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为CN1919052A 优势七:国内最早的纳豆类保健品 燕京纳豆胶囊最早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纳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0 604.

企业标准备案.doc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以下简称企业标准)备案,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食品应当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上款第二、三款规定的企业标准,应当在食品投放市场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集团公司所属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标准的,由集团公司总部或者其所属任一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条企业标准备案时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二)企业标准文本; (三)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四)必要的验证报告和技术资料。 企业标准应当包括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过程等指标、限量、技术要求。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填写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标准涉及的原料、食品添加剂等指标、限量、技术要求与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比较; (二)没有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涉及的原料、食品添加剂等指标、限量、技术要求与相关国际组织标准或者国外标准的比较; (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的企业标准由该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并作出承诺。 食品生产企业对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标准备案目录。除企业事先声明外,备案的企业标准文本可以供公众免费查阅。 第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标准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不得超过两年。当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变化时,企业标准应当及时复审。 食品生产企业在企业标准复审后,填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复审表》,并及时到原备案部门办理确认继续有效、重新备案或者废止手续。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备案标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处理。 第十条企业标准备案后, 发现备案的企业标准不真实的,或者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受理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开通报。 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条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固态调味料企业标准

Q/BLC 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2011-12-07发布2011-12-17实施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发布

Q/BLC 0001S-2011 I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本标准由乐陵市乐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禹国庆、姜华泉、王馨婕、李娜。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限3年,到期复审。

Q/BLC 0001S-2011 固态调味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辅料和5’-呈味核苷酸二钠、β-环状糊精食品添加剂,经前处理、干燥灭菌、粉碎、调配、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固态调味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40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7652 八角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7900 白胡椒 GB/T 7901 黑胡椒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9.6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GB/T 12729.7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 12729.9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22267 整孜然 GB/T 22300 丁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调味油检测作业指导书

云南阳光食品有限公司 YGSP—JS—05(04)—2014 保密等级:三级调味油检测作业指导书 2013-01-01发布 2014-01-01实施云南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发布

目录 第一章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1) 第二章酸价的测定 (3) 第三章过氧化值的测定 (4)

第一章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执行标准:GB/T5528-200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在本标准规定的103℃±2℃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加热,样品损失的质量。 注: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2原理 在103℃±2℃的条件下,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至水分及挥发物完全散尽,测定样品损失的质量。 3 扦样 本标准不规定扦样方法,推荐采用GB/T 5524的方法。 实验室收到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应损坏或变质。 3试样制备 按GB/T 15687规定的方法执行。 4方法A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以下几种 4.1.1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1.2 碟子:陶瓷或玻璃的平底碟,直径80—90mm,深约30mm。 4.1.3 温度计:刻度范围至少为80—110℃,长约100mm水银球加固,上端具有膨胀室。 4.1.4 沙浴或电热板。 4.1.5 干燥器:内含有效地干燥剂。 4.2 操作步骤 4.2.1 试样准备 在预先干燥并与温度计(4.1.3)一起称量的碟子(4.1.2)中,称取试样约20g,精确至0.001g。 4.2.2 测定 将装有测定试样(4.2.1)的碟子在沙浴或电热板(4.1.4)上加热至90℃,升温速率控制在10℃/min左右,边加热边用温度计搅拌。 降低加热速率观察碟子底部气泡的上升,控制温度上升至103℃±2℃,确保不超过105℃。继续搅拌至碟子底部无气泡放出。 为确保水分完全散尽,重复数次加热至103℃±2℃、冷却至90℃的步骤,将碟子和温度计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结果不超过2mg。4.2.3 测定次数 同一测定样品进行两次测定。 5 方法B 5.1 仪器 实验室常用仪器,以及以下几种 5.1.1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1g。 5.1.2 玻璃容器:平底,直径约50mm,高约20mm。 5.1.3 电热干燥箱:控制温度103℃±2℃。 5.1.4干燥器:内含有效地干燥剂。 5.2 操作步骤 5.2.1 试样准备 在预先干燥并恒重的玻璃容器(5.1.2)中,根据试样预计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称取5g或10g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