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生礼仪

合集下载

第六章人生礼仪民俗

第六章人生礼仪民俗
姻缘关系的重点在于维护家族的延续,家庭成员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观念影响下,看其妻是否 生男,生男的妻和生女的妻在家族中有很大的悬殊。生 男,则巩固了姻缘关系,生女会使姻缘关系动摇;不生 育的妻,姻缘关系就不牢固了。家族成员会采取排斥、 鄙弃的态度,导致姻缘关系的解体.
从外延来看,姻缘关系有抚育子女成长的义务,
古训有“子不教,父之过”,古时有曾母三易其家, 就是为了培养教育子女。姻缘关系还有赡养老人的义 务,娶妻要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这也是巩固姻缘关 系的重点所在。如今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重点的家族 观念逐渐向姻缘关系为重心家族观念转移,而且婚姻 讲究自由恋爱,讲究感情,决定姻缘关系不是家长、 族长,而是夫妻的感情基础。在家族中,妻的地位和 夫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此可见,新式的姻缘关系与旧 式的姻缘关系有着明显的不同。
(1)家族成员的称谓 家族成员称谓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
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族次序确定的。
A、家族称谓的意义: 一是为了区别辈分;
二是为了确定上辈、同辈、晚辈 之间 的相互关系;
三是向社会呈现本家族的内部 结构,便于社会了解和进行社交活动。
民间称谓非常讲究辈份,不能违背,否则被视为 失礼,俗称“没大没小”,“没老没少”。
(2)姻缘关系 姻缘关系是以婚姻联系着的夫妻之 间的关系,姻缘是联结男女双方的惟一纽带。
它与血亲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血亲关系强调血
统的传递,具有内敛性和向心性特征,而姻缘关系 强调的是不同血缘间的结合,其特征是开放的扩张 的。当妻子的一方通过联姻加入夫方的家族时,就 将妻方的家族关系带入夫方的家族关系中来,使夫 方的家族关系的外延大大扩充了。所以家族既有封 闭性的一面,又有开放性的一面。而且姻缘关系本 身的社会属性要比血缘关系鲜明得多。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ppt课件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ppt课件
22
4、文身、染齿。 这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传承。它可能和原始图腾崇拜、巫术活动 有关。文身在我国南方民族中曾经普遍流行过。就拿傣族来说,文身 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文身是一个男子勇敢和成熟的标志,不文身会 被女人讥笑,不容易得到女子的喜爱。 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十四五岁时,就开 始染齿。这标志着她已成人,可以结婚。
因此,我们要“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入门问讳。”
3
2、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l)诞生礼仪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 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 又叫成丁礼或冠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 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
(3)婚姻礼仪 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 仪两个方面。
6
②孕期习俗。 • 孕妇禁忌。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
肉,认为吃了兔肉生子会豁唇,吃公鸡会使生下的小孩夜里啼哭,吃 螃蟹会致胎横难产等;外出时忌参加红白喜事,忌孕妇入生子人家; 在视听方面,孕妇忌容淫秽、异常的事物,听淫乱、不洁之声等。
7
孕期馈送。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习俗。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 ,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如“催生担”。
35
•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 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 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 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
• 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 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 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 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第六章人生礼仪

第六章人生礼仪
21
3.定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男女双方确立恋爱关系,
称作“定情”。 中国人非常重视“定情”。定情时常会互相赠送扇 子、手帕、小饰品之类便于随身携带的小物件,让 恋人随时记起自己。古代文人喜欢以红豆定情,所 以红豆又名“相思子”。当代流行的定情方式有: 互赠戒指,拍合影彩贴等,而以植树作为爱情的信 物也是当代一种浪漫的定情方式。 中国有许多类似安徽黄山天都峰铁索的扶手上挂满 了锁的场景,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定情方式:同心锁。 恋人们把两把锁两两相扣、锁在铁索上,把钥匙扔 进万丈悬崖,用两把相连并永远打不开的锁象征两 人永不分离。
4
1.2.2 成年习俗
各民族的成年习俗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的“二十而冠”(即成年 礼)、女子十五六岁的笄礼。
加冠
开脸
5
中、韩、日三国成年礼比较
6
1.2.3 寿庆习俗
人们一直十分重视生命的价值,把长寿 视为人间诸种幸福之首。一方面希望保佑自 己和子孙平安长寿,另一方面希冀父母和祖 辈长命百岁。
/v_show/id_XNTE3ODg1MTE2.html
“不落夫家”的顺德自梳女
18
中国婚俗——第一部分:嫁
中国古代社会是男权宗法社会,结婚时男女使用不 同的字眼。女子结婚称为“嫁”,写做左“女”右 “家”,蕴含着女儿离开家的意思。口语也就称为 “出嫁”。 在古代中国,女人结婚后就不再属于原先的家族, 要在本姓前冠上丈夫的姓氏,此后人生的荣辱、死 后的祭祀都与娘家不再相干。因此,父母常常极力 要求婚礼的豪华,认为这是自己可以为女儿做的最 后一件事,可以强化女儿的地位。而婚礼前的一系 列准备活动,也显得尤其复杂。 当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可是“嫁”这 个习惯性称呼仍旧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 19

第六章 礼仪的性质与功用原始

第六章 礼仪的性质与功用原始

(五)对等性
礼仪讲究对等性,应注意以下3点:
应承认礼仪有等级
要讲究礼仪的对应 应注意“自我定位”
第三节
礼仪的功能与效益
一、个人步入社会的名片 和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二、实实在在的社会文明 三、礼仪的经济效益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
“ 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 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 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 ——孔子 “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礼记· 礼运》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 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 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 曲礼》
二、礼仪的特征
礼仪是与人类文明相伴而行的规范,这 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出一定特征(见图6-7)。
图6-7 礼仪的特征
(一)民族性
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民族,自然
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及其习俗。礼仪作为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自己的民
族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讲,礼仪是一个民族、国家
的象征
一、礼仪要诀
礼仪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求人们应掌握礼仪的基本原理、基本要
领,举一反三,应用自如。
(一)讲究得体
在施礼、讲礼时要把握好“度”,要求 适 中(见图6-3)。
图6-3 讲究得体的要求
(二)妙在自然
礼仪应是习惯而又自然地流露,要掌握自 然得体的礼仪(见图6-4)。
图6-4 自然得体的礼仪
(三)贵在真诚
礼仪应是真诚的,绝不能与虚伪拉扯在 一起。“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 ,真诚才 是 礼仪的真谛(见图6-5)。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的庄严承诺。
社交礼仪
四、丧葬礼俗
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家庭、家族要为迎接他来 到人世间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礼仪,去世是人生的终 点,人们同样要为他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礼仪,然而 无论诞生礼还是丧葬礼,当事人都不能不积极地参 与这些礼仪活动。
社交礼仪
讣告
人死之后,一般要由治丧委员会或死者家属发 布讣告,以便把死者去世的消息以及治丧的有关事 宜通知死者的亲朋好友。 讣告的内容主要有:死者的姓名、职衔、死亡 时间、地点、原因,吊唁、开追悼会、送葬的时 间、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宜。
社交礼仪
相识
相识一般通过朋友介绍、婚姻介绍所介绍、电
视、报纸、杂志红娘介绍等方式实现。
相识的时候要注意的礼节是,把自己的真实情况
告诉对方,同时要摸清对方的真实情况,切不可弄虚
作假或自欺欺人;相识的青年男女如有好感即可约 会。
社交礼仪
约会
约会要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大手大脚,按时
赶到约会地点。
约会后,一方爱上了对方,似乎找到了心中早已
社交礼仪
第六章 应酬礼仪
亲缘礼仪 姻缘礼仪 地缘礼仪 业缘礼仪 友缘礼仪 求职礼仪
社交礼仪
• 第一部分 习俗礼仪
• 第一节
• 第二节
人生礼俗
家庭礼俗
• 第三节
节日礼俗
• 第二部分
• 第一节 • 第一节 • 第一节
求职礼仪
基本知识 求职礼仪 上岗礼仪
社交礼仪
第一节
人生礼俗
• 一、诞生礼俗 • 二、成年礼 • 三、婚礼 • 四、丧葬礼俗
社交礼仪
人生礼俗是人生习俗中最重要的活动,它贯 穿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旅途,为平平淡淡的人 生增添了色彩,是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体现了 民族文化的特色。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度,人丁的兴旺 决定着国家的繁荣,中国又曾是一个重血缘的宗法 制国家,子嗣的繁衍意味着家族的昌盛。葛洪《抱 朴子》谓:“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因而, 人们特别看重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礼仪,以表达 丰富多彩的情感。

第六节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第六节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礼记》 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 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 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 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 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 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一 诞生礼仪
(一)诞生仪式概述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在人生诸礼仪中占 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 有趣的环节。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 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 分。
(二)求子仪式
1、向神灵祈子。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建有
许多寺庙,供送奉子观音。
2、由旁人送子。 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所谓 麒麟送子,是指亲戚朋友给尚无子嗣的人家 送特定的子嗣象征物。
(四)孕期习俗
1、孕妇禁忌。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
2、孕期馈送。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 习俗。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由娘家送一些 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如“催生担”。
3、接生方式。

1、书:会读书,适合做学者、专家

2、笔墨:会成为作家、画家

3、印章:有权势,会做大官

4、算盘/计算器:会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

5、钱币:将来会很富有

6、鸡腿:有福气,表示一生将不愁吃穿

7、尺:将来可成为设计师、建筑师

8、葱:代表聪明Leabharlann •9、蒜:代表善于计算

10、芹菜:代表勤劳

11、稻草:适合农事工作

6人生礼仪习俗

6人生礼仪习俗

6人生礼仪习俗第六章、人生仪礼民俗内容:主要就人的一生的主要阶段介绍人生仪礼的内涵和功能。

重点:民众生活中最为隆重最丰富多彩的婚丧仪礼和习俗。

难点:透过人生仪礼,从中理解中国人的生死观。

掌握人生礼仪概念,了解人生礼仪民俗的类型。

1、人生礼仪,是指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人生礼仪,在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中有一种独特的称谓,叫“通过礼仪”,即在生命的某些环节上,通过一定的仪式,完成向下一阶段的过渡。

2、“洗三”是指婴儿出生之后第三天举行的庆贺仪式,也叫做“三朝”。

3、“抓周”是在孩子周岁生日这一天举行的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来前途的仪式。

4、所谓“产翁”,通俗一点讲,就是女人生孩子,男人(丈夫)坐月子。

具体形式是:妇女分娩后,由丈夫代替妻子坐褥,接受饮食和医疗等方面的特殊照顾以及亲友的祝贺,禁吃某些食物,不事繁重劳动。

而产妇却需下地干活,服侍产翁。

“产翁”是在父系氏族制代替母系氏族制时产生的一种习俗。

它是在母权制势力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男子为迅速获得对子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男子通过模仿妇女生育,以加强与子女的血肉联系,从而确定孩子为父亲所生所有,并获得像母亲一样的亲权。

中国历史上越、僚、傣、仡佬等族中曾流行产翁习俗。

西欧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中,也有此俗。

学者们认为,这种产育习俗,表现了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的一种斗争。

现在这种习俗已绝迹。

5、成年礼仪中的考验具有多重意义,比较明显的意义上使那些具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年轻人的得到身心的磨练,从而具有迎接未来艰苦生活的能力。

从情绪感受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在仪式中所遭受的痛苦越大,就越会强烈的意识到自身社会地位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此外,这种考验本身具有“死亡与再生”的象征意义,使年轻人从依赖父母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6、抢婚。

又叫“掠夺婚”。

指通过抢掠妇女而缔结的婚姻关系。

这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存在。

【民俗学——中国人的生活世界】7人生礼仪民俗(诞生成年)

【民俗学——中国人的生活世界】7人生礼仪民俗(诞生成年)

百日照
4.周岁
抓周 又名“试儿”,是在
孩子周岁时举行的仪式。 将笔、墨、算盘、书本、 银钱、食品、剪刀等。 《颜氏家训·风橾》说:“ 江南风格,儿生一期为制 新衣,多盥浴装饰,男则 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 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 宝服玩,置于儿前,观其 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 。名之为试儿。”
物品 书
十二:酒令筹筒——喜好交际,友 遍天下。
生日
立夏称人
5.其他
• 产翁习俗(couvade)
• 一种是当妻子快要分娩时,丈夫立即换上女人的 衣服躺在旁边的椅子上,模拟妻子分娩; • 一种是妇女分娩后数天或立即起床,照常参加劳 动生产,丈夫代替妻子卧床,模拟产妇生产孩子 的情景,并抚育婴儿。亲友前来探望,向他致贺。 产翁坐月期间一如产妇,受到特殊的照顾和医疗 护理。
3.满月
坐月子
中国传统认为女性产后 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 时期,需要一个月养护 才可以身体恢复,故称 “坐月子”。
坐月子期间,产妇享受 最优厚的待遇:周全的 服侍、好的饮食、充分 的休息,成为全家人都 围着团团转的中心人物 。
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 月以内不许出房门;
不能吹风,不能洗头洗 澡,不能刷牙;
3、孕期馈送
3、接生方式
➢接生婆:一把剪刀 一盆热水,一脚 在阴间。
➢行船走马三分命, 妇女生养只一分。
三、庆贺生子
•1.人之初
•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 子设帨于门右。”
•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 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 ④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 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 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 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

6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演示文稿

6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演示文稿

6.1.3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程序
我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历史悠久,随着社会 的不断进步,人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已将传 统婚姻的礼仪程序总结为六礼:议婚、测算、订婚、 送聘礼、商定婚期、迎亲。 即: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 前去求婚; (2)问名:是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卜于宗庙, 请示吉凶; (3)纳吉:是男方卜得凶吉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 (4)纳征:又称纳币,是男方送聘礼到女家; (5)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 (6)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聚;
6.1.2汉族传统的婚姻观念
(3)门第观 所谓“门第观”在婚姻上体现为讲究“门当 户对”的准则。我们暂且不谈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单就门当户对而言,我们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所谓的门当户对就是处在 同一阶层的男女双方,客观上彼此生活的自然条 件相差无几,各自的世界观也悬殊不大。如此以 来,沟通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相互容易理解 彼此的思想,行为。加之,婚姻中求大同,存小 异,思想障碍少了,彼此双方就能很好的相互理 解了。婚姻生活也就具备了一路坦途的条件。
6.1.1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
(4)交换婚 这是一种变形的买卖婚姻,也是古代以人易人,对等交 换的族外婚的延伸。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 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 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中国古代,从上到下,交换婚广为流行。比如西周时姬、 姜两姓世代为婚。汉武帝娶卫青之姐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 娶武帝姐平阳公主为妻,汉梁荒王刘嘉娶任宝姐妹,而任宝 则以刘嘉之妹刘园子为妻。当然,贵族之间的这种交换,其 初衷乃是出于政治目的,扩大政治资源,按现在的说法是: 资源共享,强强联合。而穷人也不傻,自然学会了这一手, 并且成为交换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特点是:弱弱联合,互 通有无,降低成本,节源开流。由于穷人在历史演义里的沉 默,所以我们找不到穷人交换婚的史料。但是在文艺作品里, 我们见到的太多了,甚至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目前仍有交换 婚存在。

人生礼仪PPT课件

人生礼仪PPT课件
3
女娲娘娘
4
王母娘娘、西王母
王母娘娘本来是 掌管驱疫、刑罚 的神明,但是自 从《汉武帝内传》 的王母赐蟠桃后, 民间就流传着在 蟠桃会时求子的 习俗。
5
碧霞元君
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 她“庇佑众生,灵应九州”, 传说她神通广大,保佑婚姻 尤其能使女生子,儿童无恙。 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 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 也建有许多“娘娘庙”, 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 催生娘娘、眼光娘娘、 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 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 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 泰山绝顶,许愿还愿, 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营养品,如公鸡、鸡蛋、糯米、桂圆干、红枣、莲子等
33
喜分红蛋
满月的这一天,婴儿家要给外婆家和亲朋好友以及邻居分送用桃红染煮熟 的鸡蛋。分红鸡蛋表示婴家很体面。分蛋的数量,视关系亲疏而定。一3般4 给一双或两双。给外婆的回礼,至少要给五双(10个)带回家。
百天
在婴儿出生的第100天举行的祝其长寿的仪式。又称百岁、百晬。亲友来 祝贺,所送的礼物有:刻着“长命百岁”字样和麒麟图案的百岁金锁、 银锁、金银手镯、脚镯等。 另外还有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等。
河南淮阳三月三时,已婚未育妇女要在庙会 上买几件泥娃娃,供在人祖奶奶(女娲)像 前,或者挂在人祖奶奶身上,称‘拴娃娃’14。 认为这样妇女生的孩子才健康。
2、由旁人送子
15
麒麟送子的传说
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传 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 带来子嗣。 孔纥与颜徵仅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 不能担当祀事。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 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一天夜里, 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 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还写着文 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 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 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这就是孔子。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第六讲 人生礼仪民俗

-中外民俗文化》
洗三
• 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 。在某些地方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主持 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洗浴完毕, 主人备酒菜或汤面招待亲朋好友,俗称“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 ”,亲朋好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
(4)丧葬礼仪 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是指人死后 ,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
-中外民俗文化》
二、诞生礼仪
• 诞生是人生的开始,诞生意味着家庭血脉的繁衍与继承。 家庭、家 族乃至整个社会对人的诞生都非常重视。
①求子仪式。 • 向神灵祈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建有许多寺庙,供
遮面
• 传说是在远古时期,百姓触怒了天帝 ,于是,天帝命风伯和雨师兴起铺天 盖地的呼啸洪灾灭绝人类。天神却不 忍心让勤劳善良的伏羲、女娲两兄妹 无辜受难,便送给他们一只竹篮,让 其以篮代舟躲过灾难。洪荒过去,人 烟绝迹,唯有他们兄妹二人,为了繁 衍生息后代,兄妹结为夫妻。出于遮 羞,女娲“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 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后州 相沿承袭,以避邪恶、求平安。因新 娘旧身份的丧失和新身份的开始,容 易被邪魔乘虚侵入。为了把新娘从旧 身份、旧生活中分离出来,盖盖头便 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措施。
-中外民俗文化》
22
4、文身、染齿。
这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传承。它可能和原始图腾崇拜、巫术活动 有关。文身在我国南方民族中曾经普遍流行过。就拿傣族来说,文身 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文身是一个男子勇敢和成熟的标志,不文身会 被女人讥笑,不容易得到女子的喜爱。 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十四五岁时,就开 始染齿。这标志着她已成人,可以结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年仪礼的习俗表现
我国汉族为主的民间社会中, 我国汉族为主的民间社会中,近世成年仪礼可分 为三种类型: 为三种类型: (1)与婚礼相结合的成年礼 (2)与幼子养育习俗相结合的成年礼 (3)相对独立的成年礼
2、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
(1)行成年礼的年龄规定 (2)成年仪礼的性别区分 (3)成年仪礼中的考验 (4)成熟标志
2、结婚仪礼程式
中国的传统婚姻模式,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定型。 中国的传统婚姻模式,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定型。 它将婚礼分成六个不同阶段, 它将婚礼分成六个不同阶段,并举行六个规模大小 不等的仪式,古称“六礼” 六礼”分别是纳 不等的仪式,古称“六礼”。这“六礼”分别是纳 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 地民间约定俗成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六礼” 地民间约定俗成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六礼”所 特别是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 限,特别是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如将请 期并于纳吉或纳征,而亲迎之后的合卺、 期并于纳吉或纳征,而亲迎之后的合卺、闹新房和 婚后的“回门”等仪礼过程也被重视。 婚后的“回门”等仪礼过程也被重视。
3、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
我国古代的冠礼,曾被视为“礼之始” 我国古代的冠礼,曾被视为“礼之始”,是 嘉事之重者” “嘉事之重者”,但后世日渐衰微或发生与其它仪 礼相融合的变化,其社会文化历史的原因值得分析: 礼相融合的变化,其社会文化历史的原因值得分析: (1)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的制约 (2)对教养过程的日渐重视
⑦表亲婚 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 姨表婚。 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婚、姨表婚。这是指 那些姑表或姨表关系的兄妹(或姐弟)之间结为夫妻 那些姑表或姨表关系的兄妹(或姐弟) 的婚姻。 的婚姻。表亲婚民间通常更主要的是指舅舅家娶外甥 女作媳妇,舅舅的儿子娶姑妈的女儿不但理所应当, 女作媳妇,舅舅的儿子娶姑妈的女儿不但理所应当, 而且具有优先权。 而且具有优先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对当年姑姑出 嫁的一种补偿。普米族、景颇族、纳西族、白族、 嫁的一种补偿。普米族、景颇族、纳西族、白族、傈 僳族、土家族都有此俗。 僳族、土家族都有此俗。
2、孕期习俗
(1)孕妇禁忌 (2)孕期馈送 (3)接生方式
3、庆贺生子 、
生命降生仪式: 洗三” (1)生命降生仪式:“洗三” 进入人群仪式: 满月” (2)进入人群仪式:“满月” 预卜前程的仪式: 周岁” (3)预卜前程的仪式:“周岁”
二、成年仪礼
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 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在世界上许多原始民族中,成年仪礼是一项必不 在世界上许多原始民族中, 可少的通过仪式,有的过程十分隆重且具有严酷的考 可少的通过仪式, 验性质。 验性质。
指腹婚又称“胎婚” 指腹婚又称“胎婚”,一般是两个门户相当的人 当主妇同时有孕时, 家,当主妇同时有孕时,由家长指腹为未出世的孩子 倘所生恰好是一男一女)订婚。这种婚姻俗制, (倘所生恰好是一男一女)订婚。这种婚姻俗制,在 中国封建社会曾相当流行。 中国封建社会曾相当流行。有些少数民族也曾存在这 一婚俗。 一婚俗。
“门当户对”是一种择偶的理想标准,反映 门当户对”是一种择偶的理想标准, 门当户对 出社会等级地位观念。 出社会等级地位观念。 在择偶方式上,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择偶方式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 传统社会中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婚姻程式。 传统社会中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婚姻程式。
(2)特殊的婚姻形态 民间亦存在一些特殊的婚姻形态, 民间亦存在一些特殊的婚姻形态,它们也被认 为是合乎婚姻制度基本规范的现象, 为是合乎婚姻制度基本规范的现象,只是根据家庭 生活建立的实际条件和特别需要而加以变通而已。 生活建立的实际条件和特别需要而加以变通而已。
⑤转房婚 兄长亡故,小叔与嫂结为夫妻。 兄长亡故,小叔与嫂结为夫妻。这种叔嫂婚使财 劳力、后代子女都不至于流失。与之情形相仿的, 产、劳力、后代子女都不至于流失。与之情形相仿的, 还有姨妹嫁与亡姐之夫,儿子与亡父之妾或后母婚配 还有姨妹嫁与亡姐之夫, 等。
⑥典妻婚 又叫“承典婚” 又叫“承典婚”,这是最为典型的仅仅为繁衍 后代而形成的婚俗,民间称之为“借妻生子” 后代而形成的婚俗,民间称之为“借妻生子”。尽 管在法律上这种婚姻是被明令禁止的, 管在法律上这种婚姻是被明令禁止的,但在历史上 曾广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肃、山西一带。在这 曾广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肃、山西一带。 种婚姻中,女子仅被看作是生育的工具。 种婚姻中,女子仅被看作是生育的工具。有的家境 富足的男子,如婚后无子嗣,就可付出一笔钱, 富足的男子,如婚后无子嗣,就可付出一笔钱,让 贫困人家把妻子典当给他,等生育子女后, 贫困人家把妻子典当给他,等生育子女后,留下孩 归还妇人。 子,归还妇人。
第六章 人生仪礼
一、诞生仪礼 二、成年仪礼 三、婚姻仪礼 四、丧葬仪礼
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 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 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 诞生礼 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标明进入重要年龄阶 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 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 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亦可视 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四、丧葬仪礼
1、丧仪的程式 、
(1)初终 ) 2) (2)设床 (3)沐浴、更衣 )沐浴、 (4)报丧 ) (5)大殓 ) (6)出殡 )
2、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中国葬俗 、
(1)土葬 (2)火葬 (3)水葬 (4)天葬 (5)树葬 (6)悬棺葬 (7)二次葬 (8)药物存尸 (9)腹葬
思考题
1、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的祈子仪式。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社会的祈子仪式。 2、简述我国传统社会中的成年仪礼类型。 、简述我国传统社会中的成年仪礼类型。 3、简述我国传统社会存在的一些特殊婚姻形态。 、简述我国传统社会存在的一些特殊婚姻形态。
③冥婚 冥婚就是由双方家长做主, 冥婚就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将两家已死的男女 结为“鬼夫妻” 这种婚姻显然荒唐, 结为“鬼夫妻”。这种婚姻显然荒唐,但在中国古 无论是在上层统治者中,还是在下层民众中, 代,无论是在上层统治者中,还是在下层民众中, 这种婚姻旧俗从未绝迹。因为它可以给双方家长以 这种婚姻旧俗从未绝迹。 某种心理安慰。 某种心理安慰。
(1)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 相亲、定婚阶段: (2)迎娶阶段:祈求吉祥、多生贵子的祝愿 迎娶阶段:祈求吉祥、
(3)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 婚礼后,
朱子家礼》 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 《朱子家礼》:“明日夙兴,妇见于舅姑,舅姑 礼之;妇见于诸尊长” 结婚3日后, 礼之;妇见于诸尊长”。结婚3日后,还有庙见的习 即主人以新妇见于祠堂。 俗,即主人以新妇见于祠堂。有些地区的庙见习俗是 安排在新婚后第一个春节时进行。婚后第三天,新郎 安排在新婚后第一个春节时进行。婚后第三天, 还要同新娘回门,拜见岳父母,并会见妇党诸亲。 还要同新娘回门,拜见岳父母,并会见妇党诸亲。经 过这一系列活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 过这一系列活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才 得到公认。 得到公认。
②童养婚、指腹婚 童养婚、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端的包办婚姻形态。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端的包办婚姻形态。童 养婚有两种情况:一是家有男儿后, 养婚有两种情况:一是家有男儿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买进或抱 养别家幼女作养女,长大后与儿子成亲。 养别家幼女作养女,长大后与儿子成亲。目的在于 买个廉价劳动力,结婚时又能省一笔钱财。另一种 买个廉价劳动力,结婚时又能省一笔钱财。 情况是家中没有孩子,先买个养女,待有儿后, 情况是家中没有孩子,先买个养女,待有儿后,再 将养女转为儿媳,这又称之为“等郎婚” 将养女转为儿媳,这又称之为“等郎婚”。
在汉族历史上,有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 在汉族历史上,有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 20岁行冠礼 15 行笄礼的规定。 行笄礼的规定。士阶层的冠礼过程是由主持仪式者 给冠者戴三次帽子, 缁布冠” 皮弁” 给冠者戴三次帽子,称“缁布冠”、“皮弁”、 爵弁” 分别象征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 “爵弁”,分别象征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 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而女子的笄礼 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 规模要小一些。 规模要小一些。
参考书目
1、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 、陶立璠《民俗学》 学苑出版社 年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年 3、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 、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 2003年 社2003年。 4、(美)邓迪斯著,户晓辉编译《民俗解析》,广 、(美 邓迪斯著,户晓辉编译《民俗解析》 、( 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 西师范大学出版 年
一、诞生仪礼
诞生仪礼可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 诞生仪礼可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 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 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 部分。 部分。
1、求子仪式
中国民间的求子仪式纷繁多样, 中国民间的求子仪式纷繁多样,可以按其观 念与手段的特点分为以下类型: 念与手段的特点分为以下类型: (1)向神灵祈子 (2)由旁人送子
①抢婚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抢婚习俗。 周易·屯卦 屯卦》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抢婚习俗。《周易 屯卦》 爻辞中, 屯如邅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爻辞中,“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就 是这一习俗的记录。直到现代社会, 抢亲” 是这一习俗的记录。直到现代社会,“抢亲”还是 某些僻远或贫穷地区的婚姻形态之一。我国有些地 某些僻远或贫穷地区的婚姻形态之一。 区,直至今日,在举行婚礼时,还常常模拟“抢婚” 直至今日,在举行婚礼时,还常常模拟“抢婚” 的仪式,演出一番男方抢劫,女方抗争的场面, 的仪式,演出一番男方抢劫,女方抗争的场面,成 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婚俗节目,这是抢婚形态的遗俗。 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婚俗节目,这是抢婚形态的遗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