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1-3节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版
Chapter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 2. 3.
4.
金银是财富 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贸易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贸易顺差是必须的
2004版
Chapter 4
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
2.
3.
4.
5.
6.
7.
2004版
国家实行贸易垄断 对金银输出实行管制 鼓励手工工场的发展 实行出口补贴 对进口消费品实行高额关税 对进口原材料免税 垄断国际货物运输
2004版
Chapter 4
用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比较优势:如果一国 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另一国,则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大米 (MT) 中国 美国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2004版

中国 美国
生产成本
大米(人/ MT ) 小麦(人/MT ) 1.0 0.8 2.0 1.0
/机会成本更低,因此,中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hapter 4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各个国家应专业生产并出口那些他们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 理论核心:“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 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美国应专门生产 小麦。
Chapter 4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情人节的玫瑰
1996年的情人节,恰好与关键的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日 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 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
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
布坎南趁机作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 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


2004版
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
所占的市场份额日见上升。 但这是一件坏事吗?
Chapter 4

在二月份给美国情人们提供新鲜的玫瑰是何等的 不容易: 温室意味着能源、资本的大量投入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美国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产 品,比如计算机。

玫瑰的机会成本若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Chapter 4
七、贸易的利得
数例
2004版
数 例
P—生产量; C—消费量; L-自给自足时劳动力在两种产品生产中各占一半 交换比率介于 1.1~2
Chapter 4
贸易利得:中国贸易后消费的52单位布和32单位小麦, 若完全自己生产,需要52×1+32×2=116L,因 此节约了16L;美国的48单位布和68单位小麦,若
Chapter 4
二、贸易基本思想
1.
2.
3.
2004版
每个国家应当专业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成 本绝对低的商品,从中获取利益,增加 本国福利。 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在 本国国内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的应 是在本国国内生产效率低、贸易伙伴国 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这样,交易双方都 可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贸易是正和博弈。各国的对外贸易 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
2004版
小麦 (MT) 50 100
100 125

中国 美国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1.0 1.25 0.5 1.0
相对劳动生产率
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 2.0 1.25 小麦/大米 0.5 0.8
比较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美国-小麦
Chapter 4
2、相对劳动成本
2004版
Chapter 4
贸易效应概要
对价格的影响: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 该国出 口该产品); 生产分工: 一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福利:
各国福利都改善(消费更多或者生产更节约)
2004版
Chapter 4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1、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 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释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标志着国 贸学说总体系的建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由于气候原因和南美工人的工作效率原因,生
产1 000万枝玫瑰的资源在南美可以生产3万台
计算机。
那么,这1000万枝玫瑰在南美的机会成本就是
3万台计算机。
2004版
Chapter 4
机会成本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互利性
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让美国少种植1000万枝玫瑰,把这部分资源转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导致贸易。
2004版
练习:假设A国和B国生产大豆和布,劳动是唯 一的投入要素,每100单位劳动投入的产量为: 生产可能性
大豆 (MT) A国 B国 40 80 布 (MT) 80 100
求:(1)A、B两国的比较优势产品;
(2)互利的贸易交换比例范围; (3)A、B两国的贸易所得(交换比例为1 大豆=1.5布)。
2、局限性:
(1)严格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 (2)是静态的、短期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3)不能解释贸易利得在国际和国内的分配问题 (4)强调贸易国是平等的,与现实不符 (5)没有深入研究比较优势的来源
2004版
Chapter 4
九、小结

早期贸易思想(重商主义的Zero-sum game
思想)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绝对 差异导致贸易
Chapter 4
三、绝对利益论例证
项目
国别
小 劳动量
麦 产出量
布 匹 劳动量 产出量
150 120 50 100 英国 100 120 100 100 美国 0 0 200 400 英国 200 240 0 0 美国 美国以120单位小麦(100单位劳动)与英国 的200单位布匹(100单位劳动)相交换。通过 自由贸易使两国国民福利水平提高。


Chapter 4
《谷物法》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制订了运
用关税等限制或禁止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1846年被
废除。

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反对《谷物法》?
2004版
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反对《谷物法》?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 → 新兴资产阶级支付的工人工资↑ → 工业品竞争力下降↓ 2.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 → 对工业品需求下降↓ 3. 限制谷物进口→ 外国高关税报复→ 阻碍本国工业品出口
完全自己生产,需要48×0.91+68×1=111.6L,
因此节约了11.6L。
2004版
Chapter 4
交换比率为什么介于 1.1~2?
中国用1单位布换取的小麦不能小于0.5单位,
否则不如自己生产小麦;
美国用1单位小麦换取的布不能小于1.1单位,
否则不如自己生产布;
因此,布/小麦的交换比率应介于1.1和2之间。
2004版
Chapter 4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2004版
Chapter 4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一国如果在 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大米 (MT) 中国 美国
相对生产成本
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 0.5 0.8 小麦/大米 2.0 1.25
比较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美国-小麦
贸易所得
中国 美国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1.0 0.5 1.25 1.0
(1)两国都能获利的交换比例: 0.5小麦< 1大米<0.8小麦 (2)如果交换比例为:1大米=0.6小麦 则两国的获利分别为:中国-卖1斤大米多得0.1单位小麦 美国-买1斤大米少用0.2单位小麦
第二节
绝对利益论
Chapter 4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2004版
亚当·斯密(1723-1790)是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杰出代表人物。生于苏格兰, 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年到1764年担任格拉斯哥 大学伦理学教授。1776年出版 的《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济 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建 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学说, 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反 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 行自由放任政策。
Chapter 4
第二节
1.
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财 富观的基本上,提出劳动生产 率上的差异导致各国在生产同 一产品时存在成本差异,构成 国际贸易开展的原因。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绝对利益论(又称: 绝对成本论、绝对优势论)。
2004版
一、绝对成本优势
1.
Chapter 4
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某 一国家能以比其竞争者低的成本提 供某种商品。换句话说,当一国生 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竞争 者时,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2. 一国优势的获得主要来自两方面: 先天获得的优势和后天习得的优势。 前者包括各种自然条件;后者包括 经验和技能。 2004版
Chapter 4
第四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
重商主义
A.
B.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亚当 · 斯密提出 劳动价值论
2.
绝对成本论
A.
B.
2004版
Chapter 4
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一、概述 ◆早期重商主义
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威廉·斯坦福 政策主张:奖出禁入
◆晚期重商主义
时间: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政策主张:奖出限入


2004版
Chapter 4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2004版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1.
Chapter 4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L) 两种产品: 小麦 (Qw) 、 布 (Qc) 两个国家: 中国和美国 生产要素可充分流动 充分就业, 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2004版
Chapter 4
四、贸易的基础
生产技术的差别(相对而言) 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相对生产成本的差异 机会成本的差异 国际贸易
移到计算机生产上,可以得到10万台计算机;
让南美少生产3万台计算机,把这部分资源转
移到玫瑰种植上,可以得到1000万枝玫瑰。
2004版
Chapter 4
假定的生产变化
玫瑰 (万枝) -1000 +1000 0 计算机 (万台) +10 -3 +7
美国 南美 合计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Chapter 4
3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一种产品而放弃的另
一种产品的产量.(详见《情人节的玫
瑰》)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以上3种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
其结果是一致的。
Example
2004版
举例
按绝对优势理论
不产生贸易
按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
中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单位产品相对劳动耗费更低
2004版
Chapter 4
比较优势理论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2பைடு நூலகம்04版
九、小结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 量。
2004版
Chapter 4
假设美国为情人节种植1 000万枝玫瑰。
如果将种植这些玫瑰的资源用来生产计算机,
则可以生产10万台。
那么,这1000万枝玫瑰在美国的机会成本就是
10万台计算机。
2004版
Chapter 4
这1 000万枝玫瑰也可以在南美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