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视角下婚姻
科斯定理的生活例子
科斯定理的生活例子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提出的,他通过对猪圈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即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定理认为,当存在交易成本时,资源的配置就会受到影响,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等因素。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生活方面列举几个科斯定理的例子。
1. 购买房屋:在购买房屋时,买方和卖方之间需要进行谈判和交易。
买方需要考虑房屋价格、贷款利率、税费等因素,而卖方则关注房屋的市场价值、交易手续费等。
双方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谈判,并可能需要找律师进行法律咨询和合同签订,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2. 职业选择:在选择职业时,个人需要考虑不同职业的薪资水平、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
同时,个人还需要考虑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是否适合从事该职业,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教育。
个人在做出最终决策之前,需要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交易成本。
3. 商业合作:企业之间进行商业合作时,双方需要协商合作的细节,如产品价格、市场份额分配、合作期限等。
双方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谈判,并可能需要签订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这都是交易成本。
4. 婚姻家庭: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个人需要考虑对方的性格、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
而一旦结婚后,夫妻双方需要协商家庭的日常开支、家务分工、子女教育等事项。
这些都需要夫妻双方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谈判和协商,这是交易成本。
5. 网购:在网上购物时,消费者需要考虑商品的价格、品质、售后服务等因素,而卖家则需要考虑商品的库存、运输成本等因素。
买卖双方需要通过网上聊天、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成最终的交易,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6. 车辆购买:在购买车辆时,个人需要考虑车辆的品牌、型号、价格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汽车保险、年检、维修等成本。
个人可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辆,并与销售人员进行谈判和交流,这些都是交易成本。
浅析大学生恋爱之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费的成本。
话句话说,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婚姻匹配研究:理论与实证
婚姻匹配研究:理论与实证婚姻匹配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研究。
婚姻匹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从而预测婚姻的成功率。
在婚姻匹配研究中,有几个理论框架可供选择。
其中一个重要的框架是交易成本理论,它认为人们会选择在交易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进行伴侣选择。
这些成本包括在伴侣之间建立信任、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等。
因此,人们常常会选择与相似的人建立关系,因为相似的人在彼此之间互动时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
另一个理论框架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基于交换的原则。
这一理论认为,在建立婚姻关系时,人们会进行资源交换,以使两个人都从关系中受益。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金钱、时间、关注、性等。
因此,在交换过程中,人们会考虑和排除伴侣是否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
婚姻匹配研究包括两个实证的研究领域:一个是调查,另一个是实验。
调查主要关注人们在选择伴侣时的偏好和权衡利弊。
在这些调查中,研究人员会收集关于参与者的信息,包括个人特征、奖赏偏好、家庭背景等,以预测他们很可能会选择的伴侣类型。
实验则涉及对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所作决策行为进行控制实验,以研究人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例如,实验可以操纵特定属性,如材料资源或个性特征,以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
目前,婚姻匹配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婚姻选择,还为匹配婚恋平台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此外,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婚姻匹配研究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做出决策的过程,以及他们如何权衡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总之,婚姻匹配研究涵盖了多个学科和理论领域,并且各有所获。
虽然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和变量需要深入调查和探究,但婚姻匹配研究的进步已经在促进人们更好的伴侣选择和婚姻幸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爱情婚姻的社会经济学视角
爱情婚姻的社会经济学视角在社会经济学的视角下,爱情婚姻被视为个体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
爱情婚姻不仅仅是感情的结合,更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合约。
本文将从婚姻市场、家庭经济学、婚姻的机会成本等方面来探讨爱情婚姻的社会经济学视角。
一、婚姻市场婚姻市场是指一组潜在伴侣参与的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买方和卖方在市场上交易商品或服务,而在婚姻市场中,人们交易的是自己的配偶。
婚姻市场的存在使得个体可以选择并参与适合的婚姻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婚姻的形成。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会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伴侣,如对方的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在市场上的地位,进而决定其是否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二、家庭经济学家庭经济学是研究家庭行为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在家庭经济学的框架下,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生产单位。
婚姻伙伴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家庭生产的最大效益。
在传统家庭中,丈夫通常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妻子则负责家庭事务和照顾子女。
通过合作分工,夫妻可以在家庭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了双职工模式,夫妻双方在经济和家务方面贡献更加均衡。
三、婚姻的机会成本婚姻的机会成本是指个体因选择某一种婚姻而放弃其他可能的婚姻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个体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婚姻中,个体需要对不同的伴侣进行选择,并在选择的过程中考虑到自己的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人选择了某一位伴侣,就可能放弃了其他更好的选择。
因此,个体在婚姻市场上会考虑到伴侣的品质、家庭背景等因素,以最小化自己的机会成本。
结语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爱情婚姻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合约、市场供求关系和机会成本的复杂行为。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偏好来选择伴侣,而在家庭经济学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生产单位,夫妻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家庭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个体在婚姻选择中也会考虑到自己的机会成本,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李晶(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摘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经济学是理性的,所以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婚姻的本质,婚姻的选择和风险,目的是让人们理性地选择、维持和解除婚姻。
关键词:婚姻交易行为效用和成本从爱情走进婚姻,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婚姻到底是爱情的升华还是爱情的坟墓呢?钱老先生曾经在《围城》里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也有对婚姻的看法:“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那么婚姻,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该不该走进婚姻?笔者在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婚姻。
早在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就以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婚姻,并写进了《家庭论》一书中,也获得了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贝克尔的研究不可能是全面的,另外时代也在改变,所以对于婚姻的经济学研究是不断更新的,这也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婚姻提供了契机。
一、婚姻的本质在经济学看来,婚姻其实就是一份契约,是一男一女以某种利益为核心,出于自愿的原则来结为伴侣,彼此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契约。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婚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就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是这个意义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是不完自由的假设前提下的,因为在这前提下,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或金钱,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个人来分担财政上的赤字和盈余。
简单来说,婚姻的意义就是一方生病了不能工作,这时就可以依靠另一方的收入,这是共担风险;婚姻双方可以共同使用房屋,共同吃一顿饭等,这就是共享收益。
另外,婚姻也是一种交易行为,有消费需求就有交易的产生。
贝克尔说过:“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来源于经济基础,所以也可以用经济规律来分析。
男人和女人之间互为消费品和客户,消费来自于差异。
个人经济条件对婚姻状态的影响
2019年第32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18期Serial No.418No.32袁2019经济研究导刊引言同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表现出来的飞速增长相似,中国的离婚率在过去20多年间也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从1995年的每100人中有0.088例增长到了2015年每100人中有0.267例,上升了约200%;同时,人均GDP 从1995年的8403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15年的44155元人民币,提高了约400%(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数据)。
相比于20年前离婚对于许多中国人仍是较罕见的事情,如今快速增长的离婚率也显示出离婚不再那么陌生,同时相关问题也吸引了社会的诸多关注,离婚率的上升在不同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研究显示,在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老年人的离婚率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并且上升速度明显[1]。
然而,经济条件的变动是否会导致个体对当前婚姻状态产生不满,从而对离婚率造成影响,这一问题在国内仍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和调查。
国外对婚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7年,早期关于婚姻问题的经济研究大多在探讨各类政策、法律造成的离婚成本上升对个人婚姻选择的影响。
贝克和兰德斯(Becker &Landes ,1977)曾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夫妻婚姻选择的影响因素只有婚姻的联合收益[2]。
同时也有部分就税率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随着交易市场中的各项理论逐渐应用于婚姻经济学,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就影响离婚的个人客观条件进行研究,例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负债等因素对婚姻的影响,其中部分研究显示个体的收入对婚姻状态无法产生显著的影响,汉金斯和霍克斯特拉(Hankins &Hoekstra ,2011)将个体短期内收入的突然增加称之为收入波动,他们发现,正向的收入波动并不会对区域内的离婚率产生显著的影响[3]。
【精品】婚姻的经济学分析汇总
三、婚姻的成本与收益
婚姻的目的就是希望从婚姻中获胜最大效用,因此是 需要支付相应成本的。 1、婚姻与爱情需要支付的成本: 直接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 机会成本:选择与放弃 2、结婚的收益: 获得满足。使生活稳定安全 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劳动分工实现比较优势 互相提供信用 相互照顾,起防灾保险作用 分享家庭商品增质
四、婚姻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婚姻是一场交易, 因此也存在风险: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2、信息不对称原理: 3、婚姻是一场股票投资
祝:大家婚姻美满! பைடு நூலகம்来的家庭幸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婚姻的经济学分析
二、婚姻的性质
用经济学有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为什么婚姻 是一种交易呢?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交易有主体: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同理女人 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交易中必须付出自己才能交换 回对方。 2、交易的客体:物质金钱、权利名声、容貌才气等。 在选择时会考虑和条件: 身体条件: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 社会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 物质条件:收入、财产、职业、车房等 3、交易过程
现代人的婚姻观
现代人的婚姻观(2011-02-15 10:54:54)转载▼标签:杂谈过去20年,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浪潮喷涌不息,浮躁与创新,功利与务实,娱乐与跳跃,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像万花筒一般,展示着一幅幅抑或黑白抑或彩色的图景。
时代的特征来自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吃、穿、住、行,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而我们的婚姻,作为维系社会男女的惟一合法体系,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婚姻关系正在形成,它不再只是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诗意画卷,也不再是纯粹的爱情结晶,金钱、利益、权力、欲望,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承载于婚姻之上。
于是,物质主义,成为了现代婚姻的一个关键词。
爱情是账单,婚姻是跳板不知从何时起,看一个人有多爱你,就看他肯为你花多少钱,这似乎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钱的确是一块试金石,不管男女,如果肯为爱人撒下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毫不心疼,或许就可以证明:这个人很爱你抑或很重视你。
恋爱消费,是每个在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不得不支出的一笔开销。
而由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影响,这笔开销常常由他们买单。
小林和女友刚相识半年,正处于恋爱的“沸腾”阶段,两人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形影不离。
恋爱固然甜蜜,然而看着一天天瘪下来的钱包,小林不免有些为难,于是他认真地算了一次账:星期一:下班后到一个爵士酒吧,聊天喝饮料,花费:85元。
星期三:买到了女友喜欢的手镯,送给她作礼物,花费:150元。
星期五:下午双双提早下班去逛街,女友收获一件无袖短连衣裙、一双凉鞋、一瓶防晒霜和一个挂件,她只要我送其中的防晒霜,价值:260元。
晚上吃日本料理,花费:60元。
星期六:因为周末的关系,请女友吃了一顿好的,在一家宾馆的西餐厅,花费:200元。
接着看了一场50元钱的电影。
这就是小林一周的恋爱消费,共计:805元。
相比于一个月三千来块的工资,这个答案,让小林不禁一阵心惊。
据调查统计,恋爱消费已经占据了年轻人日常支出的首位,平均一对恋人一个月的恋爱消费在一千元上下。
结婚经济学
结婚经济学作者:郭霞来源:《商周刊》2015年第13期策划前言婚姻,作为人类最重要的非血缘社会关系,实际上从诞生之初,就与情感关联甚少。
爱情,这种人类最重要的非理性情感,在婚姻中,并不是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西方的宗教信仰认为,从亚当和夏娃降生以来,爱就是上帝防范和折磨人的一种手段。
但婚姻不同,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从本质上而言,婚姻都是人们从经济角度来考量而做出的制度安排。
当一个人对婚姻总收益的期待大过总成本,他就会希望有一种制度来保证这种长期的风险投资的稳定性,于是他置婚房、办婚宴、度蜜月,用自己的人生作为成本,完成一场交易。
“婚姻是第二次投胎”,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是如此。
而与投胎这种不可控、充满偶然性和风险性的“工作”不同,婚姻从一开始就可以理性安排、小心经营,以获取利益最大化。
对于讲究人情关系的国人来说,婚姻更是两个家庭在人际关系、社会资源上的一次重新配置,“拜把子不如结亲家”,还有什么关系能铁得过一场婚姻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婚姻的经济学,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一场严肃的婚姻,必然伴随着大量金钱上的参与,经济学上这是“违约成本”,在于让人切实体会到倘若反悔,该是多么血本无归的愚蠢行为。
“情比金坚”,情感难以量化,物质却一目了然。
经济学不看人的言论,看人的行动;经济学同样也不研究感情,而研究数据。
在经济学的范畴里,婚姻更像一家企业,由出资双方共同经营,但这家企业,除了生产财富,还生产另外一种无法量化的产品——幸福。
或许,所有关于婚姻的数据研究,其意义归根结底都在于八个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理性的选择让我们以一个颇具黑色幽默感的故事开始。
钱钟书在《围城》里写,方鸿渐经介绍去相亲,相亲的活动是在女方家进行一项国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打麻将。
方鸿渐在麻将桌上大赢女方家人一笔,亲事自然告吹,但是他拿赢来的钱买了一件垂涎已久的大氅,对此,方鸿渐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三国演义》里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鸿渐得了衣服,丢失个把老婆又算得了什么呢?”看,即便是在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方鸿渐眼里,老婆与衣服也同样都是一种资产。
恋爱婚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要依赖于婚姻这个重要的载体进行活动,()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社会组织形式,要依赖婚姻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AA:个体B:家庭C:组织D:社会关系答案:B2.在经济学家贝克尔看来,婚姻的成本可分为()。
CA:选择成本和机会成本B: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C: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D: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答案:D3.在能力与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同优势的男女,通过婚姻合作形式,可以使双方()达到最大化。
AA:互补B:收益C:成本D:机会答案:B4.从最早的群婚制开始,人类的历史逐渐发展,最后大多选择了一夫一妻制这一现代文明的婚姻形式,其原因是()。
DA:他们从婚姻当中所得到的收益远远小于他们独自生活的收益,使得整个行为具有一贯性。
B:稳定的关系有利于男女双方在社会中生存发展。
C: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很多东西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外包。
D:一夫一妻制使交易成本降到了最低,能够保持一个组织的稳定性,使得组织行为具有一贯性。
答案:D5.在婚姻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识性权利,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
DA:孩子B:因为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很多东西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外包。
C:如果没有其他的东西来平衡的话,那么这个组织很容易陷入崩溃。
D:分割成本、退出成本太高,让婚姻变得持久。
答案:A第二章测试1.客户价值是根据彼此的生产能力来判断的。
()A:错B:对答案:B2.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聘礼一般被称为“纳币”或者“纳彩”。
()A:错B:对答案:B3.造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既包括出生时男女比例失衡,也包括人口的流动。
()A:错B:对答案:A4.天价彩礼的根源在于男女性别比的均衡。
()A:对B:错答案:B5.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收入提高会带来幸福感的提高,但是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高反而可能降低幸福感。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婚姻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契约关系。
解读新家庭经济学
解读新家庭经济学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趋势之一是“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从经济学向其他领域扩张”,在与社会学的交叉领域,则有家庭经济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加里·贝克尔。
贝克尔和他的同事们引入时间的机会成本,研究了广泛的家庭行为,如生育行为、婚姻市场、家庭成员的就业决策以及家庭劳务分工问题等,这些都被称为“新家庭经济学”。
贝克尔认为,家庭活动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活动,还是一种生产活动,它生产某种“满足”,而任何最终物品或劳务的生产和消费都可以看成是为获取一种产出而需要耗费的各种投入的组合。
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家庭既大量使用从市场上购买来的各种消费性商品和家庭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同时使用时间资源。
对于家庭成员而言,任何一种家庭活动(包括消费活动)都可以视为在家庭货币收支和家庭时间收支这两种限制条件下进行的经济行动。
在这里,货币收入与时间收入相加,便构成了家庭成员为获得效用的满足目的所拥有的收入总额。
如何在家庭的各种活动之间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投入最小而产出的效用最大,便是现代经济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家庭经济行为合理化的客观依据。
家庭这个生产者跟其他理性的经济人一样,每天都要进行投入与产出相比较的生产决策,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以试图达到最佳组合,对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和不同活动的时间价值进行综合考虑,求得家庭成员在收入和时间的双重约束下获取最大的满足,实现家庭生产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引入时间机会成本概念解释家庭消费行为把时间作为一个限制条件引入经济分析是贝克尔在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在贝克尔的模型中,时间是一种机会成本,家庭活动在消耗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同时,还要使用十分稀缺的时间资源,在对家庭活动的分析中加进时间资源因素,对研究家庭经济行为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理论把消费看作是家庭生产,他曾说,“家庭综合运用时间及市场产品,生产出更为基本的产品‘满足’”,即认为消费某种商品或资源,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家庭生产”即生产某种满足的活动。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婚姻
到的 , 未婚 与再婚 这两种人在婚姻市场上 , 一般情况下 , 未婚的总是 比 再婚的更有 优势。 因而 , 男女双方一旦确定了婚姻关 系以后 , 男女双方 婚姻作 为一种组织现象 , 有其 自 身 的特点 。但要对这个组织有 一 就不再是市场关 系了, 也不会受 到来 自市场上的调节 和分配 了。 定 的了解 .有 必要 回到交易成本经济学 的角度来看待婚姻这一 问题 。 我们 知道, 在恋爱这一竞技场上 , 男 女双方的选择是 自由的. 但男女 双 2 为 什 么 离婚 — — 交 易 都 是 有 风 险 的 方的“ 购 买” 愿 望是有差异 的。就像市场上琳琅满 目的商 品一样 . 男方 从 结婚 到离婚 , 这之 间的决策有一定的难度。 从上文我们得知 . 结 之中也有高帅富 . 亦或是 硬实力强 的 . 或者是蚁族一般 的城市奋斗 者 婚对于男女双方来说有许许多多 的好处 。 但为什么有一部分 已婚人士 等; 而女方 之中不乏 白富美 , 或者是温柔贤惠 , 自力更生 的女强人 。在 会终结 自己的婚姻 , 从新 回到恋爱市场上呢? 这种角逐 当中 . 在各种力量 的博弈之间 . 我们会看到 . 很多男女双方 到 在威廉姆森 1 9 8 5 年 出版的《 资本 主义的经济制度》 一 书中 , 他提 了一定 的时候都会选择 出 自己中意 的另一半 . 并从此走进 了家庭这一 出了交易成本 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在恋爱过程中 . 男女恋爱过程 中. 组织 生 活 。 双方既是车主, 又是买 主, 他们总是隐瞒那些对 自己不利的信息 . 公开 从组织社会学 的角度来看 。组织的基本要素要包括 以下几点 : 参 或放大对 自己有利 的信息 , 掩饰 自己的缺点 , 张扬 自己的优点 。 对方总 与者 、 目标 、 技术和社会结构 。在婚姻这一组织现象中 , 参与者就是婚 都是 完美 的 , 无可挑剔 的。 但是一旦进入婚姻 。 双方虚伪 的面具就会慢 姻 中的双方 目标主要是指婚姻这一组织现象到底 有没有 独立 的组织 慢地 被掀下来 。 进而对方会看 到 自己之前不好的一面。 可一旦婚姻交 目 标. 而婚姻这一组织想象 的社会结构 中 . 婚姻双方关 系的模式化 和 易成 功, 进入 了制度框架 的约束 内。 双方的缺点 就会慢慢暴露 出来。 这 规范化尤为重要 。 在 1 9 7 5 年的《 市场和等级制度》 一书中 , 威廉姆森提 就需要婚姻双方进入一段较为漫长的磨合期 . 但 是在经历 了一段 磨合 出了交易成本理论 。而“ 有 限理性 ” 是他建构交易成本理论 的基础 。 第 期后仍 然不 能期使对方改变 。 一方通 常就会考虑结束婚姻。 这是 由于 个方 面是 有限理性 . 指 的是 尽管个体期望 以理性 的方式 行动 . 但是 婚前信 息不对称对婚姻造成危机的一大原因 他们 的知识 、 预见 、 技能和时间等都是有限的 。 这一切都阻碍 了个体完 其次 , 婚姻交易成本 的高低也会影响婚姻 的去留问题 。因为人们 全理性 的行动 。 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 , 个 体不能瞬间解决 复杂 问题 , 也 在进 行经济活动时 . 总是 面临着有限理性 和信 息不完全 . 这就使 人们 无法预知未来所有可能发生 的事 不可能像新古典理论所设想 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 的情况 下进行 决策 所 以. 从 这 一 角 度 出发 . 我 们 会 很 容 易 理 解 为 什 么 男 女 双 方 会 走 交 易成本 主要是指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因为至少部分个 到一起 . 通过婚姻来组织 自己的家庭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 限 体存在机会 主义行为倾 向。 交易的潜在收益有 可能无 法实 现。交 易成 理性人 . 每个人所能够做 出的决策以及接下来 的行动都不能完全预测 本分 为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 。男女双方进入婚姻 的殿 堂之后 . 随之而 出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所 以绝大部分成年人在一定年龄之后 . 出于 自 来 的协调成本成本就会随之越来越大 当初 1 5 块钱就结 了婚 . 这是结 己自身的更好发展的要求 . 以及最大限度避免 由于个 人的有限理性带 婚初期 的协调成本 。可是婚姻成立意味着一个双边合同的达成 而长 来的对个人不利的影响 . 因而会趋向于寻求婚姻这一组织下 的家庭生 期双边合 同的协调成本是很高的。男方 迫于生活 以及丈母娘 的压力 . 活, 以此更好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婚姻 对于个 人来说是实现个 个个成为 了车奴 、 房奴 。 婚姻后的几年内, 孩子 的诞生 , 抚养 , 教育等 人最大发展的组织需求。 一是婚姻作 为一个组织 , 能够避免个人知识 、 等一 系列 问题随之而来 而对于婚后 的激励成本对于经济组织来说 是 技能等方面的缺陷而通过婚姻中的男女双方的均衡 做出决 策 这一决 比较低 的 所 以婚姻 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来 自协调成本 . 一旦协调成 本 策会依据男女双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 大化 超 出了婚姻双方 中的一方的承受压力 。 婚姻就很有可能走 向反方向。 其次 . 男女双方在恋爱中之所以会 选择婚 姻这一组织形式 以此将 双方的关系常态化 . 很重要的一点是人 们出于行为投 机性的倾 向 经 3 小 结 济学理论模式上的一个逻辑结果 : 人们 追求个 人利益 最大化 如果这 我们从 以上两个例子人手 . 解释了结婚 和离婚这两个在婚姻框架 目标要求恋爱中的一方策略性地使用信 息和机会 ( 骗了就跑 ) , 它就 下非常重要 的两个选择。同样地 . 我们 期待从威廉姆森 的交 易成本 的 会采取这一投机性行为。 所以, 男女 双方在恋爱一定程度后 . 尤其女方 无论是婚姻成立 和 往往会提出结婚这一组织需求 . 以此使 男女双方关 系的常态化 在男 角度来解释婚姻会更有效用。从 上面的分析来看 . 婚姻 的解体在交易成本上来说都是有其根据 的。作为一个组织现象 . 女双方恋爱过程中 。 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 , 在 时间上 , 物质上都会有一 都有着组织 的一些相 同的特点 定的损耗。 为了追求对方 , 必然要放弃做别 的事情 , 放弃对另一个 目标 家庭也会和市场中的经济组织一 样 . 有 限理性在婚 的追逐 . 这是机会成本。 从 寻找 目标 到谈恋爱到结婚 . 都是成本的耗费 恋爱 中的双方是选择婚姻 的成立 还是选择婚姻 的解体 . 姻 的成立 中起 着很大的作用 .由于每个个体都 意识 到 自身力量 的不 过程。而恋爱关系不是一种 正式的组 织关 系. 在这一关 系中存在着很 以及一 般人 都不足 以支撑其 整个家庭的条件 . 所 以婚姻便是最好 大的不确定性 和复杂性 。在这 种情况 下 . 男女双方都没有 确定的安全 足 . 一旦信息在结婚后开始平衡 , 夫妻双方就会进入磨合期 。 这个 感以及 还担心之前的机 会成本 会失效 因而通常会为 了防止恋爱 中任 的选择 ; 磨合期可 以是三五年 , 也可��
家庭经济学
家庭经济学说家庭经济学是一门学问,倒不如说它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技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经济学的原理,但是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这些道理。
家庭经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家庭行为的经济学,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教授开创的。
现代社会中,家庭经济学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居家过日子的理论依据。
家庭经济学是如何描述和分析家庭生活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家庭经济学又会说明什么样的问题呢?单身or结婚单身还是结婚?这种争论早就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人说单身是贵族,有人说婚姻是爱的归宿。
在经济学家眼中,人都是理性的,行为和判断都是经过了理性思考的。
在这个前提之下,婚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用贝克尔的话来说,“婚姻是双方当事人执行直接和隐含责任的一份没有完全定义的合同”。
婚姻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与结婚和离婚直接相关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为追求一种状态而放弃另一种状态所损失的福利。
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所得大于单身时的分别所得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结婚。
换句通俗的话说,婚姻就是一种“经济互助组”,当男女双方分开生活的成本高于结婚之后共同生活的成本时,结婚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以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和金小姐为例,王先生就职于外资企业,每个月房租2100元,生活费2000元左右;金小姐在一家专利事务所工作,每月房租1800元,生活费2000元左右;二人每月的约会成本大约1500元左右,这样每个月两人的生活费用总支出为9400元左右。
今年7月两人登记结婚,婚后租住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3200元,生活费用2800元左右,其他费用1000元左右,婚后两人的总支出为7000元左右。
结婚后比结婚前每月节省开支2400元。
这样看来,单从经济上来说王先生和金小姐结婚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另外,金小姐还表示,结婚之后两个人共同生活,省掉了一些约会,这样不仅节省了金钱,还得到了更多情感上的满足。
第三讲:交易费用理论(根据罗必良主编的《制度经济学》教材)
(4)由于事件的概率性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 对于任意一项经济活动,人们只能在事前根 据不完备的知识和经验对交易费用的种类和 数量进行估计,准确的计量只有在事后才能 进行。由于人们难以在事前就对生产的制度 结构和生产的技术条件的各种可能的搭配进 行详细的比较,交易费用的机会成本性质将 变得令人难以捉摸。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经 济生活中,人们的经验、意识形态、习惯等 会左右其决策并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16
二是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 为倾向。这是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本原因。由此产生 的交易费用主要依靠各种制度提供的激励约束机制 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有关价格、质量、 品种、交易对手及供求双方的搭配等方面的情况是 难以预料的,这使得交易的难度增大。交易双方为 使自己免受或少受未来市场变化的不利影响,会尽 可能完善地了解合同的一切细节,将未来价格的变 动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就必须预测价格的变动趋势。 这自然会增加谈判和达成合约的费用。另外,为了 避免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 人们不得不依赖于长短期不同的各类合约,进行组 织制度安排,这也必然导致交易费用的上升。
17
3.5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一些应用
1)纵向联合理论 纵向联合理论探讨的是导致企业纵向扩张的原 因。纵向联合是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 (如原料、加工、组装成品到市场销售的各 个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是企业 在“买”或“做”之间选择“做”。“买” 就是依赖市场,就有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关系; “做”就是纵向扩大生产范围,包括企业内 部关系。在交易费用理论问世之前,纵向联 合理论可以归为两大类:“技术决定论”和 18 “市场缺陷论”。
15
威廉姆森将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 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site specificity)、人力资产的专用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物理资产专用性 (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完全为特 定协约服务的资产(devoted assets specificity)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brand asset specificity) 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与交易特性有关的各种 内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质。 交易频率是指同类交易的重复发生的次数。
比较法视域下的法定婚龄研究
作者: 金梦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82-8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法定婚龄;外国婚龄;法经济学进路;配偶权;中国法定婚龄
摘要:结婚年龄的确定关涉家庭的组建、配偶权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
世界各国通过不同的立法模式对法定婚龄进行详细的规定。
设置法定婚龄的直接动因是在婚姻市场交易中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婚姻收益。
而设置法定婚龄的根本动因则是确立配偶权.保护婚姻双方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持婚姻的稳定状态。
这也是结婚年龄的法律意义所在。
针对中国出现的人口问题。
结合法定婚龄与生育率和离婚率的关系,现阶段中国对法定婚龄的调整应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
比较优势理论及家庭内部劳动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及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摘要: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家庭内部成员,主要从夫妻二人拥有的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了家庭的形成及其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格局。
从理论上阐述在比较优势条件下,专业化和交换将导致整体联合利益增大。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庭内部成员劳动分工的劳动力供给均衡点的形成及其变动情况。
这一经济模型表明,为了提高家庭质量,实现整个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实行家庭内部劳动分工。
在充分信息和较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一方面,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家庭的形成及其变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视出家庭实际变化及相关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比较优势;家庭;劳动分工作者简介:郭砚莉(1974-),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本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4-0079-03 收稿日期:2007-03-13 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贝克尔(Becker,1964)创立了新家庭经济学,他认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单位,更重要的是一个生产单位。
为对于家庭这一行为主体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本文中,为了分析的简化,我们暂且忽略新家庭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比如,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等),而是仅仅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比较优势理论),探讨为了达到整个家庭的福利最大化,家庭内部男女是如何配置时间和财富的。
在简单的新古典模型中显示,传统的劳动分工――男性的市场劳动和女性的家务劳动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交换增加整个家庭的效率,这是研究的基准和参照系。
一、男女比较优势条件F的专业化和交换在一定条件下,如何才能使家庭产出最大化或者使家庭更加有效率?专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家庭中的一些成员在某种程度上专业化于市场劳动,另一些成员专业化于家务劳动,将这两方面的产出进行交换或加总可以实现整个家庭效用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婚姻
【摘要】对于婚姻,有句话很经典:“婚姻就像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而城里的人想出来”。
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婚姻确实在验证着这句话。
在社会上,我们常常会看到,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的磨合以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对对方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于这一关系的权衡以及利弊博弈之后,就会逐渐开始确立了婚姻关系,开始着自己的婚姻生活。
【关键词】结婚;离婚;组织;交易成本
1 为什么结婚——从婚姻中获取最大的效用
婚姻作为一种组织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要对这个组织有一定的了解,有必要回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婚姻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在恋爱这一竞技场上,男女双方的选择是自由的,但男女双方的“购买”愿望是有差异的。
就像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男方之中也有高帅富,亦或是硬实力强的,或者是蚁族一般的城市奋斗者等;而女方之中不乏白富美,或者是温柔贤惠,自力更生的女强人。
在这种角逐当中,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之间,我们会看到,很多男女双方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选择出自己中意的另一半,并从此走进了家庭这一组织生活。
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组织的基本要素要包括以下几点:参与者、目标、技术和社会结构。
在婚姻这一组织现象中,参与者就是婚姻中的双方。
目标主要是指婚姻这一组织现象到底有没有独立的组织目标,而婚姻这一组织想象的社会结构中,婚姻双方关系的
模式化和规范化尤为重要。
在1975年的《市场和等级制度》一书中,威廉姆森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
而“有限理性”是他建构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
第一个方面是有限理性,指的是尽管个体期望以理性的方式行动,但是他们的知识、预见、技能和时间等都是有限的,这一切都阻碍了个体完全理性的行动。
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个体不能瞬间解决复杂问题,也无法预知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男女双方会走到一起,通过婚姻来组织自己的家庭生活。
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限理性人,每个人所能够做出的决策以及接下来的行动都不能完全预测出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所以绝大部分成年人在一定年龄之后,出于自己自身的更好发展的要求,以及最大限度避免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带来的对个人不利的影响,因而会趋向于寻求婚姻这一组织下的家庭生活,以此更好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婚姻对于个人来说是实现个人最大发展的组织需求。
一是婚姻作为一个组织,能够避免个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而通过婚姻中的男女双方的均衡做出决策。
这一决策会依据男女双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男女双方在恋爱中之所以会选择婚姻这一组织形式以此将双方的关系常态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出于行为投机性的倾向。
经济学理论模式上的一个逻辑结果: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如果这一目标要求恋爱中的一方策略性地使用信息和机会(骗了就跑),它就会采取这一投机性行为。
所以,男女双方在恋爱一定程
度后,尤其女方往往会提出结婚这一组织需求,以此使男女双方关系的常态化。
在男女双方恋爱过程中,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在时间上,物质上都会有一定的损耗。
为了追求对方,必然要放弃做别的事情,放弃对另一个目标的追逐,这是机会成本。
从寻找目标到谈恋爱到结婚,都是成本的耗费过程。
而恋爱关系不是一种正式的组织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在这种情况下,男女双方都没有确定的安全感以及还担心之前的机会成本会失效。
因而通常会为了防止恋爱中任何一方出现投机性的行为,以婚姻来规范男女双方的行为,以此保护双方的权益。
经济学上的小数现象对于恋爱中的男女双方走向婚姻也是有效的解释。
恋爱市场上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大数现象,即很多人参与恋爱这一行为,在竞争中协调各自的婚姻对象。
一旦确立了婚姻关系以后,这就是小数现象了。
在婚姻这一组织框架下,男女双方就不再是市场关系了,而是一种双边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婚姻中,男方要依赖女方,女方也会依赖男方。
如果想要摆脱这一关系转而去寻找其他的伴侣,无论哪一方的损失都会非常的大。
就我们所能看到的,未婚与再婚这两种人在婚姻市场上,一般情况下,未婚的总是比再婚的更有优势。
因而,男女双方一旦确定了婚姻关系以后,男女双方就不再是市场关系了,也不会受到来自市场上的调节和分配了。
2 为什么离婚——交易都是有风险的
从结婚到离婚,这之间的决策有一定的难度。
从上文我们得知,
结婚对于男女双方来说有许许多多的好处。
但为什么有一部分已婚人士会终结自己的婚姻,从新回到恋爱市场上呢?
在威廉姆森1985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一书中,他提出了交易成本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恋爱过程中,男女恋爱过程中,双方既是车主,又是买主,他们总是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公开或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己的优点。
对方总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
但是一旦进入婚姻,双方虚伪的面具就会慢慢地被掀下来。
进而对方会看到自己之前不好的一面。
可一旦婚姻交易成功,进入了制度框架的约束内,双方的缺点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这就需要婚姻双方进入一段较为漫长的磨合期,但是在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后仍然不能期使对方改变。
一方通常就会考虑结束婚姻。
这是由于婚前信息不对称对婚姻造成危机的一大原因。
其次,婚姻交易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婚姻的去留问题。
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像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为履行契约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因为至少部分个体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交易的潜在收益有可能无法实现。
交易成本分为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
男女双方进入婚姻的殿堂之后,随之而来的协调成本成本就会随之越来越大。
当初15块钱就结了婚,这是结婚初期的协调成本。
可是婚姻成立意味着一个双边合同的达成。
而长期双边合同的协调成本是很高的。
男方迫于生
活以及丈母娘的压力,一个个成为了车奴、房奴。
婚姻后的几年内,孩子的诞生,抚养,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而对于婚后的激励成本对于经济组织来说是比较低的。
所以婚姻的交易成本主要是来自协调成本,一旦协调成本超出了婚姻双方中的一方的承受压力,婚姻就很有可能走向反方向。
3 小结
我们从以上两个例子入手,解释了结婚和离婚这两个在婚姻框架下非常重要的两个选择。
同样地,我们期待从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婚姻会更有效用。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婚姻成立和婚姻的解体在交易成本上来说都是有其根据的。
作为一个组织现象,家庭也会和市场中的经济组织一样,都有着组织的一些相同的特点。
恋爱中的双方是选择婚姻的成立还是选择婚姻的解体,有限理性在婚姻的成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每个个体都意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以及一般人都不足以支撑其整个家庭的条件,所以婚姻便是最好的选择;一旦信息在结婚后开始平衡,夫妻双方就会进入磨合期,这个磨合期可以是三五年,也可以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
但是,一旦这个磨合期过不了,婚姻的结果往往都是会不如人意的。
因此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来分析婚姻这一组织现象是再好不过的了。
【参考文献】
[1]r.h.科斯.社会成本问题[j].法律与经济学杂志,1960,10,3.
[2]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j].段毅才,王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6.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