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乞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乞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预习单:1.《乞巧》我读了()遍;2.通过查资料、查工具书、问大人,我理解了();3.我还有的疑问是();4.读一读故事《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认识诗中生字,会写3个生字,辨清“宵、霄、气、乞”形近字,理解“今宵、碧霄”意思2. 借助资料袋、民间故事,在想象中,以及在欣赏拓展的诗句中,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故事的美好,感受乞巧节的热闹和有趣;并在有感情地吟诵中感受古诗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3.透过“望”字,感受古代人们寄托的美好的愿望的形式——民间传说。

认识民间故事,初步区别民间故事与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

4.能抓人物关系概括地说故事,也能想象画面生动地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借助资料袋、民间故事,在想象中,以及在欣赏拓展的诗句中,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故事的美好,感受乞巧节的热闹和有趣;并在有感情地吟诵中感受古诗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预设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竞猜故事,导入新课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这些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课前你读了故事《牛郎织女》,说说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人?选两到三个人物,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一、诗题引入1.板书课题,指导认识并理解“乞”的字形字义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古诗题目“乞巧”,注意这个“乞”字,它跟哪个字很像?(气)什么地方又不一样?(强调两点:不能多一横;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写好弯——圆润,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这一笔像一个怎样的画面?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就可以观其形知其意。

师:“巧”字左小右大,要注意“竖折折钩”中竖与第二个折要稍稍倾斜。

指导书写。

2.读诗题二、读通诗句预习反馈一读:读准确二读:读得有节奏三读:读出味道——押ao韵三、学习《乞巧》1.认识诗人【课件:乞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林杰,他六岁就会写诗,下笔就能成文,并且精通书法棋艺,非常聪明。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乡下人家》2. 教学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乡下、人家、房屋、院落、鲜花、藤蔓”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乡下人家”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珍惜家乡的情感。

4.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乡下人家”造句。

5.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朗读感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5.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乡村生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说说乡村生活的特点。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每个生词写5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以“我心中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看看是否真正热爱乡村生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写、抒情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和谐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观察、想象乡村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描写、抒情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和谐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保护环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乡村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乡村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示范,教授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

4. 实践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悟。

(2)学生运用所学表达手法,进行课堂练笔。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材解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

通过写小蝌料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自找到自己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塘、脑、袋、灰、哇、披、鼓”7个生字;认读多音字“教”。

2.会写“两、宽、眼、睛、肚、皮”6个字。

3.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借助课后习题第二题,按顺序排列图片,知道蝌虯长成青蛙的过程。

4.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短语,了解“披、鼓、露、甩"4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说话。

板块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

(1)听谜面: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

(小蝌蚪)(2)齐读词语“蝌蚪”、“小蝌蚪”,比较加上“小”字有什么不同。

(在称呼前面加上“小”,会让所说的事物感觉可爱。

)(3)玩游戏:我说事物,你换说法让事物变得可爱。

出示:猴子(小猴子)、狐狸(小狐狸)。

2.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师生齐写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利用谜语导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部编版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雪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可爱的雪孩子在兔妈妈离家后陪小白兔玩,带给小白兔快乐,小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化成一朵白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写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识、写本课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

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幻灯片、《雪孩子》视频、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课本第一张插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知道的?这场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雪地上出现了雪孩子,小白兔,兔妈妈)雪地上谁来了?在这寒冷的雪天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师配乐朗读课文。

(屏幕上同步展示课本插图)板书:雪孩子【设计意图:通过图画、音乐以及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可以从生字表(一)中查,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

2、再读,标好自然段。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学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标上拼音,可以帮孩子认字,也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如“日照”、“香炉”、“瀑布”等。

分析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诗的格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描绘的画面。

分析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通过诗句描绘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和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望庐山瀑布》,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望庐山瀑布》,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描绘的画面,解释关键词汇。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要求学生分析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诗的格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学习效果:通过问答、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句意义和画面描绘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句韵律和节奏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生能够解释诗句的意义,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生学习诗人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诗中的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诗中的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句的注释和翻译。

3. 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语气和情感。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学习诗句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的意义,注意解释重点词语。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理解诗人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

5. 背诵课文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背诵课文。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诗句的意义、诗人的情感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写一写自己对某个自然景观的赞美。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抄写诗句、翻译课文等,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香炉”、“瀑布”、“遥看”等。

3.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景观。

2. 学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具备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古诗的表达方式和意境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学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自然景观。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生字词和诗歌翻译,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庐山瀑布吗?它有什么特点?”5.2 朗读诗歌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望庐山瀑布》。

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5.3 学习生字词1.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香炉”、“瀑布”、“遥看”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学生合作讨论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重点句子的解读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对乡下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使用教学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乡下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和书写。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解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或实践活动。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课文朗读:10分钟生字词学习:10分钟课文解析:15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总结与拓展: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乡下人家生活情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的情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乡下人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教师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5. 练习表达:(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乡下人家的画。

3. 写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创意表达环节的思路清晰度、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

部编版小学语文《触摸春天》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触摸春天》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教师课案 1 内容 17《触摸春天》 上课时间

教 材 解 读

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流连、流畅、弧线、飞翔”等几个词语,以“清香袅袅”为例,读出词语的意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通过1-4自然段的学习,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盲童安静那份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怀。

课 前

课前预习三部曲: (1)语文书(①读课文至少三遍 ②圈画生字新词 ③提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 (2)词语手册(①读词义及积少成多词语至少三遍 ②尝试完成举一反三) (3)黄冈小状元(①熟读反义词、近义词 ②了解多音字组词) (4)完成试学单 学习 环节 学 习 预 案 课前复备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离我们而去,但春天的那份绚丽多彩一定还留在你的记忆里,你能来说说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吗?(随机评价: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这就是春天,春天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和春天有关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自主·互助”式智慧课堂教师课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小小说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短句、独句成段的构段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特色。
3. 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比思考,感悟老汉光辉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短句、独句成段的构段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表达特色。
2.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比思考,感悟老汉光辉的人物形象。
三、学习单设计

一、朗读课文( )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____”在文中划出描写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并标上序号。
四、我认为老汉是一个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资料:《船长》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
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
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
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
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
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
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2

四、教学设计
(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
1. 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吗?
(赵州桥(三上)《颐和园》(十七孔桥)(四上)《小桥流水人家》
(五上))
2. 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桥,还有一种是生命桥(《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四上)),今天也有一座桥,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桥。
4.这是一篇小小说,是小说中短小精悍的一类,它还曾因表达上的特
色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篇小小说的
魅力。(板书:小小说)
(二)展示预学,感知大意
1.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预习的时候还请同学们概括了主要内
容,我从中选取了这两段内容,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更欣赏谁的概
括?
2.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也就是起因、经过、结
果,小小说也是如此,我们看故事的起因是——山洪暴发,经过——
村民慌张,老汉指挥村民有序通过木桥,结果——老汉和儿子被洪水
吞没。概括主要内容时要完整、简洁,保留重要信息,删去具体过程。
3.修改自己的预学单,修改完后自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聚焦环境,感悟特色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整个故事就源于一场——暴雨、洪水。
3

预习的时候也请大家划出了相关句子,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读
的时候先告诉大家在哪个自然段,便于我们交流。(电子课本出示)

2.同学们都找到了吗?没找全的把这些句子划完整。
3.划好的同学自己读读这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山洪暴雨的什
么特点?
4.这些句子就是对当时暴雨和洪水的环境描写(板书:环境),那么
在这些句子中,你最欣赏哪一句?
比喻
(1)是一匹野马吗?一匹野马已经够吓人了,一群受惊的野马大声
吼叫着,更可以想象——洪水之猛,暴雨之大。
(2)你能读书洪水凶猛的感觉吗?
(3)我们一起读。

拟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⑦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⑧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⑩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上跳舞。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

(1)洪水跳舞跳的是优美的舞蹈吗?给你一种美好的感觉吗?
(洪水跳的是死亡之舞,可见洪水涨得很快,来得很迅猛。——请你
读好这句话。
(2)狞笑是怎样的笑?(可怕的笑)
(3)洪水会狞笑吗?与其说洪水在狞笑不如说是什么在狞笑?(死
亡)
(狞笑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死亡的可怕,死亡的逼近。——把你的感
受读出来。
(4)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哪个字?(舔、爬)
(5)我们看(出示红色加点的字),这些加点的字本身都很美好,
但是用来形容洪水给我们什么感觉?(出示红色加点的词)(可怕、
疯狂、恐怖)
(6)我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这是一场凶猛的洪水——③这是
一场可怕的洪水——④这是一场猖狂的洪水——⑤这是一场令人心
惊胆战的洪水——⑥)
短句
(1)这些句子中老师最欣赏第一句,特别是这句“像泼。像倒。”
(2)多少字?(4个字)构成了几句话?(2句话)
(3)你能完整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
了。像一盆盆冷水从天上直泼下来,又像是谁用盆用瓢把其中的水整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