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点拨】所谓“详”,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 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所谓“略”,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 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写 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 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牛刀小试】写一写你家乡过元宵节的习俗,注意做到详略得当。
“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原因。
第一部分(1-6) 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
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7-12) 详细描写人们在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 、吃元宵的美好、欢乐的情景。
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第三部分(13) 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Biblioteka Baidu的工作中。
➢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该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并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开头点明北京春节开始的时间。“老规矩”显示出 这是一种沿袭已久的文化传统。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农 业展览会”,形象地说明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 品种很多。 ➢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 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 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 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 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除夕真热闹”?
1.从除夕那天的味、色、声三个方面能体会到 “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 对联”“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作 者从嗅觉,到视觉,再到听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 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课文解读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 京人过春节的。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作者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接着写了 在腊八这天人们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和大人们准备 过年的用品。然后描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情景,接着写除夕 的热闹场景,再写正月初一和正月初六的情况,又详细介绍了 元宵节的情景,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6) 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
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7-12) 详细描写人们在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 、吃元宵的美好、欢乐的情景。
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第三部分(13) 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人们在过年前都进行了哪些 准备?
作者详细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四天的情景,而 过小年、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则写得简略,有的民俗习 惯只一笔带过。
好处:作者对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习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使得 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有更 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课堂插播
写作方法——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文章结构
主题归纳
本文运用朴实无华而又充满 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 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 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 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 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
1.除夕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既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 是为了表达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 2.除夕之夜的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那份浓浓的亲情、乡情。 3.除夕之夜的守岁,体现了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对长辈幸福、安康、 长寿的企盼。 4.正月十五挂彩灯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吃元宵预示着家人团团圆圆。
➢ 深入思考,说说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 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层(7):详细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 第二层(8—9):详细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各种活动。 第三层(10):写初六店铺开张的情形。 第四层(11—12):详细描写人们在元宵节观花灯、 放鞭炮、吃元宵的美好、欢乐的情景。
➢ 读下列语句,感受北京春节的气氛和习俗。
◇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 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准备吃的
➢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 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 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
【课文回放】本文写的是“北京的春节”,所以作者抓 住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如从腊八开始的熬腊八粥、泡 腊八蒜,过小年时放鞭炮、吃糖,除夕前的扫房,以及 人们准备年货的情景等。作者对腊八、除夕、正月初一 和元宵节这四天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写,而对于小年、 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则只是简要介绍,做 到了详略得当。
➢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承上启下,还与课文开头 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相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残灯末 庙”指春节就要结束了。“一眨眼”表达了 作者对春节的恋恋不舍。
➢ 总结全文,分析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蕴藏着哪些 民俗文化的内涵。
2. 从人们的活动中也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 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体现了除夕时的热闹。
第一部分(1-6) 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
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7-12) 详细描写人们在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 、吃元宵的美好、欢乐的情景。
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第三部分(13) 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家家”“到处”写出了处处 充满着春节的喜庆氛围。“男女老 少”从四个不同的人群体现春节的 热闹和喜庆。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诠释 了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有多么重视, 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 统民俗活动。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晚上的花灯会。灯会设在老街上, 这里人山人海,把整个老街挤得水泄不通。街道两旁花灯闪烁,热 闹非凡。花灯的样式可多啦,有孔雀灯、二龙戏珠、老鹰灯、金牛 争霸灯,有气势宏伟的九曲黄河阵,栩栩如生的九龙壁……各式各 样的花灯绚丽多彩、不计其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啊!
过渡句,承上启下,表明接下来将写大人们准备 过年时要做的事情。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这里将过小年说成是“彩排”,说明这一天像春节 一样热闹,年味十足,也预示着春节会更加热闹、隆重。
➢ 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 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一句具体解释准备的吃食要
琴等。
· ··
“零七八碎儿”意思是零零碎碎,在文中指的是“用花
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
“玩意儿”指玩具。这两个北京人常说的口语词,表现出一
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 ·
“天一擦黑”即天刚刚黑下来的意思, 质朴平实的京味儿口语,给人一种亲切的 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