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教材首先引入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接着讲述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最后,讲述切线长定理,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等概念.单元课时分配:24.2.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课时;24.2.2.3切线长定理1课时.2. 教材编写意图本节教材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它是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圆》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直接关系着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它是以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具体应用。
本节教材揭示了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提供了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据;通过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用运动联系的观点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实现了知识上的迁移,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量变到质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启下,至关重要.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本节课利用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对照三个数量关系式强化理解和记忆.(2)分类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把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本节课在解决有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在不确定哪一种关系时,需要分类讨论.(3)类比思想类比思想是富于创造性的一种方法,它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来发现与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4. 我的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从实例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定义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再从数量关系角度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最后利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1)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否准确地观察出圆相对于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而对三种位置关系定义.(2)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圆心到直线距离与半径间的数量关系来准确表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三种位置关系.(3)启发和帮助学生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解决有关综合性问题.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验基础学生在上一节学过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对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并且九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不同的数学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解题的思维能力,都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1)在知识掌握方面,各别学生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记忆可能存在模糊,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穿插着一些对本部分知识的复习,以便消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2)学生经历动手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三种关系的定义和有关名称,个别学生可能存在记忆混淆的情况,我准备让学生自习教材,教师进行课堂提问以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3)知识运用方面,学生解决最后两个习题时,可能不知如何入手,教师首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时,再启发学生,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正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在学生特征方面:抓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开始创设情境,引入让学生动手探索.等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时,正好开始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同时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间的数量关系.(3)能够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总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3)从运动的观点和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过观察、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教学重点: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表达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这是我到宁夏沙坡头旅游拍的和王维雕像的照片,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兴趣.促使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5分钟探究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请同学们画出一个圆,把直尺或铅笔当地平线,模拟落日的情景.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学生自习课本,找出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的有关定义.学生用直尺近似的画出圆的切线.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填表测试.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公共点名称直线名称d与r的关系相离相切相交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学生自习课本,教师测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分钟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表达式问题:(1) 能否根据基本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准确)(2) 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学生回忆如何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直线l和⊙O相离 d >r直线l和⊙O相切 d =r直线l和⊙O相交d<r学生使用文字叙述以上几个数学表达式.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启发学生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无关系式判断?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让学生使用文字表达一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为下一节学习切线的判定打下基础.10分钟五、课堂检测1.已知⊙O 的半径为5cm, 圆心O 与直线AB 的距离为d , 根据条件填写d 的范围: (1)若AB 和⊙O 相离, 则 ; (2)若AB 和⊙O 相切, 则 ; (3)若AB 和⊙O 相交,则 . 2. 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D =∠C =90°,E 为DC 上一点,AE ,BE 分别平分∠DAB ,∠ABC .求证:以DC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 相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例题+练习(精品)
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_知识点+例题+练习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3种.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3.①点P在圆外⇔d>r4.②点P在圆上⇔d=r5.①点P在圆内⇔d<r6.(2)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7.(3)符号“⇔”读作“等价于”,它表示从符号“⇔”的左端可以得到右端,从右端也可以得到左端.2.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注意:这里的“三个点”不是任意的三点,而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而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圆.“确定”一词应理解为“有且只有”,即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圆,过一点可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能画无数个圆,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能画且只能画一个圆.3.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1)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2)(2)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3)(3)概念说明:(4)①“接”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在圆上,或者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5)②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6)③找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找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只有一个,而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4.反证法(了解)(1)对于一个命题,当使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间接证法,反证法就是一个间接证法.反证法主要适合的证明类型有:①命题的结论是否定型的.②命题的结论是无限型的.③命题的结论是“至多”或“至少”型的.(2)(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是:(3)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4)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5)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①相离:一条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②相切:一条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叫做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切点.③相交:一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圆的割线.(2)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6.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2)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5)(2)切线的性质可总结如下:(6)如果一条直线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那么它一定满足第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①直线过圆心;②直线过切点;③直线与圆的切线垂直.(7)(3)切线性质的运用(8)由定理可知,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简记作: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7.切线的判定8.(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9.(2)在应用判定定理时注意:10.①切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a、经过半径的外端;b、垂直于这条半径,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11.②切线的判定定理实际上是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和圆相切“这个结论直接得出来的.12.③在判定一条直线为圆的切线时,当已知条件中未明确指出直线和圆是否有公共点时,常过圆心作该直线的垂线段,证明该线段的长等于半径,可简单的说成“无交点,作垂线段,证半径”;当已知条件中明确指出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常连接过该公共点的半径,证明该半径垂直于这条直线,可简单地说成“有交点,作半径,证垂直”.8.切线的判定与性质(1)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常见的辅助线的:①判定切线时“连圆心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或“过圆心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②有切线时,常常“遇到切点连圆心得半径”.9.切线长定理(1)圆的切线定义: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3)注意: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4)(4)切线长定理包含着一些隐含结论:(5)①垂直关系三处;(6)②全等关系三对;(7)③弧相等关系两对,在一些证明求解问题中经常用到.10.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1)内切圆的有关概念: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2)任何一个三角形有且仅有一个内切圆,而任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3)三角形内心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内心与三角形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个内角.1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1)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①外离;②外切;③相交;④内切;⑤内含.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叫两圆相离.当每个圆上的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两个圆外离,当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圆的内部时,叫两个圆内含,两圆同心是内含的一个特例;如果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叫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内切、外切两种;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叫两个圆相交.(2)圆和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圆心距、半径的数量之间的关系: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R+r(R≥r);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12.相切两圆的性质相切两圆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连心线必经过切点.这说明两圆的圆心和切点三点共线,为证明带来了很大方便.13.相交两圆的性质(1)相交两圆的性质:(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经过两个圆心的直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3)注意:在习题中常常通过公共弦在两圆之间建立联系.(4)(2)两圆的公切线性质:(5)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两条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6)两个圆如果有两条(内)公切线,则它们的交点一定在连心线上.4. 判断圆的切线的方法及应用判断圆的切线的方法有三种:(1)与圆有惟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若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该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例4】如图,⊙O的直径AB=4,∠ABC=30°,BC=34,D是线段BC的中点.(1)试判断点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例5】如图,已知O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的⊙O与BC相切于M,与AB、AD分别相交于E、F,求证CD与⊙O相切.【例6】如图,半圆O为△ABC的外接半圆,AC为直径,D为劣弧上一动点,P在CB 的延长线上,且有∠BAP=∠BDA.求证:AP 是半圆O 的切线.【知识梳理】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切线的定义和性质:3.三角形与圆的特殊位置关系: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圆心距为d ,半径分别为21,r r )相交⇔2121r r d r r +<<-; 外切⇔21r r d +=;内切⇔21r r d -=; 外离⇔21r r d +>; 内含⇔210r r d -<<【注意点】与圆的切线长有关的计算.【例题精讲】例1.⊙O 的半径是6,点O 到直线a 的距离为5,则直线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A .相离B .相切C .相交D .内含例 2. 如图1,⊙O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 ,,.50B ∠=°,60C ∠=°,连结OE OF DE DF ,,,,则EDF ∠等于( )A .40°B .55°C .65°D .70°例3. 如图,已知直线L 和直线L 外两定点A 、B ,且A 、B 到直线L 的距离相等,则经过A 、B 两点且圆心在L 上的圆有( )A .0个B .1个C .无数个D .0个或1个或无数个例4.已知⊙O 1半径为3cm ,⊙O 2半径为4cm ,并且⊙O 1与⊙O 2相切,则这两个圆的圆心距为( ) A.1cm B.7cm C.10cm D. 1cm 或7cm例5.两圆内切,圆心距为3,一个圆的半径为5,另一个圆的半径为 例6.两圆半径R=5,r=3,则当两圆的圆心距d 满足___ ___•时,•两圆相交;•当d•满足___ ___时,两圆不外离.例7.⊙O 半径为6.5cm ,点P 为直线L 上一点,且OP=6.5cm ,则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例8.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O 的切线EF 分别交PA 、PB 于点E 、F ,切点C 在弧AB 上,若PA 长为2,则△PEF 的周长是 _.例9. 如图,⊙M 与x 轴相交于点(20)A ,,(80)B ,,与y 轴切于点C ,则圆心M 的坐标是例10. 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A ,AC 为⊙O 的直径,弦DB ⊥AC ,垂足为M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AC=10,tan ∠DAE=43,求DB 的长.【当堂检测】1.如果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4,圆心距为7,那么两圆位置关系是( )A .相离B .外切C .内切D .相交2.⊙A 和⊙B 相切,半径分别为8cm 和2cm ,则圆心距AB 为( )A .10cmB .6cmC .10cm 或6cmD .以上答案均不对3.如图,P 是⊙O 的直径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A. 15B. 30C. 45D. 60O O2O14. 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A )6 (B )25 (C )210 (D )2145.如图,在10×6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A 半径为2,⊙B 半径为1,需使⊙A 与静止的⊙B 相切,那么⊙A 由图示的位置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6. 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A. 45B. 54C. 43D. 657.⊙O 的半径为6,⊙O 的一条弦AB 长63,以3为半径⊙O 的同心圆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交C.相切D.不能确定8.如图,在ABC △中,12023AB AC A BC =∠==,°,,A ⊙与BC 相切于点D ,且交AB AC 、于M N 、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保留π).9.如图,B 是线段AC 上的一点,且AB :AC=2:5,分别以AB 、AC 为直径画圆,则小圆的面积与大圆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10. 如图,从一块直径为a+b 的圆形纸板上挖去直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圆,则剩下的纸板面积是___.11. 如图,两等圆外切,并且都与一个大圆内切.若此三个圆的圆心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则大圆的半径是______cm .12.如图,直线AB 切⊙O 于C 点,D 是⊙O 上一点,∠EDC=30º,弦EF ∥AB ,连结OC 交EF 于H 点,连结CF ,且CF=2,则HE 的长为_________.13. 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若直径AC=12cm ,∠P=60°.求弦AB 的长. 【中考连接】 一、选择题 1. 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A.2B.32C.3D.3 2.⊙O 是等边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为2,则ABC △的边长为( )A .3B .5C .23D .253. 已知⊙O 的直径AB 与弦AC 的夹角为 30,过C 点的切线PC 与AB 延长线交于P 点.PC =5,则⊙O 的半径为 ( )A. 335 B. 635 C. 10 D. 54. AB 是⊙O 的直径,点P 在BA 的延长线上,PC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PC =26,PA =4,则⊙O 的半径等于( )A. 1B. 2C. 23D. 265.某同学制做了三个半径分别为1、2、3的圆,在某一平面内,让它们两两外O D C B ABPA OC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1题图 第10题图 第12题图切,该同学把此时三个圆的圆心用线连接成三角形.你认为该三角形的形状为( )A.钝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6.关于下列四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之和的两圆必相交 ②两个同心圆的圆心距为零③没有公共点的两圆必外离 ④两圆连心线的长必大于两圆半径之差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 6. 如图,AB 、AC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 、C ,D 是优弧BC 上的一点,已知∠BAC =80°,那么∠BDC =__________度.7. 如图,AB 是⊙O 的直径,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的度数比为3∶2∶4,MN 是⊙O 的切线,C 是切点,则∠BCM 的度数为________.8.如图,在△ABC 中,5cm AB AC ==,cos B 35=.如果⊙O 的半径为10cm ,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 cm .9.两个等圆⊙O 与⊙O ′外切,过点O 作⊙O ′的两条切线OA 、OB ,A 、B 是切点,则∠AOB = .10.如图6,直线AB 与⊙O 相切于点B ,BC 是⊙O 的直径,AC 交⊙O 于点D ,连结BD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有 个.11.如图,60ACB ∠=°,半径为1cm 的O ⊙切BC 于点C ,若将O ⊙在CB 上向右滚动,则当滚动到O ⊙与CA 也相切时,圆心O 移动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cm .12.如图, AB 与⊙O 相切于点B ,线段OA 与弦BC 垂直于点D ,∠AOB =60°,B C=4cm ,则切线AB = cm.13.如图,⊙A 和⊙B 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 =图象上,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 .14. Rt △ABC 中,9068C AC BC ∠===°,,.则△ABC的内切圆半径r =______.15.⊙O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O 的半径为r ,当d 、r 是关于x 的方程x 2-4x+m=0的两根,且直线l 与⊙O 相切时,则m 的值为_____.16.已知:⊙A 、⊙B 、⊙C 的半径分别为2、3、5,且两两相切,则AB 、BC 、CA 分别为 .17.⊙O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O 的半径为r ,当d 、r 是关于x 的方程x 2-4x+m=0的两根,且直线l 与⊙O 相切时,则m 的值为_____.三、解答题18. 如图,AB 是⊙O 的弦,OA OC ⊥交AB 于点C ,过B 的直线交OC 的延长线于点E ,当BE CE =时,直线BE 与⊙O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第3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9.如图1,在⊙O 中,AB 为⊙O 的直径,AC 是弦,4OC =,60OAC ∠=. (1)求∠AOC 的度数;(2)在图1中,P 为直径BA 延长线上的一点,当CP 与⊙O 相切时,求PO 的长;(3)如图2,一动点M 从A 点出发,在⊙O 上按A 照逆时针的方向运动,当MAO CAO S S =△△时,求动点M 所经过的弧长.第18题图。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课件(共31张PPT)初中数学人教版(2012)九年级上册
AC 是 O 的直径,ADC 90 ,
BG AD ,AGB 90 ,
ADC AGB , BG//CD .
7.用反证法证明下列问题:
如图,在 △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C 、 AB 上, BD 、CE 相交于点 O.求证: BD 和 CE 不可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2012)九年级上册
壹
Part One
学习目录
学习目录
1
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
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及其运用
3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
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贰
Part Two
探索新知
新课导入
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屡获金牌,为我国赢得荣誉,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
A 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 4 r 4 5 .
故答案为: 4 r 4 5 .
3. 如图,将△AOB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BO=60°,
若△AOB的外接圆与 y 轴交于点D(0,3).
(1)求∠DAO的度数;
(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
解:(1)∵∠ADO=∠ABO=60°,
AOC 2ABC 90 ,
OA2 OC 2 AC 2 ,即 2OA2 2 ,
解得: OA 1 ,
6.如图,D 是 ABC 外接圆上的动点,且 B,D 位于 AC 的两侧, DE AB ,垂足为 E,DE 的
延长线交此圆于点 F. BG AD ,垂足为 G,BG 交 DE 于点 H,DC,FB 的延长线交于点 P,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九年级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掌握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的特征。
2. 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 理解切线概念,掌握切线判定和性质定理。
4.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转化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特征,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正确判断切线。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白板、圆规、三角板、直尺、圆形纸片等。
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图形和概念。
3. 提前准备相关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直线和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直线和圆之间存在的关系。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等方法,总结出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同时,教师介绍相关的数学概念,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
3. 实践操作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检验自己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的情况。
4.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5.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7. 延伸拓展教师介绍一些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卫星轨道、航海等,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课件
∴∠ACD=45°.
∴AD=CD.
∴CD2 AD2 2CD2 AC2.
∴CD=2 2 .
D
∴(1)r= 5 时, 5 < 2 2,圆与直线AB相离;
(2)r=2 2 时,2 2 =2 2,圆与直线AB相切;
(3)r=3时,3> 2 2,圆与直线AB相交.
探究三: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活动3 探究型例题 例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A 的坐标为(6,8),已知 ⊙A经过坐标原点,则直线y=kx+16与⊙A的位置关系为( ) A.相交 B、相离 C、相切 D、相切或相交
【思路点拨】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 量关系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题过程】
解:(1)∵点O到直线l的距离d=5cm,r>5cm, ∴d<r ∴直线l和⊙O相交 (2)∵点O到直线l的距离d=5cm,r=2cm, ∴d>r ∴直线l和⊙O相离
探究三: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怎样的变化? (3)继续向上移动硬币,当直线和圆相交时,有几个公
共点? 经过上述过程,你能试着归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用图形表 示出来吗?
探究二: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重点、难点知识★▲
活动1 大胆操作,探究新知
知识点归纳: 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l和⊙O没有公共点,则直线l和⊙O相离. 2)直线l和⊙O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l和⊙O相切. 直线l叫⊙O的切线,有且仅有的一个公共点P叫切点. 3)直线l和⊙O有两个公共点A、B,则直线l和⊙O相交.直 线l叫⊙O的割线.
知识梳理
(2)根据判定定理(数量关系),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 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位置关系。 ⊙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新人教版九上24.2.2(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l
A
. B
lC
.
相离 0 d>r
相切 1 d=r
相交 2 d< r
公共点的个数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 r的关系
公共点的名称 直线名称
切点
切线
交点
割线
思考:
在⊙O中,经过半径OA的 外端点A作直线l⊥OA, 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 关系?
3.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 D,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试说明:AC A 是⊙D的切线.
F
E
B
D
C
1.定义法:和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法(d=r):和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
解决问题4: 已知⊙A的直径为6,点A的坐标为 相离 (-3,-4),则x轴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y轴 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y 相切
思考:
求圆心A到x轴、 y轴的距离各是多少?
4
B O x
A.(-3,-4) 3
C
小结: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方法:
图形 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
点击页面即可演示
回忆旧知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1)d<r (2)d=r (3)d>r 点在圆内 点在圆上 点 在圆外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 是唐朝诗人王维的 长河落日圆 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 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 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想 象一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一: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教案设计12345篇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是在学生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总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类比,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学生分析】根据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初一,初二基础上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
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间的关系,掌握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求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情感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把地平线看作是一条直线,由此你能得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问题2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把钥匙环看作一个圆,在纸上移动钥匙,你能发现钥匙在移动的过程中,它与直线l的公共点的个数的变化情况吗?【教学说明】从人们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的问题开始,然后学生通过移动钥匙环,亲身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地表明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先由学生交流、操作,观察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让同学分别演示每一种情况,并写出交点的个数.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由前面的两个探究情景可知:直线与圆有如下三种位置关系:如图(1),直线l与⊙O有两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直线l叫做⊙O的割线.如图(2),直线l与⊙O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直线l与⊙O相切,直线l叫做⊙O的切线,这一个公共点叫做切点.如图(3),直线l与⊙O没有公共点,我们说这条直线l与⊙O相离.【归纳结论】用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可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交.②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③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离.【教学说明】这里归纳总结这个结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用直线与圆交点个数的方法,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方法是下面讲述的数量关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思考在上面的图(1)、(2)、(3)中,设⊙O的半径为r,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d,在直线和圆的三种不同位置关系中,d与r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反过来你能根据d与r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吗?(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答案,并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归纳结论】直线l与⊙O d<r;(两个交点)直线l与⊙O d=r;(一个交点)直线l与⊙O d>r;(没有交点)【教学说明】这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对于这一结论,要求学生要熟记图形,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并记忆这个结论,重在结合图形进行理解掌握.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10cm,直线l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解:∵直线l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与圆相切.当直线l与圆相切时,d=r=10cm.∴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10cm.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 r=2.4cm;(3) r=3cm.分析:判断⊙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就是比较半径r与圆心C到直线AB的距离d的大小关系,即比较r与图中CD的大小关系.解:如图,过C作CD⊥AB于点D.∵∠ACB=90°,AC=3cm,BC=4cm.∴AB=5cm.=1/2·AB·CD=1/2·AC·BC,即1/2×5·CD=1/2×3×4,∵S△ABC∴CD=12/5=2.4cm.即d=2.4cm.(1) r=2cm,d=2.4cm>r,∴⊙C与直线AB相离.(2) r=2.4cm,d=2.4cm=r,∴⊙C与直线AB相切.(3) r=3cm,d=2.4cm<r,∴⊙C与直线AB相交.【教学说明】例1是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确定位置关系的,而例2是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完成课本P96练习.2.如图,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1.(1)以点A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以A为圆心,半径为多少时,圆与直线BD相切?【教学说明】这几道题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再予以点评.【答案】1.练习略.2.(1)∵d=AB=1=r,∴⊙A与直线BC相切.(2)∵AO⊥BD且AO=2/2,∴以A为圆心,以2/2为半径时,⊙A与直线BD相切.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学生交流归纳,能够完成下表.【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并填写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与圆相切、相交两种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相关结论。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形、实例分析、数学推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以及相关数学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数学推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直线与圆的例子,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表面的经纬线等,引导学生关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想想:
l l
l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特征)
图1
.O a
图2
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
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
.O b
图3
. .A
直线与圆相切. 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 唯一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圆的切点。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
数 量 特 征
.O
.
c
E
F
5 4 C
D
3
A
例: Rt△ABC,∠C=90°AC=3cm, 解:过C作CD⊥AB,垂足为D。 在Rt△ABC中, BC=4cm,以C为圆心,r为 2 2 = 2 2 AB= 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 =5(cm) 关系?为什么?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1)r=2cm;(2)r=2.4cm CD· AB=AC· BC (3)r=3cm。
B
2.4cm
解:过C作CD⊥AB,垂足为D。 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
在Rt△ABC中, 特征,必须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 半径r的大小进行比较; 2 2 2 AB= = 关键是确定圆心C到直线AB的距 =5(cm) 离d,这个距离是什么呢?怎么求这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个距离? AB=AC· CD· BC
1、直线与圆相离 <=> d>r 2、直线与圆相切 <=> d=r 3、直线与圆相交 <=> d<r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数量特征)
相离
d
.Or
.B
.A
l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识别与特征
1、直线与圆相离 < => d>r
H.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7课时)
24.2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共7课时)第一课时: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内容1.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外接圆及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4.反证法的证明思路.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 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及其运用.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其它们的运用.难点:讲授反证法的证明思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2)圆规:一个定点,一个定长画圆.(3)都等于半径.(4)经过画图可知,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二、探索新知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r反过来,也十分明显,如果d>r⇒点P在圆外;如果d=r⇒点P在圆上;如果d<r⇒点P在圆内.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学生活动)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老师在黑板上演示:(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lBAB(1) (2) (3)(3)作法:①连接AB、BC;②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③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O 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 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 与FG 只有一个交点O ,并且点O 到A 、B 、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 、B 、C 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 上的A 、B 、C 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 ,那么点P 既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1,又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L 2,•即点P 为L 1与L 2点,而L 1⊥L ,L 2⊥L ,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则O 就为所求的圆心.四、应用拓展例2.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D=BC ,AB=48cm ,CD=30cm ,高27cm ,求作一个圆经过A 、B 、C 、D 四点,写出作法并求出这圆的半径(比例尺1:10)分析:要求作一个圆经过A 、B 、C 、D 四个点,应该先选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然后证明第四点也在圆上即可.要求半径就是求OC 或OA 或OB ,因此,•要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不妨设在Rt △EOC 中,设OF=x ,则OE=27-x 由OC=OB 便可列出,•这种方法是几何代数解.作法分别作DC 、AD 的中垂线L 、m ,则交点O 为所求△ADC 的外接圆圆心. ∵ABCD 为等腰梯形,L 为其对称轴Al m BA C E D O F ∵OB=OA ,∴点B 也在⊙O 上∴⊙O 为等腰梯形ABCD 的外接圆设OE=x ,则OF=27-x ,∵OC=OB= 解得:x=20∴,即半径为25m . 五、归纳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P d r P d r P d r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反证法的证明思想.5.以上内容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93 练习第二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内容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圆的切线、切点;•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2.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直线L 和⊙O 相交⇔d<r ;直线和⊙O 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r .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重点: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答,学生口答,老师并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b)(c)则有:点P在圆外⇔d>r,如图(a)所示;点P在圆上⇔d=r,如图(b)所示;点P在圆内⇔d<r,如图(c)所示.(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探究一、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和相离.(老师板书)如图所示:l(a)(b)相离(c)如图(a ),直线L 和圆有两个公共点,这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如图(b ),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如图(c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这时我们说这条直线和圆相离.探究二、割线切线基本概念探究二、(1) 能否根据基本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练习已知:如图所示,∠AOB =30°,P 为OB 上一点,且OP =5 cm ,以P 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A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①R =2 cm ;②R =2.5 cm ;③R =4 cm .(2) 练习课堂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发言老师点评)1.直线和圆相交、割线、直线和圆相切,切线、切点、直线和圆相离等概念.2.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则有:直线L 和⊙O 相交⇔d<r直线L 和⊙O相切⇔d=r直线L和⊙O相离⇔d>r第三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学内容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教学过程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知道,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这点向直线作垂线,这点到垂足D的距离,•按照这个定义,作出圆心O到L的距离的三种情况?(学生分组活动):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请模仿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出什么结论?老师点评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a)所示;l(a)直线L和⊙O相切⇔d=r,如图(b)所示;直线L和⊙O相离⇔d>r,如图(c)所示.因为d=r⇒直线L和⊙O相切,这里的d是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即垂直,并由d=r就可得到L经过半径r的外端,即半径OA的A点,因此,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得到切线的判定定理:例1.如图,已知Rt△ABC的斜边AB=8cm,AC=4cm.(1)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长时,直线AB与⊙C相切?为什么?(2)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4cm为半径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直线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可知,要使直线AB与⊙C相切,•那么这条半径应垂直于直线AB,并且C点到垂足的长就是半径,所以只要求出如图AD 所示的CD 即可.(2)用d 和r 的关系进行判定,或借助图形进行判定.解:(1)如图24-54: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Rt △ABC 中∴因此,当半径为时,AB 与⊙C 相切.理由是:直线AB 为⊙C 的半径CD 的外端并且CD ⊥AB ,所以AB 是⊙C 的切线.(2)由(1)可知,圆心C 到直线AB 的距离,所以当r=2时,d>r ,⊙C 与直线AB 相离;当r=4时,d<r ,⊙C 与直线AB 相交.刚才的判定定理也好,或者例1也好,都是不知道直线是切线,而判定切线,反之,如果知道这条直线是切线呢?有什么性质定理呢?实际上,如图,CD 是切线,A 是切点,连结AO 与⊙O 于B ,那么AB 是对称轴,所以沿AB 对折图形时,AC 与AD 重合,因此,∠BAC=∠BAD=90°.因此,我们有切线的性质定理:三、巩固练习教材P94 练习,四、应用拓展例.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DCB=•∠A .(1)CD 与⊙O 相切吗?如果相切,请你加以证明,如果不相切,请说明理由.A D (2)若CD 与⊙O 相切,且∠D=30°,BD=10,求⊙O 的半径.分析:(1)要说明CD 是否是⊙O 的切线,只要说明OC 是否垂直于CD ,垂足为C ,•因为C 点已在圆上.由已知易得:∠A=30°,又由∠DCB=∠A=30°得:BC=BD=10解:(1)CD 与⊙O 相切理由:①C 点在⊙O 上(已知) ②∵AB 是直径∴∠ACB=90°,即∠ACO+∠OCB=90° ∵∠A=∠OCA 且∠DCB=∠A∴∠OCA=∠DCB∴∠OCD=90°综上:CD 是⊙O 的切线.(2)在Rt △OCD 中,∠D=30°∴∠COD=60°∴∠A=30°∴∠BCD=30°∴BC=BD=10∴AB=20,∴r=10答:(1)CD 是⊙O 的切线,(2)⊙O 的半径是10.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发言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应用上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AB 与⊙O 切于点C ,OA=OB ,若⊙O 的直径为8cm ,AB=10cm ,那么OA 的长是(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B .和圆心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C .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D .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已知⊙O 分别与△ABC 的BC 边,AB 的延长线,AC 的延长线相切,则∠BOC 等于( )A .12(∠B+∠C )B .90°+12∠A AC.90°-12∠A D.180°-∠A二、填空题1.如图,AB为⊙O直径,BD切⊙O于B点,弦AC的延长线与BD交于D•点,•若AB=10,AC=8,则DC长为________.D2.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弦AB与PO交于C,⊙O半径为1,PO=2,则PA_______,PB=________,PC=_______AC=______,BC=______∠AOB=________.3.设I是△ABC的内心,O是△ABC的外心,∠A=80°,则∠BIC=•________,•∠BOC=________.第四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教学内容1.切线长的概念.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理解切线长定理,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熟练掌握它的应用.3、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长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然后根据所学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给出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概念,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难点与关键: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ABC,作三个内角平分线,说说它具有什么性质?2.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说说在这一节中应掌握几个方面的知识?3.直线和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它们如何?老师点评:(1)在黑板上作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并口述其性质:•①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②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2)(口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反证法的思想.(3)(口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样有三种:直线L和⊙O相交⇔d<r;直线L和⊙相切⇔d=r;直线L和⊙O相离⇔d>r;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二、探索新知从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知道,过⊙O上任一点A都可以作一条切线,•并且只有一条,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操作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在你手中的纸上画出⊙O,并画出过A点的唯一切线PA,•连结PO,•沿着直线PO将纸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这时,OB是⊙O的一条半径吗?PB是⊙O的切线吗?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说明圆中的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抽取3~4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点评:OB与OA重叠,OA是半径,OB也就是半径了.又因为OB是半径,PB为OB•的外端,又根据折叠后的角不变,所以PB是⊙O的又一条切线,根据轴对称性质,•我们很容易得到PA=PB,∠APO=∠BPO.我们把PA或PB的长,即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从上面的操作几何我们可以得到: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下面,我们给予逻辑证明.例1.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Array求证:PA=PB,∠OPA=∠OPB.证明:∵PA、PB是⊙O的两条切线.∴OA⊥AP,OB⊥BP又OA=OB,OP=OP,∴Rt △AOP ≌Rt △BOP ∴PA=PB ,∠OPA=∠OPB因此,我们得到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我们刚才已经复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同刚才画的图)设交点为I ,那么I 到AB 、AC 、BC 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因此以点I 为圆心,点I 到BC 的距离ID 为半径作圆,则⊙I 与△ABC 的三条边都相切.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例2.如图,已知⊙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为D 、E 、F ,如果AE=1,CD=2,BF=3,且△ABC 的面积为6.求内切圆的半径r .分析:直接求内切圆的半径有困难,由于面积是已知的,•因此要转化为面积法来求.就需添加辅助线,如果连结AO 、BO 、CO ,就可把三角形ABC 分为三块,•那么就可解决. 解:连结AO 、BO 、CO∵⊙O 是△ABC 的内切圆且D 、E 、F 是切点. ∴AF=AE=1,BD=BF=3,CE=CD=2∴AB=4,BC=5,AC=3又∵S △ABC =6∴12(4+5+3)r=6 ∴r=1答:所求的内切圆的半径为1. 三、巩固练习 教材P98 练习.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1.圆的切线长概念; 2.切线长定理3.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l AC第五课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4) 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要点梳理一、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P
4cm l
A
P 4cm
l A
O .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O
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
l
我指你答
快速判断下列各图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O1
.O2
l
.O
l
.O
.O
l
l
小组合作探究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数量特征
d: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r :半径
Or
d
l
直线 l 和⊙O相交
d<r
O
r
d
直线 l 和⊙O相切
l
O r
d
l
直线 l 和⊙O相离
d=r d>r
知识要点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__两__种: (1)根据定义,由_直__线___与__圆__的__公__共__点__ 的个数来判断; (2)根据性质,由_圆__心__到__直__线__的__距__离__与__半__径__ 的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我问你答
分别请三位同学提问以下1、2、3中的 其中一项内容,让 其他同学回答另两项内容。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2、公共点个数, 3、d与r的关系,
挑战一:我会说,我来说
1、已知⊙O的半径为5cm,O到直线a的距离为 3cm,则⊙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_相__交__.直线a 与⊙O的公共点个数是_两__个_.
●
●
O
O
(地平线)
●
O
a(地平线)
24.2.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归纳
判定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 两 种: ____
直线 与圆的公共点 (1)根据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
的个数来判断;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 (2)根据性质,由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1)d<r (2)d=r (3)d>r 点在圆内
点在圆上 点 在圆外
观察
观察
观察
l .o
l
.o
.o
l
.o l
.o l
.o
A B l
相交: 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 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o A(B) l
相切: 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 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相切
相离
公共点个数
圆心到直线距离 d 与 半径 r 的关系
2
1
0
d<r
交点 割线
d=r
切点 切线
d>r
-----------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一.判断题:
1.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 则直线与圆相离 ( × ) 2.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则直线与圆相切( × ) 3. 直线上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则直线与圆相交( √ )
.o
l
相离: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 直线和圆相离。
快速判断下列各图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l
.O
(1) L
.O
l
1
.O2
2014最新人教版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课件
C
⑵ ∵ d=MC=2.5, r=4 即d < r
∴ ⊙O与OA相交; ⑶ ∵ d=MC=2.5, r=2.5 即d= r ∴ ⊙O与OA相切.
O
M
.
B
小结:
图形 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
随堂检测
1.⊙O的半径为3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若直线l 与⊙O没有公共点,则 d为( A): 4cm
P
P l
4cm
A.d >3
A
B.d<3
l
C.d ≤3
A
D.d =3
2.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l与⊙O ( D ) 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 3.判断:若直线和圆相切,则该直线和圆一定有一个公共点.( √ ) 4.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则以A为圆心,半径为1.73的圆 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
第24章
回忆
A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d1
r
O
d3 d2
C B
数量特征
点A在圆内
点B在圆上 点C在圆外
d1 r d2 r
d3 r
想想: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
特点: 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 叫直线和圆相交, 这时的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特点: 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共点, 叫做直线和圆相切。
2、已知⊙O的半径为5cm, 圆心O与直线AB的距离为d, 根据 条件填写d的范围:
1)若AB和⊙O相离, 则 d > 5cm
2)若AB和⊙O相切, 则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24章圆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共30张PPT)教育精品.ppt
返回
8.已知⊙O的直径等于12 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
5 cm,则直线l与⊙O的公共点个数为( )
A.0个 B.1个
C
C.2个 D.无法确定
返回
9.(中考·湘西州)在Rt△ABC中,∠C=90°,BC=3 cm,
AC=4 cm,以点C为圆心,以2.5 cm为半径画圆,则
⊙C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返回
13.如图,⊙O的半径OC=5 cm,直线l⊥OC,垂足
为H,且l交⊙O于A,B两点,AB=8 cm,则l沿
OC所在的直线向下平移,当l与⊙O相切时,平移
的距离为( )
A.1 cm C.3 cm
B.2 cm D.B4 cm
返回
题型 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作图中应用 14.(中考·怀化)如图,在Rt△ABC中,∠BAC=90°.
<
返回
6.(中考·梧州)已知半径为5的圆,其圆心到直线的
距离是3,此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
C.相交 D.无法确定
返回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A(3,4),以点A为圆心,5为半
径画圆,在同一坐标系中,直线y=-x与⊙A的位置
关系是( )
A.相离 C.相交
B.相切 DC.以上都有可能
直线c与⊙O_______公共点,则直线c与⊙O相离.
没有
返回
2.已知一条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与圆的位
置关系是( ) A.相离 B.D相切 C.相交 D.相切或相交
返回
3.若直线m与⊙O的公共点个数不小于1,则直线m与
⊙O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 C.相交或相切 D.相离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共29张PPT)
典型例题
如图:∠AOB = 30°M是OB上的一点,且OM =5 cm 以M为圆 心,以r 为半径的圆与 直线OA 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A (1)r = 2 cm ; (2) r = 4 cm ; (3) r = 2.5 cm .
解: 过 M 作 MC⊥OA 于 C, 在 Rt △OMC 中, ∠AOB = 30° O 1 1 MC= 2 OM= 2 x5=2.5 即圆心 M 到OA的距离 d = 2.5 cm.
3 已知⊙O的直径是6cm,O到直a 的距离是4cm,则⊙O与直线a的位置 相离 关系是_____.
练习(二):
1、设⊙O的半径为4,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d, 若⊙O与直线a至多只有一个公共点,则d为…( C ) A、d≤4 B、d<4 C、d≥4 D、d=4
2、设⊙p的半径为4cm,直线l上一点A到圆心的 距离为4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 是……………………………………………( D)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相切或相交
方程 几何综合练习题
设⊙O的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d,半径为r,d.r是 方程(m+9)x2- (m+6) x +1=0的两根,且直线与⊙O相切 时,求m的值? 析:直线与⊙O相切 解:由题意可得 b2-4ac= [-(m+6)]2-4(m+9)=0 d=r 解得 m1= -8 m2= 0 当m=-8时原方程 为x2+ 2x+1=0 x1=x2= -1 (不符合题意舍去) b2-4ac=0 当m=0时原方程 为9x2- 6x+1=0 1 x1=x2= 3 [-(m+6)]2-4(m+9)=0 ∴ m=0
B
5
4
D
C
201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1同步导学ppt课件
(1)当r=4 cm时,4<4.8,∴直线AB与⊙C相离; (2)当r=4.8 cm时,4.8=4.8,∴直线AB与⊙C相切; (3)当r=8 cm时,8>4.8,∴直线AB与⊙C相交.
【想一想】 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是否能多于两个? 提示:由于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可能作圆 ,因而直线与圆不 可能有三个公共点,即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不可能多于两个 .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1课时
1.根据公共点的个数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 的位置关系 图形 公共点个数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2 __ 交点 割线 1 __ 切点 _____ 0 无 无 相交 _____ 相切 _____ 相离 _____
切线 _____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关系
> (1)直线l和☉O相离⇔d__r.
= (2)直线l和☉O相切⇔d__r. < (3)直线l和☉O相交⇔d__r.
【思维诊断】(打“√”或“×”) 1.直线和圆的位置包括相交和相离.( × ) 2.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 )
3.若A,B是☉O外两点,则直线AB与☉O相离.( × )
4.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时,直线和圆相离.( × )
5.若C为☉O内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 √ )
6.若C为☉O上的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切.( × )
知识点一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示范题】在Rt△ABC中,∠C=90°,AC=6cm,BC=8cm,以C为圆 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何位置关系?为什么? (1)r=4cm.(2)r=4.8cm.(3)r=8cm.
【微点拨】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指通过圆心向直线所作的垂线段的长度 . 2.在没有给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情况下 ,可根据勾股定理和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第1课《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目标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图形的感觉很敏感,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能力较强,但是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思想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加强。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为”探索并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根据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一,初二基础上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去进行,并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
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对于我自己的学生而言,来自农村,缺乏基本的数学素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及探索方法很单一,进行很多知识内容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比较简单易懂,不宜增加太大,过多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认知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概括其定义,会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合作研究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由观察得到“圆心与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大小的数量关系对应等价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转化,渗透运动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课类别课题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⑴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2.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3.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过程
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得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对应与等价,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实现位置关系和数量关
系的结合.
情感
态度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
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把实际的问题抽象
成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语我们都知道,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那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又怎样呢?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
1.大家也许看过日出,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和地平线的关系体现了直线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2.在纸片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推移硬币,你能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请做完实验后把你的发现互相交流一下,把结论告诉老师?
在实验中我们看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最少时没有,最多时有两个,在移动过程中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有时只有一个,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离.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③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交.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我们可以用点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描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有三种(相离、相切、相交),那么能否用某种数量关系来描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理
1. 如何确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如何用d和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当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大于半径r时,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r,说明直线l在圆的外部,与圆没有公共点,因此当d>r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反之,如果已知直线l 与⊙O相离,则d>r.即:d>r直线与圆相离.
同理可知,d=r直线与圆相切.
d<r直线与圆相交.
(三)应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
系,引出课题
学生观察,分析,体会,
初步感知直线和圆的位
置关系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
操作,分析总结,合作得
出结论,并尝试用数学语
言描述直线和圆的三种
位置关系
学生类比点与圆的位置
关系定理尝试探究如何
用数量关系来描述直线
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
学生画出圆与直线的三
种位置关系图,作出圆心
到直线的垂线段,按教师
要求观察,思考,交流,
尝试说明每种情况下的
半径和垂线段的大小关
系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的影响
结合形象的太阳
初升,让学生初
步感知直线和圆
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生亲自动
手实验、操作、
探究,得出结论
进一步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能使学
生更好的直观感
受直线和圆的三
种位置关系.
让学生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论认
识,类比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的数
量描述,探究直
线和圆的位置关
系的数量描述
通过该问题引起
例1 在△ABC中,AB=10cm,BC=6cm,AC=8cm,(1)若以C为圆心,4 cm长为半径画⊙C,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怎样?(2)若要使AB与
⊙C相切,则⊙C的半径应当是多少?(3)若要以AC为直径画⊙O,则⊙O与AB、BC的位置关系分别怎样?
分析: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应求出点C到AB的距离CD的长,然后再与半径作比较,即可求出⊙C与AB的位置关系.而要求CD的长,可利用△ABC的面积,但应首先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
例2 在Rt△ABC中,∠C=90°,O是BC的中点,以O为圆心的圆与线段AB有两个交点,若AC=3,BC=4,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分析:过O作OH⊥AB,根据△ABC∽△BOH求出OH,即可求出半径r 的范围.
例3 如图,△ABO中,OC⊥AB于C,∠AOC=∠B,AC
=16cm,BC=4cm,⊙O的半径为8cm,AB是⊙O的切
线吗?试说明.
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知,要得到AB
是⊙O的切线,只需求出OC=8cm.
三、课堂训练
完成课本94页练习
四、小结归纳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公共点个数 2 1 0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d<r d=r d>r
公共点的名称交点切点无
直线名称割线切线无
五、作业设计
作业:复习巩固作业和综合运用为全体学生必做;拓广探索为成绩中上等学生必做.
补充:1.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厘米,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是:(1)4厘米;(2)5厘米;(3)6厘米.直线l与圆分别有几个公共点?分别说出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
2.已知圆的半径等于10厘米,直线l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
3.如果⊙O的直径为10厘米,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10厘米,那么⊙O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4.已知⊙O的半径为5厘米,弦AB=8cm,以3.5cm为半径作一个同心圆,则所作的圆与弦AB的位置关系如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检查,集体交流
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写出
解答过程,体会方法,总
结规律.
让学生尝试归纳解题规
律,体会,反思,总结,
教师点评汇总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
巡回辅导,学生说解题过
程,体会方法,形成规律,
集体交流评价.
学生归纳总结,体会,质
疑,反思,教师点评,解
惑,完善.
学生思考,进行
探究,发现关系
定理,初步感知
培养学生的分析
能力,解题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应用,巩固知
识,形成做题技
巧,体会作辅助
线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
习,进一步加深
理解本节重点知
识的认识,,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能力
归纳提升,加强
学习反思,帮助
学生养成系统整
理知识的习惯
巩固深化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
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例1
例2
例3
归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