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始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用火;制造工具;狩猎
社会生活教育——饮食;居住;婚姻家庭 宗教活动中的教育——祭祀;巫术
(三)学校的萌芽
明堂 成均:形成于五帝时期,以乐教为主 庠 :形成于虞舜时期,以孝为主
(四)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具有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教育手段十分简陋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原始社会——出现学校雏形(成均、庠) 夏商时期——学校教育产生 西周时期——学校制度完备
学校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部分人脱离生产
从教、从学;
国家出现,需要培养官员管理国家事务; 文字产生,文化典籍增加,使教育手段和内容
日益丰富。
原始社会初期,火的发明和工具的制造,在原始
(一)教育的起源
必要性——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可能性——条件逐步具备
①人脑日益发达,智力进步 ②语言产生 ③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 ④原始经济的发展 ⑤社会生活不断丰富
(二)原始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用火;制造工具;狩猎
“磨擦生火使人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 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
教育制度:主要包括文教政策、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和学校制度。
基于个体的视角,从思想层面考察教育的历史演进。
教育思想:反映在著作、言论、决策和人的活动中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80万年前,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 170万年前,云南元谋文化遗址 80万年前,陕西蓝田文化遗址 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
政治:土地国有 → 土地私有 经济:奴隶主贵族 → 新兴地主
教育——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勃兴,学派纷呈,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由此奠基。
官学:是官府开办的学校。
wk.baidu.com
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
私学:是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
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
(一)官学衰落的原因
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学在四夷;
天子所设大学,称“五学”
诸侯所设大学,称“泮宫”
上庠
瞽宗
辟雍
东序
成均
3.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六艺
大艺
礼: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乐:综合艺术课 射、御:军事训练课
书、数:基础文化课
小艺

“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关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上下尊卑
关系的规定; 关于贵族的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一切行为规范; 西周政治、军事、法律制度。
(五)官私兼容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
齐国都城临淄稷门之下,建立的一所高等学府。 名为齐国官办,实为各派大师所办私学之总汇。 当时名闻列国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中心。
办学宗旨——“不治而议论” 管理体制——融官学与私学为一体 教学管理原则——自由教学论辩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学生管理守则——《弟子职》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的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180万年前——BC221年 秦统一至清末:BC221年——1840年 清末至民国时期:1840年——1949年
两条学习的线索
基于整体的视角,从制度层面考察教育的历史变革。
官学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贵族子弟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无心向学。
(二)私学兴起的主要原因
学术下移 第一阶段:周王室-→诸侯公室 第二阶段:扩散至士阶层、庶人 士阶层崛起
士的构成
没落贵族子弟(如孔子) 司礼乐的官员流落民间(如老子) 庶民等级上升而来(如墨子)
士的作用
特点——“以乐造士”
(三)西周教育——学校制度完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1.西周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合一,官师不分。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由国家占有和管理; 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学校管理者,也是教师; 教师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但地位不低。
2.西周时期的官学系统
国学: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大司乐主持
大学——15岁入学,修业9年 小学——8岁入学 春天讽颂诗歌 夏天以诗配弦乐 秋天学礼 冬天读书
2.西周时期的官学系统
国学: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大司乐主持
大学——15岁入学,修业9年 小学——8岁入学
乡学:地方学校,只有小学一级。大司徒负责
影响时局,是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得士则存,失士则亡”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传播、扩散学术文化,形成各种思潮流派。
养士用士制度
公室养士:鲁穆公、魏文侯、齐威王
梁惠王、燕昭王
私门养士:孟尝君、春申君
平原君、信陵君
(三)各家私学概况
儒家私学:孔子创立,战国时分八派,影响最大的
具,先教后刑、文武兼施的治国方略。
培养目标论——敬德保民
修己以“敬德”为主旨
孝,即“亲亲”,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友,即友善、友爱,有博爱之意 义,即“贵贵尊尊”,强调等级伦常
治人以“保民”为基调
顺应民意、新民、克己自谦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校教育
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各门艺术的总称。
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绘画、建筑、
雕刻、田猎、肴馔等。
礼与乐紧密配合,构成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约束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 乐,陶冶内心情感,使礼变为内在精神需要。
射、御
射的五个标准: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的五个标准:
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4.西周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
基本制度(开学典礼、定时上课、课外作业等) 视学制度
天子视学。一年四次,与敬老养老结合进行 视学考试。隔年一次
奖惩制度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5.选贤贡士制度
我国最早的选才制度
学选。依据学校教育的淘汰、竞争机制选才
贡士。即乡举里选
夏、商、西周三代统治思想之比较
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
墨家私学:墨子创立,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
代转入民间,成为侠者。
道家私学:老子创立,战国时分为两派,其一为稷
下黄老学派;其二庄子学派。
法家私学:本源于儒家,但反儒最为彻底,主张
“壹教”,铲除私学。
(四)官学与私学的差异
社会基础不同 :土地国有,贵族
土地私有,地主 管理制度不同 :国家管理,官师一体 私人创立,政教分离 施教对象不同 :贵族子弟垄断 有教无类 内容方式不同 :六艺,固定规范 不拘一格,自由灵活
《中外教育史》
天津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吴艳茹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东汉· 王充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 司马光
参考书目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年。
书、数
六书: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
九数:方田、粟米、衰分
少广、商功、均输 盈不足、方程、勾股
4.西周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
基本制度(开学典礼、定时上课、课外作业等) 视学制度
天子视学。一年四次,与敬老养老结合进行 视学考试。隔年一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 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故尊称“周公”。
儒学开山始祖式的人物,“周孔之教”
教育本体论——以德育为中心
推行“礼乐之教” 重德轻智的教育传统发端于此 适应于静态的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双重的教育作用论——修己治人
修已。即教育对个体的作用。戒骄勿逸、尽孝守义、
谨言慎行
治人。即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为治国安民的工
夏代——重武功,以射造士
商代——重文治,以乐造士
西周——重“尊礼”,以礼造士
周礼的核心内容——宗法制
强调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 确立“尊尊”、“亲亲”的伦常秩序 构成金字塔式道德团体
【姬旦的教育思想】
姬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
因采地在周,且官居“三公之一”(太傅),
人和普通生物之间划出了第一条界限;
原始社会末期,文字的发明和书写技术的产生,
在文明人与野蛮人之间划出了第二条界限。
(一)夏代的教育
夏朝,创立我国最早的学校。
序(军事教育为主) 校
特点——“以射造士”
(二)商代的教育
商朝,继承与创新,教育发生分化
庠:承自虞舜时期,实施孝悌教化 序:承自夏代,军事体育 瞽宗:新的学校类型,礼乐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