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化学科组阮旭聪
一、设计思想: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
学生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将学习和电脑多联系在一起,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基于这点,笔者决定将这节课作为一个尝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设计本课例时,主要思路:
1、教师提前用海报的形式简单介绍醛类物质的一些知识以及醛类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2、然后提供了几个小课题,供同学们选择进行自主学习;
3、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以及成果的整理;
4、课堂展示成果,评价。
二、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具备这些知识和对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之后,可以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
同时,通过进入高中后的两次研究性学习经历之后,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也就是说,学生基本具备了通过团队合作等形式进行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的能力。
所以,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去实施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2、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位置:本节课内容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在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第二节。
在学习了“醇、酚”之后,书本安排了另一种重要的衍生物——醛,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内容分析: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和乙醛的加成反应。
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给出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的定义;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
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教材要求:教材以“醛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引出相应化学性质的学习。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结构决定性
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指导学生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并迁移到醛类化合物。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甲醛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2)知道醛类对人体的害处和一般处理办法
(3)了解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和银镜反应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手探究实验最佳条件,学习醛类的结构与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多媒体软件制作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探究做实验的能力
(2)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难点:1、醛的氧化反应;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同时,通过进入高中后的两次研究性学习经历之后,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课例采用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等科学探究模式:
1、通过课前准备阶段提出问题,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领取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查阅书籍资料及网上资源、设计方案等;
3、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展示的时候加入教师、学生评价和学习小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前准备
提出问题:用海报的形式简单介绍醛类物质的一些知识以及醛类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课件:PPT课件。
资料: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②图书馆图书资料;
③百度百科等互联网资源。
实验:课本P57[实验3-5]、[实验3-6]准备好仪器药品,供相应小组选做。
具体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4月8日——4月11日
让学生根据任务4—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学习,分为三个学习内容:1、调查人们对甲醛危害的认识;2、整理甲醛的知识,并出一期海报:3、学习醛类的性质,并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学生在此期间通过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整理出有用的资料,形成初步学习成果:完成问卷调查,海报的初步设计和实验探究。
第二阶段:4月12日——4月14日
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将自己的初步学习成果以文本资料呈现给教师,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学习成果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内容包括:本小组的学习内容,整理的资料以及相应的一些结果和收获。
七、教与学过程设计:
引入:教师通过图片、生活实例等导出本课学习内容——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第一组:谭妙瑜小组
(一)展示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甲醛知多少”:
问卷包括“甲醛是什么”、“哪里会含有或产生甲醛”、“哪些措施可以消除甲醛”几个方面。
(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的统计和分析:
1、对于不定项选择题,在有关甲醛应用方面的问题上,仅有5%同学回答正确。
2、而在对人体危害和如何预防方面,分别仅有20%和10%人回答正确。
由此可知,同学们对甲醛的认识比较片面,对有关预防措施不了解。
如问卷第9题:当人接触到高浓度甲醛时,你知道如何处理吗?90%的同学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教师进行评价,肯定他们所做的工作:
1、问卷设计合理,问题简单易明,涉及面较广;
2、统计时能适当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较客观的结论。
第二小组:谭明珠小组
1、介绍甲醛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2、甲醛的用途:(1)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可浸制生物标本
(2)福尔马林稀溶液农业上可用来浸种,给种子消毒
(3)工业上在多种产品中都应用甲醛
3、甲醛对人体的危害: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
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4、常见含有甲醛的物质
5、甲醛超标症状表现
6、家庭去除甲醛的方法
7、展示整理的知识制作的“认识甲醛”的海报。
教师进行评价:
1、通过他们小组的介绍,我们都很清楚甲醛以及甲醛会对人体、环境造成的危害;
2、他们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家庭去除甲醛的方法,非常实用;
3、他们的海报主题突出,版面设计也很精美,确实吸引人注意;
4、建议同学们课后认真去阅读。
第三小组:沈赫小组
1、介绍对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的探究:方法一: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氨水溶液;
方法二:先加入稀氨水溶液,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2、介绍银镜反应最佳实验条件探究的方案和重现了实验:
(1)、方法一配制的银氨溶液实现效果好;
(2)、对比甲醛、乙醛和葡萄糖三种物质,葡萄糖的实验效果最好:时间短、银镜光亮;(3)、水浴加热制得的银镜光亮、均匀,直接加热不能制得银镜。
3、演示醛类物质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教师进行评价:
1、表扬他们认真动手实验的精神;
2、在试验过程中,能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佳实验效果,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值得表扬;
3、演示实验的时候操作基本规范,说明实验操作基础较扎实。
课堂小结:
1、教师简单总结本课的理论知识:
(1)官能团:—CHO(醛基)
(2)物理性质:1、甲醛常温下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乙醛为无色液体
2、醛类物质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醛基不饱和,有较强还原性
1、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
2、氧化反应:(1)与氧气反应:燃烧或催化氧化
(2)被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直接氧化为乙酸
(3)被弱氧化剂氧化: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
2、提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点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练习及布置作业P58学与问:问题1《教材导学》:P47 2、4 P48 8、10
八、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而重在恰到好处的结合,使教学过程更为流畅,知识更容易掌握,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课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然后将文本内容进行筛选,然后用Word排版印刷、制作PPT课件展示学习成果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能清楚、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让学生有兴趣了,才有了学习的最大动力,才能较好协调教与学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尝试中,仍感到很多的不足:首先,由于是首次尝试这样的形式,总担心理论知识会被忽略而不敢完全放手让全部学生参与课前的活动中;其次,在组织这节课的时候,自身还不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实施过程略显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