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拓展
• 就以上文字,比较钟子期与林黛玉听乐的心态。
课外拓展
• 林黛玉精通音乐,但因寄人篱下,因而在理解戏文中融入了自己 的身世处境,来感叹时光的流逝,从而产生共鸣,是把戏文当成 了知己,和汤显祖间接地成了心灵上的知音,因而带有一种女性 阴柔、缠绵、伤感的婉约情调。
课外拓展
• 钟子期音乐素养也很高,虽很贫穷,但精神状态良好,是以冷静 的旁观者心态听琴音的,是逐渐通过言语交流、弹琴听乐来结识 知音的,因而带有一种君子阳刚、坦荡、豁达的豪放气派。
课外拓展
成语有“人琴俱亡”,出自以下典故。阅读并概括王子猷的性格 特征。
•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 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 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 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 二人通过初始、验证和升华,步步深入地完成了知音的精神交流——相互交融。
• 这是知音交流的升华完成阶段。
内容理解
• 第五阶段:知音断绝
• 第二年中秋节,伯牙在相约地鼓琴等候知音,知音苦等不来,事情发生突变, 原来钟子期由于太过劳累已病亡。俞伯牙遂在钟子期坟前摔琴谢知音,原因是: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故事至此到了高潮,同时也戛然而止,产生了余味无穷的审美期待和精神上的 共鸣——相互感应。
作者简介
•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 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 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 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传声千古后,得 意一时间。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唐】白居易《郡中夜听李山人 弹三乐》
阅读延伸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 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 徒云云【唐】孟浩然《示孟郊》
• 蜀琴久不弄,玉பைடு நூலகம்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 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唐】孟浩然《赠道士参寥》
阅读延伸
•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 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 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南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 不住鸣》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现代】鲁迅赠瞿秋白
• 士为知己者死。【谚语】
思考练习
• 一、谈谈你对本文中俞伯牙、钟子期二人之间知音关系的看法。
思考练习
• 二、现代社会我们如何看待知音?
课外拓展
•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写林黛玉听戏的文字如下: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 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 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 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 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 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 “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 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阅读延伸
二、积累由此典故生发出的诗词。
•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 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内容理解
• 小结
• 知音缘起 • 成为知音 • 知音断绝
艺术特色
• 一、语言风格独特。既平民化、大众化,又趋整齐化、书面化、儒雅化,运用 了大量诗词,使作品雅俗共赏。特别是大量诗词的穿插运用,使得小说散韵结 合,相得益彰,既具有艺术感染力,又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二、线索分明,主题突出。一把瑶琴贯穿全篇,组织材料。又以“高山流水” 的典故揭示主题,突出中心,使话本小说犹如散文一般美不胜收,耐人寻味。

钟子期讲论琴理,尤其是那段精彩乐理独白,深深地打动了俞伯牙,促使
俞伯牙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交流的心理愿望。可见,钟子期精通乐理,音乐造诣
很高,素养好,此阶段交代了钟子期能够听琴的主要原因。这是知音交流的初
始阶段。
内容理解
• 第三阶段:鼓琴弹奏 • 俞伯牙考验钟子期,鼓琴弹奏“高山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仅看出俞伯牙意
在高山还志在流水。钟子期听音知心,破译了俞伯牙隐藏的期待信息。 • 这是知音交流的验证阶段。
内容理解
• 第四阶段:结为兄弟
• 钟子期精彩的乐理独白和擅长听音知心,让俞伯牙佩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庆 幸自己确确实实遇到了知音,以致促膝交谈,情感交流越来越深,因而抛弃了 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别,二人结为兄弟,成为真正的知音。并相约来年再聚首, 巩固知音之谊。
【清代】丁观鹏《伯牙抚琴图》
内容理解
• 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从相遇、相识进而成为知音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 可分为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知音缘起

中秋月夜,俞伯牙船上弹琴,恰巧被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了。船上的俞
伯牙与岸上的钟子期由于身份地位不同,产生了矛盾——相互排弃。
• 第二阶段:船中交谈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冯梦龙
阅读导引
• 管仲和鲍叔牙“交情至厚”,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更有一对知己, 其情谊比之更甚。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交往的故事非常奇特。 首先,一对朋友之间地位悬殊:俞伯牙是最高级别的官员,钟子期是山 野樵夫,两人居然成了知心朋友。他们的交往极富传奇性。其次,俞伯 牙为欣赏风景绕大弯坐船回家,停船是因为下雨。钟子期听琴是因为打 柴回家晚了。如果俞伯牙不坐船或者没下雨,或者钟子期这天按时回家 了,两人都不会见面。他们的邂逅带有偶然性。再其次,只有28岁的 钟子期居然死了。因为知音没了,俞伯牙就把琴摔了,此后不复弹琴。 他们的结局充满悲剧性。
内容理解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 与钟子期的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中。俞伯牙从小酷爱音乐,他弹 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一天,俞伯牙船行遇雨, 停船操琴时,遇到樵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洋洋乎在高 山”“汤汤乎在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钟子期死 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当时 很受听客的喜欢,已成为中国古代话本的典范之一。
• 三、人物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用语生动传神。 • 四、善用渲染铺垫。 • 五、画面感强烈。
阅读延伸
阅读延伸
一、俞伯牙为什么摔琴谢知音?
• 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的琴音,是真正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没 有了心灵相通的知己,觉得知音难再觅,精神交往不复存在,于是摔琴 感谢能真正听懂他的琴曲的知音钟子期,让摔碎的琴伴随着知音长眠地 下。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