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浅谈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
【摘要】关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的。
同样,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对于他们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关爱是他们梦想的摇篮,关爱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阶梯。
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造成了智力、能力的不足,形成了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其行为、动作、习惯和正常人不一样,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本文通过对典型的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关爱教育,提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关键字】关爱教育智障儿童措施
一、引言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或眼神黯淡,或行为笨拙,或吐字不清,或脾气暴躁而具有自虐行为。
他们有的是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缺陷,有的是由于后天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缺陷,他们的父母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生命之重”。
但是他们的笑仍然明净,他们的心依旧单纯,他们是折了翼的天使,他们就是本文所说的智障儿童。
对于他们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关爱是他们梦想的摇篮,关爱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阶梯。
我们要用关爱教育让他们重拾自信,健康成长。
二、何谓智障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
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
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
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二)、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三)、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1、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2、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3、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三、智障儿童的特征
由于智障儿童身心发展成因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智障儿童的差异性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不能正常说话,有的吐字不清;
(二)、自控能力不强,部分儿童不能自我控制,具有突然“袭人”或者好动的表现;
(三)、思维能力不强,基本上没有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等;
(四)、接受能力不强,这些儿童在接受知识和技能上比较迟缓,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传授才能学会;
(五)、记忆能力不强,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若不经常复习巩固,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六)、交往能力不强,有些学生性格缺陷,不与他人交往;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有些学生不懂说话,不会与人交往。
四、对智障儿童进行关爱教育的措施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智障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残疾,给他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
的影响,他们比正常的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
父母每天和他们生活一起,没有人能比父母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对其以后的成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父母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特殊性而对孩子宠爱、保护,不敢放手让智障儿童自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训练,不敢放手让智障儿童参与日常的社会活动,更不敢让智障儿童进行知识的学习。
父母也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对他们不管不问,甚至常常采取惩罚、威胁、冷漠等养育方式教育孩子,一方面会使得孩子变得胆怯懦弱,不敢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情绪得不到适当宣泄,容易造成压抑和焦虑的心理。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从自己父母的严厉惩罚方式中通过模仿学习,形成对人苛刻的性格,或者学会攻击他人,进而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使其人际交往等社会障碍问题增加。
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的水平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处的情境更多,因此在智力障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现、矫正和效果巩固上,家长有着独特的优势。
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来自个人与家庭、终身照顾和保护子女方面。
这些压力会影响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
如,家长因生育了智力障碍的子女而在家族中抬不起头,从而不愿意带智力障碍子女走亲访友,就可能会造成其子女的社交障碍。
或家长害怕自己孩子由于智力障碍而无法自理,从而样样顺从、事事包办,就可能造成其子女社会适应不良,不能有效的独立。
(二)学校教育是阶梯
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关键,儿童后期知识的积累、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而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关系到他们的一生,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一下几点:
1、要善于走进智障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来到智障儿童中间,和他们一起做做游戏,学学技能,要充当“好朋友”、“小伙伴”角色,要在各个方面都无微不至地爱护、照顾这些孩子,及时关心、帮助他们,不能嫌弃和厌恶他们,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能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在情感上接受爱的滋润,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2、要做好智障儿童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者。
教师要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
鼓励。
我们深信:一个智障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
另外,教师平时应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为他们作好表率。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要以正面暗示为主,积极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就如我们要求他们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学。
3、积极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充分调动智障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教师要以志愿者的身份走入他们中,给他们带去心理的关心和帮助,真心陪伴、爱护他们。
并与孩子们一起DIY手工艺品,教他们唱儿歌,跳舞,做操,做游戏,拍照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
同孩子们一起玩耍,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生命的热度,感受到了生活的欢乐。
(三)社会教育是翅膀
智障儿童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最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群体。
社会教育就像为智障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只有翅膀硬了,他们才能展翅翱翔。
然而,对于现在社会来说,对智障儿童的关爱却不能够很好的得到表现。
我觉得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应建立智障儿童服务中心
由于人的心理、思维、能力是在自然、社会劳动环境下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支持的,集康复、教育、培训、助养为一体的残疾人活动基地,搭建为智障儿童提供康复的服务平台,以不断减轻他们的残疾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形成关心智障儿童及其他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应该根据残疾人的程度,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出部分岗位给残疾人。
目前社会对智障者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社会认可程度低,大部分智障者感到很自卑,对他们的康复感到没有信心。
社会应该让他们融入社会,并且形成关心、同情、理解、帮助智障儿童及其他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小结
一个孩子一个天使,一个孩子一个未来,一个孩子一个梦~他们虽然微弱,但绝不怯弱,他们虽然残缺,但从不绝望。
或许这些智障儿童天使般的翅膀不再完整,或许这些智障儿童钻石般的眼眸不再明亮,但是听着他们依依呀呀哼唱的歌曲,看着他们微笑着挥动的双臂,我们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下,即使残缺的翅膀也必能冲出云霄,迎来黎明~让我们每个人都用爱心去教育这些智障儿童,给予他们真诚的微笑和无私的帮助,用爱去保护他们那颗水晶般透明的心,让他们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参考文献】
【1】张理义、刘新民《智力障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05月
【2】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45-46
【3】张赛花《浅议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
年第02期
【4】汪海萍《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中国特殊教育》 2006(05)18-19
【5】《智障儿童》 360百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