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原理 1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1.3.3 按传播形态进行分类
3.微信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它不仅可以 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 视频,还支持群聊、分享、扫一扫、 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而且跨越了运 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 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 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节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4
OPTION
04 按作用感官划分。按照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的不同可以将传播媒介划分为听觉媒介、
OPTION 视觉媒介和视听媒介。
1.1.3 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传播媒介的特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9
实体性
扩张性
还原性
中介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载性1.1.4 新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10
新传播媒介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的新传播媒介主要是指以数字化、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技术为基础,发展演变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通常将数字有线电 视、网络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包含在内。狭义的新传播 媒介则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媒介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第五媒介”,通常 包含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3
2.QQ
QQ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 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传 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和QQ 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信终端相 连,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等。
QQ 除了基本的即时信息通信功能外,还可以建QQ 群,功能类似于小型社群,天南 地北的一群人犹如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见解,还可以通过QQ 空间书写日志、写说说, 上传用户的个人图片,听音乐,从而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功能类似于博客和微博。除 此之外,QQ 还有许多衍生产品,如QQ 游戏、QQ 音乐等,几乎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 的大部分需求。
什么是新媒体(一)2024
什么是新媒体(一)引言概述: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传播内容的一种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什么是新媒体,并介绍新媒体的发展和特点。
正文内容: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形式。
- 新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互动交流。
- 新媒体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数字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2.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崛起始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
-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兴起。
-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3.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具有全球化、实时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和交互方式。
- 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互动性。
4. 新媒体的应用领域- 在新闻传媒领域,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体格局。
- 在文化娱乐领域,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内容形式。
- 在商业领域,新媒体成为企业宣传和营销的有效工具。
5. 新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面临着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扩散的挑战。
- 但同时,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获取便利和创新机遇。
-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总结:新媒体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传播内容的一种媒体形式,它的发展历程源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
新媒体具有全球化、实时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它在新闻传媒、文化娱乐和商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新媒体也面临着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扩散的挑战,同时也给信息获取和创新带来了便利。
新媒体的发展需要与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相适应。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内容提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发展迅猛,正在成为主流媒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一、新媒体定义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 C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宁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对什么是新媒体,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
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
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
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
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的。
科学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我们今天恐怕是需要去关注在数字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形态。
传媒的四种理论
• 控制传媒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司法系统,或者是传统习惯,或立法
机构。但自由至上主义理论主张利用自我修正过程及信息、观点 和娱乐市场的自由竞争来代替国家的监管
• 对大众传媒的表达限度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法律上限制大众传 媒通过诽谤中伤社会成员;另一个方法是禁止色情材料的传播。
• 社会功能:传媒有权利和义务监督政府、国家官员和民主制度的
1、与苏联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主要源于早期的威权主义 理论。它们主要有两个不同点:
首先,共产主义者强调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来鼓
动世界革命; 第二,在苏联体制下,国家垄断了一切面向大 众的媒体,尽可能全面地垄断信息传播。而其 他专制政体则允许资本主义企业或私人掌控。
2、与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 两者没有共同点 • 威权主义者认为媒体的首要目标就是避免干扰国家目标。 而且这些目标有政治级别的人决定,而不是由“观点的自 由市场”决定。 • 自由至上主义理论认为媒体有权监督政府,而这在威权主 义理论看来毫无意义。 • 但双方都融合了一些社会主义特征,比如说媒体的国有化 或社会化。
许可题材和禁止题材
媒介禁忌: 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检验和评价媒体内容的标准是媒体对现实既定目标所做的贡献
只要媒体不直接批评现任政治领袖和他们的规划,威权主义 这就满意了
但他们不能容忍的是公然的推翻其政权的图谋,可以质疑政 治机器,但不可以质疑操控这个机器的人
四、与其他理论的比较
P19——P21
P36——39
• 之后,米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坚信,真理是明确而且是可 以证实的,只要允许它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它就会显示 出战胜其他意见的独特的力量。从他的思想出发,当代逐步发 展出“观点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两个概念; • 厄斯金在《人的权利》中说:“每个人,只要不是故意欺骗他人, 而是尝试用自己的理论性和良心启发他人,即使他的观点有错, 只要对他来说是真理,就应该让他把自己的观点公布在全民族 的普遍性之前; • 密尔认为,自由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权 利,只要他的想法不会危害到其他人; • 杰斐逊坚信虽然公民个人在运用理性的时候可能会犯错误,但 大多数人作为一个整体时必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为了推动这 个过程,社会中每个成员必须接受教育,必须了解社会信息, 而传媒是重要信息的来源和向导,因此,必须不受国家控制。”
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十八单元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十八单元多媒体技术教案: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三十八单元多媒体技术引言: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本节课将系统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300字左右)1.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传播、存储和展示的技术。
-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生动直观等特点。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娱乐领域:电影、游戏、动画等- 教育领域:电子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 广告领域: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应用软件开发领域:多媒体软件、交互式界面等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 AI(人工智能)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 高清晰度、高帧率、高保真度的多媒体体验二、多媒体技术的原理与构成(600字左右)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多媒体数据的采集:摄像、录音、扫描等技术- 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等技术 - 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数字化、压缩、解压缩等技术2. 多媒体技术的构成要素- 硬件设备:计算机、摄像头、麦克风、显示器等- 软件工具:图像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 数据格式:图片格式(JPEG、PNG)、音频格式(MP3、WAV)、视频格式(MP4、AVI)等3.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图像采集、图像压缩、图像编辑等- 声音处理技术:声音录制、声音合成、音频压缩等- 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录制、视频编辑、视频压缩等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案例(600字左右)1. 讲解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在线课件制作:通过PPT、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呈现- 在线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教学资源,提高信息获取和教学质量2. 广告制作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广告宣传- 彩色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的组合运用- 使用特效和动画增加宣传效果- 利用交互式功能吸引消费者参与3. 游戏开发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游戏体验-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游戏图像、声音、物理效果的逼真度不断提高- 利用特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多人在线游戏,提供更丰富的游戏体验总结: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网络传播概论课件-1第一章 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三、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
4 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一、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大众传播
从“广播”到LBS: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空间观 信息消费空间:从“大空间”向“微空间”的演变 新闻生产空间:从“媒体空间”向“现场空间”的迁移
一、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大众传播
场景:移动时空描述的新维度 在移动时代,虽然空间概念变得很重要,但单纯的空间概念仍有一定的局 限性。对于移动传播的时空的描述来说,另一个概念更为重要,那就是场 景。 具体而言,场景可以分为共性化场景与个性化场景两个方向。 共性化场景是在一般人群中具有需求共性与行为共性的场景。构成共性化 场景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时间、行为共性等。 个性化场景是与个人特征和特定情境相关的场景,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 情境、用户实时状态与需求、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等。
四、终端及其连接的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手机通信网络的升级,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二者汇流形成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包括终端的随身性与私人性,信息传播与服务的流 动性、个性化与场景化。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其中,移动 终端及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技术)的不断升级,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至 关重要。
电子纸:
可穿戴设备:
五、物物、物人的连接: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
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终端,只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仍是 传统互联网思想的延续,这些终端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与传递者,它们离 不开人的控制。也就是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主要是以人为中介的。 而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影响了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的水平。物联网等 技术将改变这一状况,它可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信息传播的模 式将在某些方面发生深层改变。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第一次传播革命――近代报纸的出现第二次传播革命――电子媒介的问世第三次传播革命――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广义的媒介指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互动媒体: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特点: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信息资源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资源网。
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高登。
摩尔认为,计算机处理器(CPU)的运营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
其他媒介:是依赖电脑、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形态。
模拟技术: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网络广播:也叫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英国。
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重要媒体理论及舆论分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重要媒体理论及舆论分析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与社会、媒体、舆论密切相关。
对于准备报考新闻传播学的考研学生来说,熟悉和理解相关的媒体理论和舆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媒体理论和舆论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媒体效应理论。
媒体效应理论是研究媒体对受众的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霍夫斯泰德的媒体效应理论。
他认为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分为认知效应、态度效应和行为效应。
认知效应指媒体对受众的信息认知产生的影响,态度效应指媒体对受众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行为效应指媒体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媒体效应理论对于分析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以及舆论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来介绍犹太学派的传播理论。
犹太学派的传播理论主要包括拉鲁讷德和德温特的研究成果。
他们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传递、接收和反馈。
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经过编码和传送到接收者,接收者对信息进行解码和理解,然后给出反馈。
这一理论强调了双向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我们来介绍危机传播理论。
危机传播是指在危机事件发生或危机情况出现时,如何有效地对外传播信息,维护组织声誉和公众形象。
危机传播理论主要关注危机事件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传播内容和方式来应对危机。
其中,危机传播中的舆论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媒体、社交媒体和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态度和言论,以及舆论的走向和变化,可帮助组织做出正确的传播决策和应对危机。
最后,我们来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网络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方法。
在新闻传播学中,社会网络分析可用于研究传媒机构、记者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对于准备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考研学生来说,了解和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中重要的媒体理论和舆论分析方法包括媒体效应理论、犹太学派的传播理论、危机传播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新媒体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 第一章 初识新媒体广告
3. 社交媒体广告
社交媒体广告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示的,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广告。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社交媒体广告不再是简单的广而告之,而是围绕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展开。如图1-3所示。
图1-3 社交媒体广告
1.1.3新媒体广告的特点
新媒体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打破了地方性与全国性媒体广告的界限,具有了全球性媒体特征。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受众群体的限制。
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
1.探讨新媒体广告未来的发展趋势。2.简述新媒体广告的类型和设计流程。3.从新媒体设计思维的角度分析以下茶具网店的页面布局,如图1-9所示。
图1-9 茶具网店的页面布局参考效果
感官性
新媒体广告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
可追踪性
借助用户注册、定位技术等手段追踪、记录受众信息,有助于客商正确评估广告效果,制定广告投放策略
1.2 新媒体广告设计流程
1.2 新媒体广告的设计流程
了解目标消费者心理
明确设计定位
发布和推广
1
2
3
4
5
分析品牌并搜集素材
项目分析
按照项目要求对网店的页面进行布局,可先在网店首页设置品牌宣传区,展示网店品牌推广、新品发布、节庆促销等活动,也可用于展示企业文化,宣传品牌理念;在首页下方设置分类导航区展示网店不同类别的商品,并添加福利专区用以促进销售;中间区域设置产品展示区,用于展示网店主打产品和热销商品;最后设置售后服务区,解决消费者咨询产品、退换维修、配送服务等问题。如图1-8所示。
项目二 规划网店页面布局
项目二 规划网店页面布局
项目要求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理解和指导传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播学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首先是信息传输原理。
信息传输原理认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经历编码、传输和解码的环节。
发送者将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后发送出去,接收者则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
这一过程是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其次是媒介效应原理。
媒介效应原理认为,媒介对信息传播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这将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和接收者的反应。
比如,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和声音的融合传递信息,在视听上更具有吸引力。
另外还有观众理解原理。
观众理解原理认为,接受信息的观众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判断。
观众的理解过程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条信息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因此,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当考虑到观众的背景和需求,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最后是双向传播原理。
双向传播原理认为,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在传播过程中,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将进行反馈和互动,这将对信息的传递产生影响。
双向传播原理提醒我们,传播需要注意接收者的反馈和参与,以提高传播效果。
以上是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传播行为,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第五章——传播媒介
理论评析:
大胆思考,敢于创新,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夸大了媒介的作用; 对冷、热媒介的划分有待商榷; 只有思想的火花,没有理论的论证。
3.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1)戈夫曼“拟剧论”的影响 (2) 情境论的主要观点: • 情境就是信息系统 • 不同行为需要不同情境 • 电子媒介能促成情境的合并
理论评价: • 将媒介研究和社会研究有机结合;以动态和可变的眼光分析情 境与行为的关系;将受众的概念纳入到媒介情境的分析之中, 提出了一系列“情境合并”的论点。 • 科技决定论者,过分夸大了媒介科技的作用;过分夸大媒介科 技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将媒介与信息甚至是情境混淆在一起, 有时又不恰当的人为将媒介与内容分割开来。
传播学概论
第五章
传播媒介
媒介的定义:
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扩大、延 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
报刊最大的优势在于擅长传达深度信息。 • 第一,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 • 第二,报纸是空间性媒介,是非线性媒介; • 第三,报纸要求读者有更高的主动性。 劣势:时效性较弱、感染力较弱
(1)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媒介的冷性与热性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明晰、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就 能够理解,因此参与程度低 (如讲座、照片、电影、书籍等)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 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研讨会、漫画、电话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媒介就是讯息
麦克卢汉是个预言家,严格说不能算是社会科学家。他没有 严谨的理论,只有思想的火花。他喜欢玩弄文字游戏,令人 难以捉摸他的意思。他又鄙夷研究证据,认为这是印刷媒介 的偏见。所以如果向认真地用实证方式检查他的论据,常是 徒劳无功的。 ——李金铨
经典媒介理论(1)
➢ 如广播是热媒介,因为它清晰而深刻地提供了大量高清晰度的听 觉信息,它留给听众去填充的信息很少或者就是零;讲课是热的, 这与学生渴望深度参与背道而驰,是教育的症结所在;书籍、报 刊、照片等也是热媒介。
经典媒介理论(1)
➢ 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媒介,要求受众的高参与 度,受众事实上是视听经验的积极组成部分。
➢ 连保护美国总统的特工仪态和外表都在国外被刻意地照 搬照抄了!”模仿者是可怜而又可悲的,因为连美国制度 和美国文化的鼓吹者都从骨子里瞧不起它们。
经典媒介理论(1)
➢ 布热津斯基清醒地看到,美国和西欧电视虽不是所有的 内容都令人生厌,但其内容“逐步地越来越成为感官的、 性的和轰动性的以及日益失去控制’’却是不争之事实。 在布氏的笔下,电视是万恶之源、罪魁祸首。
➢ 因此,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 时间,便会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 居其一。
➢ 人类传播媒介演进史,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 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 步阶梯相协调。
经典媒介理论(1)
➢ 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 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 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 等级性和神圣性,但是,它不利于权力 中心对边陲的控制。
➢ 实际上是关于媒介的性质和功能问题的理论。麦克卢汉重 视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
经典媒介理论(1)
3.冷媒介与热媒介
➢ 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 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 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麦克卢汉认为基本上说,热媒介排斥,冷媒介包容。 ➢ 热媒介就是具有高清晰度的媒介。 ➢ 所谓高清晰度就是说,媒介提供的数据资料完全,不
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与传播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与传播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与传播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时代的媒体与传播现象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来深入探讨媒体与传播领域的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这也是其媒体与传播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与传播理论中,首先要考察的是社会基础对媒体与传播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决定了媒体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体是资本家阶级的话语工具,用来制造意识形态,控制群众思想。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媒体应该为人民服务,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媒体是实现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工具。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媒体被用来宣传资本家意识形态,掩盖阶级矛盾,煽动群众对外敌情绪。
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媒体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坚守政治立场,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马克思主义的媒体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媒体批判理论强调对媒体的权力和话语权进行批判性分析。
媒体是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机构,它对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媒体应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了媒体产业的经济结构、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媒体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受着市场规律的制约。
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媒体产业应该由国家主导,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宏大目标。
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技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技术理论研究了媒体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有了极大的扩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传播技术的革新必须与社会主义的媒体价值观相一致,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六、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媒体与传播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涵盖了社会基础、意识形态、媒体批判、传播政治经济学和传播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好品山东全媒体传播方案
好品山东全媒体传播方案一、全媒体传播的意义1、你知道吗,现在的传播方式早就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电视和广播了。
咱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手机,刷着各种平台的内容,想看啥就看啥。
这对于山东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机遇。
山东不仅有孔孟之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大美的自然风光,怎么能让外界不知道呢?如果我们能通过全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山东的“好”,那多好啊!不仅能够提升山东的知名度,还能为本地的经济、文化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好处,简直是“鸡犬升天”的好事。
2、说到全媒体传播,它就是通过多个平台、多个渠道来传递信息。
比如你可以通过电视看到新闻,听到广播,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动态,甚至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来了解山东的美食、旅游、文化等。
这么多渠道和平台,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
谁能想到,连古老的书法艺术、传统的济南泉水,现在都能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找到自己的身影!全媒体传播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信息传播更精准,能够根据不同人的兴趣爱好推送个性化的内容,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
3、这种传播方式可以让山东的好品味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到达每一个角落,甚至可以通过实时直播的方式,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看到山东的风采,了解山东的特色文化和美丽风光。
这就像一个老百姓的故事,通过朋友圈、抖音、微博等平台,传遍大江南北。
想象一下,有人正在外地旅游,看到山东的美景,马上心生向往;又或者,一名学子通过网络看到孔子的故乡,激发了他对儒学的兴趣。
这样一来,山东不仅是地理上的好地方,也是文化上的好地方了。
二、如何实施好品山东全媒体传播1、要利用好现有的多元平台。
现在的媒体不止传统的报纸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平台才是当下传播的主力军。
比如短视频平台,咱们可以通过一段山东特色的短视频,把山东的美景、历史、文化传递出去。
视频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抓人眼球,还能借助平台的算法精准推送,让更多对山东感兴趣的人看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要求、政治要求、组织要 求、技术要求
• 3、媒介内容(功能关系)
信息源和推荐媒体、报道样式 和播出形式、真实性建立、作 用与副作用
• 4、媒介活动(角色关系)
人口统计特征、社会态度和政 治态度、角色自我理解和公众 形象、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传播学的发展
• 1、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 1922年,美国人李普曼的《舆论学》出版。
二、传播学的发展
• 三个阶段
• 早期传播学研究 第一阶段:(1920--30年代)重视传播效果,“枪弹论”盛行。 第二阶段:(1949--50年代)各种传播模式纷纷建立,“有限效
果论”出现。 • 中期传播学研究(1960--70年代)
传播学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不同派别的传播学涌现。 • 当代传播学研究(1980年代以来)
新闻学
大众 传播学
传播学
新闻学发展的变革
• 施拉姆——四个趋势: • 1、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
析 • 2、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
学方法 • 3、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
结构 • 4、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
性角度
• 新闻学研究对象:
• 1、媒介制度(规范关系)
社会背景环境、历史基础与法 律基础、传播政策、专业标准 和道德标准
) • 6、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 • 7、女权主义(Feminism) • 8、活动图像(Moving Image) • 9、新受众研究(New Audience Research)
一、传播学的兴起
• 2、经济背景:
• 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需要垄断扩张,生产扩大,产品增多,市场 拓展与营销行为应运而生。
•
——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调查公司 新兴产业形成
• 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前后日益壮大,成为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 体
• 发行量、收听率
• 竞争压力增大——促使研究传播规律、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传播学
• 研究对象:人类传播活动及过程 • 研究方法:定量技术、定性研究 • 研究取向:本质研究、核心理论
传播学的产生
• 起源于19C的德国,在19C末的美国兴盛,并随着新闻实 践的逐步深化而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媒介种类,原有新闻学 已经无法涵盖新闻业。
• 新闻事业不断扩大——大众传播媒介业 • 大众传播研究不断深化——传播学
媒体传播原理
wellrin@ 15210830057
第一讲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01
传播学的兴起
02
传播学的发展
03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Q:什么是传播学? 什么是媒介?
一、传播学的兴起
早期研究:有人类的历史,便有了传播。 符号互动,传播的基础
最早的研究: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 《国语》《论语》《战国策》
一、传播学的兴起
• 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孕育于20C10s~20s 诞生于20C40s~50s
• 1、政治背景:
政治家竞选(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一战:宣传战。美国1917年“公共信息委员会” 一战结束后,英、法、德、美等国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 领域出发研究一 战中的宣传。 【英】坎珀尔·史图尔特的《克尔之家的秘密》 【德】施杰林·鲁贝尔特《宣传是政治武器》 【美】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宣传分析研究所——美国 二战:美国空军广泛利用电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客 观上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
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较系统研究“ 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提出了著名的“两极 传播”理论。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 功能》,首次完整的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 研究范围。 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大众传播学》它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 作,它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已基本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麦克卢汉:媒介即人体的延伸 梅尔文·德弗勒: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 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Q:怎样区分
新闻学
• 研究对象:新闻及社团活动 • 研究方法:经验研究 • 研究取向:实务导向
大众传播 学
• 研究对象:大众传播活动及过程 • 研究方法:经验研究、定量技术、定性研究 • 研究取向:理论化
• 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
传播学与媒介
传播学: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 范畴、研究方法 ,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结 果。
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 关系
• 主要流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 (二)政治经济学派 (三)意识形态学派 (四)社会文化学派
二、传播学的发展
• 理论方法
• 1、大众社会,功能主义,多元主义(Mass Society, Functionalism , Pluralism)
• 2、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 • 3、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 4、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 • 5、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als
在60--70年代开始出现的欧洲传播学派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备受 人们的关注,被称为“批判学派”,与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 的美国传播学派对峙,人们称后者为“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发展
•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 • 一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
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该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 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这一学派的 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是60年代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 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
一、传播学的兴起
• 3、社会背景
• 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体给社会生活带来的 负面作用凸显
• 新的媒介带来新的问题: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促进社会繁荣 媒介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对受众的影响
一、传播学的兴起
• 4、学科背景
• 多学科交叉性使传播学成为了边缘学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