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包衣技术及其在缓控释制剂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 度: 尽量高,一般大于25%(低剂量药物除外) 介 质: 水(疏水性较强的药物可用有机溶媒) 粘合剂: 低粘度成膜性聚合物, 用量 5 - 20%
如HPMC、PVP、 HPC等 抗粘剂: 滑石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 不规则重结晶抑制剂
溶液上药工艺通常可以制备表面光洁, 脆碎度低的 载药微丸, 而且药物层非常致密
- 喷嘴局部未充分雾化的包衣液
隔圈
- 喷嘴局部的负压区域
夹套
- 压缩空气高速区域
喷枪
雾化气量 (m³/h)
高速喷枪 普通喷枪
雾化压力 (bar)
高速喷液系统 - Wurster HS
喷液速率是普通Wurster系统的3 - 4倍,充分利用 流化床的干燥效率
由于夹套保护作用,喷枪可以使用较高的雾化压力 ,
颗粒
结晶
微片
包衣颗粒型物料的应用形式
胶囊
颗粒粒径 大至 2 mm
小袋
颗粒粒径 < 500 µm
片剂
颗粒粒径 < 1 mm
干混悬剂
颗粒粒径 < 500 µm
微丸制备和包衣工艺
微丸具有圆整的表面结构,有利于 良好的包衣质量和批间重现性 应用比较灵活: 1、根据需要将几种不同释药速率
的微丸混合,达到理想的释药 曲线; 2、药物分剂量只需改变填充量
进风
扩展室 物料槽 空气分配板
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
不同开孔率的空气分配底盘,适合于不同粒径大小的物料
A: 100 - 250 µm
A
B B: 250 - 750 µm
C: 750 - 3000 µm
D: 3000 – 10000 µm
隔圈外部分
隔圈内部分
C
D
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
z 微丸包衣
z 丸芯上药(溶液 / 混悬液) z 胃溶 / 肠溶 / 缓释包衣 z 水性 / 有机溶媒 / 热熔融
适用于: 药物剂量大 药物在水或有机溶媒中不稳定 对水难溶性药物,制备较低密度的
载药微丸, 达到加快药物溶出目的
z 颗粒 / 药物结晶包衣
z 粉末包衣(50 - 200 µm)
z 掩盖苦味(口崩片/分散片/颗粒剂) z 提高稳定性 z 缓释混悬剂
z 片剂包衣 ( 2 - 10mm )
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的特点
喷枪和物料间的距离短,有助于 减少包衣液达到物料表面前的溶 媒蒸发和喷雾干燥现象,有利于 包衣液保持良好成膜特性
工艺关键: 保证隔圈内部物料的密集状态 干燥效率和喷液速率的平衡,
通过物料温度监控
适合于中 / 小剂量药物(200 mg 以下)
微丸制备工艺
III. 粉末上药工艺
采用流化床切线喷装置,聚合物溶液作为粘合剂湿润丸芯, 将药物粉末通过加粉装置均匀地包裹至润湿丸芯表面,直至 达到所需载药量,干燥后形成载药微丸。
流化床机身的构造 出风过滤器腔室
扩展室
物料槽 进风口
顶喷 底喷 切线喷
流化床工艺装置
顶喷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底喷
切线喷
流化床工艺装置的应用
• 一步制粒/干燥 • 微丸制备
溶液/混悬液上药 粉末上药 一步制丸 • 包衣 有机溶媒 水性 热熔融
顶 喷 底 喷 切线喷
+++ + ++
+ +++ +++ +++ +++
+ +++ ++ ++ +++ +++ +++ +++ +
物料呈有序的循环运动, 运动方向 和喷液方向相同, 物料接触到包衣 液的几率相似, 有利于包衣均匀性
隔圈内部为包衣区域,物料在包 衣区域里高度密集, 包衣损失少
高速喷液系统 - Wurster HS
采用新型的高速喷枪, 雾化能力增强 喷液速率通常可达400-500g/min
喷枪的夹套设计, 使物料避免接触
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
底喷装置也称为Wurster系统, 由Dale Wuster教授研制,是 包衣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使 对小粒径物料的包衣成为可能, 对微丸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促进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 已经可以对小至 50 µm 的粉末 进行包衣。
流化床底喷装置(Wurster系统)
隔圈
喷枪
混悬液上药举例
电子显微镜: 药物粒径较大且不均匀是导致 微丸表面粗糙的原因
光学显微镜: 载药微丸表面光洁度不理想
采用气流粉碎将药物微粉化至 10 µm 以下, 微丸表面光洁度明显改善, 而且上药率提高,脆碎度下降,药物层致密
微丸制备工艺
溶液 / 混悬液上药工艺
溶液 / 混悬液上药工艺通常采用流化床底喷装置
¾ 丸芯上药工艺: 溶液 / 混悬液 / 粉末上药
¾ 挤出滚圆工艺
微丸制备和包衣工艺
丸芯上药:溶液 / 混悬液 / 粉末上药
隔离层包衣
测定微丸含量
功能包衣(缓释 / 肠溶 / 脉冲释放)
微丸多层包衣结构
隔离包衣层
功能包衣层
外层包衣
测定包衣微丸释放度
灌装胶囊或压片
药物层
微丸制备工艺
I. 溶液上药工艺
流化床包衣技术及其在缓控释制剂上的应用
陈挺
德国Glatt公司上海实验室
流化床包衣技术的应用
¾ 流化床设备构造和工艺原理 ¾ 微丸制备和包衣工艺 ¾ 包衣工艺大生产化
流化床设备的构造
离心风机 出风处理系统
流化床机身
喷液系统
进风处理系统
控制系统
加湿器 除湿器
空气处理
单向进出风 空气处理系统
闭合回路 有机溶媒冷凝回收装置 空气处理系统
需要加入结晶抑制剂,如PVP
微丸制备工艺
II. 混悬液上药工艺
固含量:尽量高,一般 30 - 50%(低剂量药物除外) 介 质: 水 粘合剂:HPMC、PVP 、HPC等(10-30%) 抗粘剂:可不加 丸芯粒径(250µm以上) 药物粒径:不超过丸芯粒径的1/ 50 ,最好小于10 µm
以形成非常小的雾化液滴,满足对小于100微米的 粉末的包衣需求
物料避免接触喷嘴局部压缩空气高速区域,减少 包衣初期物料被磨损的几率。
带夹套的高速喷枪
不带夹套的高速喷枪
未包衣的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带夹套的高速喷枪
喷枪类型对脆碎度的影响:夹套使物料避免接触压缩空气的高速区域, 减少物料的磨损
Percent Dissolved
Dissolution Profile - Sustained Release APAP
18" Wurster - Std. vs. HS
100
80
60
18" Std. 18" HS
40
20
0 0 1 2 34 5 6 7 8 9
Time (hours)
流化床底喷工艺适合对颗粒型物料的功能包衣
微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