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德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概述

一、概念

(一)含义……名词解释

学校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性质……简答题

1.德育具有社会性,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

3.…………继承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4.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二、意义……简答题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目标

1.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是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确立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简答题

小学:

a.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b.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c.…………………评价……;

d.……………自我教育能力。

初中:

a.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

b.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概念、道德概念、法制观念;

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d.遵纪守法,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e.讲科学,不迷信;

f.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四、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是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第二节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道德教育、

7.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9.马列主义教育

10.环境教育

第三节德育过程

一、概念&构成要素

(一)含义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对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构成要素……填空题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

二、基本矛盾:

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体现。……填空题

三、基本规律……简答题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填空题知即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品德评判两个方面。品的认识是学生品的形成的基础。

情即品的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填空题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三)……………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四节德育原则

一、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

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论述题、简答题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涵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要求:

a.坚持正确的方向;

b.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代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c.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此原则亦称循循善诱原则。

2.要求:

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d.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样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三)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求:

a.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b.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c.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