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风寒积聚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 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 其病不在肾之中脏 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尤在泾 尤在泾
冯某,男,54岁。腰部冷痛,如坐水中, 冯某, 岁 腰部冷痛,如坐水中, 饮食少思,大便稀溏,舌苔白滑, 饮食少思,大便稀溏,舌苔白滑,脉象 濡缓。 濡缓。
提要
论述肝着的证治。 论述肝着的证治。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舒展气机,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舒展气机,促进气血运行 舒展气机 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初病在气分 初病在气分, 先未苦时,但欲饮热—初病在气分,得热饮则使气 机通畅,病久则由气入血, 机通畅,病久则由气入血, 血瘀气滞,热饮无效 血瘀气滞, 胸胁痞闷不舒,甚至胀痛、刺痛 胸胁痞闷不舒,甚至胀痛、 病机:肝脏受邪,疏泄失职,气血郁滞。 病机:肝脏受邪,疏泄失职,气血郁滞。 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症状特点—胁下痛,按之愈, 症状特点 胁下痛,按之愈,复发 胁下痛 病机—谷气壅塞脾胃,土壅木郁, 病机 谷气壅塞脾胃,土壅木郁, 谷气壅塞脾胃 肝气失于疏泄。 肝气失于疏泄。
小结
主要内容 五脏中风、 五脏中风、中寒 真脏脉象 五脏病证 三焦病证 积聚谷气 积聚谷气
肝着
积聚谷气 肾着 积聚谷气
五脏病证举例 肝着病—肝经气郁血滞,络脉痹结所致, 肝着病 肝经气郁血滞,络脉痹结所致,治 肝经气郁血滞 所致 疗用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疗用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后世通 络逐瘀法源于此。主症—常欲蹈其胸上 常欲蹈其胸上, 络逐瘀法源于此。主症 常欲蹈其胸上,但 欲饮热。 欲饮热。 肾着病—阳气不行,寒湿留着肾之外府所致, 肾着病 阳气不行,寒湿留着肾之外府所致, 阳气不行 所致 治疗用干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治疗用干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除湿。主 身体重, 症—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身体重 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腰以下冷痛。 腰以下冷痛。
据其主症腰部冷痛,如坐水中,腰为肾之府, 据其主症腰部冷痛,如坐水中,腰为肾之府,此病 证当为寒湿着于腰部肌肉的肾着病。饮食少思, 证当为寒湿着于腰部肌肉的肾着病。饮食少思,大 便稀溏,舌苔白滑, 便稀溏,舌苔白滑,脉象濡缓等症也为脾虚湿胜所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用甘姜苓术汤。 致。治宜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用甘姜苓术汤。 干姜6克 甘草3克 茯苓10克 白术12克 干姜 克 甘草 克 茯苓 克 白术 克。 服五剂,并配合温灸理疗,食欲好转,大便成形; 服五剂,并配合温灸理疗,食欲好转,大便成形; 仍用原方加党参12克 再服五剂,腰痛亦止。 仍用原方加党参 克,再服五剂,腰痛亦止。
主 症
病机:肾之外府腰部感受寒邪所致。 病机:肾之外府腰部感受寒邪所致。 治法:温中散寒,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方药: 方药:甘姜苓术汤 甘草 干姜 茯苓 白术 健脾除湿 辛甘扶阳, 辛甘扶阳, 温中散寒 治从中焦
治法上为何采用温 脾除湿法, 脾除湿法,为何不 用补肾之法? 用补肾之法?
①脾主肌肉四肢,本病为寒湿困阻腰部肌肉关节; 脾主肌肉四肢,本病为寒湿困阻腰部肌肉关节; ②本方能温化肌腠经络间的寒湿,补土以制水。 本方能温化肌腠经络间的寒湿,补土以制水。
方药: 方药:旋复花汤 旋复花—下气通肝络, 旋复花 下气通肝络, 下气通肝络 软坚, 软坚,化痰散结 葱茎—通阳散结 葱茎 通阳散结 新绛(用茜草代) 新绛(用茜草代) —活血化瘀通络 活血化瘀通络 《本草经疏》:“入 本草经疏》 足厥阴, 足厥阴,手、足少 活血化瘀。 阴。” 活血化瘀。 《本草衍义》:“味甘苦 本草衍义》 入肺、 辛。”入肺、肝、胃经 。 下气而善通肝络。 下气而善通肝络。
【辨治思路】 辨治思路】 ①病名虽为肾着,但其病机为腰中寒湿。命 病名虽为肾着,但其病机为腰中寒湿。 腰中寒湿 名方法体现了仲景以“脏腑辨证” 名方法体现了仲景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的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② 治疗肾着的要领是在健脾化湿药物 的基础 治疗肾着的要领是在 健脾化湿药物的基础 健脾化湿药物 应用散寒化湿的干姜。 上,应用散寒化湿的干姜。
本条指出积、 本条指出积、聚、谷气三者的区别和积病的 主要脉象。 主要脉象。 1.积病的症状特点、病位、预后 积病的症状特点、病位、 积病的症状特点 聚病的症状特点、病位、预后 聚病的症状特点、病位、 2.谷气的症状特点、病机 谷气的症状特点、 谷气的症状特点 3.积病的脉象 积病的脉象
病位
症状特点
五脏风寒积聚病 脉证并治第十一
学习要求 1.掌握肝着、肾着的证治 掌握肝着、 掌握肝着 2.了解热在三焦以及积、聚、穀气的区别 了解热在三焦以及积、 了解热在三焦以及积
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五脏中风、 五脏中风、中寒 真脏脉象 五脏病证 三焦病证 积聚谷气 二、合篇意义 均以五脏病证为核心
五脏病证
肝着 (7) ) 脾约(15) 脾约(15) 肾着( ) 肾着(16) 心伤(10) 心伤(10) 癫狂(12) 癫狂(12)
【辨治思路】 辨治思路】
①肝着主症是胸胁胀满,局部喜捶打揉按, 肝着主症是胸胁胀满,局部喜捶打揉按, 胸胁胀满 欲饮热,脉弦涩。 欲饮热,脉弦涩。 ②肝着病机是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运用 肝着病机是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肝经气血郁滞 “通”法是治疗肝着的要领。 法是治疗肝着的要领。 临床本方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临床本方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冠心病、慢性肝胆 疾患、慢性胃炎等病症,也可用于治疗妇人半产、 疾患、慢性胃炎等病症,也可用于治疗妇人半产、 漏下属瘀血所致者。 漏下属瘀血所致者。
wenku.baidu.com 肝着证治
第7条 条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 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邪气留滞不去,附着。肝着: 着:邪气留滞不去 新绛 旋复花 葱茎 ,附着。肝着: 邪气侵袭,导致肝经气血郁滞,着 邪气侵袭,导致肝经气血郁滞, 而不行的一种疾病。 而不行的一种疾病。
第20条 条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 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 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 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 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
甘草 干姜 茯苓 白术
提要
论述肾着的成因和证治。 论述肾着的成因和证治。
病因: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病因: 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湿邪由外入侵 其人身体重 腰中冷 感受寒湿之邪 如坐水中, 如坐水中, 腰部为主) (腰部为主) 形如水状 腰以下冷痛 反不渴 小便自利 阴性症状 饮食如故
预后
积病—在脏,终不移,痛有定处 难治 积病 在脏,终不移,痛有定处—难治 在脏 聚病—在腑,发作有时,辗转痛移—可治 聚病 在腑,发作有时,辗转痛移 可治 在腑
谷气:即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食气内停, 谷气:即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食气内停, 土壅木郁,肝气不舒,而致胁下疼痛, 土壅木郁,肝气不舒,而致胁下疼痛,按之 暂缓,不久气复聚而痛再作。 暂缓,不久气复聚而痛再作。
穀气—在胃肠,胁下痛,按之即愈, 穀气 在胃肠,胁下痛,按之即愈,时而复发 在胃肠
复习思考题
1.肝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是什么? 肝着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是什么? 肝着的病机 2.肾着的主症是什么?其治法特点是什么? 肾着的主症是什么?其治法特点是什么? 肾着的主症是什么 3.何谓积、聚、谷气? 何谓积、 何谓积 谷气?
三焦病证举例
热在上焦——虚热肺痿 虚热肺痿 热在上焦 热在中焦——脘腹痞满,大便坚结 脘腹痞满, 热在中焦 脘腹痞满 热在下焦——尿血淋秘不通 尿血淋秘不通 热在下焦
积聚穀气鉴别
积病—在脏,部位固定, 积病 在脏,部位固定,痛处不移 在脏 聚病—在腑,聚散无常,辗转痛移 聚病 在腑,聚散无常, 在腑
肾着: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 肾着: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 肾着证治 引起腰部沉重冷痛为主的一种 病证。 病证。 第16条 条
第 条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 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 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 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