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4 种群生活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种群生活史
教学时数: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群生活史、繁殖成效、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等基本概念;种群的繁殖策略及r-K自然选择理论。了解种群的选择格局与性选择;种群的波动与稳定。
教学重点:
繁殖策略:K选择和r选择;R-C-S型生活史式样;
教学难点:
内因性迁移(endogenous migration):与动物种群数量繁殖有直接关系。由于种群内部,主要是由于繁殖和密度的影响而发生的。
(4)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可使种群内、种群间的个体得以变换,防止近亲繁殖产生的不良后果。
★可补充和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存区域的种群数量。
★扩大种群分布区
★风险与机会并存。一方面,动物扩散可能遭遇天敌,繁殖成活率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得到新的资源,配偶,杂交优势产生优良个体的机会。
可动性:决定繁殖体的重量、体积、大小及结构
传播因子:传播繁殖体的媒介与动力
风力传播:具小而轻。或具翅、毛、气囊等结构;
水力传播:具气襄、气室等结构;
动物传播:具刺、芒、钩、粘液等结构(体外传播);具有坚硬种皮的种子或浆果,经过消化道仍具有生活力,靠动物吞食后携带到另外的地方。
自播力传播:成熟后炸开而把种子弹出来;,或者以地下走茎或地匍匐枝远离母株,但传播的距离很短。
异速生长:生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列的生长,也可以用指数方程来表示之。
3繁殖
(1)繁殖
指有机体生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它是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和,包括以下方式:
营养繁殖:营养体一部分生长发育成新个体
孢子繁殖:生殖细胞(孢子)不经有性过程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繁殖:通过两性细胞核的结合形成新个体
二、繁殖成效
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的繁殖输出的总称。是衡量个体在生产子代方面对未来世代生存和发展的贡献,是物种固有的遗传特性,但具有一定的生态可塑性。
(一)繁殖价值
繁殖价值: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包括现实繁殖价值(Present reproduction)和剩余繁殖价值(residual reproduction)。前者表示当年的生育力,后者表示余生中繁殖的期望值。
繁殖价值;
K策略者和r策略者繁衍的波动性与稳定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多媒体展示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引入: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种群生活史
一生活史概述
生活史(1ife history):一个生物从出生、生长、分化、繁殖、衰老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或者生活周期(1ife cycle)。
生活史变异(enormous variation):不同种类其生活史存在巨大差异。
地形条件:间接作用,主要作用于传播因子,如平原、高山、丘陵等
(3)动物的主动传播
动物的扩散大多数表现为主动扩散。(有些小型动物的扩散有时具有偶然性.例如,幼小的昆虫碰上气流时容易气流的影响呈被动扩散)。
★影响动物传播的原因:
食物资源不足;社会等到级低;领域性个体被亲代所驱逐;气候季节变化;避天敌;寻配偶、生境灾变、环境污染等。
制约因素:⑴生物的遗传特性(不能改变);
⑵外界环境的影响——生态可塑性;
⑶一些遗传特性受另一些遗传特性的制约。
关键组分:个体大小、生长与发育、繁殖、寿命。
1个体大小与寿命:个体大小寿命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放在一起讨论。
个体大小是生物体明显的表面形状,不同种群个体大小存在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个体大小由遗传特点所决定,但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动物的Berger法则和Allen法则,植物种子大小的差异等。一般来说,个体大小与生活周期的长短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物种个体的增大具有寿命增长的趋势。
2生长与发育
(1)概念
生长:生物在生活史中经历重量和体积的增加,细胞数量增长的过程(二者并不一定同时增加)。
发育:伴随着生长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到形成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的个体,这个总的转变过程称为发育。
(2)生物有机体几乎都有相同的规律,即成S型生长。
S型生长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4扩散
(1)扩散
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形为过程,即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别一个生境中。扩散方式可以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不同生物有不同扩散方式,有的仅一种,有的两种兼有。
(2)植物的被动扩散(繁殖体的传播)
繁殖体:包括种子、孢子、果实、鳞茎、块茎以及繁殖新个体的任何部分。
繁殖体的传播决定可动性、传播因子、地形条件等。
(2Biblioteka Baidu繁殖意义
在现存环境条件下的扩展性;繁殖潜力;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的进化速度。
有性生殖的优点:来自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重新配对的方式使子代更具变异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无性繁殖的优点:比较而言,无性生殖不经过复杂的有性过程和胚胎发育阶段,它的子代是来自同一基因型的亲体,因而在扩展性、繁殖速度与繁殖潜力上比有性生殖更具优势。
物种个体大小与寿命具相关性的分析
(1)从生存角度讲,大个体占优势:个体大的物种在异质性环境中更有可能保持它的调节功能长久不变,容易在适应环境中长期占统治地位。
(2)从发展角度讲,小个体具有优势:个体小的物种由于寿命短,世代更新快,每个世代有更多的双亲结合,从而产生更多的遗传异质性后代,增大生态适应幅度,进化速度加快。
L1期-停滞期:生物体的准备生长期,概括起来,可能受幼体小,分裂细胞少,器官未完全形成,获得物质、能量能力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L2期-指数期:生物的真正生长期,生长的内外因素达最佳生长状态。
L3期-静止期:当越来越多的细细开始死亡,细胞分裂及组织、器官形成减漫,最终达到平衡,成静止状态。
(3)按英国动物学家Huxley(赫胥黎)的相对生长定律: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整体和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生长比例总是保持协调的,可用指数方程表示之。但也有列外,则称异速生长。
★动物扩散的方式:迁出、迁入、迁移(鱼类:洄游;鸟类,兽类:迁徙)。
迁移进一步可分为:外因性迁移(exogenous migration):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外因性迁移又可分为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两种。昼夜迁移、季节性迁移是周期性迁移;非周期性迁移与外界条件的非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特别与生活条件的剧烈恶化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