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良─知─就王能守成仁为《圣王贤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 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 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 “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 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 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天理是本原 人性亦天理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南理宋学)的朱集熹:大成者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4)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的观点: ①伦理观: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 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 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
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 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 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 “存天理,灭人欲” 。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怎样理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 比如人人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为什么天下 不孝子孙这么多呢,阳明的解释是心被私欲 所隔蔽,就好像太阳被浮云遮蔽一样。有孝 顺的心,那么就会有孝顺的行为,并不是做 各种冬温夏清的仪节这就叫做孝顺父母,否 则戏子也可以在戏台上表演出冬温夏清的仪 节,但是不可以据此就说戏子是孝顺的,真 正的“孝”是要顺着这颗孝心的天理,自然 而然地就会有冬温夏清的行为,冬天会知道 父母冷了要多保暖,夏天天热会使父母清凉 。
• ⑵内容: • ①哲学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②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 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 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 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 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 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 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 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是前所未有的。”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二十四孝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 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 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 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 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 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重点学习目标】
• 1、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的发展 状况,并概括出宋代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
• 2、识记、理解和运用二程、朱熹和陆九渊、王 阳明的思想主张。
• 3、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4、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历史背景
◇ ①魏晋南北朝,面临严峻挑战,吸收佛、 道思想,有了新发展 ◇ ②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 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良 知就是天理,所谓穷理尽性应该在心上求, 而不应该假于外物,解释“格物”的“格” 乃是《孟子》中“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的“格”,就是正的意思,物作“事”字义 ,格物就是正物,这些理本身是存在于我心 的,即良知,只要不断地存养天理,使良知 不被私欲间断,在具体的事中去致吾心之良 知,这就是知行合一了,这也是《大学》中 所讲的格致诚正的功夫真正的着力点。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陆王心学
材料二 “夫致”人就者是,达天到;地之“良心知,”天地 万物,本吾一即就体本 是心 “者理,也”是。人。…所“固…致有是良的知非善”之性就,心, 不虑而知,不是学通过而内能心,反所省克谓服良私知欲也,回。
陆九渊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 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 志等 。
陆王心学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
都“可你以嘴成巴为不圣能“贤 说心, 话”就 ,是以 耳写 朵万字 也物问 听的王 不本守到仁声原。音王,问那:你
◇ ③唐朝提出“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 ◇ ③宋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业、 手工业恢复、发展,推动科技进步;重文轻 武。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 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论化、思辨 化),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对理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辨析】程朱理学是很深奥的内容,很难理解。学习 时理解程朱理学的含义,如在理学家看来,“理”是 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 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 在地联系起来。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 (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 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 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 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 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 ③朱熹
④李贽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 ①③④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 成,尊老子为教主。讲求道法自然,修炼养生,长, 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
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 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 “不备”,要么是“不明”。
• 材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 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 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 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 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 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 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 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 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 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D.②③④
• 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 末思想家李贽提出。
程
朱
宋理 明学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学
程
程
朱
颢
颐
熹
陆
王
九
守
渊
仁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 材击料力二,在风当吹时旗引动,起一强位烈僧的人说是 旗反动响,并另深一刻位影说响是了风后动世,的陆思九渊过 去想跟体这系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
美
“酷吏以法杀人,后
丽 ”
儒以理杀人。”
的
“人死于法,犹有怜
三
寸 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金
莲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 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 “吃人”!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主题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 原
“心”是万物的本 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根据上述史料,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 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 ①儒学思想受到怀疑; • ②社会普遍崇信佛教; • ③三教鼎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 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 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 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Hale Waihona Puke Baidu者
影 维护专制统治。
响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
积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影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响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程
朱
宋理 明学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学
程
程
朱
颢
颐
熹
陆
王
九
守
渊
仁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天理是宇宙本源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 ①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提
出“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
• ②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 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 ⑴背景: • ①明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危机;②继承
发展陆九渊学说;③吸取佛教思想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 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 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 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 “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 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 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 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 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 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 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 “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 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 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 得好,死得好!”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把握“理”?
格物致知
(3)二程的观点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 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致良 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 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思想核心:“致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 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 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 “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 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 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天理是本原 人性亦天理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南理宋学)的朱集熹:大成者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4)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的观点: ①伦理观: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 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 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
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 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 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 “存天理,灭人欲” 。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怎样理解王守仁的「知行合一」?
• 比如人人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为什么天下 不孝子孙这么多呢,阳明的解释是心被私欲 所隔蔽,就好像太阳被浮云遮蔽一样。有孝 顺的心,那么就会有孝顺的行为,并不是做 各种冬温夏清的仪节这就叫做孝顺父母,否 则戏子也可以在戏台上表演出冬温夏清的仪 节,但是不可以据此就说戏子是孝顺的,真 正的“孝”是要顺着这颗孝心的天理,自然 而然地就会有冬温夏清的行为,冬天会知道 父母冷了要多保暖,夏天天热会使父母清凉 。
• ⑵内容: • ①哲学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②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 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 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 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 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 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 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 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是前所未有的。”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二十四孝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 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 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 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 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 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 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重点学习目标】
• 1、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的发展 状况,并概括出宋代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
• 2、识记、理解和运用二程、朱熹和陆九渊、王 阳明的思想主张。
• 3、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4、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历史背景
◇ ①魏晋南北朝,面临严峻挑战,吸收佛、 道思想,有了新发展 ◇ ②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 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良 知就是天理,所谓穷理尽性应该在心上求, 而不应该假于外物,解释“格物”的“格” 乃是《孟子》中“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的“格”,就是正的意思,物作“事”字义 ,格物就是正物,这些理本身是存在于我心 的,即良知,只要不断地存养天理,使良知 不被私欲间断,在具体的事中去致吾心之良 知,这就是知行合一了,这也是《大学》中 所讲的格致诚正的功夫真正的着力点。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陆王心学
材料二 “夫致”人就者是,达天到;地之“良心知,”天地 万物,本吾一即就体本 是心 “者理,也”是。人。…所“固…致有是良的知非善”之性就,心, 不虑而知,不是学通过而内能心,反所省克谓服良私知欲也,回。
陆九渊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即
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 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 志等 。
陆王心学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
都“可你以嘴成巴为不圣能“贤 说心, 话”就 ,是以 耳写 朵万字 也物问 听的王 不本守到仁声原。音王,问那:你
◇ ③唐朝提出“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 ◇ ③宋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农业、 手工业恢复、发展,推动科技进步;重文轻 武。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 ____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论化、思辨 化),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对理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辨析】程朱理学是很深奥的内容,很难理解。学习 时理解程朱理学的含义,如在理学家看来,“理”是 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 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 在地联系起来。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 (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 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 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 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 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 ③朱熹
④李贽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 ①③④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 成,尊老子为教主。讲求道法自然,修炼养生,长, 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
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 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 “不备”,要么是“不明”。
• 材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 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 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 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 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 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 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 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 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 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 “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 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D.②③④
• 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 末思想家李贽提出。
程
朱
宋理 明学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学
程
程
朱
颢
颐
熹
陆
王
九
守
渊
仁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 材击料力二,在风当吹时旗引动,起一强位烈僧的人说是 旗反动响,并另深一刻位影说响是了风后动世,的陆思九渊过 去想跟体这系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
美
“酷吏以法杀人,后
丽 ”
儒以理杀人。”
的
“人死于法,犹有怜
三
寸 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金
莲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 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 “吃人”!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主题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 原
“心”是万物的本 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根据上述史料,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 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 ①儒学思想受到怀疑; • ②社会普遍崇信佛教; • ③三教鼎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 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 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 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Hale Waihona Puke Baidu者
影 维护专制统治。
响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
积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影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响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程
朱
宋理 明学
理
学
主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学
程
程
朱
颢
颐
熹
陆
王
九
守
渊
仁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天理是宇宙本源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 ①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提
出“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
• ②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 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 ⑴背景: • ①明中期以后,封建专制统治危机;②继承
发展陆九渊学说;③吸取佛教思想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 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 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 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 “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 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 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 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 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 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 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 “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 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 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 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 得好,死得好!”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把握“理”?
格物致知
(3)二程的观点 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 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致良 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历史 第3课《 宋明理 学》课 件 ( 4 7张)-精 品教学 课件p pt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 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