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农法律法规与农村政策法规知识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法

2、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刑法

5、犯罪主观方面

6、故意犯罪

7、过失犯罪

8、刑罚

9、自首

10、立功

11、缓刑

12、减刑

13、假释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6、民事法律行为

17、代理

18、民事诉讼时效

19、所有权

20、按份共有

21、共同共有

22、他物权

23、遗嘱

24、合同

25、要约

26、证据

27、侦查

28、取保侯审

29、辩护

30、行政诉讼

【参考答案】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体现着一定阶级的专政,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4、刑法: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如何处罚的法律。

5、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6、故意犯罪: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7、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8、刑罚:是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方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对犯罪分子适用。

9、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交待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10、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11、缓刑: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12、减刑: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而减轻其刑罚执行的制度。

13、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的刑期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1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6、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7、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该行为产生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18、诉讼时效:指在法定期间内,当事人如果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丧失在诉讼中的胜诉权的制度。

19、所有权:指财产的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依法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0、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按确定的份额对同一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共有。

21、共同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不分份额地对同一财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22、他物权:指财产的非所有人根据法律规定或所有人的意志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享有的进行有限支配的物权。

23、遗嘱:指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个人财产及与财产相关的其他事务进行预先的处分,并于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4、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协议。

25、要约:要约是表达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愿。

26、证据: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27、侦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仅限于自侦案件)的职责,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和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证据、鉴定、通缉等手段,查明案件真实情况。

28、取保侯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未被拘留和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方法。

29、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指控,根据事实和法律,指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0、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共人员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决的诉讼活动。

二、简答题

1、法具有哪些特征?

答:法具有下列特征:

(1)具有规范性;

(2)具有国家意志性;

(3)具有国家强制性;

(4)具有普遍性。

2、法与政策的区别是什么?

答:二者的区别是:

(1)两者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

(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3)两者调整的范围、方式不同;

(5)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

3、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起源的时间不同;

(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3)两者的具体内容规定不完全相同;

(4)两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6)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

4、我国的各主要国家机构的地位是什么?

答:我国的各主要国家机构及其地位是: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具有最高地位。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也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向全国人大负责,并在人大开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居于国家机构的首脑地位,所从事的一切职务活动都以国家最高代表的身份进行,但没有超越或与全国人大相等的权力,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受人大监督,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