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主要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先锋霉素)
与青霉素G比较: ① 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β内酰胺环 。 ② 抗菌机制相同
③ 抗菌谱较广 ④ 耐青霉素酶,不宜产生耐药性
⑤ 过敏反应较少,部分药物可口服
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一代:头孢氨苄(Ⅳ)、唑啉(Ⅴ)
青霉素发现者、英国 科学家弗莱明
霍华德·弗罗里与弗莱明、钱恩 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 奖
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PG)
“史上第一个抗生素”(1942年)
钠盐或钾盐:稳定,易溶于水,易于保存
水溶液:24h降解,易被酸、碱、醇、氧化 剂、金属离子 、 青 霉 素 酶 ( β-内酰胺 酶 ) 分 解破坏
(混悬剂) 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注 15d
【抗菌作用】
G+菌首选药
1.抗菌谱 为窄谱杀菌药,繁殖期有效
G+球菌:溶链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 放线菌、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感染
对真菌、病毒、立克次体 、 衣 原 体 、 支 原 体 、原虫无 效
金葡菌、淋球菌 、 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对该 药易产生耐药。
【临床应用 1】. 链球菌感染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心脑、创伤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2. 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素 ;
PG 优点:高效、低毒、廉价
与PG交叉过敏 药前t.c.s
缺点:窄谱、不耐酸、不耐酶、易过敏
1. 耐酸
代表:青霉素V 抗菌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 耐酸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对G+菌不及青霉素G。 耐酶—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 氟 氯西林最强 ( M R S A 无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主要经胆汁排泄。
四代头孢特点比较: 对G+菌(耐药金葡菌):1代﹥2代﹥3代 对G一菌:3代﹥2代﹥1代 肾毒性:1代﹥2代﹥3代(基无) 对酶稳定性:3代﹥2代﹥1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G+菌、 G一菌均有高效,对β-内酰胺酶高度 稳定,对肾无毒性
脂多糖三层结构
【抗菌作用】
3. 耐药机制 l产生水解酶(青霉素酶)—— 水解β-内酰胺环 l靶位结构PBPs改变——降低PG亲和力 l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药物不能到达靶位 l缺乏自溶酶——菌体自溶减少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5种
(X、F、G、K、双氢F),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
内注射时,头痛、癫痫、惊厥、昏迷等
3.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过程中出现
发冷、发热、头痛,开始治疗后6-8h发生;多数在 发作后12-24h消失,少数致死(加用泼尼松)—— 初次给小剂量,逐渐加量
4. 其他:肌注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钾盐
),钾、钠盐大量静脉注射易引起高血钾、高血钠 症
二 半合成青霉素
缺损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细菌裂解、死亡
自溶酶活化
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抗菌特点:
1. 对繁殖期强,对静止期弱:新合成细胞壁无作用
2. 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人细胞无细胞壁
3. 对 G+作用强,对G-作用弱
G+菌细胞壁厚而坚韧黏 肽层数达50层以上
G-菌黏肽层1-3层、黏肽 层外有脂蛋白、外膜、
3.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4. 放线菌病
5.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最为常见,10%左右)
①一般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发热、 气管痉挛、血清病、剥脱性皮炎
②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四 肢冰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 。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
需现用现配(超6h不用)
避免配伍
【体内过程】 吸收:不耐酸—p.o.无效;常i.m.、i.v.gtt; 分布:全身各组织,不易透过血脑(炎症除外) 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多数、丙磺舒竞争) 普通制剂:t1/2=0.5-1h,维持4-6h(肾功↓达7-10h)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 肌注 24h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
Ø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Ø头孢菌素类 Ø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
【抗菌机制 与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粘肽 (肽聚糖) 抑制转肽酶
β-内酰胺环+ PBPS
× 细胞壁
效)
耐酸—口服吸收好。
3. 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G+弱于PG G-强于PG
氨苄西林: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呼吸道感染 阿莫西林: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
4. 抗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
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替卡、 不耐酸、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临床应用:烧伤、术后、伤口继发感染等
避免久置、避免饥饿时给药 5 .备用:肾上腺素
wk.baidu.com
抢救 一定要及时!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
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
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
2.青霉素脑病:脑膜炎静滴大剂量、肾损严重、鞘
拉定(Ⅵ)、噻吩(I)、噻啶(Ⅱ)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他定、曲松、克肟 第四代:头孢匹罗、吡肟
体内过程
1. 吸收:多数注射给药 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他啶等可口服
。 2. 分布:体内分布广泛。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
透力强,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多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
过敏性休克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 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
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
PG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防治? 1.问: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2.试:初次注射、停药间隔3d以上,更换批号时 作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3 .观察:注射后留观30分钟 4 .避免:避免配伍、避免局部用药、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先锋霉素)
与青霉素G比较: ① 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β内酰胺环 。 ② 抗菌机制相同
③ 抗菌谱较广 ④ 耐青霉素酶,不宜产生耐药性
⑤ 过敏反应较少,部分药物可口服
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一代:头孢氨苄(Ⅳ)、唑啉(Ⅴ)
青霉素发现者、英国 科学家弗莱明
霍华德·弗罗里与弗莱明、钱恩 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 奖
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PG)
“史上第一个抗生素”(1942年)
钠盐或钾盐:稳定,易溶于水,易于保存
水溶液:24h降解,易被酸、碱、醇、氧化 剂、金属离子 、 青 霉 素 酶 ( β-内酰胺 酶 ) 分 解破坏
(混悬剂) 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注 15d
【抗菌作用】
G+菌首选药
1.抗菌谱 为窄谱杀菌药,繁殖期有效
G+球菌:溶链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 放线菌、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感染
对真菌、病毒、立克次体 、 衣 原 体 、 支 原 体 、原虫无 效
金葡菌、淋球菌 、 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对该 药易产生耐药。
【临床应用 1】. 链球菌感染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心脑、创伤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
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2. 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素 ;
PG 优点:高效、低毒、廉价
与PG交叉过敏 药前t.c.s
缺点:窄谱、不耐酸、不耐酶、易过敏
1. 耐酸
代表:青霉素V 抗菌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 耐酸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对G+菌不及青霉素G。 耐酶—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 氟 氯西林最强 ( M R S A 无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主要经胆汁排泄。
四代头孢特点比较: 对G+菌(耐药金葡菌):1代﹥2代﹥3代 对G一菌:3代﹥2代﹥1代 肾毒性:1代﹥2代﹥3代(基无) 对酶稳定性:3代﹥2代﹥1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G+菌、 G一菌均有高效,对β-内酰胺酶高度 稳定,对肾无毒性
脂多糖三层结构
【抗菌作用】
3. 耐药机制 l产生水解酶(青霉素酶)—— 水解β-内酰胺环 l靶位结构PBPs改变——降低PG亲和力 l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药物不能到达靶位 l缺乏自溶酶——菌体自溶减少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5种
(X、F、G、K、双氢F),其中以青霉素G 性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
内注射时,头痛、癫痫、惊厥、昏迷等
3.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过程中出现
发冷、发热、头痛,开始治疗后6-8h发生;多数在 发作后12-24h消失,少数致死(加用泼尼松)—— 初次给小剂量,逐渐加量
4. 其他:肌注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钾盐
),钾、钠盐大量静脉注射易引起高血钾、高血钠 症
二 半合成青霉素
缺损
菌体膨胀、变形
水分内渗
细菌裂解、死亡
自溶酶活化
葡萄球菌
给药后的葡萄球菌
抗菌特点:
1. 对繁殖期强,对静止期弱:新合成细胞壁无作用
2. 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人细胞无细胞壁
3. 对 G+作用强,对G-作用弱
G+菌细胞壁厚而坚韧黏 肽层数达50层以上
G-菌黏肽层1-3层、黏肽 层外有脂蛋白、外膜、
3.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
4. 放线菌病
5.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最为常见,10%左右)
①一般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发热、 气管痉挛、血清病、剥脱性皮炎
②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四 肢冰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 。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
需现用现配(超6h不用)
避免配伍
【体内过程】 吸收:不耐酸—p.o.无效;常i.m.、i.v.gtt; 分布:全身各组织,不易透过血脑(炎症除外) 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多数、丙磺舒竞争) 普通制剂:t1/2=0.5-1h,维持4-6h(肾功↓达7-10h) 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 肌注 24h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
Ø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Ø头孢菌素类 Ø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等
【抗菌机制 与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粘肽 (肽聚糖) 抑制转肽酶
β-内酰胺环+ PBPS
× 细胞壁
效)
耐酸—口服吸收好。
3. 广谱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G+弱于PG G-强于PG
氨苄西林: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呼吸道感染 阿莫西林: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
4. 抗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青霉素
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替卡、 不耐酸、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临床应用:烧伤、术后、伤口继发感染等
避免久置、避免饥饿时给药 5 .备用:肾上腺素
wk.baidu.com
抢救 一定要及时!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
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剂等,
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
2.青霉素脑病:脑膜炎静滴大剂量、肾损严重、鞘
拉定(Ⅵ)、噻吩(I)、噻啶(Ⅱ) 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他定、曲松、克肟 第四代:头孢匹罗、吡肟
体内过程
1. 吸收:多数注射给药 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他啶等可口服
。 2. 分布:体内分布广泛。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穿
透力强,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血眼屏障 3. 排泄:主要经肾脏排泄
(多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
过敏性休克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 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
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
PG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防治? 1.问: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 2.试:初次注射、停药间隔3d以上,更换批号时 作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3 .观察:注射后留观30分钟 4 .避免:避免配伍、避免局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