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如何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价值源泉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有两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价值源泉是科学技术,是物化劳动,因而仅适用于物物交换或简单商品经济的劳动价值论(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第二种观点认为,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价值的源泉依然是劳动,人的劳动依然是决定性要素。任何自动化生产体系都是由人研制设计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控制和维修。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是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变资本,其价值只有转移问题,没有创造问题。但使用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的资本家却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一,首先使用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又可分为外企业转移说和本企业创造说,前者认为它是从比较落后的企业转移过来的,后者认为它由这种劳动生产力特别高的企业自己创造的,因为这种劳动会起到自乘劳动的作用,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要比一般劳动力多。第二,当整个社会普遍使用自动化机器体系时,资本家阶级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三,普遍使用自动化机器体系的行业,其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中,能够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一部分剩余价值。第四,首先使用生产自动化机器的国家,其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得国际超额剩余价值。第五,从事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的劳动,都是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能够在同样的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一种观点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

关系就必然存在,反映这种经济关系的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所谓科学技术或物化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不可能是马克思所讲的其本质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价值,因为科学技术或物化劳动这些物的东西,既无法创造这种特定含义的价值,这些物本身又没有获取某种利益的意识或需求,它们只不过是受某种特定人群的意志支配,并为其利益服务罢了。在商品经济中,任何形式的经济活动,想躲开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都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观点虽然基本符合理论逻辑,但缺乏现实感,不易具体深入地解释复杂多变的现实,使人们难免认为这种理论的苍白与空洞,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活生生的现实。超额剩余价值的本企业创造与马克思劳动生产率的概念相矛盾,其转移说也很难与现实相符。在现实中,当首先使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获取高利润后,同部门内其余企业的利润并未减少,或减少的数额远不及先进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在该类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尤其如此。也有人质疑,劳动复杂程度并不高的高中毕业生,经过短训就可以从事自动化机器体系的操作,这种操作却能生产出大量的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往往能够取得十分可观的销售收入。对于以上质疑,要做出符合实际和理论要求的回答,就必须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使之能够真正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发展的有效理论。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研究问题的坐标或思路,从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视角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改变为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我们应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在建立他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时,当时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既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更与我们当代科技加速发展和高度扩散所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有

着根本的区分。作为对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要能够准确、具体和及时地反映这种变化,这是我们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要求。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复杂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之间的关系。这是两个联系紧密又有明显区分的概念。一般而言,越是复杂劳动力,其劳动就越可能具有创造性。因为越是复杂劳动力,他们就越是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某一特定领域的理论知识,他们的实践就越具有前沿性。但绝不能把复杂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等同起来。前者是从这种劳动力的形成特点而言的,是由这种劳动力在形成时所投入的教育费用的高低和其所放弃的收入多少决定的。一般而言,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所支出的教育费用越多,其劳动的复杂程度就越高。而后者是从这种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言的。在汉语词典中,“创”的意思是“开始、初次做”,创造是指想出、建立或做出原来没有的东西。顾名思义,创造性劳动是指想出新思想、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的活动。例如: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生产工具的改进、种子的改良、制度或体制的创新、新的机制的设计和建立、新的工作程序的创设以及新的管理思想或理论的产生等活动都可以认为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研制设计出更好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或管理方法,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二是研制出具有更好效用或更低成本的新产品;三是对原有产品效能的不断提高和改进。这些创造性劳动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培养复杂劳动力的教育费用支出总是远远小于这种劳动力作用结果所节约的社会劳动。因为越是创造性劳动就越能够发掘

自然力,利用自然力,就越是能够无偿地使用自然界赋予的强大的物质力量。这正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经济产生的根源。从复杂劳动到创造性劳动还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复杂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要与所学专业对口,一个所用非所学的人是很难有创造性的。其次,个人的努力程度,甚至个人的天赋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劳动的创造性。接受同样教育程度的人,在日后的工作中所表现的劳动创造性往往很不相同,有的差别还很大。对于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价值源泉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扩大了,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处在生产现场的背后,而且,他们的劳动复杂程度一般较高。这些认识无疑是对的,但不够深入全面。固然,这些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的复杂程度较高,有的甚至是当代社会中最高的,但这并不能令人心服地解释生产自动化现象。因为劳动的复杂程度是说明在同样的时间内能创造多少价值量,而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是说明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是如何减少的。正是因为这种减少,才有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个别价值的降低,才有超额剩余价值解释的理由。因而用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扩大和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等这些引起的价值总量增加的因素来说明个别价值的降低是南辕北辙。生产自动化机器体系是一小部分极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所研制和设计的,这种创造性劳动自觉地利用了客观规律,发掘和利用了潜在的自然力,使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的自然力能够无偿地为人们所利用,大大替代了人类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