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性力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 E / E 0.1时,F1 / FY 1.041 F1 1 1 p FY 1 2 E 考虑材料强化与理想塑性极限载荷差别不大
F1—并不是桁架承载能力的极限,由强化材料制成的结构不会发生塑性流动,也不存在塑性极限载荷。 强化材料制成的桁架也有三个变形阶段:弹性阶段、约束塑性阶段、自由塑性变形阶段
2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剪应力强度=等效剪应力(由纯剪切 1 , 2 0, 3 得出 ):
J2 '
1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6 1 ○定义:在 - 平面上以( i ,0)三点中任意两点为直径端点,可做三个莫尔圆
3 后继屈服 ○ 曲线
1、材料的后继屈服曲线与先前的变形历史有关; 2、塑性变形后的屈服曲线在受载方向变尖 ,屈服载荷提高, 与此相反,在加载方向相反的一侧变钝,且屈服载荷降低; 特点 包辛格效应来源类似:晶粒的不同方向上产生不同的滑移; 3、初始、后继屈服极限均不能超出极限曲线之外(极限曲线是所 有后继屈服曲线的外包络线); 4、三种屈服曲线都是外凸的曲线。
ij = m ij eij 应变球张量+应变偏张量=体积改变+形状改变
应变张量不变量: I1、I 2、I3 (类似应力张量不变量) 应变偏张量不变量: I1 '、I 2 '、I3(类似应力偏张量不变量) '
e11 I1 ' 0 e12 e13 e12 e22 e23 e13 e11 e23 0 0 e33 0 e11 0 0 0 0 0 0 0 0 0 e23 0 应变偏张量eij只与材料 e23 单元体的剪切变形有关 0
2 主剪应力:三个圆的三个半径,最大者为最大剪应力; ○ 3 移轴后的三向莫尔圆正是描述应力偏张量的三向 Mohr 圆. ○
5、三 向莫 尔圆 和洛 德参 数
莫 尔 圆
洛 德 参 数
圆心到 2之间的距离MP2 =(2 2 -1 - 3)/2
由MP2与MP 1之比确定 2在 1与 3之间的相对位置:
L 直线:主应力空间中过原点并与坐标轴成等角的直线(静水压力状态——不产生塑性变形) ; π平面:主应力空间中过原点而与直线 L 相垂直的平面(只有应力偏张量、不引起体积改变) 。
1)主应力空间中任一点 P 向量可表示为: OP OP 1 OP 2 平面分量+L直线分量
大小:与 J 2 '成正比 2) 平面投影OP 1 : 方向:与 有关
3、 偏张量 进一步分 解
1、 等斜面
正应变: 8 =(1 + 2 + 3)/3 2 2 2 剪应变: 8 2 8 2 (1 2 ) ( 2 3 ) ( 3 1 ) / 3 8 I 2 '/ 3
Ni li ( —主应力)
2、主 应力 和应 力不 变量
J1 kk = 1 + 2 + 3 1 方程: ij ij 0 3 J1 2 J 2 J 3 0其中 J 2 ( ii kk ik ki )=-( 1 2 + 2 3 3 1 ) 2 J 3 ij 1 2 3
2 2 2 2 F8 8 2 J 2 '/ 3 = (1 - 2) +( 2 - 3) +( 3 - 1) /3 2
八面体上的剪应力: 8
金属材料的屈服条件主要取决于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 J 2 ' (应力平方的量纲)
4、等 效应 力
应力强度=等效应力: J 2 ' = 2 / 3 3J 2 ' 1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 弹性与塑性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应力—应变关系是否线性,而在于卸载后变形是否可恢复 ○ 2 低碳钢屈服阶段很长,铝、铜、某些高强度合金钢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此时取 0.2%塑性 ○ 应变对应的应力为条件屈服应力 0.2 ) ;
1、简单 3 塑性变形量 p / E ( E 弹性模量;Et 切线模量) 一、金 拉 伸 试 ○ 4 简单拉伸件塑性时 d E d 属材 验 ○ (拉伸 d 0); d Ed (压缩 d 0) t 5 料的 ○塑性变形后反向加载(单晶体:反向也对称强化;多晶体:反向弱化—包辛格效应) 6 高温蠕变:应力不变时应变仍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 塑性 塑性变形不引起体积变化 性质 1 静水压力与材料体积改变之间近似服从线弹性规律 金属材料发生大塑性变形时可忽略弹性 2 静水压 ○ 体积变化 力试验
sij sij / 2 2 2 应力偏张量: s j j m不变量J 2 ' ( s1s2 s2 s3 s3 s1 ) ( s12 s2 s3 )/2 [( ) 2 ( ) 2 ( ) 2 ] / 6 2 2 3 3 1 1
3
第三章-2:应变分析
1、Cauchy 关系(张量式) : ij ( i, j j,i ) / 2
2、 xy、 yz、 zx与工程剪应变 xy、 yz、 zx相差一半 关系式能统一用张量表示
一、 格林(green)应变张量: 位移 ij (i, j j ,i +k ,i k , j ) / 2 与应 Lagrange 法:在物体变形前的初始坐标 3、描述变 变的 在小变形情况下用 Cauchy 关系式代替格林应 形的两种 中描述 关系 变张量 方法 Euler 法:在物体变形后的瞬时坐标中描述 二、 应变 张量 的分 解和 应变 张量 的不 变量 1、分解 2、 不变量
= Y +H
n
(0 n 1)
1)n=0:刚塑性材料; 2)0<n≤1:刚线性强化材料 1)弹性范围内用 Hooke 定律表达; 2)塑性范围内用幂函数表达。 1)该曲线在 =0 处的斜率为 E; 2)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趋于 Y 。
修正的鲁得维克式:
(当 Y / E ) E n Y ( E / Y ) (当 Y / E )
6、塑性变形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静水压力不产生塑性变形; E (切线模量) 0 7、应力单调变化时有: E (弹性模量) E(割线模量) s t
简化模型 四、材 料塑 性行 2、应力、 为的 应变曲线 理想 的理想化 经验公式 化 模型
○ 1 理想弹性○ 2 理想刚塑性○ 3 刚线性强化○ 4 理想弹塑性○ 5 弹—线性强化 鲁得维克表达式:
几何大变形对结构承载能力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一旦结构进入塑性流动阶段(对理想塑性材 料)或自由塑性塑性变形阶段(对强化材料制成的结构) ,几何大变形对于结构的弹塑性性态 来说,一般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甚至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极限载荷值不因加载路径的不同而改变; 非比例加载 应力相同 2、达到塑性极限载荷时,所得杆件中 比例加载 应变、位移不同 3、塑性变形的加载历史很重要
d / d (此时d / d 0)
1、材料的塑性行为与时间、温度无关——研究常温静载下的材料; 2、材料具有无限的韧性; 1、 材料塑 3、变形前材料是初始各向同性的,且拉伸、压缩的真应力—自然应变曲线一致 性行为基 4、重新加载后的屈服应力(后继屈服应力)=卸载前的应力 本假设 5、应变可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 = e p
等斜面(八面体面):此平面的法线与三个应力主轴夹角相等,任一点共有 8 个此面;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 应 力 分 析
3、等 斜面 上的 应力
2 2 八面体面受力: F8 1l1 2l2 3l3 12 2 3 2 2 2 2
法线 N 方向受力: 8
2
2 2 1l12 2l2 3l3 (1 2 3)/3= m =J1
载荷空间
以结构上作用的各独立外载作为坐标轴形成的空间称作载荷空间。
1 屈服曲线 初始弹性极限曲线,由 1 Y; 2 Y; 3 Y 确定 ○
5、 载荷平 面内的 屈服曲 线和极 限曲线
2 极限曲线 发生无限制的塑性流动:形成塑性极限曲线—极限曲线 ○
后继弹性极限曲线:塑性变形后重新加载得到的屈服曲线,残余应力与新载荷 的叠加;
2
第三章-1:应力分析
1、应 力张 量及 其分 解
柯西定理:法线为 N 的斜面上受力—— S N 1 = ij l j (张量) 应力分解: ij m ij sij 应力球张量+应力偏张量 塑性状态后:体积变形是弹性的,只与应力球张量有关,形状改变只与应力偏张量有关 主平面: S N (力)与N(法线)重合 S
○ 2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静水压力无关
1、滑移面:晶体各层原子间发生的相对滑移总是平行于这种原子密排的平面,这种大密度平面称为滑移面。
二、塑 性变 形的 物理 基础 三、轴 向拉 伸时 的塑 性失 稳
2、滑移方向:滑移面内,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是最容易发生滑移的,称为滑移方向; 3、滑移系:每个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构成一滑移系。 (体心立方—12;面心立方—48;密排六方—3) 1、为使晶体发生塑性变形,外加应力至少在一个滑移方向上的剪应力分量达到剪切屈服应力 Y ; 位错 刃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 F 平行; 螺形位错:位错运动方向与 F 垂直。 位错在晶体内的运动是塑性变形的根源; 塑性变形时位错型聚集、 杂质原则阻碍滑移造成强化。
普拉格表达式:
Y tanh( E / Y )
○ 1 等向强化:不考虑包辛格效应;
3、 强化模 ○ 2 随动强化:考虑包辛格效应且总的弹性范围大小不变(卸载时正负弹性与正常正负弹性) ; 型
○ 3 组合强化模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
第二章:结构塑性性态的基本特征
1 弹性阶段 ○ 1、理想 ○ 2 约束塑性阶段 弹塑性 3 塑性流动阶段 材料的 ○ 三杆桁 4 卸载 ○ 架 5 重复加载 ○
名义应力: =F / A0 应力 真应力: =F / A 工程应变: =(l -l0)/l0 应变 自然应变/对数应变: =ln(1+ )=ln(l /l0 )
采用应变的对数定义的优点: 1、可以对应变使用加法: 2、体积不可压缩条件: 1 2 3 0 拉伸失稳条件:
方程: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变形协调方程 Fe 弹性极限载荷 部分结构的塑性变形要受到其余部分的限制 结构将产生无限制的塑性变形 FY 塑性极限荷载(表征了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服从弹性规律,静不定系统残余应变中可以含有弹性应变 挖掘出来的是结构承载潜力,而不是材料承载潜力
2、线性 强化弹 塑性材 料的三 杆桁架 3、几何 大变形 对桁架 承载能 力的影 响 4、加载 路径对 桁架内 的应力 和应变 的影响
=-1:单向拉伸 =0:纯剪切 2 2 - 1 - 3 2 s2 s1 s3 Lode参数: = = (与球张量无关) =1:单向压缩 1 - 3 s1 s3
6、应 力空 间和 主应 力空 间
1 应力空间: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 9 维或 6 维应力空间中的一点来表示; ○ 2 主应力空间: 塑性理论 各项同性 只考虑应力大小(忽略方向) ○ 主应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