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钱大昕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史记》、《汉书》,迄《金史》、《元史》,一一校 勘,详为考证。萃其平生之学,历时近五十年,撰成《二 十二史考异》,纠举疏漏,校订讹误,驳正舛错,优于同 时其他考史著作。 其治史范围广于同时诸家。于正史、杂史而外,兼及舆地、 金石、典制、天文、历算以及音韵等。对宋、辽、金、元 四史,用功甚深,元史尤为专精。他曾打算重修《元史》, 未成。着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 《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 史拾遗》、《诸史拾遗》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除 史学外,于所涉诸学,多有创获。《三统术衍》、《四史 朔闰考》为其研治天文历算学的代表作,深为同时学者推 重。 还参与了《音韵述微》的编修。
钱大昕从上古语音材料及词义等方面进行分 析,发觉在中古时重轻唇有别之字,在上古 秦汉时期有密切关系,故于其著《潜研堂文 集‧卷十五‧答问第十二》中言:“凡今人所谓 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 古矣。”,说明了轻唇音是后出之物,在上 古之时皆为重唇音。 而钱氏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 中强调其观点:“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 唇”。
“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更是其在音 韵学上的卓见。
【古无轻唇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 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
“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 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 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 “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 [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 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 “辈” 读 双唇音,说 明 的 上面 的 声旁 “非” 在 古代 读 双唇音。汉语 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 (起)”、“孵(鸡崽叽)”、“(黄)蜂” 的 声 母 分别 读 “袍”、“抱”、“烹”。湖南 东安 的 “冯,逢,缝” 等 读 “彭”。
对“古无清唇”的否定观点:
颠倒了语音发展的历史而凭借近代读皿唇的被切字去主观认定“ 类隔” 切语上字上古必读盆唇音。 钱氏认为早期反切所以用轻唇切重唇, 正是古代轻币唇不分的证明。他在 《舌音头隔之说不可信》一文的末段说:《广韵》每卷后附“ 新添类隔今 更音和切” , 上平声八字: 卑 ( 必移切, 木府移切) 、碑( 并之切, 本符之切) 、 眉( 目悲切, 木武悲切卜·一厂平声六字⋯ ⋯ 不知何人所附。古人制反切皆取 音和. 如方、府、甫、武、符等,古皆读重唇。 “ 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 这句话是正确的, 但是认为“ 方、府、甫、武、 符” 等轻唇音字古皆读重唇, 这未免太武断了。钱氏理由是: “眉, 武悲 切” :是音和切, 而“ 眉” 认重唇, 所以“ 武” 必读重唇。事实上, 钱氏正 好把问题说颠倒了。“ 眉” 原来士洲圣唇,所以用“ 武” 字出切; 后来 “眉” 由轻科变一靛唇. 所以后孺说它的切; 舀是“ 划福” , 才疤“ 武悲 切” 改为“ 目悲切, 。这正适应语音演变的要求。
古读轻唇而后来读重唇,这是语流演变的结果。就据此来否定 古代轻唇音的存在, 这是不合历史事实的。
钱大昕在音韵学上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他首先注意到了古音声 母的研究。在他之前,人们只注意研究韵而没有注意研究声纽
(声母)。他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得出了“古无轻唇音”
和“古无舌上音”的结论。他认为:“凡轻唇之音,左读为重 唇,如后世读为轻唇音的非敷奉微四母,在汉魏以前都读重唇 帮滂并明。”又认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今 读照穿床,古读端透定。”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钱
氏以前,研究古音的人,……都只重古韵,没有讨论到古纽(声
母),首先注意到古纽问题的恐怕要算钱氏了。文和
声训进行研究,二是根据谐声偏旁进行研究,三是从类隔切进 行分析,四是从译音字进行研究。这些方法,多被后人所采用。 钱大昕还曾参加过编校《音韵述微》的工作。《音韵述微》与 钦定《音韵阐微》相表里,同是当时的音韵学专著。《音韵阐
钱大昕
音声之不通,而空言义理, 吾未见其精于义也!
钱大昕(1728年—1804年),
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 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 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 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 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 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 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 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 为“一代儒宗”。与纪昀并称 “南钱北纪”。
微》重在字音的考订,而《音韵述微》不仅注意字音的考订,
而且兼详字义,凡今义今音,亦皆纂入。从某种意义上说《音 韵述微》更是胜过钦定《音韵阐微》一筹。这其中自然也凝聚 着钱大昕所耗费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