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说课稿
董金梅
一、说教材
《方山子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推荐篇目。《方山子传》这篇文章通过苏轼与方山子在岐亭的相遇,记叙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记叙,塑造了陈慥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也借此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无限感叹。在这篇文章前,已有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引导,对如何鉴赏形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方山子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前几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
这篇文章是一篇传记文章,一般传记文章都是先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世,性情,然后介绍其主要事迹,最后是对他的评价。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在结构上却打破了一般传记文的写法,做到腾挪转换,“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上获得有益的启发。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较高一刚入校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上,能力不强;对文言文的思考探究能力更差。
本文篇幅不长,字词难度不大,又是一篇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仅仅只是满足于对文章字词的理解,对文章的翻译,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语文还提出了“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还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对《方山子传》做深层次的理解思考。
三、说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读懂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同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宗”“异”“怒”、虚词“所以”“而”“傥”
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在塑造形象和结构上的特点,获得写作上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强调学生通过人物言行来归纳人物形象,做到分析的有理有据。
2、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写作目的。
情感与价值目标:对文章中的思想倾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1、对方山子形象的归纳概括
2 、对方山子归隐的认识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四、说教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取:1、课前预习;2、课内合作探究;3、多媒体课件;4、授课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
(设计依据:河东狮吼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但它的出处,当事人却是
人们所不甚明了的,一旦学生知道河东狮吼与方山子的关系,必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后,提出以下问题
大家在课前已经对本文进行了预习,大家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对陈慥形象的归纳概括,回答时要求先找出相关语句并翻译,然后给出条理性回答,并推举出小组发言人。
3、合作探究
①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方山子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苏轼对此持什么态度?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回答时要有条理并推举小组发言人。
(设计依据:对人物形象分析后,要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原因的分析。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时可能觉得无从下手,而设计这个问题,是体现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的态度观点时要注意到作者的经历处境,有的放矢,同时带出对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相关情况的介绍,突出二人在“不遇”上的相似之处。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同时落实“阳狂”“污垢”“傥”等字词的理解)
②苏轼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他有没有做出与方山子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苏轼的思想很复杂,儒释道思想都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谪居黄州,是苏轼平生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渴望摆脱尘世烦扰,去过潇洒隐逸的生活,所以他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这也是佛道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但是在苏轼身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所以当苏轼面对人生打击时,他可以用释道思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但仍然不放弃积极入世,救世济民的人生理想。苏轼对方山子人生选择的赞赏不等于他也会走同样的道路,只是他此时心境的一种折射。同时补充苏轼离开黄州之后的人生历程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是让学生对苏轼的思想,人生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遇到挫折打击,并不是只有归隐山林一条路可走。)
③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是会作出像方山子一样的选择还是像苏轼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对于现代中学生还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引导,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
4、学习小结
5、课后作业: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等往往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规划一个无悔的人生?请对自己做个反思,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奋斗目标、具体做法。做到有条理,有重点。六、板书设计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壮年折节读书立志用世“同是天涯沦落人”
晚年归隐山林怡然自得
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完成了拟定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好,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并明确了作者为方山子立传的意图。但学生间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较少,生生互动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应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