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深部真菌感染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2.8
2.9 4.2 3.9 3.0 3.3 4.2 3.6
71.5 68.1 70.4 78.9 80.2 78.1 79.2 77.8
白色、热带、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仍较好,但是光滑和克柔的耐药率高。
Pfaller. J Clin Microbiol 2005
2002~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152例肺真菌感染中确诊38例:曲 霉39.5%,隐球菌34.2% 、毛霉10.5%,念珠菌仅5.3%
总之,目前仍以念珠菌感染为主,但发病呈下降趋势,白念减 少,克柔念和光滑念增多;曲霉比例逐年增高,可能成为主要 病原菌
存在争议,主要因诊断标准不同,国外以组织病理学或组织培养为 确诊依据,我国以痰或BALF培养为依据
支气管液
Mucor species - Microscopic Morphology, 400x Lactophenol cotton blue 大型孢子囊,无囊托,无
匍 菌丝及假根
真菌培养
结果可靠 可进行分类鉴定到种,可进行药敏试验 无菌部位分离出任何菌株,在未得到可靠证
据证明其污染时,不应确诊为污染。 有菌部位来源标本经两次或以上培养为同一
+/— ——
犁头霉/毛霉
/
—— ——
根霉
+++ ——
多烯类
++ ++(高MIC) —— ++(脂质) +/— +/—
+++(脂质)
—无活性;+/—可能有活性; +有活性,三线(至少临床有效) ++有活性,二线(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常常有效)
rDNA-ITS序列鉴定深部真菌菌种的研究进展
rDNA-ITS序列鉴定深部真菌菌种的研究进展仇萌;邹先彪【摘要】目前深部真菌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有关深部真菌菌种的鉴定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传统的菌种鉴定方法存在费时及易受实验条件影响等不足,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真菌属内不同种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本文综述了核糖体rDNA-ITS鉴定深部真菌菌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1(006)002【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ITS区;鉴定;深部真菌【作者】仇萌;邹先彪【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技术普遍开展,又因免疫障碍和艾滋病的流行,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种类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青霉菌、孢子丝菌等。
有报道,念珠菌属的感染在获得性血液感染中已经占第 4位,是院内真菌感染的 78.3%。
近年来,曲霉菌感染已经上升到了深部真菌感染的第 2位[1]。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难题,其早期诊断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在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后,菌种鉴别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
传统的真菌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及生理生化指标来来进行分析,但由于某些真菌属、种之间的形态学或生理生化差异极不显著,且真菌的培养和检出需要特殊培养条件和方法以及多数真菌的生长缓慢等特点的影响,给真菌鉴定工作带来困难。
随着 1953年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被发现在真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面有巨大的潜能,包括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s,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子杂交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RADP)等[2]。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病情恶化快
Nolla-Salas J, Sitges-Serra A, Leon-Gil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997;23:23-30
肝脾念珠菌病
由门脉循环引起
系统性念珠菌病
由胃肠道播散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白念珠菌
念珠菌血症菌种分布 (1992-2003)
% of Isolates by Year(no.tested) 1992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Species (235) (332) (413) (320) (2770) (1715) Candida albicans 44.3 53.3 54.0 54.7 59.8 65.1 Candida glabreta 16.6 20.5 15.3 15.3 16.4 14.2 Candida parapsilosi 21.7 9.0 18.9 10.3 10.7 9.3 Candida tropicalis 11.9 11.4 7.0 11.9 7.9 6.9 Candida krusei 2.6 4.2 1.7 2.8 2.7 2.7 Candida lusitaniae 2.1 0.6 0.0 2.2 1.3 0.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0.4 0.4 1.9 0.9 0.6 0.3
现状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第一位,但有下降趋势;非白念珠菌增加(其中热带第一位,克柔、近平滑增加)
途径:内源性为主(正常菌群)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科病房患者痰或咽拭子标本真菌培养 , 经 AT B —E x p r e s s i o n 全 自动 鉴定 系 统 鉴定 , 用 AT B F UNG US 3药 敏 试 剂 板 做 药 敏 。结 果 在 2 8 8 2份 单 纯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中分 离 出菌 株 3 0 4株 , 阳性 率 1 O . 5 5 , 其 中检 出菌 最 多的 科 室是 : 呼 吸消 化
随着大剂量广谱 抗菌 药物 的应用 , 激 素治疗 , 抗 肿 瘤 药 和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使 得 原 本 免 疫 力 低 下 或 有 缺 陷 的 内科 患 者 易感因素不断增加 , 临 床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日渐 增 多 , 有 的 甚 至 出 现 了二 重 感 染 。为 了 了 解 我 院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分 布 情况 , 笔者 对本 院 2 0 1 1年 1月 ~ 2 0 1 2年 6月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情 况 进 行 了统 计 和 分 类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杂志 , 2 0 0 5 , 1 5 ( 1 2 ) : 1 3 4 6 —1 3 4 8 .
[ 6 ] 黄卫青 , 侯 祖强. 镰刀菌 致毛霉 菌性肺炎 一例 [ J ] . 中华 检 验 医学 杂 志 , 2 0 0 7 , 3 0 ( 6 ) ; 6 9 4 —6 9 5 . [ 7 ] 赵亮 , 陈凌 , 陈 贻锴 , 等. 白 色 假 丝 酵 母 菌 耐 药 性 与 耐 药 基 因表 达及 蛋 白 酶 的 关 系 [ J ] . 临 床检验杂 志 , 2 0 0 7 , 2 5 ( 5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检 出真 菌 人 群 分 收 集 2 0 1 1年 1 月  ̄2 0 1 2年 6 月 我 院 住 院 部 所 有 内科 病 房 患 者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2 8 8 2例 , 嘱 患 者 留 取 清 晨 咳 出痰 收 集 于 干 净 痰 杯 中 , 咽拭 子 由医 师 取 患 者 咽部 及 扁 桃 体 分 泌物 , 标本均 2 h内送 检 。 同一 病 人 重 复 送 检 算 计 1例 , 培养 阳 性 且 多 次 培 养 为 同一 菌 种 的 确 诊 为 真 菌 感 染 _ 】 ] 。 1 . 2 培 养 与 鉴 定 方 法 ① 将 标 本 分 别 接 种 于 沙 保 罗 氏 琼 脂 平 板, 6 . 5 羊血琼脂平板 , 琼脂 从 杭 州 天 和 微 生 物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购买 , 置3 5 ℃培养 2 4 ~4 8 h , 分 离 的 菌 株 先 进 行 革 兰 氏染 色 , 镜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现状及进展
医学ppt
6
真菌感染现状
发病率高(占院感5-10%) 死亡率高(IC50% ;IA70~90%) 病情恶化快:
念珠菌血症 诊断后亡率40%
临床、实验室诊断率低
85%的IC无法获得及时诊断及治疗。 50%的IC血培养呈阴性,尸检诊断。
“两高、两低、一快”
医学ppt
7
Can we do better?
CCI≥ 0.5
口咽/直肠拭子≥102;胃液/尿/痰≥105
Pittet D, er al. Ann Surg. 1994 220: 751-758 Piarroux R, et al. CCM. 2004; 32: 2443-2449
真菌评分(Candida Score )
TPN、手术 、 多部位定植各1分;严重感染2分
用于疾病动态监测,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中华内科杂志 2006,45(8)∶ 697
医学ppt
22
Time Axis of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PA
CT positive
PCR
GM
chest X-ray
ß-glucan
culture histology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药物:特治星、安灭菌、氨苄西林、青霉素 真菌:青霉菌、交链包属、拟青霉菌交叉反应 宿主:新生儿肠道内的菌群(双岐杆菌属) 分子表面基团:双歧杆菌脂多糖、隐球菌
医学ppt
25
建议: 阴性不能排除IA;阳性应再次测定; 高危者1周监测2次
临床应用:Sandwich ELISA (Platelia) 2002年EORTC/MSG推荐作为IA诊断标准之一 2003年5月FDA批准用于癌症患者IA的临床诊断
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读书随笔
《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读书随笔一、实验诊断部分在阅读《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实验诊断部分给予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真菌感染的多种实验诊断方法,展示了在现代医学中如何精准地识别并定位真菌感染。
书中详细阐述了真菌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步骤,了解到真菌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营养等,这对准确鉴定病原体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还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为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书中介绍了PCR技术、基因测序等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这些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免疫学检测在真菌感染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书中介绍了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某些特定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真菌。
显微镜检测是最直接的检测方式之一,书中提到了显微镜检查在诊断真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直接观察样本中的菌丝和孢子,可以初步判断病原体的种类。
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深感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为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而先进的实验诊断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前提。
我也意识到了实验诊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医学研究的基石,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1. 真菌病原体概述及分类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真菌感染的防治逐渐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重点。
阅读《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让我对真菌病原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的开篇便是对真菌病原体的概述及分类,为我后续深入理解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虽然大多数真菌对人类有益,但部分种类却能够引起人类感染。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往往需要通过实验诊断来确诊。
谷丽-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鉴别-3-18
色涂片镜检发现人肺孢子菌具有确诊价值。
真菌培养
痰、ETA、BALF、PSB 标本、胸腔积液、支气 管粘膜活检标本、肺活 检或其他组织标本、血 液,关节液,脑脊液等 无菌体液
非无菌标本应注意除外定植或污染
肺曲霉菌病
依据宿主的免疫状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 2. 慢性肺曲霉菌病(CPA) 3.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前两代G 实验使用加热稀释法, 第三代G 实验使用碱处理法:
1. 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将反应不敏感的三股螺旋结构分解成敏感的单 链结构) 2. 抗干扰能力增强, 减少血清中干扰蛋白引起的假阳性。 3. 抗干扰能力增强, 降低了对采血管批次的特殊要求。
真菌 ( 1-3 ) - -D -葡聚糖
( 1-3 ) -β-D 葡聚糖三股螺旋
• 念珠菌
– 甘露聚糖–抗甘露聚糖抗体 – 念珠菌胶体金 (Directigen 123)
1-3-β-D 葡聚糖(G试验)
• • • 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细胞壁成分 泛真菌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含量高
曲霉菌病
敏感性 特异性
念珠菌病
敏感性 特异性 引用文献 Karageorgopoulos. CID 2011; 15;5:750-70 Lu. Internal Med 2011 Onishi. JCM 2012;50:7-15
痰液、ETA、BALF、 染色、KOH浮载剂 PSB采标本、 支气管粘膜 镜检、HE染色、 肺活检标本 Giemsa染色、 GMS染色、黏蛋白 其他组织标本 卡红染色) 黏蛋白卡红染色镜检发现隐球菌、GMS染
KOH浮载剂镜检可以发现丝状真菌有重要 临床意义,是真菌病的强指征 发现孢子/假菌丝通常指念珠菌,无临床 意义。 采用无菌技术从通常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 培养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
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的实验室有能力开展此项技术。
2 快 速 培 养 鉴 定 方 法
直接显微 镜检查和病原体培养特别是 血培养方 法仍然是临 床检测真菌血症的金标 准。但 由于很 多病原体 直接镜 检检出率 不高 , 病原体 培养需要 时间长 , 使危重患者的诊 断治疗存在一定 的延时性 , 而且这些常规技 术常 常受到检验 人员 的技术熟 练程 度和标本的采集方法 、 部位 和采集 时机等诸多 主观 因素 的影 响 , 有时不能够得到客观 的阳性 结果 , 常常延误 了患 者的最 佳治疗
( 2 0 1 3—1 0—0 9 收稿 ) ( 岳静 玲 编辑 ) 病学分册 , 1 9 9 9 , 2 5 ( 4 ): 2 2 6
[ 2 ] 孟样光 , 李
智, 王先猛 , 等. 银屑病 局部治疗 和遗传 药理学 的关
.
系[ J ]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 0 1 2, 1 7( 1 O ): 1 1 7 9
.
3 6.
河北联 合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 0 1 4年 1 月第 1 6卷第 1 期
J o u n r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 2 0 1 4 J a n . 1 6 ( 1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孙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其中真菌性肺炎12例,真菌败血症4例,真菌性脑炎1例,尿路感染1例,引起感染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敏感。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严重问题,长时间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侵袭性操作,静脉营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可降低院感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与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普遍建立,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增加等,真菌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病房高。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1]。
特别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进展快,病死率高,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病例均为院感病例、均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且平均应用时间大于10天,其中男10例、女8例,出生孕周28到32周的10例、32到37周的5例,足月儿3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14例、1500到2500克的3例、大于2500克的1例,17例有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针使用、导尿、PICC留置术、各种穿刺检查等),16例应用静脉营养,5例给予丙种球蛋白针,2例给予输血治疗。
肺常见真菌感染影像表现
2、侵袭型: 为曲霉菌的吸入或血行播散至肺,引起的肺部炎症、坏死、脓肿 及肉芽肿性病变。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者。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咳棕黄色痰,伴有肺栓塞时出现咯血、胸痛等。病 情进展迅速。 常见胸部X线表现:支气管肺炎样阴影,斑片状实变影,常为多发,可为肺 段、肺叶性实变,或呈边缘模糊的结节或肿块状阴影。部分病例有空洞形成。 CT表现:(1)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常见磨玻璃样的晕影环绕, 即“晕征”,在肺曲霉菌病早期出现率较高,故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病理基础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所造成的病灶周围出血,增强后可 以轻度强化。 (2)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影。 (3)空洞: 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空洞,此时空洞壁 可厚薄均匀或不均匀,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 “空气新月征”
深部致病真菌可分为: ①真性致病菌:球抱子菌、副球抱子菌、组织胞浆 菌 和芽生菌。 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曲霉、毛霉菌和隐球菌等。 真性致病菌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侵犯免疫功能正 常者。常呈地域性分布。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与机体抵抗 力降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一)年龄与性别 (二) 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诊断依 据。 (三) 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有多种基 础疾病并存。 (四)影像表现:见下页 (五)病原学检查传统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是肺部真菌感染诊 断的重要依据。 (六)其它检查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真菌的鉴定、 分型
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型 :是由曲霉菌抗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特征:(1)哮喘史。(2)支气管壁炎症、 增厚、管腔扩张或伴有粘液栓。(3) 纤支镜检示管腔内棕黄色粘稠物阻塞。(4)实验室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记数及血IgE明显 增高。曲霉菌皮肤试验阳性。 X线表现主要为:游走性肺浸润,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支气管壁增厚,中心性支 气管扩张。 CT表现:(1)游走性肺部浸润影,呈片状、结节状或假肿块状。 (2)支气管壁增 厚,表现为轨道征,管状影,平行线。 (3)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黏液嵌塞。 扩张支气管内粘液栓填塞时,呈指套状或Y、V形密度增高影,病变远端支气管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 : (1)肺内表现需与其他变态反应类肺炎鉴别。形态上并无特异性,结合 临床哮喘病史,血嗜酸性细胞及血IgE明显增高,可鉴别。 (2)支气管病变需与支 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和支气管扩张征鉴别。支气管内生长的肿瘤增强扫描有强化,而支气 管黏液嵌塞不强化。支气管扩张症伴支气管黏液嵌塞,多见于远端小支气管,而该病多 发生于除一二级以外的大支气管,两者发生部位不同有助鉴别
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治疗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嘧啶类、烯丙胺类等。 同时,还对抗真菌药物的抗菌谱、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 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环境控制、个人防 护、消毒隔离等。还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讨论,如免疫缺 陷患者的预防和控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预防和控制等。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19种真菌病原体及其所致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 方法、诊断路径、药敏试验和耐药机制、治疗原则及相关进展。每一部分的内容 都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科学数据,又有生动的临床案例。这不仅让我对真菌感 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有了更高的评价。
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真菌感染实验诊断和临床治疗的知识。书中详细 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和诊断真菌感染,包括各种实验室技术和诊断路径。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真菌感染的本质,也为我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 具,可以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来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致病性以及真菌感染的流行 病学和诊断方法。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介绍,为后续的实验诊断和临床治疗提 供了理论支持。
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镜检、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学诊断等方法。同时,还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
WHO真菌重点病原体感染实验诊断 与临床治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感染
预防
感染
诊断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病原菌种的分类及各种病原菌的耐药现状。
方法:对我院165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将结果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经统计,深部真菌的感染率为12.6%,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有83例占50.3%,热带假丝酵母菌稍次,有21例占15.8%。
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数据总结得到,由于各类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使深部真菌已经有明显的抗药性,但是对于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还是比较高;两性霉素在临床使用中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毒副作用限制两性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结论: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率及耐药性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在于临床采取的相关诊疗技术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应在医院的临床诊疗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医院感染深部真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8-01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等的广泛运用,一些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及各种新式医疗诊治手段的开展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情况娿越来越严重,如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看就的重要课题。
医院住院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长期的待在医院极易引起真菌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普遍发生不仅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方面的痛苦和经济的损失,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病床周转利用率。
且随着各类临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1]。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了解,并对相关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进行评价,以此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310例疑似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并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标准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真菌感染
定义: 由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人体深部感 染,如侵及到皮肤深层和内脏,如肺、粘 膜、肌肉、脑、消化道等器官,危害性较 大,称为深部真菌感染。
类型: 常见有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隐 珠菌病、曲霉病、毛霉菌病、马尔尼菲青 霉菌病、组织孢浆菌病以及球孢子、副球 孢子菌等。
临床危险因素2
肺部感染者 免疫缺陷或免疫障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粒细胞减少症 烧伤患者 实体瘤 糖尿病 年老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者 创伤
临床危险因素3
应用人工呼吸机(≥2d) 外科手术后 中央导管 留置福氏导管 全肠外营养 外周导管插入
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
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24天,改伊曲康唑静脉给药。 7天后改为口服。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呼吸音清晰,双肺 未闻及干湿性锣音,胸片提示实变影有所吸收。臀、颈、 肩部破溃皮肤已愈合,下肢皮肤破溃处可见鲜红色肉芽 组织,边界清楚,无红肿、皮温不高。
男,60岁,双下肢出血点2个月,发热两天,于 2019年4月10日以血小板减少症收入北京某医院。
深部真菌感染的 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解放军总医院 微生物科 沈定霞
男性,21岁,咳嗽、咳痰、发热伴皮肤脓肿破溃10月。
08年12月X线胸片诊断“大叶性肺炎”,头孢类治疗5 天,症状无改善,并出现发热,伴畏寒,最高体温39℃。
09年3月开始患者的左下肢、臀部、颈部及肩背部相继 出现脓肿,破溃后留下溃疡型创面。
北京协和医院统计3447例 尸解的深部真菌感染率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5.23% 1.04%
1953~1964年 1983~1993年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1988.1~2019.12医院真菌感染 调查
71.57%
28.43%
真菌感染 其它院内感染
发病以来体重下降20公斤,经一般抗感染治疗和抗结核 治疗无效,曾于2019年~2019年在加拿大温莎留学。
肺CT检查提示:右肺及左肺上叶舌段见斑点状及索条 状高密度阴影及片状实变影,右肺门影增大。
病原检测:肺活检病理:真菌感染。气管吸物涂片找到 真菌孢子。脓液及皮肤溃疡组织培养报告芽生真菌生长。
免疫抑制患者发病较高。 缺乏较好的诊断方法 病死率高 生前诊断困难,初期症状不明显。
隐球菌感染在增加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中某些种及变种引起的一种深部 真菌病
发病诱因—CD4 < 100/mm3 隐球菌感染占机会性真菌感染的第三位 侵犯CNS最常见,占80% 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占1/3),或上感样症状 还可引起皮肤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败血症 艾滋病人群中隐球菌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与肺孢子
虫病、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等成为该病的主要死 因
不要忽视双相真菌感染
双相真菌:指在组织内和在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
酵母相,而在普通培养基上室温(25℃)培养时呈 菌丝相的一类真菌,其霉菌相和酵母相可相互转化。 霉菌相在37℃ (BHI)培养转化为酵母相,是鉴定 双相真菌的重要依据。
医学上重要的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
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 及马尔内菲青霉菌。
目前深部真菌感染诊断 存在的问题
真菌存在于周围环境及人体的各部位。实验室 结果在临床上难以解释:污染?定植?致病?
临床医师诊断困难:没有典型特异症状和体征 较难作出实验室诊断:
缺乏良好的检查方法 临床医师送检的标本时不注重真菌的监测 送检的标本不合乎真菌检验的要求 实验室的检测阳性率不高
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 胃肠、骨骼等。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可导致死亡率增高
和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对原发疾病的
治疗效果。 50
40
30
念珠菌感染伴随高死亡率 20
细菌性感染患者 念珠菌血症患者
10
0
我国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念珠菌 曲霉 隐球菌 接合菌 镰刀菌 暗色真菌 酵母菌 毛孢子菌 枝顶孢霉
8.11% 20.95%
59.46%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假热带念珠菌 高里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毛霉 黄曲霉 青霉
医院真菌感染菌种分布
(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曲霉菌感染 —临床真菌感染日益严重的问题
曲霉菌是继念珠菌之后的第二大常见感染真菌 曲霉菌感染有升高的趋势
肺曲霉病占80~90%,脑曲霉病占10~20%,鼻曲霉病少数。
病人神志清楚,腹部及小腿皮肤可见出血点,口 腔多处黏膜可见红白相间糜烂。
胸部CT在右肺上叶尖端后段可见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影,最大直径为8厘米。边缘毛糙,有小毛 刺。
给予止血药物及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美罗培南、 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等抗感染药物治疗,但病情 不断加重,在入院六天后急查胸片示双肺布满团 片状影,终因病情重,抢救无效。
深部真菌感染增加的 主要原因
免疫功能低下(抑制)人群不断增加。 频繁使用免疫抑制疗法、过度使用广谱抗
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化疗。 糖尿病、烧伤、静脉高营养、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个体等。 导管插管、腹膜透析。
临床危险因素1
广谱抗生素治疗(≥4d) 合理抗生素治疗(≥4d)且体温≥38℃ 重症监护病房(≥4d) 多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激素治疗 接受放疗或化疗者 烧伤患者
从临床标本中发现真菌并确定其意义
初始印象: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取标本并申请真菌涂片及检测 涂片结果:真菌菌丝、孢子 培养菌 芽生菌 马尔尼菲青霉 孢子丝菌
机会来了!
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真菌
12.1%
72.6%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乳酒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其它念珠菌
医院真菌感染菌种分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院内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华西医科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