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设计
《乡土中国》学习任务群设计
亮点•互动zjkt533@163.c o m栏目编辑曹海英教研有味31《乡土中国》学习任务群设计位世英(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威海264200)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下简称“新 教材”)的问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其 中备受瞩目的是《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作为一部社会学的基础之作,教师该如何把握高中生应达到的阅读程度?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此类书籍?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以上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
笔者和学生从暑假开始,多次研读《乡土中国》,从教学内容、目标、策略及评价四个方面,整体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策略。
一、教学内容: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著作,尝试解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
“乡土中国”,按照作者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并非指“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年 版)。
通俗地说,乡土中国并非指中国农村社会,而是指具有乡土本色的传统中国社会,本书分析的就是“乡土本色”是如何影响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的。
对髙中生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何在?从工具性层面看,语文课堂需要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
从人文性层面看,“从传统农村人手研究中国基层社会,源于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
通过文章编号:1〇〇2-2155(2019)12 -0031 -03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语文》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具体来说,了解了“乡土本色”,你会懂得为什么中国人特别追求落叶归根;了解了“差序格局”,也许会对“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儒家崇尚修身克己为本”有些许领悟;了解了“长老统治”,你会认识到“为什么旧中国的家庭里父权至上”、旧式婚姻为何追求“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等等。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有限的课时与无限的任务的矛盾。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第一个任务群,给定的课时是18节。
部编《语文》必修(上)和必修(下)将《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分别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安排在教材里。
以后也许还会在选择性必修中增加其他一些大部头名著,有限的课时与无限的阅读任务自然形成了巨大的冲突,一线老师几乎普遍的困惑是:这么点时间,我们怎么教学。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赋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1个学分、18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绝不是像单篇教学那样用来课堂阅读教学,也不是教师用来文本解读,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示范”“指导”和“组织活动”;而学生的阅读只能是课余。
两年前,我们重庆一批老师在董小玉教授的组织下,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为学生课余读书策划了一套“整本书阅读任务书”丛书,包括《<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和《<论语>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
丛书设计了四个板块:导读、批读、专题研读和测评。
力图扫除裸读原著的一些障碍,为学生课余阅读搭建一个平台和提供一个抓手。
第二,设计了序列课型,给一线老师初次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个范例。
我们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分成为6各个课型:导读激趣课、批读指导示范课、学生批读成果展示课(活动课)、专题研读指导示范课、学生专题研读成果展示交流分享课(活动课)和测评总结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课时规定,《乡土中国》设计了6个课型6个课时(《红楼梦》设计了6个课型12个课时)。
其中每一节课时都是一个支点,通过每个支点,希望能指导学生完成课余不同的阅读任务。
如果将仅有的18个课时用来学生阅读,恐怕连一本《乡土中国》都很难通读一遍,所以,每个课型和每一节课的设计都要有独立引领和示范功用,才能让学生借助课堂教学的指导课余阅读有依据,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训练任务群七 (一)《乡土中国》阅读 练案36 礼治秩序
练案36礼治秩序(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一、信息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7分)材料一:《乡土中国》一书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和“差序格局”的概念,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柳诒征的《中国礼俗史发凡》,从历史上考察礼俗的源流和沿革,也认为古代中国“以礼为立国根本”,提出了礼俗为中国文化的特色。
这两部著作的问世,说明不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历史学出发,都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前现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礼俗社会特征。
此后不久,蔡尚思在《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以“礼”为核心的见解。
虽然有关中国文化的核心,有以“仁”为中心说,也有以“中庸”为中心等各种见解,但唯有“礼”是经过社会学考察,突破观念性局限,进入社会管理层,具有整合功能的社会制度。
什么是礼治秩序?《乡土中国》认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又说:“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所以,礼俗社会就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即为礼制。
概而言之,由习俗提升为礼制,礼制的实施即为礼治。
礼俗与礼治是从上层或下层不同方位的表述。
依靠代代相传的习惯势力实施管理,并提升为礼的规范,教化民众服从这种秩序,这是儒家推行礼治的一贯主张。
故以礼治秩序或礼俗社会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他们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
《乡土中国》
5.注意各篇的先后联系。如《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与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四种权力的相互联系,这就使得整部著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对乡土中国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给读者以清晰的框架感。
《乡土中国》成书缘由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所说,他是想借“乡村 社会学”这个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四、内容简介 1.主要内容 《乡土中国》的内容具体的说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
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课程讲义中整理出来的一部分,包括14篇论文:《乡 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 《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 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五、写作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本运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分析
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著作,其目的是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 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著作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分析社会的整 体架构,同时运用深刻而又形象鲜明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对一些现象或理论进行解释, 从多个层面对传统基层社会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概念和范畴, 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阐释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现实的功能,不仅为我们理解 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而且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以及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非常丰富的价值。
二、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乡村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任务群课件PPT
3.融入社区,建构人情关系 农村社区工作的开展必须注意和乡村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中国农村的熟人社会 性质,村民之间的交往以熟人身份而建立认同关系。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熟人社会的 性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外来的陌生人,有较强的警惕性,心理上也容易形成隔 阂。社会工作者需对此高度重视,防止因盲目闯入而给工作带来阻碍。有意思的是,乡土 社会中,一旦与本地人建立起熟人关系,这样的融入就会顺利很多,也更容易与之产生敞 开心扉的交流,使村民更大程度地配合工作,使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作为外来者, 如何与村民尽快建立信任关系,对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第19页
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求心理上的契洽。社会秩序 规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可能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 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
第20页
阅读任务三:请对乡土社会的内容加以概括整合。
第21页
答案:(示例) 1.乡土地缘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 群包含着地域的含义。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 家”充满着地域意义。血缘和地缘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动物,还是 要流动的,乡土中国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 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聚了,那是因为社群需要的土地面积, 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扩大,扩大到一定程度,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距离太远,阻碍
第16页
阅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务二:概述乡土社会的特点。
答案:(示例) 1.等级性:差序格局 作者通过比较中国社会和西洋社会,认为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就好像捆柴一样,而 中国的社会格局犹如石头丢进水面泛起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 中心,是一个差序格局,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 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费孝通及其撰写《乡土中国》的背景,阅读并掌握《乡土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
3.自主阅读《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篇章,理解它们的主要观点,并理清它们的逻辑结构,小组合作分别用编写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课内外活动】
4.《乡土中国》是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阅读时要掌握作者怎样从调查材料中提炼典型的现象,形成概念,又怎样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阐释?了解作者怎样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提出和研究问题,获得新的理论发现,甚至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课内外活动】
单元学情分析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这表明推进整本书阅读,解决碎片化阅读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意志,这为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方向引领。同时,《课程标准》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基层一线教学经历来看,目前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普遍不足,方法也有待摸索或引领。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单向的随意阅读行为,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由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做到眼中有学生,所以在进行《乡土中国》阅读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基础作全面了解,主要包括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阅读过程可能遇到问题的充分把握,以及对基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有整体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
6.《家族》为第六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的家庭,区分“家”与“家庭”的 不同之处,作者深入讨论了中国乡土式家族的特点。
7.《男女有别》为第七章,阐述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观, 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 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
8.《礼治秩序》为第八章,通过对“法治”和“人治”这对名词内涵的界 定,引出维持中国乡土社会运行的秩序——“礼治”,并作出了全面翔实的 说明。
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 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 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 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 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 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2)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 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 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 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 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 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 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 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 蒙古自治区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
17.无为政治:乡土社会因不具备横暴权力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也不 具有同意权力所要求的分工体系而形成的微弱和松弛的“统治”形态。
18.横暴权力:发生在阶级斗争里的以自己的意志驱使被支配者而带 有压迫性质的权力。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任务设计——以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为例一、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根据自己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的《乡村社会学》课程讲义整理成专题,连载发表于当时的《世纪评论》,后集结成书的。
在本书中,费孝通试图回答,“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对中国社会深入考察基础上,费孝通针对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特征,总结与提炼了一系列简洁精到的概念与术语,精巧地钩织出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肌理体系。
本书语句通俗、篇幅不长,内容兼具文学性、通识性与学术性,是社会学本土理论化的最杰出成就之一。
(二)教材分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单元紧随“家乡文化生活”单元,这一安排旨在希望学生经由专业的社科书籍的阅读,对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等,能够作出分析和解释,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关于整本书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本任务群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与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需逐渐从初中的基础知识积累过渡到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和分析。
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对于这一单元的学习可能会出现分化现象:学习方法方面,学生要逐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感到吃力。
文本内容方面,由于学术著作可能相对枯燥或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乡土中国》的文本内容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术概念、观点等,各章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五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研究目标”与“教学提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
研究目标包括探索社科类整本书的阅读门径,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握学术论著《乡土中国》中的关键术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了解和考察其学术价值;深入研读作品,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增强底蕴,拓展视野,认识我们的祖国,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了解《乡土中国》的要点,并设计一张介绍《乡土中国》的读书卡,包括作者、内容梗概、地位价值、风格特点等等。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读书卡,每个小组制作一张,并评选出全班最佳的读书卡。
在准备阶段,老师提前推荐阅读版本,学生要准备好《乡土中国》,并阅读P80的“阅读指导”部分,了解相关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阶段,老师示范全班一起浏览《乡土中国》的“序言”,并在阅读时示范如何圈画旁批,提示本段内容的关键词、主要概念、段落作用、研究方法等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梳理“序言”思路,或者画出“序言”的思维导图。
建议根据学生的情况,每周可以读2-6章。
在第一阶段,学生按要求每周读完相应的章节,做好圈画旁批,梳理每章的思维导图。
老师及时督查指导,组织交流圈画旁批的内容、每章的思维导图,表扬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督查不认真的学生,解决不会读书的学生的问题。
在第二阶段,学生抓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先独立完成P81页的表格,然后全班交流。
表格中包括《乡土中国》中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如礼俗社会、面对面的社群、差序格局等等,以及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如法理社会。
借助文字的社会是指人们通过书写、阅读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形态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了解世界和彼此之间的想法和观点。
走进《乡土中国》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走进《乡土中国》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走进《乡土中国》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单元要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分别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群,位列18个任务群之首,而且贯穿必修、限定选修和选修阶段,再次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提示",“安排1学分,18课时”,既出于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
而“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又再次提醒我们学生读整本书不应受课时的限制,而是在课内、课外做合理安排。
当然,教师的角色除了提出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习之外,还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说明本单元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阅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著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单元阅读指导和单元学习任务,阅读《乡土中国》,力求在读懂的基础上,要理解书本的核心概念(乡土、家族、差序格局等)、重要观点(家族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具体系)和学术思想(用西方社会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现象,从而建构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分析身为中国人的基因密码,认识当代中国与乡土中国之间的文化承续与因果联系,建构自身的阅读积淀。
二、单元学习目标1.运用三读法(浏览、跳读、精读)、圈点勾画,做出全书内容提要,坚持每天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运用思维导图法等方法,理解文章的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探究费孝通学术体系的建构与表达。
3.运用联系比较等方法,评价《乡土中国》主要学术思想,并能够运用学术观点质疑或解决生活现象。
4.运用评价量表,反思阅读习惯,学会分享交流阅读经验。
课段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课时安排导读整体感知阅读方法1课时精读第1-3章概括主要内容阐释重要观点解释关键概念解释文化现象4课时第4-7章第8-11章第12-14章研读联系拓展文化比较、实际运用3课时评价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综合评价1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范围〕:浏览全书,精读重看序言、后记、目录。
〔课前学习〕请在①②③④处填入合适选项,帮助完善思维导图,或者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画出整本书思维导图。
血缘和地缘 B.礼治秩序 C.乡土本色 D.家族①②③④。
〔课堂学习〕活动一:交流预习作业,学会写旁批。
明确:聚焦高频词、核心概念、特殊现象活动二:学会思维导图,理解关键概念明确:思维导图三要素1主题——确定中心词2关键词——延伸分论点3层次——运用色彩线条图像大小等填补细节,直观深刻删减法:保留段落主干,删除枝节信息。
活动三:概括全书内容,学会文段写作明确:《乡土中国》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试图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呈现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的体系。
学案1: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学习任务群内容解读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乡土中国》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整本书阅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3)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4)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学习任务群18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
通读《乡土中国》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 学习活动规划课案一总体规划,专题导引——读序言、后记、附录和目录1.了解《乡土中国》,激发阅读兴趣。
2.师生共商交流,制定阅读计划。
3.了解作者背景,掌握阅读方法。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设计
任务驱动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设计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第二中学校王苏娟一、任务驱动策略下整本书阅读学生阅读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放任式自由阅读” ,老师完全放手,学生进行低效阅读。
另一种就是“精致式片段分析”由精讲一篇篇课文到精讲一本书的一个个精彩章节和片段,本质上还是精读、片段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教与学如何开展,成为很多老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反复实践中,本文在任务驱动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的开展策略,在构建阅读共同体的前提下,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提炼为“略读― 精研―研读―测评”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完成,最终指向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乡土中国》为例来说明。
二、选材依据《乡土中国》是高中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必读教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的学术著作整本书月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是“通读全速,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单元导语中提出:“阅读《乡土中国》,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 “阅读指导”中提出:“阅读《乡土中国》,总的要求是通读,读懂,理解基本内容,并力求触类旁通,掌握学术著作的一般读法。
”“学习任务”中具体列举了四项任务: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关注“问题”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知人论世。
三、教材分析《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
他独辟蹊径,专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讲授“乡村社会学” ,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以“乡土”概念来概括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二 用
著作。将这本书列入必修课程,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整
本书阅读要扩大阅读视野,关注非虚构的作品,包括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类论著。
如
何
难点:学术论著难读,学生读不懂怎么办?
读
建议:
比《乡土中国》更好读的严肃、经典的学术著作并不多
。但即使是这样,学生也很有可能并不能完全读懂这本著作
,所以,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要有合理的预期。
毛泽东批注的李达 著《社会学大纲》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
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
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
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
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
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
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
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
表示时间的信号词:当……时,之后,之前,事先,接下来,此刻等
表示考虑事情两面性时的信号词:然而,另一方面,但同时,此外等
表示顺序的信号词:首先,其次,最后等
表示总结性的信号词: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等
——《如何高效阅读》[美]彼得·孔普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活动二:略读方法指导
1.阅读要求:
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 略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 速读全书,要求能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勾画出各篇的主要观点, 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的含义。
《乡土中国》阅读规划--优秀
语句
乡土社会特征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 性的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基层上”“中国社会”概念
的外延;“乡土性”概念的本质
概念的内涵一:①____土_ 气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在 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
概动念,聚的内居涵二:②____不_ 流
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________
语句
乡土社会特征
任务三 关注“问题”学后用
活动:以“今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为话题,开 展调查访问,写一篇调查文章。 活动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 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与融合,使社 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 的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请以“今日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为 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 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任选一个,开展 调查访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填写下表,看 看第四至八篇会产生怎样的分类结果,并说明理 由。
社会结构模式
差序格局 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
团体格局
①西__洋___社__会__的__结___构__模__式_
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张自 在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都是相
我主义
同的,主张个人主义
②__系__维__着__私__人__的__道__德_
《 乡 土 中 国 》 阅 读 规 划
一、阅读任务
时间规划
阅读计划
任务或作业
开课前2周
泛读整本书
结合目录,提炼关键词句
细读第一至三篇 细读第四至八篇 细读第九至十一篇 细读第十二至十四篇
任务一:理解主旨,梳理文 脉; 任务二:理解概念,说出概 念之间的关系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作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好价值观。
与此同时,《乡土中国》作为第一次走进高中语文学习的学术著作,更讲求建构学术著作的思维逻辑,获得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联系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生成新的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项目学习单元,更讲求学习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因此,《乡土中国》项目学习单元在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和核心目标的指导下,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学习目标、筛选学习内容,提供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量规和支架以推进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源,建立开放性的学习评估,设计了三个任务、6个课时学习内容。
单元(或主题)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1.教学价值分析不同于学生熟悉的小说类作品,《乡土中国》是一部社会学类的学术著作。
《乡土中国》全书七万余字,扎根传统文化、关照现实生活、论述简洁生动,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风貌。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性著作。
这部由14篇文章构成的著作,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土社会学”一课内容的总结和提炼,以此来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乡土中国》是一部探究中国基层社会体系的书,一部追根溯源的中国社会理论之作。
中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从内容上说,学生可以分别从文化传递、家族制度、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权力结构、时代变迁等方面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特点。
从而把对乡土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作为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其他中国文学文化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扎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传统文化著作和文学著作,如《平凡的世界》、《呐喊》、《边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设计
作者:赵苗苗
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6期
摘要:《乡土中国》是一部对中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研究的作品,已被引入高中课本。
学生阅读与學习该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
阅读任务群的设计对学生学习与把握《乡土中国》这部作品非常有利。
基于此,文章主要就《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乡土中国》;任务群;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5 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16-0039-02
一、引言
《乡土中国》共包括14个章节,字数不少于7万,还有着雅俗共赏、幽默诙谐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高中学生来说,阅读量并不大,属于“大书小家型”,是学生展开文本阅读较为适宜的入门作品。
但是,该作品中并没有跌宕起伏、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其中还存在较多专业性的学术概念,这点和学生以往阅读的作品有很大的差异。
而且,据了解,如今的高中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学,他们对该领域非常陌生,这些因素对他们顺利展开《乡土中国》的阅读极为不利。
阅读任务群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务”是核心词语,从“阅读内容”到“阅读任务”,仅有一个词语的差别,却是文本语言转化成实践项目的关键标志。
通常情况下,阅读任务群有着目的性、真实性、过程性与整体性等特征,而学生在阅读任务群中应当占据主体地位,他们通过阅读可以真实地感知书中的语言交流。
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体系的构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故,《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的设计理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乡土中国》阅读情境与任务
费孝通是我国社会学领域的著名作家,他在该领域创作了众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2010年10月,费孝通江村纪念馆首次在江苏吴江建立。
2018年7月,纪念馆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升级改造,但纪念馆的整体布局依然是以实物作品和图片展示为主,围绕的主题是“志在富民、差序格局与文化自觉”,这些均可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性与可观察性。
然而,这种布局方式并不利于激发参观者阅读费孝通作品的兴趣。
著名学者郑也夫认为,对一个作者最大的礼节是深度研究他的作品。
《乡土中国》是于1948年首次印刷出版的社会学作品,也是费孝通最经典的代表作,纪念馆中仅仅存有这本书,并无其他特别的介绍。
此时,教师可指引学生尝试着为《乡土中国》这部作品设计一次特展,通过展板形式将该作品详细地向参观者展示出来,使他们更有兴趣对费孝通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度了解,以更好地体现纪念馆的真实价值。
三、《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设计
(一)指引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乡土中国》的阅读任务,必须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
首先,对前言进行阅读,从中获取作者信息、写作背景与主要内容等要点。
其中,作品的主要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包括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
教师可指引学生带着疑问展开阅读,如此,会极大地提高其阅读的效率。
其次,对目录进行浏览,初步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并通过阅读不断地进行确认与补充。
《乡土中国》这部作品共有十四个章节的内容,教师可指引学生依照自身的理解与猜测将这些章节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道德规范、政治、情感生活、经济文化等。
再次,对各个章节内容展开精读,品味书中的重点字词,最好在读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批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不可忽视核心概念的提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思维导图的绘制。
最后,研读。
对文章进行精读,发现其中的问题,深度地探讨与研究后,完成调研报告。
(二)通读文章,设置展览主题
《乡土中国》中有着较多的专业性概念,它们是构成全书的重要部分,要明确这些概念,必须通读整篇文章,设置展览主题。
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对作品整体内容进行梳理
要求学生对《乡土中国》展开通读,简要梳理文章内容,同时对每个章节的核心概念进行总结与提炼,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全书。
2.对作者与文章的地位进行大体了解
由于此次展览选择的地点是费孝通纪念馆,在这一个固定的环境里,到底该设置哪种展览主题,还需对费孝通先生进行全面的认知,包括他的生平和成就。
此外,还需了解《乡土中国》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与地位,唯有如此,才更加容易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涵。
教师可指引
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以及《乡土中国》的前言与后记等,对费孝通先生本人以及《乡土中国》的价值地位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完成不低于300字的总结概述;并要求该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概括能力。
3.选择章节,设置主题
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上两个任务的结果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对展览主题进行统一设置。
主题可以从单个章节获取,也可融合多个章节。
同时,还需列举出该主题设置的参考与原因。
该任务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交流能力,其中,“参考与原因”的列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有理有据的思考意识,有利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深度研读,编制特展提纲
对《乡土中国》特展提纲的编制,需建立在深度研读文章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读懂与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学会融会贯通。
具体过程如下:
1.对有关内容进行研读,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根据特展主题,从文章中找出有关内容进行深度研读,同时对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与概括,并将结果绘制成对应的思维导图。
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要综合考虑展览的主题进行绘制,而且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以便更好地展示研读的结果。
2.对展板的内容进行探讨,确定各个板块的主题
指引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针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还要共同分析展板的最终内容以及各个板块的布局和数量,最终确定各个板块的主题、设计方案与人员分工。
该任务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完成该任务,学生可锻炼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
(四)图文展示,沟通探讨
学生只有在完成对《乡土中国》的通读,并真正理解其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进行图文展示。
该任务能够合理地反映学生对文章的认知程度,同时代表学生最终的成果展示。
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对展板进行编制和修改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其中,分别对自己负责的板块进行绘制,可以通过手动描绘、PPT 或者PDF的格式展示出来。
其中,所有的板块都要包括设计缘由、版面讲解等说明性内容。
完成展板的编制后,学生要和组里的同学一起对成果进行交流探讨,分享不同的意见,并据此对展板进行修改,直至定稿。
该过程有学生独立思考的部分,也有小组沟通探讨的部分,学生需要投入其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2.对展板进行解说和交流
指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班级中对设计的展板进行解说,主要包括该组成员对《乡土中国》的阅读感悟和展板设计的意图。
而后,班级学生一起针对各组的解说词进行讨论,一起对解说词进行改进与完善。
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可在解说词的展示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技能。
3.对展板进行发布和评价
各组学生在综合考虑教师、同学意见的前提下对自己组的展板作品做出最后的修改,而后将其在班级群里发布出来。
同时,每个组都要制定一份评价表,以此为依据对其余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该任务是基于网络平台设计的,评价的方式也较为开放。
由学生自己来拟制评价表,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乡土中国》,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特展内容。
而且,学生在评价中也会吸纳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五)阅读与写作测评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中国》中体现的关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生活的观念和习惯是否符合现今社会?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思考。
教师可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组内设计的展板内容,提炼一个辩题,要求组内成员均参与其中,分别以正反方的形式参与辩论,并通过书面写作将辩词呈现出来,要求辩词不少于300字。
該任务的设计很好地将文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他们学以致用。
此外,任务分为提炼辩题与撰写辩词两个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语言书写与表达能力。
对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关注辩题和辩词两个方面,但重点可放在辩词上,因为辩词写作是测试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成果最有效的方式。
四、结语
总的来说,《乡土中国》阅读任务群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给予其高度关注,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小彬.图式理论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乡土中国》阅读指导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1):33-35.
[2]石骏.【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二十)】回眸乡土知来处——《乡土中国》阅读与研讨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9(Z1):149-150.
[3]潘井亚.大情境下的小任务——学习任务群设计原则浅谈[J].语文月刊,2019(3):28-31.
[4]张小兵.我们的未来教室——科学小论文阅读任务群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