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4-09-30T14:55:39.9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陈治良

[导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

陈治良

(资中县鱼溪镇亢溪小学资中 64120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和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情感,走入现实,让生活、情感、现实处处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感、现实中接受教育,防止机械的为学习而学习和理论联离实际的现象。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情感、实践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对新课程的解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贴近学生生活,践行“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思想

思想品德新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注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和人物故事进行教学,将思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逐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其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所谓“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课堂上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地自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的幸福。将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有助于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二、走进学生生活,突出“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化”思想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情感化、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第一框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该如何孝敬父母”这一主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子女的艰辛。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体现了“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他们面临真实生活,自觉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研究、反思,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三、体验学生生活,体现“思想品德教学情感化”思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强化真情体验,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真正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做到模拟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社会和现实生活,接近学生情感上可接受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同样在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第一课《走近父母》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因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平时自己对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同时在教学中我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努力,找出了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启发学生,“如果将冲突进行到底,将产生什么后果?”学生的发言是“家庭不和谐”“离家出走”“甚至去自杀”。

如何解决与父母的冲突呢?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了“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此时我又注意及时引导学生结合切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其中某班一女生眼含热泪,讲述在一次旅途中出现车祸的刹那间,父亲为保护她而自己受伤时,声泪俱下,表达了一个少年对父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有了上面的铺垫,出谋献策,去招,化解“爱的冲突”的方法便不言而喻了。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后践行作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主动与父母沟通,化解“爱的冲突”,倾诉自己对父母的爱。这堂课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准备、课中合作探究,自己去感悟在生活如何走近父母的心灵,解决生活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困惑,从中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教学情感化”实践,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