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柱层析选择洗脱剂的原则

合集下载

硅胶柱层析技术

硅胶柱层析技术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 (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 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 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 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 了(有些不环保的说, 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 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 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1.5ppm 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TIPS:
1.先根据TLC方法筛选好洗脱剂,使两相邻物质Rf值之差最大化 2.将柱子必须装平整、均匀 3.考虑有限柱填料的吸附量 4.可考虑用梯度法分开并洗脱
柱层析
1、吸附色谱的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硅胶与被分离物质之间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 物理和化学作用两种。物理作用来自于硅胶表表面与溶质分子之间的 范德华力;化学作用主要是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氢 键作用。
2、操作步骤 2.1 硅胶准备
硅胶一般选用250-400目(即40-63μm直径的硅胶颗粒),根据ΔRf 选用硅胶的用量。 2.2 实验仪器准备 一支玻璃色谱柱,一个铁架台,烧杯,锥形瓶,径口直径较大的玻璃漏斗, 一支玻璃棒, 等。
②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 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 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 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有机合成纯化-硅胶柱层析

有机合成纯化-硅胶柱层析
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速度常用Rf值(比移值)表示,其定 义是: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R 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图 3—24 薄层色谱的 Rf 值
影响Rf值的因素:
薄层的厚度 吸附剂的种类、粒度、活度(吸附能力) 展开剂的纯度、组成及挥发性 展开方式(上行或下行) 展开缸的形状、大小及饱和程度 外界温度等。
图 3—29
( a) 倾 斜 上 行 法 展 开
1— 色 谱 缸
2— 薄 层 板
3— 展 开 剂
1— 色 谱 缸
( b) 直 立 式 展 开
2— 薄 层 板
3— 展 开 剂
图 3 — 29
4— 展 开 剂 蒸 气
(2)下行法:薄层样点朝上,展开剂是从上向下通过 薄层。展开剂与薄层之间是通过滤纸条或纱布条作为桥 梁进行转移的。由于展开剂受吸附和重力的双重作用, 因此,下行法展开速度较快。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 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 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 化合物等。
►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比较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小的化合 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相反,硅胶适用于分 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
分配色谱
❖支持剂: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
❖固定相:水、甲酰胺、石蜡油等。
薄层粘合剂及其他添加剂
❖石膏(10—1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5— 1%)、淀粉(5%)、聚乙烯醇(0.5—1%)等。
有机合成后纯化
硅胶柱与硅胶板层析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基本原理 TLC定义:把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将样品点在其上, 然后用溶剂展开,使样品中各个组分相互分离的方法。 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应用 范围非常广泛。 分类: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 色谱、分子筛薄层色谱等。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法与技巧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巧一、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 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 0.4 左右,所以要称 40g 硅胶,用烧杯量 100ml 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 /乙酸乙酯 /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 /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 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 硅胶 H,0.5ml 收一馏分; 1-2g 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 目),20-50ml 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柱层析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下面介绍我现在惯用的方法:匀浆法。

1。

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

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

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

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

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

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

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

8。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硅胶作为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基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作用。

硅胶具有大量的亲水性羟基(-OH)官能团,这些羟基能够与目标物质之间产生氢键或静电作用力,从而实现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混合物样品首先通过柱子,然后在硅胶填料中发生相互作用。

不同化合物在硅胶表面的亲和力不同,因此会在填料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通过适当调整溶剂的性质和流速,可以实现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的有效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装柱、样品加载和洗脱。

首先,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硅胶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柱子中。

填料的粒径和填充度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分离物质的大小来选择。

填充好柱子后,需要将柱子与溶剂进行平衡,使硅胶充分湿润。

接下来是样品加载的步骤。

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从柱子顶部缓慢地加入,让样品与填料充分接触。

在柱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会与硅胶发生相互作用,被硅胶吸附下来。

其他组分则会在柱中以不同的速度通过,从而实现了分离。

最后是洗脱的步骤。

在样品加完后,我们需要使用洗脱剂来将目标物质从硅胶上洗脱下来。

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目标物质与硅胶的亲和力来确定,通常是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或使用特定的洗脱溶液来实现。

洗脱后的目标物质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纯化。

硅胶柱层析分离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产物、生物大分子等。

在制药工业中,硅胶柱层析分离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纯化和质量控制。

在生物技术领域,硅胶柱层析分离常用于蛋白质纯化和分析。

此外,硅胶柱层析分离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
硅胶柱层析洗脱顺序指的是在硅胶柱层析过程中,不同的样品分子通过洗脱剂的不同浓度和种类,按照一定顺序从硅胶柱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通常,硅胶柱层析的洗脱顺序可以分为极性洗脱和非极性洗脱两种。

在极性洗脱中,样品分子会按照极性从柱子底部逐渐向上洗脱。

首先,用极性较弱的溶剂做前洗,去除杂质,然后用相对较强的极性溶剂洗脱目标化合物。

常见的极性洗脱溶剂包括甲醇、水、醋酸等。

在非极性洗脱中,样品分子则会按照非极性从柱子底部逐渐向上洗脱。

通常先用非极性溶剂做前洗,去除杂质,然后用相对较强的非极性溶剂洗脱目标化合物。

常见的非极性洗脱溶剂包括乙酸乙酯、正己烷、甲苯等。

在实际操作中,洗脱顺序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硅胶柱技巧

硅胶柱技巧

详细柱层析技巧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

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

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

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

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择要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 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硅胶柱层析——精选推荐

硅胶柱层析——精选推荐

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 收一馏分。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

柱层析使用技巧汇总柱层析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柱子,又叫柱色谱,属于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对于含有多种有机物的混合样品,用重结晶无法提纯时,柱层析法可以说是有机实验中最有效的分离手段。

实验室中常用的是以硅胶和氧化铝做固定相的吸附柱。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1、硅胶的使用初做柱层析很容易把柱子装得长了或短了,有时还会有大量的硅胶剩余,浪费硅胶,这主要是对硅胶等固定相的使用的量没有掌握。

柱层析用的硅胶一般是100-200目,100毫升硅胶的质量在47克左右,如果装一个直径是2.8 厘米的柱子,可以装18厘米高。

为了避免浪费硅胶和溶剂,最初学习装柱时最好对实验室中各种不同规格的柱子摸摸底。

方法很简单:用量筒量出100毫升干硅胶,直接倒入各种规格的柱子中,敲实,用刻度尺量出硅胶在柱子中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一般在装柱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验所需柱子的高度来调整硅胶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硅胶的使用,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

称量硅胶时一般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以上的硅胶。

2、洗脱剂的使用洗脱剂的极性可用薄层层析来确定,一般以待分离样品Rf 值为0.2-0.3为宜。

选择的洗脱剂应该使两相邻物质Rf 值之差最大化。

不要认为在板上爬得高分离的效果就比较好,如果Rf 在0.6,即使相差0.2 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 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有时虽然在薄层板上看到分离的效果很好,但过柱层析时还是很难分开。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薄层层析用硅胶比柱层析用硅胶要细得多,所以分离效果好。

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洗脱剂的极性,一般柱层析用洗脱剂比薄层层析用的展开剂极性要再降低一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分离效果。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柱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 利用固定相对液体相中 的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 ,从而以不同速度向下 迁移,形成若干色带, 分别收集。
精品课件
二、操作
1.装 柱
湿法
1.将溶剂装入管 内, 2.将吸附剂和溶 剂 调成浆状,倒入 管 中, 3.使溶剂流出, 吸附剂下沉
干法
1. 管上端放一 漏斗
2.将硅胶装入 3.轻敲管壁使之
填装均匀
精品课件
吸附剂
种类: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 。 ➢ 氧化铝有酸、碱、中性。适用于不同类型化合物 的分离。 ➢ 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 离。
精品课件
吸附剂的选择
a.与被吸附物及展开剂均无化学作用(首要 )
b.吸附能力的大小(颗粒大小) c.吸附剂的活性(含水量) d.分子极性
增加淋洗剂的流动 速度,减少产品收
集的时间
分离效果最好
减少硅胶的使用量, 但是由于大量的空 气通过硅胶会使溶 剂挥发
降低分离效果,减 少产品的塔板数
分离时间过长,效 率过差
有些比较易分解的 东西可能得不到而 且还必须同时使用 水泵抽气
精品课件
5.收集
• 根据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判断流出 的各组分
• 洗脱剂的选择:根据点板的比移值(简称Rf值)。
Rf

原点到所需要点的中距心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洗脱剂极性比较:
己烷、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氟乙烯 <二硫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 吡啶<乙酸
精品课件
4.分类
分类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关于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技巧柱层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在柱状填料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配与吸附,从而使混合物分离成单个或少量组分。

柱层析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柱层析填料:根据所需分离的混合物的特性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填料。

常用填料有硅胶、反相填料等。

2.准备样品:将待分离的混合物以适当的溶剂溶解,并过滤除去悬浮物。

3.将填料装入层析柱中:将选择好的填料按照提供的方法装入层析柱,并确保填充完全均匀。

4.平衡填料:用适当的洗脱剂通过填料进行平衡,以除去填料表面的杂质和待分离混合物外的其他杂质。

5.加样分析:在柱层析填料上均匀加样,并注意避免柱尾部的重叠现象,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6.洗脱剂流出:用相应的洗脱剂缓慢流过填料层,将待分离的组分逐渐从填料中洗脱出来。

7.采集分离组分:根据所需分离组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提取洗脱液中的分离组分。

8.结果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分离得到的组分,确定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并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或纯化操作。

柱层析实验中的技巧有:1.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洗脱剂: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混合物的性质和目的,洗脱剂的选择应使待分离的组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注意填料装填的均匀性:填料装填均匀可以提高柱层析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避免填料不均匀造成的漏洗现象。

3.适当控制洗脱剂的流速:流速过快会导致分离不彻底,流速过慢则会延长分析时间。

应根据填料和样品特性调整流速。

4.注意样品加样的均匀性:样品加样均匀可以避免出现分离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影响柱层析的分离效果。

5.经常检查柱的状态和泄漏情况:柱层析过程中,需要时常检查柱的状态,如填料是否松动、泄漏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根据分离效果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分离效果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调整,如填料种类、洗脱剂浓度、流速等。

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

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

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制药等领域。

它基于硅胶柱作为固定相,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洗脱剂,通过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水作用来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的原理、应用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原理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的原理基于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水性质。

硅胶柱表面具有许多亲水基团,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则具有亲油性质。

在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亲水基团与亲油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其在柱上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效果。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层析条件的选择,可以实现不同化合物之间的选择性分离。

二、应用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方面:1. 分离与纯化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调节固定相和洗脱剂的种类、浓度及pH值等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

这对于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非常重要。

2. 质量控制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可以用于检测和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和含量。

通过与标准物质进行比较,可以准确地确定分离出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从而评估样品的质量。

这在药物制造和化妆品工业中特别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对成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控制。

3. 含量测定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也可以用于测定样品中某些化合物的含量。

通过在柱上定量分离和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可以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这对于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4. 药代动力学研究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三、观点和理解反向硅胶柱层析解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还可以评估样品的质量、测定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以及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层析柱(色谱柱)填料介质的装载及洗脱操作规程

层析柱(色谱柱)填料介质的装载及洗脱操作规程

层析柱(色谱柱)填料介质的装载及洗脱操作规程工业制备层析柱(色谱柱)的填料装载充填和洗脱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色谱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效率,迈思通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该行业专家的指导,编写了关于《层析柱(色谱柱)吸附介质的充填及洗脱规程》的方法,供广大用户和科研者参考。

一、柱头安装是否合适及是否严密的检查1、检查下柱头是否按图纸要求安装?(要求按图纸要求安装)2、检查下柱头内,是否安装了防止吸附剂(例如硅胶)漏出的滤布(或滤网)。

3、所用滤布(滤网)的材质要求能耐所用溶剂的腐蚀,而且孔径很小,一般要求使用500目以上孔径大小的滤布(网)。

4、下柱头安好,紧固后,从柱上端(开口)加入所用洗脱剂中极性较小的一种溶剂(例如已烷、石油醚、甲苯等),使溶剂液面比下柱头上部分离出20-30厘米,仔细观察下柱头是否漏溶剂。

如果漏,则必须坚固(或重装),直至不漏为止。

5、检查确实不漏后,放出柱内溶剂,准备装吸附剂(例如硅胶等)。

二、充填吸附剂以充填(或称装填)硅胶为例,作如下说明:1、干法装柱①、取吸附剂(例如硅胶)记下硅胶的量,(等装完柱后,检查剩余硅胶量,就可以知道装入柱中的硅胶量了)。

②、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准备好木槌,有人从柱上端倒入一定时的硅胶,柱下边有人用木槌敲击柱外壁,振实硅胶;一边加硅胶,一边敲击柱;最好硅胶加到什么高度,就在此高度敲击;且向上下移动敲击。

如此,直至硅胶装满时为止;再上下移动敲击一阵子;至硅胶上平面不再下沉,而且硅胶面很实时为止。

③、如果体系中没有设预柱,层析柱中上端硅胶不把装满,留出空间待“上样”用。

④、如果有预柱的体系,层析柱应装满硅胶。

⑤、干法装柱,粉尘大,且敲击声大,柱外表易变成不光亮,但不耗溶剂。

2、湿法装柱①、同上,准备一定时的硅胶,且记录下硅胶量。

②、准备一只30-50升的耐溶剂腐蚀的塑料桶,例入极性小的且配洗脱剂时需用的溶剂(例如已烷,石油醚、甲苯等),再例入硅胶,搅拌混合。

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干法上样-解析在产品旋蒸时加入1-2勺硅胶粉(看柱子的大小),旋蒸至梨形瓶内的有机相的产物均匀附着在硅胶颗粒上,用小勺将瓶壁上附着的硅胶层刮下来(如果有),粉末保存在此瓶中。

用于后续的干法上样。

装柱:1.取出柱层析硅胶粉于一250ml的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定好的洗脱剂(即用相同机型的有机溶剂装柱)用玻璃棒搅拌至均匀。

2.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柱子的旋塞,下方放一个三角瓶接着留下来的溶剂。

将调好的硅胶-洗脱剂溶液倒入柱子中,倒一部分,就在上方接双联球对体系加压,使柱子压实直到硅胶柱的高度到达整柱的约三分之二(期间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柱子,最后稍微弹一下柱子使硅胶面水平)。

之后继续开着柱子旋塞使硅胶柱上方的洗脱剂液面下降至硅胶面上方2cm,关掉旋塞。

加入中性氧化铝,铺一层氧化铝层约2-3cm,加完后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柱子,将壁上的中性氧化铝粉末冲下来,稍微弹一下柱子使液面水平。

开旋塞使液面在氧化铝层上方2cm。

关掉旋塞。

3.上干样:将得到的硅胶-样品粉末倒在一张纸上,接着转移到硅胶柱上(此时旋塞关闭),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一下原先存放样品-硅胶粉末的梨形瓶和柱子(此时旋塞关闭),取出一细铁丝在样品层中小心搅拌,不要破坏样品层下方的中性氧化铝层,将样品层中夹带的空气泡赶出。

打开旋塞,使液面下降至被分离样品面上方2cm,再次加入中性氧化铝,使得样品层上方铺一层氧化铝层(约2-3cm),用吸管吸取柱子下方锥形瓶内的洗脱剂冲洗柱子。

4.硅胶柱上还需接一个增容器,就是上下都有接口的球形玻璃,它的作用是可以加大量洗脱剂,一段时间不用担心柱子会干。

增容器上还可以连双联球,以对体系加压,调节洗脱的流速。

5.打开旋塞,用三角瓶接流下来的液体,期间应不停点板,看有没有点出现。

6.TIPS:如果需要分离提纯的样品量少,那么洗脱开始后就10ml接一次;如果量多的话,20ml/30ml换一次瓶一次都行。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

柱层析分离净化的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

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

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组分逐一分离。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混合物的经典层析技术。

1、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

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

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

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柱子规格的选择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

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 2 cm ×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3 cm内径的柱子。

3、装柱柱层析色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硅胶柱层析实验

硅胶柱层析实验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原理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硅胶柱层析流动相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硅胶柱层析惯用方法1.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

如果不能搅成匀浆,说明溶剂中含水量太大,尤其是乙酸乙酯/丙酮,如果不与水配伍走分配色谱的话,必须预先用无水硫酸钠久置干燥。

氯仿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以除去1%的醇。

如果样品对酸敏感,不能用氯仿体系过柱。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硅胶柱层析小结

硅胶柱层析小结

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硅胶柱层析选择洗脱剂的原则

硅胶柱层析选择洗脱剂的原则

展开剂的极性规律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

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 :-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 、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

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

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

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

有关硅胶色谱柱的使用 色谱柱操作规程

有关硅胶色谱柱的使用 色谱柱操作规程

有关硅胶色谱柱的使用色谱柱操作规程色谱柱可分为填充柱和开管柱两大类。

多为金属或玻璃制作。

有直管形、盘管形、U形管等形状。

液相色谱通常均接受填充柱。

色谱柱的分别效果取决于所选择的固定相色谱柱可分为填充柱和开管柱两大类。

多为金属或玻璃制作。

有直管形、盘管形、U形管等形状。

液相色谱通常均接受填充柱。

色谱柱的分别效果取决于所选择的固定相,以及色谱柱的制备和操作条件。

硅胶色谱柱使用方法称量。

2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假如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H。

干硅胶的视密度在0.4左右,所以要称40g 硅胶,用烧杯量100ml也可以。

2.搅成匀浆。

加入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假如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

3.装柱。

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醚,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

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将其冲入柱中。

4.压实。

沉降完成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

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别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开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

5.上样。

干法湿法都可以。

海沙是没必要的。

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

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6.过柱和收集。

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别之间的权衡。

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举用梯度洗脱。

收集的例子:10mg上样量,1g硅胶H,0.5ml收一馏分;1—2g 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0ml收一馏分。

7.检测。

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假如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低1—2个数量级。

8.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假如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剂的极性规律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

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 :-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 、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
水:10.2 。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

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

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

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

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 (50.1)、苯-冰醋酸-甲醇(303)、氯仿-甲醇-甲酸(9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 1)、醋酸
丁酯-甲酸-水(7:2.5:2.5)。

(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

比如:冰片:石油醚 (30~60 ℃)—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

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

比如:β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0.2)或者苯—乙醇 (8:1) 、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1)。

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

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

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

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

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

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

皂苷类。

人参皂苷:氯仿-甲醇-水(6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或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5)的上层溶液或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
(15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芍药苷: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10:0.2)、黄芩苷: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5:3)、橙皮苷:苯—醋酸乙酯—甲酸—水(12.5:3)的上层溶液、葛根素:氯仿-甲醇-水(140.5)、芦丁:醋酸乙酯-甲酸-水(81)。

这类物质,由于存在糖的多羟基结构,苷元的结构影响变小。

展开剂中使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正丁醇)和水。

乙酸和甲酸的使用,一方面增大展开剂极性,另外也可以抑制硅胶羟基的
作用,减少拖尾。

由于混溶性和硅胶耐酸能力的限制,水和酸的使用是有限度的。

极性大的小分子有机酸。

没食子酸:氯仿-醋酸乙酯-甲酸 (51)、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异绿原酸。

这类物质多数是苯乙烯母核的,这个结构的极性本身比较大,另外有酚羟基和羧酸基团,个别有多羟基配基。

皂苷的展开剂差不多,极性大。

注意甲酸通常指的是浓度85%左右的,含有水。

含氮有机物。

盐酸小檗碱: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0.6)(氨蒸气饱和) 或正丁醇-冰醋酸-水(72)、麻黄碱: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0.5) 或正丁醇-冰醋酸-水(81)、甘草酸铵: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2)。

由于NH2硅醇基的作用很强,在强极性展开剂加有机酸、有机碱扫尾。

对于极性化合物,使用正丁醇对斑点扩散影响较小,因为化合物和硅胶的作用强。

极性大的时候一般用氯仿甲醇体系,若是稍微拖尾可以用水饱和的氯仿甲醇体系(配好的氯仿甲醇展开剂中加入1-2滴水),若是还是拖尾可以每10毫升展开剂里面加入20-60微升的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