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不公平的遭遇,屈原的态度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追求真理,九死不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疑难导悟
诗歌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伏清白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后面却又接着说“悔相道之不察 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 是否矛盾? 前文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到小人诬陷,君 主是非不分疏远自己等原因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绝 无变心退缩之意。 后文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 极进取,谋求变革。就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并不意味着 诗人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 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
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 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 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 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Fra Baidu bibliotek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 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①既
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 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 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 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 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 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 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 “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屈原,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在 他的作品中,随处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 治的思想感情。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其另一基本内容是民本思想。
代表作:《九歌》、《天问》、《离骚》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
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 “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 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请看下面两副对联,看看说的是谁?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 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之一。1953年,世界 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天 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 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 塞·马蒂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 重纪念。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
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 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 “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忧愁哀伤
“夕替”原因:
A.“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B.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C.“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
君主荒唐,不察民心;
群小诽谤、嫉妒;
时俗投机取巧,歪曲法度,但屈原宁溘死也不为此 态,坚决不同流合污。
信君 见不 疑圣 忠相 被空 谤贤 高苦 扬求 蛾美 眉政 观感 四天 荒地
独特的外貌特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香草美人型
鲜明的内在品格:
忧国忧民、主张美政;
追求理想,矢志不渝;
嫉恶如仇,洁身自好。
通过叙写诗人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境时的苦 闷心境,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坚守理想的爱国情 怀,反映了诗人坚持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抒发了 对楚国黑暗势力和腐败政治的痛恨之情。
秭(zǐ)归秭归,之子不归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江湖遍地,究竟他在何方 屈原其名,铮铮傲骨却不平 永不屈服是正则的脊椎 他佩的是长剑之陆离 戴的是高冠之崔嵬 他手捻兰花,翩然两袂 乱发长髯(rán ),任江风拂吹 眼神因不胜远望而受伤 迢迢望断郢(yǐng)都的方向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节选自余光中《秭归祭屈原》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 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
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 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 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 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 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 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 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 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 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yǐng)都,屈原 悲愤难捱,遂自沉汨(mì )罗江,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诵读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 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 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 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 朝谇/而/夕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定下抒 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