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进

【摘要】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携带与维护方便、保护

病患者血管、减轻病患痛苦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之中。静脉血

栓是PICC 导管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险,本文通过综述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及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旨在表明预防PICC导管

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PICC经上肢的

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

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汇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因能够为长期化疗、营养支持及使

用抗生素的患者,提供一条方便安全的静脉通道,而被临床广泛应用[2]。虽然PICC导管有很多优点,但作为进入静脉内的异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

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穿刺点渗血、静脉

血栓、静脉炎、感染等。其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最为严重,因此,如何做好PICC导管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现就PICC相关性静脉

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

1.1 导管相关因素

1.1.1导管的材质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树脂

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硅胶类材料机械性损伤和感染率较聚氯乙烯低。有研

究报道,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为20%[3]。有

资料表明,选择三项瓣膜导管比较好,其导管材料为相容性硅胶,对静脉刺激性小,对血管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导管虽然是医用硅胶管,与

人体组织兼容性好,但对于人体而言仍是异物。作为异物的PICC导管尖端漂浮

移动,刺激静脉壁导致内膜受损,导致静脉壁的炎性反应,释放炎性因子,引起

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变化,参与激活凝血酶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4]。

1.1.2 导管的直径

Grove等研究报道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应选择口径相宜、质地

柔软、光滑的导管,建议在确保达到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导管型号越小越好,特

别是女性,女性血管腔相对男性小。李俊英等研究认为,置入的导管直径与静脉

血栓发生率呈正相关。置入3Fr导管的患者中无血栓形成,置入4Fr导管的患者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置入5Fr导管的患者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1%,

置入6Fr导管的患者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8%[5]。

1.2 患者相关因素

1.2.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在诸多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王惠杰等研究发现82.7%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呈高凝状态。闻曲等研究发现恶性肿

瘤患者PICC置管后引发血栓率是普通患者的7倍。肿瘤本身足血栓形成的危险

因子,肿瘤细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或通过机体细胞相互作用

而产生或表达促凝血因子;肿瘤细胞也可直接侵犯血管或通过分泌m管穿透性因

子而损伤内皮细胞[6]。

1.2.2 药物因素

抗肿瘤治疗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很多药物都参与了血栓的形成,如

铂类、蒽环类、紫杉醇类、烷化剂等化疗药物可改变凝血因子和自然抗凝物的水

平,降低纤溶活性、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糖皮质激素、三苯氧胺等激

素类药物可诱发血栓形成。促血细胞生长因子,分子靶向药物也与血栓形成有关。

1.2.3 年龄因素

年龄与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姚红芳等研究表示,年龄40岁以下人群血栓

发生率为9%,40~60岁人群血栓发生率为5%,60岁以上人群血栓发生率为15%。Chemaly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年龄小是PICC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且没有

专业护理队伍维护的PICC更易形成上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血

管弹性差,加之红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血浆黏度增高,以促进血

液凝固和血栓的形成[7]。

2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2.1 合理选择导管

护士穿刺前选择型号适当的导管,导管选择直径应为静脉的1/2,另外,选

择血管时应选择管径粗、静脉瓣少的静脉:以右侧贵要静脉首选,避免因反复多

次在同一部位穿刺致血管内膜损伤形成微血栓。

2.2 标准化导管维护

护理程度与PICC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以下几种方

式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8]。

(1)正确封管:护理人员通过正确的冲管封管方法,边推边退使封管液充

满整个到管腔,使导管成正压状态,禁忌强行冲管,避免发生肺栓塞。采用脉冲

式冲管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定期更换敷贴:透明敷贴常规1周更换1次,但当敷料潮湿、粘贴不

牢固或有明显污染及出血时应立即更换。保持肝素帽和正压接头处无菌,肝素帽

每周更换1次,正压接头每7天更换1次。

(3)加强对穿刺侧肢体的观察,如出现肿胀,疼痛,红肿及时处理,对长

期保留导管的患者定期进行x光定位检查防止导管异位,对疑似有静脉血栓的患

者应行B超检查。制定PICC维护单,每次更换时应登记记录更换时间,导管留置体内长度及体外长度,有无脱出,臂围有无增加,导管是否通畅,告知病人及家属妥善保管PICC维护单[9]。肿瘤及老年患者的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化验血凝指标,必要时给予抗凝药,以防止血栓形成。

2.3 护理人员的标准化培训

由于近年来新护士不断进入临床,学校内课本知识未涉及PICC维护知识培训。因此,科室应对各年资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PICC维护,置管必须由具有资质的护士进行操作,目的将人为因素降至最低,同时应配备专业的穿刺包和维护包,同时科内应设立PICC质控小组,每个月定时召开会议,分析临床上PICC维护的难点及并发症,查找文献,及时解决PICC各种并发症[10]。

3 小结

PICC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尤其是对于长期输液患者和肿瘤化疗患者。但PICC导管的并发症也一直存在,尤其是相关性血栓危险性最高。需深入的对PICC置管前的患者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估,合理选择PICC置管静脉,严格遵守PICC操作原则,熟练掌握PICC穿刺技术,护士需及时正确判断和处理导管异位,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应在置管前、中、后做好预防和处理,规范的维护,恰当的健康教育,是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侨爱珍,苏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

[2] 陆美艳,沈晓莉,姚惠芳,等.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PICC早期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3):1212-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