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 分布规律 对策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对策的研究

10地理二班谢泳龙100204089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

1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

2 张永双等.四川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2).

3 殷跃平,等.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4).

4 韩用顺,等.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3(4).

5 程思,易加强,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3).

6 谢洪,王士革,孔纪名,5 1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与特点[J].山地学报,2008,26(4).

7 施斌,王宝军,张巍,徐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与灾后调查[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3).

8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9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黄润秋,李为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

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 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

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

(1) 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

(2)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

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 km;(3) 地形

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 地震地质灾害

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 500~2 0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

的上部(即宽谷向峡谷的转折部位),单薄的山脊以及孤立或多面临空的山体对地震波最为敏感,具有显著的放大

效应,这些部位崩塌滑坡最为发育;(5) 不同的岩性与地质灾害的发育虽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却决定了地

质灾害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滑坡多发生在软岩中,而硬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

《四川 51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张永双等《地质力学学报》摘要: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 0 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

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

初步调查成果, 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

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

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殷跃平等《工程地质学报》

摘要:汶川地震触发了 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 ,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 ,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非常显著。通过综合分析堰塞湖库容、滑坡坝高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结构 ,对地震形成的 33处坝高大于 10 m 的滑坡堰塞湖进行了评估 ,划分出极高、高、中和低 4种溃决危险。汶川地震滑坡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 , “尖点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 , 可以分为勺型滑床、凸型滑床和阶型滑床等类型。据实地调查 ,滑坡附近震毁建筑物垂向震动非常明显 ,具有“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三阶段特征。在高速滑流中 ,发生 3种效应 : ( 1 )高速气垫效应 ,滑坡体由较大块石和土构成 ,具有一定厚度 ,飞行行程可达 1~3 k m; ( 2)碎屑流效应 ,撞击粉碎的土石呈流动状态 ,特别是含水丰富时 ,形成长程流滑 ; ( 3 ) 铲刮效应 , 巨大撞击力导致下部岩体崩裂 ,形成新滑坡、崩塌 ,但是 ,其厚度不大 ,滑床起伏不平。本文以北川城西滑坡和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 ,分析了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及成灾机理。北川县城城西滑坡导致 1600人被埋死亡 ,数百间房屋被毁 ,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严重的滑坡灾难 ,举世罕见。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的高速远程复合型滑坡 ,滑程约 2400 m ,高速碎屑流冲抵清江河左岸 ,形成滑坡坝 ,致使 7个村庄被埋 ,约 400人死亡。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韩用顺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 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 )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

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 )利用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程思,易加强《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摘要: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山高谷深,地表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分析汶川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地质灾害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