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升课堂品质激发课堂活力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品质,激发课堂活力与同事交流,总听到这样的抱怨:语文比之数学,可谓生动形象;语文比之外语,可谓轻车熟路,可是学生就是不愿意享受它。听了类似的议论,我心中不禁这样想:我们真的让学生享受语文了吗?要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本“开心辞典”,要不断地召唤着、激励着学生,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巨大的“磁力场”。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光靠单薄的文本和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模式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应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巧妙设疑,让课堂精彩起来

我认为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了,课堂上尽是保持沉默,无论怎么启发,就是不愿意举手回答,甚至老师点名叫起来的学生,回答时也是畏手畏脚的。有的干脆不答,就用一双眼睛盯着你,让你无所适从,尴尬万分,影响你的授课情绪。唉,这课呀,实在是上得没啥意思!出现这种现象无非是教师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没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或者不晓得提问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具有艺术性,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诱发学生思维兴趣,使课堂熠熠生辉,不断撞出智慧的火花呢?

1、抓住要害,简化提问直入主题。

要想把小学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千万不能“满堂问”,必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因此,需教师深挖教材,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抓住“詹天佑是我国的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这一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杰出”和“爱国”质疑:“杰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样设问真正做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评品感悟,学习有的放矢,学生乐学。从而使课堂风生水起!

2、设置矛盾,有效提问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学《悯农》一诗,

首先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勾画一幅幅“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和“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景象,最后追问“无闲田”与“犹饿死”矛盾吗?从而学生在“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对比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辩论、研讨、交流。最后,当学生理解了“犹饿死”的原因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便不言自明。可见,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矛盾点,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会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好办法。如《草原》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初读此句,一定觉得句子前后矛盾,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小鸟”呢?细细探究,原来只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有力地衬托、强调作者初入草原时的感受——静。除了小鸟,作者别的“动”的景物一点儿也没看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描写景物常用的手法——以静衬动。小学课本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加以运用。

3、把握火候,情境提问激发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由“趣”激“兴”,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这种“欲望”心理的支配下,让学生自已融入文本,发问于文本,这样的效果更好。我在教《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首先出示一幅放大的蟋蟀图片,然后提问:“认识这个小昆虫吗?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后,再一次激趣提问“这是它的大名,它还有小名呢?”作为四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对小昆虫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会认真的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用了这样的谈话:“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一个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他该是多么高兴啊!可后来,他又带着沮丧的心情把这条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了,这是为什么呢?”在情境创设的前期下,让孩子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读文本,就比单纯的、漫无目的的读课文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投入得多。

二、幽默,使课堂灵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融入幽默,创设和谐的情境,不仅有利于轻松学习氛围的营造,激发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增强知识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助

于学生记忆。就教师而言,诙谐幽默的教学可以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助上一臂之力。

1、几句笑话,轻松掌控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的幽默能够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情绪高涨,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记得在一次观摩教学中,教室里挤满了听课老师,这下坏了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个个缩头缩脑,很显然这节课要上砸了。为了缓和气氛,我是这样做的。我举起书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答:“书。”我又举起粉笔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答:“粉笔。”我再调侃地问:“我是东西吗?”生异口同声地,非常肯定地答:“你不是东西!”我笑着说:“变成骂人的话了。”就这样一句玩笑话,拉近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显得那么平等、亲密、自然。我用爱、用幽默营造了宽松的氛围,浇开了智慧的花朵。这节课学生踊跃发言,师生配合很和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要让他们坚持四十分钟确实不容易,所以在课堂常规训练中,教师幽默的语言比起一味的责备或是激励有着更好的效果。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后,课堂简直是一锅粥,学生还沉浸在刚刚的讨论情绪中,此时教师的批评或是表扬显得是那样的无力。我灵机一动,拍着手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边走边说:“小嘴巴,大嘴巴。小嘴巴美得似樱桃,大嘴巴丑得像青蛙;小嘴巴悄悄不说话,大嘴巴一直呱呱呱;我们大家看一看,谁是可爱小嘴巴,谁是丑陋大嘴巴。”一句开玩笑的顺口溜瞬时起了效果,孩子们都抿着嘴笑了,同时也相互监督起来,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就这样,教师轻松掌控了课堂。

2、几分幽默,随时调控教学节奏

懂得运用幽默的教师会在学生学习疲惫的时候,巧妙地运用幽默来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教学进入这一状态, 教学目标就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就能圆满地完成。如我教《第一场雪》,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我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导:“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景顺同学勇敢站起,读得尚可,我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这时是我班胆最小的王乐同学站起来了,可读得不如景顺同学好,我又风趣地说:“刚才景顺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儿上了,可王乐同学又把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