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教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当下,西方文论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在文化差异、语言媒介、思维转换、实践能力等教学难点。为此,立足当下世界形势。建立一种西方文化系统——语言——西方文论——批评实践的教

学模式。不仅能够较好的解决西方文论的教学难点,更显示出大学教育世界化,以及中西文论互济互补、对话发展的未来意义。

关键词:西方文论教学改革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4-0030-02

当下,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充满着难度和挑战性,但其重要地位却显而易见,“文学批评理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在文学教学中的缺失。势必影响学生对英文文学原著阅读、欣赏、理解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深入了解”。为此,厘清西方文论学科属性、教学难度,给出教学改革策略显得紧迫而亟需。

1、西方文论的学科属性

两方文论的学术属性主要是:

1.1 学科的杂糅性

自古希腊始,西方文论起源于哲学,同时又夹杂着浓厚的社会学气息,如柏拉图理式论摹仿说,在《理想国》中就表现出了对于文艺中情欲流露的忌惮。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则对悲剧理论所造成了人类情感净化的道德作用甚为青睐。中世纪时期,西方文论

又染上了鲜明的神学色彩,上帝替换了理式,成为了真、善、美的绝对代表,文艺摹仿理式置换为模仿上帝。在近代两方文论中,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巴尔扎克对现实原则的论述等又无疑具有着思想启蒙以及社会批判的时代色彩。现代文论中,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叔本华等的直觉主义将西方文论注入了浓厚的诗性气质,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医学烙印、俄国形式主义的语言学倾向、列维——斯特劳斯神话解构主义的人类学色彩都异常鲜明突出。而后现代文论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社会学批判维度,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权力——诗学模式,乃至于后来的消费主义、传播学、空间学、生态批评的兴起,更是意味着西方文论与它学科的相互渗透性和相互促进性。

1.2 西方文论知识体系的稳定性与开放性

从西方文论系统来说,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说法。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即“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后来随着传播学的兴盛,四要素又增加了“传播”,变为五要素,稳定性与开放性一眼了然。就某个西方文论家或是某个流派而言,总是体现出其知识体系的历史性和理论价值的超越性,如近代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的诗学思想,就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和纲领,其历史意义与诗学价值不言而喻。后现代的女权主义批评及性别批评理论、后殖民主义批评等,其知识体系的历史时空痕迹更为明显,表征出来的文论普泛性价值影响也更为深广,这

亦体现了西方文论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1.3 西方文论使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普世性绝对真理,西方文论也不例外。如英美“新批评”理论通过”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将文本打造成一个精致的瓮,从一开始就曝露出理论的狭隘、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二元范式也显然不能解决中国汉语的许多问题,而结构主义所主张的系统论、结构论、二元范式等所呈现出来的假化、缺乏灵动性与能实证性早就为解构主义所证明。

西方文论的学科属性显示了其学科成长历史、学科知识谱系和实际适用范围,这不仅展示了两方文论的教学难度,当然也为其教学改革的进行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2、西方文论学习的难点与亟需性

西方文论的学习难点在于:

2.1 文化差异

缪钺曾如此比较中西文论的特征:“中国古人论诗,极多精义,然习为象喻之言,简约之语;西方文论,长于思辨,劈肌分理,剖析明畅。中国诗评,宜于会意,西方文论工于言传。”文化谱系上中国的“感悟型知识质态”和两方逻辑分析性的“理念知识形态”为学界所公认,这导致了学生对西方文论接受、理解的困难。

2.2 语言媒介

西方文论著作语言各异,如福柯的著作主要是法文、德里达的著作主要是德文、伊格尔顿的著作主要是英文。而这些专著或者是从

原文直接翻译成中文,或者是先翻译成英文,然后再转译成中文。在译介过程中,译者水准的高低,以及翻译过程中的纰漏、谬误自然就影响了学生对西方文论的认识和理解。

2.3 思维模式的转化

西方文论对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退特的“张力”说、德里达的“延异”论、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文化美学思想等,都要求学生具备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才能较好的去理解,这对于长于诗性感悟思维方式的汉语言文学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

2.4 实践转换

迈克尔·莱恩曾说强调西方文论学习的实践运用,并力主将学生打造成一个文学批评的“多面手”,然真正的困难“不是来自理论本身而是来自如何处理这里理论。”事实上,学生常常不是运用西方文论相关知识去理解、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来印证两方文论,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体现了西方文论实践转换的困难。

西方文论的学科属性表征了汉语言文学学生学习的亟需性和重

要性,以及该学科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二者互为表里,辩证统一,这也为西方文论的教学改革、解决西方文论的学习困难提供了解决的导向和逻辑基础。

3、西方文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西方文论的课程难度导致了学生学习的诸多病症:(1)本末倒置,

将文学作品印证西方文论;(2)难于理解,从而放弃学习;(3)唯西方论,造成了中国文论视域的缺失和比较视野的促狭;(4)思维模式单一论,偏执于感性思维或是抽象思维。故西方文论的教学改革策略在于:

3.1 厘清文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诗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二位一体

从西方文论的源生来看,文学作品、创作活动、创作程序等是西方文论的研究对象,或称之为第一本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有诗性思维,在理解文学本身的基础去学习西方文论。才能抓住西方文论的根本,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面对的是文学创作动机问题,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要解决的是文学活动的社会性问题。所以说,全面了解、体悟文学本身才是西方文论学习的起点和基石。另外,西方文论又是对文学的规律性认识,方法论、范畴论上的抽象升华和概括,在这点上,西方文论折射出工具理性,是理解、阐释、分析、论证文学的视角、方法和系统的话语程序。再者,西方文论自身具备着诗性气质和理性抽象的复合品格,如波德莱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文学著作。综合起来,这些形成了西方文论的学习程序,即直接面对文本本身——学习两方文论——锻造诗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回到文学批评实践中去,并在这一程序的循环发生状态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3.2 打通语言关,同归西方文化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