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古代诗歌鉴赏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感悟的是准确合理的语文材料,而诗歌的语言是习惯的颠倒。
传统诗歌教学重视诗的主题和背景的深入讲解,使诗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却忽视了让学生感悟诗的美,感悟诗人的激越情怀。
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从诗文的反复朗读,从意境和想象中感受诗的美。
诗不再作为教师讲解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
中学新课标强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而诗歌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体味诗语的凄清与缠绵,快乐与梦想.在诗意中感受人生的美好,涤滁人心灵深处的杂念。
我们应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探讨其怎么样感受诗的美感,进而了解鉴赏诗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因声求气意境想象通感陌生化在古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诗句的翻译和诗的主题背景的分析上。
使学生对诗的理解仅停留在“叙事”的表象,体味不到诗的美,更不知怎样去感悟诗。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新课程教学。
具体到教学实践,就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
能够阅读、鉴赏诗歌,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
从审美角度来看,诗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带情的景来表现作者的情思。
即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强调“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
此外了解诗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有助于赏诗。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
一.要反复朗读诗歌,揣摩诗的情思与美感。
鉴赏古诗时,不在诗义上过多的分析,重点体味诗句整体上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领悟诗的主旨。
诗歌是抒情的,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显示诗人的喜怒哀乐。
唯有不断的朗读反复体味诗句;才能真正品味诗歌,了解诗人。
如同那憾人心弦的歌曲,只有演唱出来,才能令人陶醉。
清代桐城派作家讲究“因声求气”,就是说,欣赏古诗,必得高声朗读,从音节的抑扬顿挫里体会作者的辞气,进而体悟他的感情,再进而领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谈谈新课标下古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
在诗歌教学史上,虽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
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失去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要善于运用新教材的编排导向和新的阅读要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入诗,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优美意境。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理念的根本性前提是主体的平等,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因此与传统的接受型阅读教学相比,学生的读者意义更大,提升至与文本、教师同等的地位,在对文本意义的把持上取得了和教师同等的话语权。
因此进入新课程的诗歌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在下面几方面尤其应该注意。
一、学生在诗歌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重视从文本理论来说,文本是一个自足的存在。
“作者带来文字,文字带来意义”,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必须重视发展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义的建构文本意义。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能力是基础的,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尊重文本,尊重作者。
学生要首先把自己放在“倾听者”而不是“评判者”的位置上,努力感受和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发现作品的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等。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要有所调整和创新。
语文是一门文化的课程,而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必须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应该有哪些调整和创新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本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的高中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本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也要反映这一点。
受到现代技术、市场化经济、国际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传统的古诗词鉴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将诗词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加强现代意义的讲解和解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将进酒》一诗,可以通过对酒文化的讲解和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酒的态度的对比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效有很大的影响。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例如,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多是以分析课文的语言技法、修辞手法为主,学生则主要是背诵和默写,靠记忆来应对考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记住诗词的文本内容,但并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深意。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如对比分析、情境模拟、互动讲解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建立批判性思维。
三、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应该强调社会要求、人文关怀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诗词的赏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与文化的联系,以及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例如,在华兹华斯的《临岐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的感受来反思自我和社会,从而培养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倡导全人教育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应该倡导全人教育。
古诗词的传统文化并不只限于文本上的欣赏,更包括生命哲学、审美情感等方面。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鉴赏的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鉴赏的要求
新课标十分重视古典诗歌的背诵。
第9条目标提出:“阅读浅易
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目标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一定数量”是其基础。
记诵优秀的诗词、文言文篇章,表而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
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他们的思想感情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到学生既有的认识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新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只是规定了推存背诵的篇日,并没有硬性规定基本篇日,原有的一个诵读篇月也取消了,改为建议,很明显,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加大了古典诗词选编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文教学新课标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
课程目标也提出要“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其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建构和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生命的底色”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文本解读的乏味和古诗文自身的“历史隔膜”。
常常是教师怕教。
学生怕学,古诗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索然寡味的现象:如何才能打破这种“索然寡味”呢?我认为。
古诗文教学要在以下方面做足文章:一个“读”字了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实际上,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
听到的多是教师们慷慨激昂的讲解。
少有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
老师大都放弃了读这个古诗文教学最有利的法宝,以讲代读,以议代读,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分析轻朗读、重翻译轻感悟的本末倒置现象。
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入门之径。
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读,学生和文本才能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才能感受古诗文特有的韵味和情趣。
古诗文注重声音、节奏、韵律。
“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必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
犹如在说话时,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是一个道理。
”(朱光潜《谈文学》56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用了许多双声叠韵词,这些词语的运用。
不仅使得诗句极具音律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徐釚《词苑丛谈》),还极其鲜明地展示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起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用七组叠词构成。
这七组叠词,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诗人胸腑中喷薄而出。
高一语文课程中的古代诗词赏析
高一语文课程中的古代诗词赏析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是高一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还能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本文将从诗词赏析的意义、古代诗词的流派以及赏析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诗词赏析在高一语文课程中的意义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通过古代诗词的赏析,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情感认知。
古代诗词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代诗词赏析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古代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古代文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赏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以及当时的思想情感。
这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古代诗词的流派古代诗词可分为两大流派:古乐府和唐诗。
古乐府是古代民间歌谣的代表,它的特点是轻快活泼、易于咏唱、富有节奏感。
古乐府起源于古代祭祀和民间活动,以反映民间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为主要内容。
其中脍炙人口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古乐府的代表作品。
唐诗是古代诗词的巅峰之作,以其优美的语言、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爱情、自然、哲理等多个领域。
代表性的唐诗包括杜甫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古代诗词赏析的方法古代诗词赏析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古代诗词的魅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赏析方法:1.鉴赏诗词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意象、修辞、韵律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诗词中的艺术特征,可以深入理解诗词的美学魅力。
2.解读诗词的文化内涵。
古代诗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揭示了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2023新课标2卷 古诗鉴赏
2023新课标2卷古诗鉴赏古诗鉴赏是语文考试中一项重要的题型,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以2023新课标2卷的古诗鉴赏为例,探讨古诗鉴赏的重要性、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一、古诗鉴赏的重要性古诗鉴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同时,古诗鉴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古诗鉴赏,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词的美妙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 意象分析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的描写,诗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分析意象时,需要关注意象的特点、象征意义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例如,“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离别相关,而“梅花”则常常象征着高洁、坚强。
2. 情感把握古诗中的情感丰富多样,包括喜怒哀乐、离别思念等。
在分析情感时,需要关注诗人的用词、语气以及意象的选择。
同时,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3.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在分析表达技巧时,需要关注诗人的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
例如,对比、烘托、起兴等修辞手法,以及前后照应、跌宕起伏等结构安排。
解题技巧方面,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如分析某个意象或某位诗人的作品。
其次,要认真阅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整体意思和情感基调。
最后,需要结合以上分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回答。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1. 加强古诗词阅读学生应该多读、多背、多理解古诗词,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逐渐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 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古诗鉴赏的重要基础,学生应该通过欣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
3. 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分析意象、情感、表达技巧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近一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传统的语文教学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诗歌,尤其是古诗,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复习呢?我认为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形容为”带着镣铐跳舞”。
弄清楚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是鉴赏的两大要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1.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都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涉及到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
比如读杜甫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语言直白畅达,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
观点态度很鲜明。
这类诗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的鉴赏处于同一能力层面,有了正确的鉴赏,也就有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准确评价。
二是间接表达。
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表达也有两种方式: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通过对眼前“残阳”“露”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夜”的喜悦之情。
诗人当时外调离京,脱离官场的排挤倾轧,不由觉得一身轻松。
其观点态度已渗透在对自然之景的描写之中了。
②侧身诗外,暗寄褒贬。
如金昌绪的《春怨》:。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261学习版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初中语文一直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学习科目,在学任何科目之前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古诗词就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精粹,凝练了中华气韵,以古人之口抒发各种心绪。
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是初中生必学的语文内容。
鉴赏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扩展语文知识面,提升理解能力。
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一项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那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吸收。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们了解古诗语句,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而是让学生们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拉近和诗人的距离,跨越古今,展开对话,可以引发学生和诗人的共情,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意味。
因此要想学会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进行古诗文的教学,就需要给学生们营造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也能够进一步的吸引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在《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所著,作为一首四言的乐府诗,它对仗非常工整,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了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的所见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象的壮丽景象,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诗人更多地是借助于诗词表达自己胸怀天下的精神,整个诗的气势磅礴。
表达了诗人志向,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读起来便会不知其意,不知所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观沧海》描写的是曹操北征乌恒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如何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呢?就需要将诗中所表达的意象,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例如水合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写的是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在诗词描写中非常神奇壮观。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宝藏,短短的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内涵,所以它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切入点。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古诗教学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
尤其是选入课本的作品,蕴涵丰富,启人深思,语句优美,值得玩味。
新《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
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浅析“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
浅析“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新《课程林准》建议,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有“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教学思想是错误的。
如何发挥古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在教学实践上探索出一种古诗阅读教学思路,即以“读”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地鉴赏,形成“预习——范读——译读——品读——鉴读”的教学思路。
现以《使至塞上》为例讲述。
一、指导预习,注重探究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所以预习古诗时,不是让学生把诗歌读几遍就完事了,而应该提出一些要求以引起思考:每句诗的意思你都懂了吗?你读出了诗的言外之意吗?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你发现了不懂的问题吗?读诗不仅要读出“言内之意”,还要读出言外之意;读诗不仅要读出所写内容,还要读出作者情感。
故设计了前三个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在《使至塞上》的预习中,学生基本能初步读懂内容和情感,有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诗文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意境?应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含义?(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它告诉了读者什么?二、范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学之始,宜采取范读的教学方式。
范读是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转变为真情实感,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传达作品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这样就能使学生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为后面深层次的理解、品味做准备。
范读的方式有多种:教师配乐范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放录音磁带,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乐朗读。
这几种形式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用一种,其中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乐朗读的效果最佳。
读完后,可让学生谈谈感受,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畅所欲言地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下,古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古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生活、情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学习古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传授,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古诗歌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古诗歌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古诗的背诵和鉴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新课程下,古诗歌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对古诗歌的学习和鉴赏,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古诗歌教学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古诗歌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古诗歌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诗歌演讲、诗歌写作等,激发学生对古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古诗歌教学应当结合当代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
古诗歌作为古代诗人对生活、情感、社会的思考和表达,虽然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理念和思想内容却是超越了时空的。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摘要:诗词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语言文字,它短小精致、意蕴悠长,诗人们将眼前大千世界的形象浓缩在一花一木上,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有音律有节奏的语言如泣如诉、如狂如魔地表达出来,当我们感受诗词之趣、欣赏诗词之美时,便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了营养,涵养了我们的心灵。
诗词鉴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备受重视,关于诗词教学的课堂改革也不断在推进,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引言古代诗词是我国语言的精华,也是我国文化的底蕴。
诗词是种源远流长的韵文,阅读和鉴赏都可以让我们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学生内心得到丰富,并且可以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实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弘扬我国的精神和文化,以诗词鉴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底蕴进行熏陶。
1合理利用电视、电影资源提高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领域中出现了很多制作精良、内容充实的电视节目及影视资源,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新型电视、电影作品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这些日新月异的电视节目及影视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对新型的电视节目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能够专注于古诗词的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这类诗词类的电视综艺,学生通过观看其中精彩的综艺环节、参赛选手对古诗词的娴熟掌握、专家对诗词内容的详细分析解说,以及节目精良的制作,能够对古诗词的学习提起兴趣,感受古诗普及大众、融入生活的亲近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诗行天下》《诗词中国》等纪录片影视作品,让学生以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去体验诗词文化所带来的魅力,从更加真实的角度了解中国古诗词文化在当代的现状;并且以电影为载体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电影艺术与古诗元素很好的融合,将古诗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习视角更加新颖,从而对古诗词学习的认识得到改观,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去探究古诗词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诗词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拉近自己与诗词的距离。
浅谈古代诗歌的鉴赏
枝 头 春意 闹 ” 闹 ”是 动词 ,“ 意 ”是 抽象 的事 物 ,静态 的景 , 。“ 春 用拟 人手 法 , 静态 化为 动 态。王 国维 在 《 间词 话 》 说 :“ 将 人 里 著
一
‘ ’字 而境 界全 出 。 闹 ”这 一带 有 动态 的 “ ”字 ,生动 地 渲 闹
染 出杏花 怒放 、 意盎 然 的景象 ,使全 句生 辉 。又如 唐朝 诗人 崔 春
使 君 。通 过对诗 中人 物罗 敷外 貌 和语 言等方 面 的分析 , 以归纳 可
出罗敷 的性 格特 征 和品德 情操 ,即罗 敷是一 个美 丽勤 劳 、勇敢机 智 、不畏 权势 、敢 于斗争 的农 家女 子 。有 时候 ,诗人 并没有 专 门
领 悟作 品 的丰 富内涵 , 会其 艺术 表 现力 , 自己的情 感 、体 验 体 有 和思考 。 ”近 几年 高考 对古 代诗 歌考 查 的要 求是 :( )鉴赏 其形 1
分 析人 物 的性 格特 征 ,归 纳人物 的思 想 品质 。鉴赏 诗歌 中抒 情主
富 的知识 、一定 的 阅历 ,更要 求 阅读 者具 备较 高 的审美情 趣 。本
文 现就此 问题 谈谈 笔者 粗 浅的认 识 。
一
人公 的形 象 , 要结 合诗 人 的身世 和写 作 的背 景 , 析诗 歌 中的内 分 容 ,从 中体验 诗人 的情 感 和思想 ,感 受诗 人 的形象 和特 征 。
( )成立 家 长委 员会 和 家长 学校 ,对 家 长教 育子 女进 行有 1 效 的指 导 , 帮助 家长 树立 正确 先进 的教 育思 想 ,采取 科学 的教 育
方 法 ,提高 家长 的教 育能 力 ,让学 生放 学 回家后 继续 受到有 益 的
教 育 和有效 的指 导 。
新课改古诗词鉴赏
浅谈新课改下的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课标》中有关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到现在为止对古诗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
首先是老师在传统的古诗词教育过程中易忽视情感教育,而偏重精细的技巧分析,究其原因是技巧分析有明确的标准和大量的教学参考,容易阐述清楚,而情感教育相对而言缺乏标准和量化评价,较难讲述;还有就是教师本身对古典诗词的抒情策略缺乏深入认识,正所谓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当代教师很多在这方面欠缺。
所以在情感教育缺乏标准和量化评价的前提下,在教学中就倾向于忽视情感教育。
再者是学生特别是当代中学生感到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过于直白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
再就是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只得用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甚至有学生对古典诗词采取拒绝的态度。
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
学生只把它当做应试教育的一部分而已,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我想,在诗歌教学中,大家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对以前好的方法加以保留,对一些存在问题加以抛弃或修改。
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应该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好契机。
新课标下高三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新探
新课标下高三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新探新的课程改革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在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形势下,我校几位语文教师不谋而合,就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共同的看法。
分年级进行有关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研究,旨在面向新课改,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从学生需要出发,以期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求激发学生诗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强学生文学积累的方法,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及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特别是还可以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诗歌鉴赏教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必要的准备。
它将对我校语文教学的长足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高三的任课教师,我认为,把高三年级诗歌鉴赏复习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是全面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考虑到高三年级的特殊性,我事先制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试验计划。
在预计不到一年的试验过程中,采取专题训练、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准备、实践及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试验。
一、准备阶段结合高一、高二年级诗歌单元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学习古代诗词鉴赏的意义,掌握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过程、分类,各时期诗歌的不同特点、流派及历代诗词的名家名作,通过接触、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实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进一步明确了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中的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考点要求,使学生在诗歌鉴赏训练中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在具体的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抓意象,准确描绘意境,正确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特别是提取有效信息和语言的概括表达的能力,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解决高考诗歌鉴赏内容中的具体问题。
三、实验的特点首先,结合高考语文复习,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
新课程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诗歌教学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由于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有着高度的凝练性,是极好的阅读材料。
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它们,通过阅读,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进而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一、教学现状分析:传统的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这种知识和能力型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以学生为本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正是由于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在诵读品味中积累和丰富语言,积淀文化底蕴,领悟诗歌意境,赏析诗歌艺术,并获得思想启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教学策略及设计: 1、注重朗读品味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品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很多教师常把朗读理解为停留在字、词、句的认读和解释上,只是让学生机械地重复着“啊,这首诗的第一句说……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说……”。
2、关注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质疑问难,如“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3、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诗歌本身就具有广阔的艺术空间,对学生吸引力比较强,有时学生只要求反复朗读,一字不漏,读得滚瓜烂熟,缺乏必要的评价。
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疲倦感,感觉诗歌无聊乏味,以致丧失兴趣。
2、学生对诗歌的体验较肤浅,情感的感悟不够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代诗歌鉴赏
作者:廖俊平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我们的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普遍较差,在高考中得分率较低。
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既是出于应对高考现实的考虑,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长远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1993年开始至今,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高考古诗鉴赏题从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很多省市将此题分值由6分提高到8分,分值的提高引起了师生的关注,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因此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既是出于应对高考现实的考虑,也是提高语文能力本身的长远要求。
我们的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普遍较差。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诗歌本身的特点所致:用语含蓄凝练,跳跃性大,讲究余味和弦外之音;另一方面是学生阅读视野狭窄,阅读能力差,难以把握古典诗歌创作规律性的东西。
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表现在高考中就是得分率较低。
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浅显的看法:
一、从作者入手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他的“知人论世”观就是说要对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
要读懂诗歌,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
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诗人因作诗歌颂自由而被沙皇放逐南俄,后又被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监管,《致大海》就是诗人在追求自由而又得不到的心境下写成的。
因此,大海被拟人化,成了一个赢得自由的英雄。
了解了这些,学生在朗读时就会一步一步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靠近。
诗作往往会涉及到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
许多诗歌,人们不能很好地鉴赏它,还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它的写作时代。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其中下片写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为什么会这么难说出口?如果不去了解辛弃疾,我们怎么能知道这里面蕴涵了他一生巨大的感慨?
二、解读言外之意
古代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
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诗歌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跳跃性,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意趣,昂扬生动的意趣,一种画面,闪动的瞬间即逝的美好画面,一种哲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诗歌鉴赏就是尽量还原其内在的真实含义,去探寻诗歌中隐含的背景,学会从整体感知和把握诗歌语表和语里等意义,解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
三、辨明虚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诗从本质来说,是虚实相映的。
实,是指生活形象等客观因素。
虚,是指情感、氛围和格调等主观因素。
对于学生,讲解太深奥或太专业的诗歌鉴赏术语名词,诗情画意,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或似懂非懂。
而你讲什么是实的、具体的、可触摸的;什么是虚的、抽象的、不可触摸的,学生是完全懂的。
从诗的写法上来看,诗人也一般常采用以实带虚,以虚入实,虚实结合的方法。
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读者想象的介入,使得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能够辨明虚实,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用心积累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这固然与诗人有着时空的局限有关,但与自身的积累也有很大的关系。
诗歌没读多少首,再多技巧也枉然。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汝若欣赏诗,功夫在诗外。
要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首先就要勤学苦练,博学多闻,广泛阅读作品,读点历史,读点美学,提高文化修养。
如果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就只能是释词译句,索然寡味了。
只有用心积累,才能更好地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
随着知识的丰富和修养的提高,诗歌的鉴赏便会达到新的境界,从而增加吟读的无穷乐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会鉴赏古代诗歌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素养,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只要具备足够的信心,努力去积累,去感悟,诗歌鉴赏也并非难于上青天,完全可以很好地掌握!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