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

曲经建夏禾石红兵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及临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我国城市轻轨交通系统的兴建,使环境振动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提出了减少建筑物振动的措施。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环境振动

一、引言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1】。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振动问题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振动试验表明,振动对于居住在铁路线周围的居民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当振动加速度达65dB时,对睡觉有轻微影响;振动加速度达到69dB时,所有轻睡的人将被惊醒;振动加速度达到74dB时,除酣睡的人,一般情况下,其他人将惊醒【2】。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城市的铁路环境振动的现场实测,考察了铁路沿线居民区受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污染现状,测试结果表明,离轨道中心线30m之内区域的振级大部分接近80dB。这样高的振级将极大地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着手研究振动污染规律、振动产生的原因、振动传播途径及控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现代化的进行,交通系统大规模发展的趋势极为迅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下铁道和城市高架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少、不占用一般道路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已经拥有和正在建设的地下铁道系统的城市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城市还在筹建轻轨交通系统。近年来在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对于振动可能影响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内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也进行了预测。如拟议中的西直门至颐和园轻轨快速交通系统可能对附近文化和科研机构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地铁南北中轴线可能对故宫等古建筑的振动影响。为此,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北京市城建设计院、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方交通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已经开始结合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修建地铁、轻轨交通系统时车辆引起的环境振动的工程实际进行研究,发表了有关地铁、轻轨车辆作用下隧道及高架桥梁的振动、振动波的传播及其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影响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振动的产生及传播规律

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由运行列车对轨道的冲击作用产生振动,并通过结构(隧道基础和衬砌或桥梁的墩台及其基础)传递到周围的地层,进而通过土介质向四周传播,进一步诱发附近地下结构以及建筑物(包括其结构和室内家具)的二次振动和噪声,从而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建筑物内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列车以一定的速度运行时,对轨道的重力加载产生的冲击;

(2)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

(3)当车轮滚过钢轨接头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车轮与钢轨结构的振动;

(4)轨道的不平顺和车轮的损伤也是系统振动的振源。

对于高架轻轨系统,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桥梁结构类型和基础类型、跨度、刚度、挠度等,列车与桥梁前相互作用也会加大振动作用。

对于地下铁路,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隧道基础和衬砌结构类型、轨道类型、是否采用隔振措施等。在理论分析方面,由于国内还没有建成高架轻轨系统,文献[ 3」-[ 5」采用二维的车一桥共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分析求得了列车运行时作用在桥上的列车振动荷载,然后再采用"桥墩一基础一地基"二维共同作用的模型,通过动力响应分析,求得了通过桥墩并垂直于线路的横断面上的地基和地面的振动特性。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到了以下结论:轻轨列车振动所引起的附近地面振动,在某一距离范围内,将随距轻轨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在一定距离内又出现了反弹增大(大约在40~60m间),但总趋势是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轻轨系统桥梁的基础类型对地面的振动影响比较大,采用桩基时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的位移汇度伽速度值均较采用平基时的小许多,且采用桩基时,地面振动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速度也较平基为大。甚至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桥梁基础,沿线建筑不同楼层的振动响应也有所不同。采用浅平基础时,高楼层的响应比低楼层的剧烈,若采用桩基时,各楼层的差别就小得多;高架桥线路与路基线路相比,环境振动将大幅度降低。距线路中心线30m处的振动强度可降低5~10dB。

对于地铁列车的振动效应,除了通过现场实测了解其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以外,文献[6」根据实测轨道加速度得到了列车荷载的模拟数学表达式,进而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隧道和周围土体的振动特性;文献[5」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的方法就地铁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环境振动及振动波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

已有调查表明【7】,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时,距轨道水平距离 1.5m处,振级平均值为81dB,距轨道水平距离24m处,振级平均值为71.6dB。这说明随着距轨道水平距离的增加,振级将不断衰减。此外,地铁振动影响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列车通过的速度及隧道的埋深。速度越高,振动干扰越强,响应的影响范围越大,埋深越大,影响范围也越小。随距离增大而振动强度减弱的规律也适用于沿线建筑物。由于列车运行所引起的地面水平振动,在传播过程

中的衰减要快于垂直方向,因而沿线建筑物内垂直方向的振动将大于水平方向的振动。实测结果表明:楼房的水平振动一般小于垂直振动十几分贝,因此在评价楼房受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影响时,可以垂直方向为主。

对于建筑物的平面而言,其纵向劲度大于横向劲度,所以无论建筑物的走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如何,当建筑物受到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影响时,总以其横向大于纵向振动的规律出现。就不同楼层高度而言[8],一般来说,对于低层建筑,特别是在四层以下,随着楼层的增高,振动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附近建筑物内测得的振动有增大的趋势,尤其楼房内侧的振动表现得特别明显。而由列车振动引起的沿线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其振级的大小又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以及与地铁的距离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基础良好、质量较大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于其固有频率低,不易被激励起较大的振动,因而其振级较自土壤传来的振级有相当大的衰减,衰减量可达10~20dB,因此在距地铁隧道水平距离32m处,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内实测振级不大于60dB,一层以上则测不出地铁行驶时引起的振动;基础一般的砖混结构住宅楼可衰减5~10dB;而基础较差的建筑,如轻质结构或浅基础的建筑,则衰减量很少,其振级与土壤振级相近,甚至还会出现室内振动大于室外地面振动的现象。根据实测结果可知,振动强度的分布有以下特点:

(1)在振源的频率分布上,以人体反应比较敏感的低频为主,其中50~60Hz的振动强度较大。

(2)在列车速度的影响上,随行车速度的提高,振动有增大的趋势。

(3)就地面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而言,距轨道中心线越近,同一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越大,反之则越小。

一般认为,列车运行所产生的地面振动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有较大的衰减是一般规律,见图1(a),但是也有文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文献[9]和[10]曾分别在桥梁(京沈线滦河桥,跨度32m上承式钢板梁桥,桥墩高8~10m,车速50~80km小)和线路附近(京广线,车速 25~110km/h)测试了列车通过时地面振动加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见图1( b)。图1中G为振级,ω为各测点加速度与路基处加速度的比值。可以发现地面振动分别在距桥墩60m左右处和距线路40m左右处出现了加速度的反弹增大。这一测试结果是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吻合的。

随距离增大而振动强度减弱的规律也适用于沿线建筑,由于列车引起的地面水平方向振动在传导过程中的衰减要快于垂直方向的振动,因而沿线建筑物内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将大于水平方向的振动。实测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水平振动一般约小于垂直振动10dB,因此在评价建筑物受轨道交通系统影响时,可以垂直方向的振动为主。

三、计算报动的理论方注

当振动接收点与波源距离小于列车1/π长度,且接收点远至足以产生远域时,由列车所形成的振动荷载几何上可以模拟成谐和线荷载波源。

若考虑一弹性半空间受一单位垂直荷载,则可将问题视为平面应变问题,其地表面上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可分别写为

其中kR,kp,ks分别为瑞利波、压力波、剪切波的波数,而H,K,C,D,C1,D1仅为相依于介质泊松比的常数。所以,式中的第一项代表瑞利波的振幅,其值并不随x的增加而衰减,第二项代表压力波的振幅,第三项代表剪切波的振幅,

若x足够远,则可忽略随着衰减的项,在此情况下,压力波和剪切波可视为随着而衰减。

从以上三式中可看出瑞利渡并不衰减,而压力波与剪切波会随着x的增加而迅速衰减,若介质为粘弹性材料,可将(1),

(2)式中的波数均乘以,其中,β为迟滞阻尼系数,则三种波的振幅均为出现一项随着指数衰减的项,而且随着波速越快衰减越没,瑞利波因材料阻尼的存在而呈衰减趋势,但其振幅依旧较体波为高,而在两种体波中,

则由于压力波波速较剪切波波速快,所以压力波的衰减较剪切波为慢。

在竖向谐和线荷载作用于弹性半空间情况下,振动能量呈圆柱状扩散,振幅衰减速率较点波源作用下为没(点波源作用下,能量呈球状扩散),R波由二维波成了类似一维的波,在地表面上并不衰减,而远域的体波(P波和S波),其振幅

在地表面下将反比于接收点与线荷载距离的平方(呈衰减)。

上述波传问题在波源下的解都是把地基上看作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这种地基上模型是对实际地基上的理想化。但是它给出了在点波源或线波源作用下体波、面波衰减的一些基本特征。

四、减振隔振措施

交通荷载所引起的地面振动,经常会影响邻近的结构物,或对邻近振动敏感的精密仪表、设备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时常干扰邻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因而对地面振动防止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和工程问题。应用屏障是防止和减轻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对该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一般而言,振动的有效隔阻可由河渠、橡胶垫层、板桩墙以及桩等屏障来截断、散射、绕射各种应力波而达成。屏障又可以分为连续屏障和非连续屏障。连续屏障是指屏障是连续的整体,如开口沟渠,用泥浆、锯屑和沙子等填充的沟或混凝土刚性墙等;非连续屏障措屏障由间断的屏障单体构成.如圆柱行排孔和排桩等。一般所研究的振动屏障问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为主动隔振,又称(近场)积极隔振,即利用间接或围绕振动的障壁,以减少由振动源发射出来的波能。由于主动隔振法的屏壁接近波源,所以其主要用于阻隔体波(P波和S波)。另一类为被动隔振,又称(远场)消极隔振,即在高振源较远处作屏障,隔开振动,使之无法降低振动的地点。被动隔振法由于障蔽远离振动源,所以主要用来阻隔面波(R波)。屏障隔振的原理是建立在波能的反射、散射和衍射的基础上,实质上是弹性波和存在于均质弹性介质(屏障)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屏障对波的散射效应决定其隔振效果。由于R波的散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理论解多限于体波,并以SH液研究最多,但仍限于几种规则屏障。

关于振动屏障的问题,已有很多人做过研究,如Woods[11]曾提出有关利用明渠产生主动阳振的现场调查报告。 Pao[12]等曾利用解析的方法研究波在圆形及抛物线型障壁的折射问题,其中解析的方法由于闭和型的解不易获得,而使其解仅限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在特珠的理想条件下。近年来,又有许多学者利用有限元配合特殊的人工边界研究了弹性基础对降低交通振动的效用,利用有限元与边界元或无限元的杂交法,研究交通的隔振问题。高广运等首次提出了地面连续和非连续屏障隔振的概念,指出非连续排桩屏障的散射效应决定隔振效果,而屏障的衍射效应决定其影响范围。

为防止振动表面波的传播,在地表采取挖沟、筑墙等措施也能取得一定效果。有三种隔离模式:弹性基础、明沟和充填式沟渠。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基础对较高频率的隔振效果好,但由于弹性基础的存在,轨道上的最大低频速度和加速度会被放大,所以无论是对于运行列车的平稳性还是对周围环境的隔振来说,弹性基础并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对于明沟和

充填式沟渠而言,一般来说,减振沟越深,其有效隔振频率的下限就越低,减振效果越好。沟的宽度与隔振效果无关。对阻隔列车引起的振动而言,明沟在三种方式中是最好的,它可以完全切断振动波的传播,只要沟的深度足够,就可以获得理想的隔振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明沟有稳定性的问题,须设置支撑构架使其保持稳定。对于低频振动,上述三种隔振措施所引起的效果都不大,对于高频振动,如高速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上述三种隔振措施的效果都可以,但以明沟的隔振效果为最佳。

五、结论

虽然对于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1)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振动都是通过土壤而传递到临近结构物,造成于抗性的振动或破坏,因此,必须首先了解地表下波传特性。

(2)工程实际中遇到的土都是各种各样,非常复杂,所以在研究上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问题时,必须在弹性波理论揭示的规律基础上,再引人大量的现场测试得到的具体参数来解决振动的波动衰减问题。

参考文献

[1]夏禾,吴萱,于大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No.4,1998

[4]耿传智等.高架轨道交通的振动与噪声控制.上海铁道大学

[3]夏禾等.高架轻轨系统列车振动效应研究.地铁与轻轨,No.2,1992

[4]夏禾等.轻轨列车和高架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北方交通大学学报,NO.2,1994

[5]夏禾.车-桥-墩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土木工程学报,No,1992

[6]潘昌实等.地铁区间隧道列车振动测试与分析.土木工程学报,No.2,1990

[7]王毅.北京地下铁道振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地铁与轻轨,1992

[8]马筠等.我国铁路环境振动现状及传播规律.中国环境科学,NO.5.19874;潘昌实等,地铁区间隧道列车振动测试与分析,土木工程学报,Mo.2,1990

[9] Woods,Screening of surface waves in soils, J.Soil Mech.And Found.Div.proc.ASCE,1994

[10]Diffractions of horizontal sheer waves by a parabolic cylinder and dynamic stres concentrations.J.App.Mech.Trans.ASME.196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XXXX031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及趋势 要点: ●发展历程 ●技术状况 ●系统安全的沿革 ●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进展 ●机电设备国产化动向 ●市场空间及前景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的技术状况 2.1 车辆(RS):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大部分采用轮轨式车辆,主要技术如下: 列车编组:4节、6节、8节。 车型:根据载客量大小分:A型、B型、C型三种类型。 车体材料: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结构或不锈钢车体材料。 最高运行速度:80-100 km/h。 列车制动:电气制动、空气制动和停放制动。 转向架:钢板压型焊接结构、无摇枕转向架。 牵引控制:采用VVVF主逆变器技术。 列车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设置微机控制列车自动监测及故障诊断装置。其它型式的车辆:XX-高速磁浮列车系统,和XX-直线电机列车系统,XX-跨座式单轨列车系统。 2.2 信号(SIG): 信号系统的核心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ATC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subsystem);

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subsystem); 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subsystem)。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的制式,最早为固定闭塞信号系统,后来发展到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近些年新建的项目大多为移动闭塞信号系统。CBTC 系统已成为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今后,信号系统将逐步走向综合监控列的发展方向,纳入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资源共享。 1990年代,信号系统设备完全由国外厂商提供,目前部分产品可由国内厂商提供。 典型的CBTC信号系统的结构框图 2.3 供电(PS): 供电系统组成:外部电源、主变电所及中压环网、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及牵引网)、低压配电及照明供电系统(降压变电所及动力照明配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SCADA)、杂散电流防护及接地系统。 外部供电电压等级:500kV、220kV、110kV、35kV。 内部供电电压等级:35kV、0.4kV。110kV和35kV断路器采用GIS设备。 牵引供电电压等级:直流750V、1500V。 车辆供电方式:接触网或接触轨 接触轨主体材质:主要有低碳钢和钢铝复合两种。 电力监控系统(SCADA)的电力调度系统由ISCS集成。 供电系统的绝大部分设备都由国内生产厂商供货。 2.4 通信(): 通信系统一般设置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公共通信三大通信系统。 专用通信系统由传输系统、专用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通信系统、时钟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通信电源系统、集中网络管理等子系统和通信线路共同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38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现状(正式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xx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

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xx年-20xx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8-11-16T19:37:01.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罗承俊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实现信息自动化和供电系统自动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城市轨道交通稳定运行的基础。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实现信息自动化和供电系统自动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城市轨道交通稳定运行的基础。文中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式,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并分析了电力监控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于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独立的通信系统,通过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各种电压、电流、交流、直流等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电力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使调度中心及时掌握各个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并迅速进行处理,使牵引供电系统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且还可做到与其他自动化系统互换数据,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进行全系统的信息综合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电力监控系统的正常操作,电力监控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的监控作用。早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由于网络传输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的不足,需要将电力监控系统分离系统模式的操作[1]。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也比较成熟,通过高集成综合监控系统将独立的各个系统之间有效的结合起来。另外大数据分析功能也应用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中,可以精简电力监控系统内部的人员、机械设备,并将系统设备集中管理。 2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2.1监控系统的分层分布架构 目前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中,分层分布系统架构的优势明显,满足了目前的城市轨道电力需求,同时为城市轨道交通纵横向交错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的电力监控系统主要采取两级管理和三级控制。两级管理主要包含中央级别的管理和车站级别的管理[2]。三级控制是在两级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现场控制。中央级别管理用于监控对象的状态、性能等,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调度站的工作人员以文本、表格、图像等形式呈现,进行实时监控。车站级别的监控主要用在对车站的供电设备系统进行监控。现场级控制车站级和中央级都有接口,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输等功能。 2.2监控系统平台的实现方案 目前常用的的软件系统是RAILSYS软件平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运用RAILSYS软件平台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RAILSYS软件平台决定了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构架,监控的具体功能和操作要在RAILSYS软件平台中进行操作。 1)环境支持 RAILSYS软件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网络分布的运行环境,不仅包含业务动态分配,还包含业务动态加载。在RAILSYS软件平台建立的电力监控系统还支持虚拟操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电力监控系统支持的环境还包含主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的数据库系统支持数据库冗余、网络访问和SQL语言有限集等等。 3)中间件技术 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实时数据库、通讯以及实时信息中间件等机制。与此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提供了实时应用信息总线,总线支持的内容主要有环境监测、设备监控以及供电应用等拓展业务或数学模型等等。 4)公共应用模型支持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开放性标准,采用了外挂策略,因而具有较为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5)人机界面组态工具 电力监控系统主要有2个平台,即通信平台+SCADA、+HMI平台。随着人机界面所占的分量逐渐增加,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将组态软件和应用软件分为两个部分。同时,平台软件提供应用模板,以起到丰富支持系统和验证支持系统正确性的作用。 6)累计性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电力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言。然而,在监控系统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多专业接口缺乏统一的规范,因而只有平台化的建设思路,才能制定从通信、应用以及数据等不同匹配层的标准。 2.3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RAILSYS软件平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已经凸显了重要的优势。以某项目工程为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具有可靠性较高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了1+N容错运行模式;②具有能够支撑多种环境的优势;③具有先进的多层体系系统构架;④具有较强大的系统可拓展性;⑤实现了数据开放性和实时性的结合;⑥能够实现绘图和数学模型自动录入和生成,便于系统的一体化维护;⑦具有较强的异常捕捉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总之,本研究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优势。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研究设计的电力监控系统还应不断进行完善。 3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 我国PSCADA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工监控系统阶段、分立自动化系统阶段以及综合监控系统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PSCADA系统逐渐趋于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以及实现分立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例如,广州地铁、西安地铁以及北京和上海等地铁在电力电力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综合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在建设初期,电力监控系统还没较为成熟的标准可以参考。同时在计算机等诸多技术的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也只能是参考电气化铁道等监控系统的模式进行设计。在电力监控系统的标准方面还缺乏统一性,且效果也并不显著。电力监控系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介绍 单元1 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简称“综合监控系统”【ISCS】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和各系统之间协调联动功能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 可实现对电力设备、火灾报警信息及其设备、车站环控设备、区间环控设备、环境参数、屏蔽门设备、防淹门设备、电扶梯设备、照明设备、门禁设备、自动售检票设备、广播和闭路电视设备、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播出信息和时钟信息等进行实时集中监视和控制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还可实现晚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 ISCS相关英文缩写 1 AFC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自动售检票系统 2 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自动列车控制 3 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自动列车运行 4 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自动列车防护 5 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自动列车监控 6 BAS 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7 CLK Clock 时钟系统 8 FAS Fire Alarm System 火灾报警系统 9 FEP Front End Processor 前端处理机 10 OCC Operating Control Centre 控制中心 11 CCTV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闭路电视系统 12 ISCS 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综合监控系统 13 PA(S)Public Address(System)公共广播(系统) 14 PI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乘客信息系统 15 PSCADA Power SCADA 电力监控系统 16 PSD Platform Screen Door 屏蔽门 17 SIG Signaling 信号系统 18 FG Flood Gate 防淹门 19 ACS Access 门禁 20 UPS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21 EMCS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22 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监控与数据采集 FACP (Fire Alarm Control Panel )火灾报警控制盘 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系统 ASD (Automatic Sliding door)滑动门 OA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系统 ISCS系统介绍 1.硬件构成 1)中心级ISCS硬件设备 2)车站级ISCS硬件设备 2.软件构成 1)数据接口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城市轨道交通各种制式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 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 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 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 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 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 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 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 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 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由 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 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磁悬浮模式 (1)磁悬浮(TR)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 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 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 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而超导型磁悬浮 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 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种磁悬 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 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突出的缺点是: 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 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其高速 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与网络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与网络通信 1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1300公里,总投资约50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高密度、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必须保证其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力综合监控自动化系统则为整个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简称SCADA 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使调度中心实时掌握各个变电所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早期广泛应用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如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它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的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和以往的系统相比其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更强大的接口通讯处理能力; (2)具有更快速准确的实时数据运算和传送功能; (3)具有单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更灵活多样控制功能 (4)具有更强大集中的数据监视平台,提供更丰富的调度管理功能。 随着计算机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及其通信协议正向着开放、高速、综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提高所内设备的互操作性,是今后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方向,也是设计新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的出发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工程实际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网络通信体系,分析了IEC61850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上的良好应用前景。 2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结构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网络、数据库、现代通信等技术将变电站所有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按信息类型划分功能。其信息是集中采集、处理和运算的。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而分布式系统结构则按功能设计,如按保护和监控等功能划分单元,分布实施。其结构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分布式结构有助于系统扩展和维护,可靠性好,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其它模块正常运行。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 状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90

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

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同时开工建设的线路多。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分析,1995年-2008年12年间,中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从1个城市增加到10个,运营里程从43km增加到790km。日本东京地铁,50年间建设286km,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 -1969年,10年间建设100.5km。按年平均建设里程比较,北京、上海比东京快3倍多。上海、北京两市政府都提出每年建设40~50km 的承诺,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打破常规,4条线或6条线在同时开工建设,投资以每年100多亿速度在推进,中国城轨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单元1 AFC 自动售检票系统ATC 自动列车控制ATO自动列车运行ATP 自动列车防护ATS自动列车监控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CLK时钟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FEP前端处理机COCC控制中心CCTV 闭路电视系统ISCS综合监控系统PA(S)公共广播(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PSCADA电力监控系统PSD屏蔽门SIG信号系统FG防淹门ACS门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EMCS机电设备监控系统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ASD滑动门 v OA办公自动化系统FACP火灾报警控制盘COM通信系统 ISCS系统介绍: 1.硬件构成:中心级ISCS硬件设备;车站级ISCS硬件设备 2.软件构成: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人机接口层 3.网络系统构成:主干层;局域层;现场层 电源设备: 在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配置UPS电源和电池。后备电池的供电容量按需求配备。 控制中心应分别为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和综合显示屏配置UPS电源。 车辆段应分别为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和培训仿真测试系统配置UPS电源。 单元2 ISCS性能指标:1实时响应性2可靠性3可扩展性 性能保证条件:对子系统深度集成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8000小时 MTTR (平均恢复前时间)小于1小时 ISC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功能定位要确定1为运营服务2为设备维护3为乘客服务联动功能要实用、要完备、要深入 单元3 ISCS的构架理念:

根据各业务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大致可分为: ①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②保障行车安全类系统 (车辆系统、信号系统、屏蔽门(安全门)系统、防淹门系统等); ③票务管理及服务类系统 (自动售检票系统); ④信息服务类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车站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广播系统、通信时钟系统等)。 系统集成规模分析与比较 (1)全集成方案是以保障行车安全类系统为主,将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票务管理及服务类系统、信息服务类系统全集成。具体实施方式是以信号系统为平台,以信号ATS系统为集成主体,集成车辆、供电等所有系统,构建大型的综合自动化监控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动化管理实施的最理想方案。 (2)分类集成方案是将各业务系统,按照结构相似、功能相近、联动关系密切业务系统分层分级集成。这种集成方式主要针对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而言,其目的是通过采用统一的系统结构、通信协议和软硬件平台,统一人机界面,实现建筑物安全防范类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改变原来各自独立的局面,构建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 (3)准集成方案是在分类集成方案的基础上,拓展集成系统业务面,将信息服务类系统与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中存在联动关系的车站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一并集成,通过统一的系统监控管理层软硬平台无缝接入,构成综合实时多业务系统,为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设备维护、乘客服务等提供有利保障,给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系统集成规模分析与比较 一种是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同时提供环境监控、电力监控和乘客服务等功能的集成监控系统。 另一种主要采用以环调、电调为核心兼顾部分与行调有关子系统的集成互联模式。 行车调度: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a010355680.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 编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km和236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

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周火德

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周火德 发表时间:2019-06-20T15:01:35.3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作者:周火德[导读] 并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架、系统分布,并对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1006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0061 摘要: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对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的各种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故障报警、报表统计以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从而及时发现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确保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架、系统分布,并对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引言: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环境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电力设备会出现绝缘性能下降、外壳破损等故障。电力监控系统对整个地铁线路的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电力设备处于安全、有效、可靠的状态。因此,电力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关系到地铁电力系统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直接影响到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1.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 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又称PSCADA系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具体应用。该系统主要由电力调度系统、通信通道以及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电力调度系统是整个监控系统的中心,它由硬件平台、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等构成;通信通道主要为电力调度系统的前置机和变电所之间提供数据交换通路,满足系统通信要求;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电力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构成,它负责处理整个变电所中央信号、通信调度、信息处理、自动化保护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监控和时间顺序记录等内容。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主要对电力设备运行的数据进行采集、信息处理、监控,为电力调度系统提供数据参考,确保整个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和全线电力变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问题,电力监控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电力调度人员根据警报信息立即锁定故障范围,并安排电力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2.1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构架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构架一般采用两级管理并配套三级控制法。两级管理方法是将车站级和中央级共同管理,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管理称为三级控制,又称为分层分布控制体系。两级管理和三级控制方法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将其应用在轨道交通电力监控体系中,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简化性。 电力监控系统与供电系统的各开关柜、牵引变压器、硅整流器、配电变压器、排流柜、杂散电流监测装置、牵引网电动隔离开关、再生能量吸收装置、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有源滤波装置等配置的综合测控保护装置、智能采集装置通过通信接口连接实现集中监控。 车站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本车站的综合监控系统接口,实现电力调度中心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交换。 2.2系统分布 电力监控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系统由站内管理层、数据通信层、基础设备层组成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变电所的设备运行参数,包括变电所内电压、电流、功率、电度量等模拟量、所内各开关、刀闸、设备状态等开关量以及其它智能设备的运行参数的采集,并将信息送往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经由车站综合监控系统送至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另一方面,电力监控系统还要接收变电所级和控制中心级的控制命令,实现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 电力监控主备冗余系统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核心系统,它负责采集、分析、处理各个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并通过工作站将数据信息转化为文本、图像、图形、表格等直观具体的信息,便于电力调度人员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 电力监控系统通过冗余的通信通道实现与综合监控系统的通信,通过综合监控系统接受电力调度中心的控制命令,并向电力调度中心传送变电所操作、事故、预告、测量等信息。全线所有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通过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信息汇总,并实现控制中心、变电所控制室对变电所的统一调度管理。 综合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并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2.3系统软件设计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所内电压、电流、功率、电度量和开关量等信息的采集,并将信息送往车站综合监控系统,接收所级、站级和控制中心级的控制命令,实现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变电所内一体化监控计算机、车站综合监控室中的值班员工作站完成本站的监视工作,控制中心电力调度工作站完成全线各站电力设备的监视工作。在正常情况下,由控制中心电调操作员工作站实现电力设备的控制工作,如控制开关及刀闸的合/分,变电所监控工作站只进行监视功能。当维护和调试时,控制中心下放控制权,由变电所监控计算机实现控制和维护功能。 在控制中心授权的情况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遥控本车站变电所设备的权限。具体的控制方式分为单独控制、程序控制。其它的操作功能包括断路器故障跳闸远方复归、保护投退、保护定值组管理、供电系统控制闭锁功能、遥控屏蔽功能、检修屏蔽、人工置数、设备禁止等。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还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人机界面的显示与操作、报警功能、设备冗余切换、系统自检、通道测试、权限管理功能。 结束语: 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才能为轨道交通的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时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确保整个地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强大完善的功能、更高度的集成、更具人工智能等是未来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