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 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以皮克(pg) 表示。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
9
贫血形态学分类
(2)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18
3.嗜碱性粒细胞
参考值:0%~1%
(1)增多: ①辅助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
(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9
4.单核细胞
参考值:3%~8%
(1)增多: ①血液病,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②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 膜炎等。 ③急性感染恢复期等。 (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5
2.病理性变化 (1)增多: ①相对性增多,如严重吐泻和大面积烧伤等 ②继发性增多,如肺心、先心等。 ③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6
( 2 )减少:单位容积血液中 RBC 和 Hb 低于参考值 低限——贫血 轻度贫血 男性 Hb<120g/L 女性 Hb<110g/L 中度贫血 Hb<90g/L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血液被稀释等。
23
四、血细胞形态检查
血细胞形态检查是指外周血血细胞涂片、 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和 分析。
24
一、红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形态 呈双凹圆盘状,直径6~9μ m,平均7.5μ m。 红细胞厚度边缘部约为2μ m,中央约为1μ m, 染色后四周呈淡红色 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大小<细 胞直径的1/3
20
(三)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增多 (1)原发性增多:如急淋、慢淋等。 (2)继发性增多: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 水痘等。也可见于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等感染; ②移植排斥反应等。
2.减少:主要为放射线损伤。
21
三、血小板参数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C或PLT) 参考值:(125~350)×109/L
12
(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新生儿—2岁儿童较成人高, 一日之间午后比清晨高,妊娠中晚期、分 娩、剧烈运动、饱餐、高温和严寒均可使 体内白细胞暂时增高
2.病理变化
13
(1)增多:总数>10×109/L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炎症: 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原因。 2)急性中毒:农药、生物毒素、代谢性中毒 3)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 4)严重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严重外伤、大 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理变化 (1)增多:PLT>400×109/L (2)减少:PLT<100×109/L, <1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倾向。
22
血小板减少见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 性贫血等。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消耗亢进,如原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性疾病、DIC 等;
血液检查
临床医学院 王郦
1
血液检查
血液是由血浆(占55%)和血细胞(占45%) 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
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所谓的血液三系)
2
血液一般检测
包括
血常规检测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形态观察 网织红细胞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3
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重度贫血
极重度贫血
Hb<60g/L
Hb≤30g/L
7
(二)血细胞比容(HCT)测定 又称血细胞压积(PCV):血细胞占全血 容积的比值
参考值:男 0.40~0.50L/L 女 0.35-0.45L/L 1.增多 ①各种原因所致红细胞增高的原因,可作 为脱水病人补液的依据 ②作为判断血液粘度的指标,对血栓性疾 病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
红细胞计数
男性 (4.3-5.8)×1012/L 女性(3.8-5.1)×1012/L
血红蛋白测定
男性 130~175g/L 女性 115~150g/L
4
1.生理变化 (1)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 (2)减少:生长发育迅速、老年人、孕妇 (3)性别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16

3)理化损伤 ①药物,如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氯霉素等; ②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中毒; ③放射线损伤;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 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等 5)免疫性破坏增加:自身免疫疾病、药物性免疫 等。
17
2.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1)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2)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 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4) 猩红热 5)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慢粒、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6) 内分泌疾病:垂体功能低下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单核细胞(M) 淋巴细胞(L)
11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WBC):成人 (3.5-9.5)×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N)40-75% 嗜酸性粒细胞(E) 0.4%~8% 嗜碱性粒细胞(B) 0%~1% 单核细胞(M) 3%~10% 淋巴细胞(L) 20%~50% 中性粒细胞<0.5*109/L ,患者极易发生感染 WBC>30*109/L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
14
(2)减少: 白细胞总数低于3.5×109/L称为减少, (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称为中 性粒细胞减少症 低于0.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15
1)感染: ①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 ②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 ③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 贫血等
贫血类型
正细胞性贫血
MCV
正常
MCH
正常
MGHC
正常
病因
再障、急性失血、 急性溶血、白血病
大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 贫血




正常
正常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慢性感染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 血


缺铁性贫血
10
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WBC)包括三类五种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