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中的自我

第一节自我的性质

一、什么事自我

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和ego都被翻译为“自我”。Self是一个纯英语词汇,原意为“同样的”或“同等的”。如果用于人类,它意指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Ego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一切精神活动都围绕其转的核心,是弗洛伊德将它引入心理学的,指的是主动的我。

中文中的自我就是“自己”或“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二、自我的特性

(一)自我的独特性

自我的独特性是指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不同的。不仅每一个自我的生物基础不同,而且其组成成分和加工方式也不同;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其自我也是不同的。自我的独特性,是由于每个人的自我图式的不同。所谓自我图式(self-schemas),是一个人编码、储存盒提取有关自己信息的心里模板。

(二)自我的一致性

自我的一致性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我”不会变成其他东西,也不会变成其他人的“我”。其二,指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思,“我”觉,“我”行动,是整体起作用的。

(三)自我的私密性

自我的私密性是指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我”思,“我”觉,“我”打算都是隐私的,而不是暴露在外的。

(四)自我的主动性

自我的主动性是指自我会对个体的主客观世界能动地起作用。自我能动性明显地表现在“我”能总结过去,立足现在,设想未来,预测未来,使自己获得成功。自动的主动性还表现在自我设障上。所谓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是指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的情境。

三、自我的结构

1、主题自我和客体自我

威廉詹姆斯是最先把自我区分为主我和彬我的心理学家。主我是一个独特的统一体,随着时间的发展具有持续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行为,也称主体自我(subject self)。宾我是指我对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即我对于自己的更具体的想法和思考,也称为客体自我。

2、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詹姆斯还将经验自我划分为三类: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是指属于我的真实物体、人和地点等方面,包括身体自我和身体外自我。身体自我是指我对于我的手、腿及身体各部分及整体的感知和想象。身体外自我则包括其他人(我的孩子)、宠物(我的猫)、财产(我的汽车)、地方(我的家乡),以及我的劳动成果(我的文学作品)。

社会自我(social self)是指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的自我方面,属于个人的社会特性自我。

精神自我(spiritual self)是指我们内部的心理自我。

3、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

4、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

从时间维度上,可以将自我分析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三者分别指个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特性的认知和评价。

第二节自我的发展

一、主体自我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主体自我的基础。巴特沃思把自我意识分为三个方面:

(1)自我-非我辨别(能够把自我与他人及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2)意志感(能够理解我们能够控制某些事情,但不是全部);

(3)知觉到自我随时间变化而保持一致的特性(能够理解我的存在具有稳定性)

婴儿的模仿一向被认为是主体自我发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客体自我的发展

(一)婴儿期(出生至2岁)

(二)幼儿期(3—6岁)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感受和态度的总和。

最早纳入幼儿自我概念的是年龄性别和评价维度。

(三)儿童期(7—11岁)

首先,儿童的自我描述变得较概括了。

其次,儿童期的孩子还能够采纳他人的观点,并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自己。(四)青少年期(12—18岁)

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发展

发展阶段主要的自我描述例如自我的类型

大致年龄:2-6岁可见到的特征

特定的兴趣和行

为我是一个女孩

我有一头棕发

我有一个弟弟

物质自我

大致年龄:7-11岁一般兴趣

运用社会比较

人际特征

我喜欢运动

我比圆圆聪明

我很漂亮

社会自我

大致年龄:12-18

岁隐藏的、抽象的

“心理”特征

我很郁闷

我很自觉

心理自我

三、自我认同感的形成

自我认同感(identity)是个人对于自己是谁、将要走向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的一种稳固而连贯的知觉。

马西亚设计了一套结构访谈来调查美国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他根据青少年对于职业、宗教意识形态、性取向以及政治价值的探究多少和确定程度,将青少年分为四类认同水平,即认同感混乱、提前结束、延缓偿付、认同感获得。(1)认同感混乱。这类青少年对认同问题不做思考或无法解决,对将来的生活方向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没有确定的目的、价值和打算。

(2)提前结束。这类青少年得了自我认同感,但是这种认同感并未经历在寻求

最适合自己时体验的危机,而是过早盲目地承诺。

(3)延缓偿付。这类青少年经历着埃里克森所说的认同感危机,正主动提出生活价值的问题并寻求答案;也就是说,正在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取向。

(4)认同感获得。这类青少年通过对自己的特性人生目标、信念、价值的探索,确立了个人的承诺,解决了认同问题。

后来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我认同感的形成要花一些时间,大约到大学期间,青年人才能从混乱或提前结束水平进入延缓偿付水平,然后到达认同感的获得。

下面四种因素会影响青少年认同感的获得:

(1)认知发展状况。

(2)教养方式的不同。关爱和民主的教养方式不但有助于儿童的学业成就,增加其自尊,也与青少年获得健康和恰当的认同感有关。

(3)学校教育的影响。

(4)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一、自我效能

(一)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与成因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个体对现实特性目标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的能力的信念,或者说,是个体对自己在特性领域内的能力或有效性的信念。

根据提出这个概念的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决定人们对生活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个人自己的直接经验。

(2)替代性经验,即效仿他人所取得的成功。

(3)鼓励性的谈话或对某个特定行为的反馈。

(二)教师效能感

教学效能(teaching efficacy)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能够克服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信念。

教师效能(teacher efficacy)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积极发展学生能力的评价,即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念。

二、控制观

控制观(locus of control)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观念。有一类人相信个人的命运石由自己掌握的,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疏忽,这种人称为内控者;另一类人相信个人的命运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即把成功归因于幸运,将失败归因于他人的影响,这种人称为外控者。

内外控倾向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