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论曾国藩

(11级某某学院某某专业洪念婷)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自幼虽笨,但其勤奋好学,在历史上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成为了一代枭雄。他一生奉行为政,主张凡事要勤俭廉悯,不可自傲。在领导与用人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他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地主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有着令人赞叹的用兵之道,有着卓越的领导艺术,在领导力方面可以堪称一绝。

在《曾国藩家书》书中用了八个字来概括曾国藩的用人之道,简而概之就是广揽,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中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当年以洪杨为主,从广西出来的起义军,辗转大半个中国,最终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与摇摇欲坠的清朝对峙。但是,最终却是夭折,是清廷的军事力量庞大嘛?不是的,正如曾国藩自己的感概,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太平天国气数已尽。

开始的“愤青”洪秀全,在其最佳搭档冯云山战死后,因失去了可对洪秀全进行掣肘的有效力量,尤其在太平天国建都之后,太平天国的高管们就更是不思进取,贪图荣华富贵。而绝顶聪明的杨秀清对洪秀全的位置也虎视眈眈,造成洪杨矛盾激发。从军事上讲,太平军不再继续北伐,就意味着太平军高层没有坚持推翻清政府的决心,而最要命的还是是太平军的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册封,洪秀全指使韦昌辉屠杀了杨秀清家兵两万多人,一时间天京血流成河,许多被诱骗的士兵手无寸铁,被屠杀掉。这个宣传众生平等的天国,怎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事情,再愚昧的百姓也能懂得其中的虚假。太平天国里面除了王可以三妻四妾,其他的士兵都要男女分开,在一起就是犯罪,这违背人欲的规定,也见证了宣扬平等的伪装。

当然有人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而起义的。不可否认,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湘军攻破南京城时,“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如此残忍地镇压农民军,其中曾国藩的个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维护清王朝,为立下大功,曾国藩不惜屠杀太平军和老百姓,如此残忍的行为的确令人发指,说他是杀人狂也不为过。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洪秀全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并把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使之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那么他们将有可能把中国拉回到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虽然其立场很保守,但是却比洪秀全的神权政治稍微进步些,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利大于弊。从这点上来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功大于过。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西力对中国冲击很大,但对中国整个知识界的影响仍极其有限,随后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长达十几年并被基本平定后,社会才安定下来,这时外来的威胁才受到国人认真地关注。

我们谈到清朝的洋务运动时,常说这个运动破产了,失败了,这是很欠缺历史观点的。因为,对外战争失败并不代表向西方学习和改革的失败,直到今天我们仍与晚清洋务运动有着传承关系。前面没做好,后来者继续做,而且开拓的路本身就是一件艰难困苦的事。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先驱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他们不愧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功臣。

曾国藩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其实主要由于现当代抬高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造成的。把太平天国歌颂成伟大的革命,尊为革命先祖,曾国藩必然成一个反面恶徒,这里我们不评价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中的角色,而是看它作为政治家在晚清那样的格局下独具慧眼的开创性作为。我们知道,洋务运动最早的发起者是曾国藩和恭亲王奕䜣,他俩加上李鸿章对国际有认识,对风气有兴革,这是很应该肯定的。

从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一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的思想和开阔深远的目光。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再看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与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思想,虽然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思想,但是后者却比前者高明多了,这从“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就可看出来。“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曾国藩不仅有此思想,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可见曾国藩比魏源眼光更远,勇气更大,思想更开放。曾国藩用“师夷智”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行动纲领,比其同辈也要高明。从这点上说,曾国藩为解放思想,学习西方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曾国藩等人开创了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国家羸弱的事实,却依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很明确的自强道路。但是曾国藩等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使得即使身在其中,也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运动队与近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曾国藩的用人艺术

曾国藩的用人战略令人折服,他善于运用。分权的方式深的将士的佩服。他在发挥领导水平时把领导力的深刻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注重人才的品德,坚持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无才无德,放弃使用的用人策略。在权利方面他善于运用分权授权,放手使用的大胆策略。在面对战绩方面,他从不贪功,把成绩归于将士,大胆奖励及推荐部署,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来用人。

在曾国藩的众多门生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李鸿章外,另一个门生左宗棠也是一个神人,四十多岁,没过几年便封侯拜相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后来自领楚军,成为了晚清又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曾国藩认为人的品德重于人的才能,在选拔任命部署的时候总是把人的品德放在首位,因此就有了后来人们对他所总结的用人理念—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能用。这与今天我们的企业用人选择上有着一致的观。只不过在今天我们说的是坚持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无才无德,放弃使用。这都是我们在选择用人方面的相同之处。曾国藩在用人的时候坚持看重人的品德,认为只要人的品德有问题,无论其多么的才华出众都不会任命这样的人

曾国藩重视团队建设,重视长期规划,不计较眼前小利。曾国藩这种重视分权授权,放手使用人才的做法使其部下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领导力,从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