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中医内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虚病后
素体虚弱,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 误攻,均可损伤中气,或伤胃阴,胃失和降则发呃逆,甚则病深 及肾,肾气失于摄纳,浊气上乘,上逆动膈则发呃逆。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2)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脾、肺、肾诸脏有关。 (3)病理性质:本病有虚实之分,病初以实证为主,日久则为虚实夹杂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呃逆。而其他疾 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 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 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 治。
【病因病机】
呃逆多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 后等因素,引起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 利,胃气上逆动膈。
1.常见病因
(1)饮食不节
进食太饱、太快、过食生冷、过服寒凉药物,寒气蕴蓄于胃,上 动于膈而生呃逆;过食辛辣煎炒、醇酒厚味,或过服温补药物, 燥热内生,腑气不行,气逆动膈而发呃逆。《景岳全书呃逆》曰: "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
(2)情志不遂
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横逆犯胃,逆气动膈;或肝郁乘脾,或忧 思伤脾,运化失职,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 逆气挟痰浊上逆动膈,发生呃逆。
如属胃寒者,温中祛寒;胃火上逆者,清降泄热;脾 胃虚寒者,温补脾胃;胃阴不足者,养胃生津;因于 情志者,疏肝解郁;因于痰饮者,降逆化痰;瘀血阻 滞者,活血化瘀;饮食停滞者,消食导滞。对于重危 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3.分证论治
胃中寒冷证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腕不舒,得热 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热饮,口淡 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患者2周前就餐后突发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喜冷饮,肮腹满 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问題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诊断要点是什么? 2.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辨为何种证型?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
药?
【概述】
概念
呃逆是指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等病 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膈间之气不利,临 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 制为主症的一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主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止,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 间歇时间不定。
2)次症:常伴有胸膈痞闷、脱中不适、嘈 杂灼热、腹胀暧气、口中有异样感觉、情绪 不安等症状。
(2)病史
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
(3)相关检查
1)电子胃镜、上消化道钥餐造影:可诊断 与鉴别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 胃癌等。单纯性膈肌痉挛无须做理化检查。
(2)辨虚实寒热
呃逆初期,呃声响亮有力,持续发作,脉 弦滑者,属实;呃声断续、低长,气怯 乏力,脉弱者,
(3)辨危候
老年正虚、重证后期、急危患者之呃逆 持续不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 难进,脉细沉伏,多为病情恶化,胃气 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应高度重视。
2.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疗原则。 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 补虚、泻实之法。
明代张介宾进一步确定呃逆病名,如《景岳全书呃逆》曰: “哕者,呃逆也,非咳逆也;咳逆者,咳嗽之甚者也,非呃逆也; 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啰也;噫者,饱食之息,即暧气 也,非咳逆也。”并指出大病时“虚脱之呃,则诚危之证。”
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呃逆论》把本病分外感、内伤两类。
清代李中梓《证治汇补呃逆》对本病系统地提出治疗法则。
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无呃逆之名,其记载的“哕”即包含本病,认为病机是 胃气上逆,发病与寒气及胃、肺有关,且认识到呃逆是病危的一种征 兆,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病深者,其声哕。”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啰下利病脉证治》中将呃逆分为三种: 一为实证,二为寒证,三为虚热证。
元代朱丹溪始称之为“呃”,《格致余论呃逆论》曰:“呃,病气逆 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之名也。”
呃逆
干呕
嗳气
主症 有无酸腐味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止

有声无物的 呕吐

嗳气沉缓, 食后多发
多伴有
病位 病机
在膈,关键在 胃
胃气上逆
在胃 胃气上逆
在胃 胃气不逆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生理与病理
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且无 明显兼证,属生理现象,无须治疗。若 反复发作,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 慢性疾病过程中为病理反应,可视为呃 逆病证。
呃逆
卢老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呃逆的诊断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呃逆的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呃逆的源流、演变与预后、其他疗法。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呃逆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呃逆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人
王某,男,50岁,因“喉中呃呃连声2周”于 2010年5月3日来诊。
证或纯为虚证。实证因寒凝、热(火)郁、气滞、痰阻、食停等病理因 素导致胃失和降,虚证因脾肾阳虚或胃阴亏损而正虚气逆。
(4)病机转化:病机转化决定于病邪性质和正气强弱。急危重症 及年老正虚患者可致元气衰败的危候。急危重症及年老正虚患者 可致脾胃阳虚与胃阴亏虚,后期可致元气衰败,出现呃逆持续、 呃声低微、气不得续的危候。
2)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可诊断 与鉴别诊断肝硬化、尿毒症、脑血管病以及 胸、腹腔肿瘤等。
2.病证鉴别
呃逆与干呕、暖气
三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暖气食后多发, 故张介宾称之为“饱食之息”,与喉间气逆 而发出的呃呃之声不难区分。在预后方面, 干呕与暧气只是胃肠疾病的症状,与疾病预 后无明显关系,而呃逆若出现在危重病人, 往往为临终先兆,应予警惕。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呃声沉缓有力, 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基本病机为寒蓄中焦, 气机不利,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加减:丁香、柿蒂、高良姜、炙
甘草。
临床运用①寒气较重,脱腹胀痛者,加吴茱 萸、肉桂、乌药;②寒凝气滞,肮腹痞满者, 加枳壳、厚朴、陈皮;③寒凝食滞,肮闷暖 腐者,加莱眼子、制半夏、槟榔;④气逆较 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 石。临证还可辨证选用丁香柿蒂散、橘皮汤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