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姓名: 王思氩
学号: 1011155015
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化教 论
实
验
报告册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
一.实验目标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为探究型实验,通过实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验
证,首先查阅资料进行知识储备,再
在实验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1 .二氧化碳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为:
大理石加稀盐酸制备。
2.二氧化碳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没有毒性,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但是镁
带在二氧化碳内燃烧生成碳与氧化
镁。
;
●易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这是碳酸饮
料基本原理,也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的原因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Ca(OH)₂)
变浑浊
3.关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
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
源。
三.实验流程大纲图
四.实验知识储备
2.检验气密性2.思考:启普发生器在什么条件下适用?答:
①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中用于制取气体时
适用。
②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只适用于常温反
应
③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
末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④典型实例:
------用稀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①漏液检验:
打开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水
至充满半球体,检查半球体的下口塞是否
漏水。
若漏水,则将塞子取出,擦干、涂
上少许凡士林,塞紧,或更换塞子后再检
查。
若不漏水,再检查是否漏气。
②漏气检验:
将导气管的活塞关闭,使整个容器处于密
闭状态从球形漏斗注入水至液面到达球
体漏斗1/2处时,停止加水,并标记水面
的位置,静置然后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并
保持30秒。
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
气
4.思考:怎样对启普发生器的药品进行填
3.装固体样品装?
①填装固体样品:
取出球形漏斗,让容器横放在桌面上,
将适当大小的固体从大口装入球形体内,
不要使固体落入半球体中。
装入固体的量
以不超过球体容积的
1/3为准。
将球形漏斗插入并插牢后,竖立
容器,轻轻摇动,使固体分布均匀
②注入液体(或溶液)反应物
打开导气管活塞,将液体(或溶液)
从球形漏斗注入,直至完全浸没固体反应
物,
注意:液体反物不能加至导气口下
端,否则液体反应物会随着生成的气体
飞溅而出。
③使用方法
打开导气管活塞,液体就从半球体
进入球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
体就由导气管逸出。
然后关闭导气管的活
塞,液体被压回半球体和球形漏斗。
这时
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自动停止
④拿出药品,清洗装置
反应结束后,打开半球体下端塞子,
从排液口排除液体物质。
排净后,再将启
普发生器侧放,拿出球形漏斗,从球形容
器上口取出残留的固体物质。
5.启普发生器是怎样实现随时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的?
①启普发生器使用时,扭开导气管活塞,反应
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
五.实验操作步骤
六.从教师的角度看实验
七.教学趣味拓展
1启普发生器发明人的趣 2.石蕊试剂的趣味发现味小知识
启普发生器是荷兰科学家启普发明,
并以他的姓命名的。
启普曾经学过一点化
学,但基本上是一个药物商人。
19世纪
初期,荷兰的一所工业大学想请启普担任
地质教授,但因为他自己办的商业比较发
达,所以他没有接受工业大学的聘请。
启普除了经商以外,还根据前人制作的发生硫化氢气体的简单装置,设计出一种气体发生器,用的时候就发生气体,不用的时候,酸液上升,气体就停止了。
因为这种气体发生器基本上是启普创造出来的,并由会吹玻璃的工人吹制成的,所以后人都称这种仪器为启普发生器。
他设计出这种实验室用的气体发生器,一直沿用到今天,基本上没有改变。
除了启普发生器以外,启普还发明过一些小东西。
例如,画家绘画用的彩色铅也是启普首先制成的,所以他同当时的许多画家很熟悉。
启普死得比较早,他的产业由他的儿子继承下来,后来虽然转让给别人了,公司的名称仍然叫做“启普父子公司”,至今它仍然是荷兰有名的科学仪器公司。
石蕊试剂是从石蕊狄亿总提取出来的酸碱性指示剂,是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
有一天,波义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
他赶忙用清水去冲洗,却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红色花!波意耳感到很新奇,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波义尔又用HNO3(硝酸)、H2SO4(硫酸)、CH3COOH(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全变成了红色。
经过反复实验,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此后他试图再找出用来检验碱性的物质。
他把能找到的花卉、、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的变色反应。
终于发现:碱性溶液能使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变蓝。
他想: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 他试着把石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检验酸
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色!
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遇酸变红,这是波就义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 从此,石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波义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