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综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满分100)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 分,共50 分)
1、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D.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2、“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火车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4、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公社体制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5、下列语句摘自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A.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B.爸爸六岁去放羊,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C.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
D.敬爱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6、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①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
③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④分配方式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④加入WTO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
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鹎,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B.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9、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0、“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11、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股票投机过度
A. 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C.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3、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但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
A.罗斯福所领导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B.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沉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项政策说明了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C.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15、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B.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重大意义
16、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17、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18、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A. 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B.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C.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 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当苏联政府将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映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