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PPT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课件31张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课件31张

二首(其一)》
朱熹(1130.9.15—1200.4.23,71岁),字元晦,又字仲晦,号
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wù源县(今江西省 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 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 侗tǒng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 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 一人。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①、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
②、概括意象的特征,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展开联想和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不能直译诗句,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句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 Nhomakorabea人格。(3分)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①傅安道:名自得,泉州人。晚年闲废,
[宋]朱熹
杜门自守。跟朱熹、辛弃疾都是好友。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miǎo与尘 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 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 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024届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共33张ppt)

2024届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共33张ppt)

05
备考策略与建议
熟悉常见形象及特点
熟记常见诗歌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等,了解各类形象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手法。
掌握形象塑造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手法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及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来刻画景物和事物形象。
多角度理解形象内涵
深入挖掘形象内涵
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
1.要分清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和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有两个人物形象:一是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形象,一是词中刻画的周瑜风流倜傥、 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形象。 2.要分清形象和性格的区别。如果要求分析形象,则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 品质等;如果只要求概括性格,就可不必考虑其他内容。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 则考生只需从诗歌中提炼出要点,用短语的形式表达。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 考生首先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景物 形象
设问 审题
模式
1.概括景物特征; 2.赏析景物形象; 3.分析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刻画诗中形象的作用等。 题干中有“景物”“形象”“特征”字样。
1.明确写景的主要技巧,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视听结合、渲染烘托等表现 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 2.掌握表现写景特色的名词术语,如有声有色、清新明丽、宁谧清幽、淡泊悠远、空灵 飘逸、宏大壮观、博大雄浑等。 3.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考生只需要提 炼出景象点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考生就须要结合具 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点、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 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

;.
16
例题展示一(07四 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7: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 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 的淡泊情怀。(2分)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26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 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 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唐 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之画面描述(28张PPT)

唐 高三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之画面描述(28张PPT)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
语言进行概括。
答:我来作答:
【例 4】 (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如何审题]
月 圆①
1.抓住“几幅画面”,明确鉴赏的是景物形象。
[唐]杜甫 考点分层突破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2.抓住“前六句”“月圆之夜”等提示语,明确鉴赏 的范围、限制。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
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典真例题剖析回] 顾
[典例 2](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 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 月圆。④列宿:众星。
典例分析
鉴赏景物形象题型之二:画面描述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
四行 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
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题 示 例 鉴赏思维切入点:
绝句二首(其一)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思维导图】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答案(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 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 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准确理解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各得1分, 写出全联的意境,得1分。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经典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优秀经典PPT课件

2017
欧阳修(宋诗)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经典例题】:【17年北京卷】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题型二:意境+开头作用
⑤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有何作 用?请简要分析。
此类题目加入了首联或上阙写景的作用考查,故 而在一般意境型答题模式上再加入作用分析即可。
首联或上阙(片)写景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点明了什么时间, 2、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氛围, 3、奠定了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4、为下文的什么描写和什么情感地抒发做了铺 垫。
课堂小结
1、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如果只是单一考意境, 就按照“景 、境 、情”的三步走模式答题。 如果题目中有两个问题,就怎么问怎么答。
2、近几年该考点往往和表达技巧放一起考 (17年高考),答题时就主要根据手法题答题 步骤来回答。
3、要积累诗歌中常见、常考的景物,熟悉它 们常用来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还 要熟背意境氛围常用术语。
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 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 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楹:房屋的柱子。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
4.答题规范 (1)描图景。描画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析感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考题指引
(202X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 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 些情感。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 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 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概括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其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泛,要答具 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分析为什么而“哀伤 ”。思想情感一般有: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 、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审题要点】 景物描写
营造氛围Βιβλιοθήκη 情感【读懂大意】 在荒凉的客馆中从梦中醒来,只见秋月惨淡,笼罩着四周,不知哪
里传来的捣衣声,唤起了心中的悲愁。深夜里没有风但莲叶沙沙作响, 冰冷的水中,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
【考题解析】 “梦回荒馆月笼秋”,首句即破题,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
5、先言他物,领起下文。(结构) 6、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结构)
7、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8、线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什么是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 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
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 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 春“花”, 营造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 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 表达出春虽未老 ,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 情。
第四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答题步骤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和意境 (意象内涵)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和意境 (意象内涵)PPT课件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茂密的草、涧水、芳树、花、鸟。(步骤一)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
(步骤二)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
完整编辑ppt
10
练习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sǎn)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
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
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
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
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
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
完整编辑ppt
33
3、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完整编有辑pp一t 分愁滋味。 34
4、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
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
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
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
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课件精品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课件精品

2 0 1 8 ·全 国 卷 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积累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
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
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 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 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
的情感。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 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 流逝。 这首词表达的是伤春伤别之愁, 怀人怨独之情。
(1)(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分析意象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或景象)? ——分析意境
请分析这首诗的景情关系。 ——分析手法
学习目标
积累相关意象的内涵 掌握意象的作用题解题思路 掌握意境题解题思路 积累情景关系相关知识 掌握答题要点,规范答题
怎样写? 写什么?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别林斯基:“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别林斯基:“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心理感受
我一个人好无聊啊。 我只爱你。 我等你等得好辛苦。 苦中作乐。
形象表达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鹭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陌陌水悠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君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 羌笛 • 青鸟 • 白雪
竹笛 鸿雁 玉壶
羌管 雁足 冰心
寒蛩 蟋蟀 尺素
高洁
思乡 音信、书信
实战演练1 绝句 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答案: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风景画。 ①画面的近处,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鸣唱;远处,湛
【答题范式】
绘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
(景——境——情)
【答题要点】
这首诗描绘了(
)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景物形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的白雪; 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 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②前两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境界阔 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实战演练2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全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运用了什么手法?
其他常见意境特点用语举隅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 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驿路 浮云 飞雪 苦雨 幽兰 菊花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案】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绘图景)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点氛围)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析感情)。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重点
1.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2、学会按步骤规范解答诗词鉴赏题。 3、课后注意积累诗歌中常见意象。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 感?(6分)
▪营造出了
的氛围,(点氛围)
▪抒发(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心情)。
(析感情)
常见意境氛围术语
•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的谢落表现心 情的低沉。
实战演练6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 【果答。案】(1)诗人写了月陂堤、百尺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 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 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 怀的心情。(2分)
请你打分
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 、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的景象。
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 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 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 ,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 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 ‖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 春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 生活的思想感情。
鉴赏2: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 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 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 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一 绘图景)。这首诗描写 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 点氛围) 。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点氛围)一般 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析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小结:
鉴赏景物形象答题模式
▪这首诗通过 (绘图景)
意象,或描绘出 图景画面,
答案: 诗人借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
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
法。
实战演练3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
本诗写到的意象: 缺月 、疏桐、孤鸿、寒枝
创造的意境: 沉寂(寥)、凄凉 表现的主旨:(抒发的情感):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步骤三 析感情) 。
鉴赏3: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得系
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
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
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 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实战演练5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案: 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的天涯,以碧云摇
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
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
(步骤一 绘图景)
营造了一种真切甜美的意境。 (步骤二 点氛围)
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
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步骤三 析感情)。
鉴赏景物形象类试题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图景)忠于原 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实战演练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跳鱼四个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 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 静。
感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