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评价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6年1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标签: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措施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尤其在急性期,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5~65岁,平均(50.13±2.0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4~66岁,平均(50.29±2.14)岁。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可进行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首发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神志清楚但伴有语言障碍;CT或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配合度低或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为生命体征检测、异常情况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出血急性期症状及注意事项,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评估其情绪状态,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介绍成功案例,并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解其不良情绪状态;2)呼吸道护理: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鼓励其
自主咳嗽,并为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患者抗生素,以此有效预防感染;3)泌尿道护理:适当增加饮水量,引导患者自主排尿,达到清洁尿路的作用,护理人员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清洗工作,保证会阴干燥整洁,避免出现感染情况;4)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多需卧床休息,可为患者准备气垫床,定时翻身,并做皮肤清洁护理,避免出现压疮;5)生命体征监测与处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对其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关注患者体温状况,若患者体温较高,则给予其物理降温,利用冰袋敷贴患者额头、腋下或腹股沟,避免温度过高对脑细胞造成进一步伤害,若患者血压出现升高趋势,并伴有脉搏减缓情况,则提示存在颅内压升高可能性,护理人员应及时联系医生,作进一步检查,确定后给予患者降颅内压药物;6)功能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开展功能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并以被动训练为主,护理人员活动患者下肢,并对其关节和肌肉进行按摩,2次/d,15~20min/次;待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并组织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穿衣、脱衣、吃饭、大小便等,以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生活质量比较,参考SF-36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情绪状态、机体状况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详见表1。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病情较为危重,尤其在急性期,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除及时有效治疗外,需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切实改善患者预后质量,随着护理工作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临床日渐重视护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预见性,旨在通过实施全方位护理措施,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同时,改善其整体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2个预后生活质量较高,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工作,遵循“预见性”原则,具体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准确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从心理、皮肤、呼吸道和尿道护理等方面着手,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导其放松心态,并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降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3-4]。同时护理人员在病情监测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对异常变化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切实保证患者病情的稳定,此外护理人员意识到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待患者意识稳定后开展被动训练,以活动关节和按摩肌肉为主,对患者肢体进行刺激,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受限情况,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引导其进行常规训练,并融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内容,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锻炼的机会,提升器自理能力,切实改善其生活质量。
綜上,在脑出血急性期,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2] 徐留庄,赵华.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5):165-168.
[3] 周瑞芳.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0):1913-1914.
[4] 张瑾.急性期脑出血中医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7,09(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