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4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总结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经验,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分析。
方法 14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按lauge-hansen进行分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16个月。
结果根据 cedell主观标准评定,优9例,良5例。
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临床中治疗该复杂骨折脱位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三踝骨折;骨折固定术;临床研究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骨折,在治疗中若处理不当,复位内固定不理想,易见后遗症。
自2002年2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1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30个月),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
年龄20~73岁,平均49岁。
扭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致伤2例。
闭合性损伤11例,开放性3例。
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8例,旋后外旋型ⅳ度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1例。
受伤距手术时间2h~15天。
1 2 治疗方法1 2 1 手术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外踝采用腓骨后外侧纵行切口,后踝骨折可以将内踝切口延长或经外踝切口掀起外踝远端骨折块而暴露。
根据术前x线片分析,较大的后踝骨折块复位后用布巾钳固定,通过将内踝骨折块连同三角韧带向下翻转而形成的小空隙观察后踝复位后关节面光滑,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自后向前固定。
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骨折中发生于下胫腓联合以上的腓骨骨折,部分发生下胫腓联合分离,用1/3管状钢板固定腓骨骨折,用1~2枚松质骨螺钉经过钢板孔贯穿固定下胫腓联合,如果骨折粉碎严重,外踝骨折线过长,没有合适长度的1/3管状钢板,那么腓骨可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内踝可用较细的克氏针固定;对于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中,外踝在下胫腓联合水平以下发生的螺旋型或短斜形ⅱ度骨折,用1枚松质骨螺钉自骨折远端向前向上约30°斜向胫骨远端干骺部拧入固定,内踝骨折采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垂直于骨折线固定,直视下或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关节面情况,尤其是后踝复位后关节面情况,骨折复位内固定后,活动踝关节,了解骨折块稳定后,彻底止血、冲洗,预防碎骨片遗留于关节腔,逐层缝合切口,放引流条。
三踝骨折44例手术治疗体会
三踝骨折44例手术治疗体会
1 踝骨折
踝骨折是常见的骨报错,也就是踝关节骨折,多发生在外侧及后
侧三角区,一般患者有胸痛、受伤时即出现跛行、不能支撑重量甚至
坐立不稳的症状,多种踝关节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视情况而定,可以
针对不同的患者定制化治疗计划。
本文报告了一项关于对44例踝骨折的治疗体会。
全部患者均行内
侧距固定,施行双心形钢板连接内侧距和外侧距的治疗,使用了晶体
双钩内固定器,用皮肤丝缝钉结扎内侧距上的其他钢板。
2 手术结果分析
观察44例踝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有31例(70.5%)患
者完全恢复,效果满意;有11例(25.0%)患者恢复不完全,有2例
(4.5%)患者出现了感染等并发症。
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踝关节僵硬,治疗时行常规物理治疗,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 教训
踝骨折的治疗应及早采取措施,术前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
定制化治疗方案,采用多元化治疗方法,综合考虑,力求达到较好的
治疗效果。
其次,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为患者的恢复提供有效的
帮助,同时留意并发症的发生,妥善处理。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协调的踝关节活动以维持术后的良好恢复,及早进行物理治疗,使踝节好动度增强和弧形正常以及运动能力恢复尽可能高效。
本研究共纳入了4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实际治疗,结果表明,内侧距固定双心形钢板术可有效治疗踝骨折,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但术后物理治疗重要,以免发生僵硬而影响患者康复。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5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5例。
A0分型为B、C型,手术采用后踝-外踝-内踝的固定顺序,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釘。
本组45例均获8~18个月随访,平均13.6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2.5月,按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40例(88.9%),良4例(8.9%),差1例(2.2%),优良率为(97.8%)。
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标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9~62岁,平均43.8岁。
AO分型:B型15例,C型30例。
伤后入院时间1~48 h。
均为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1.2 手术方法闭合损伤积极争取在8 h内进行手术,未能在8 h内手术者,手术推迟到7-10天后进行。
手术在大腿根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体位和入路根据后踝骨折片的位置而定,如骨折片位于胫骨远端外侧,则先采用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显露腓骨长短肌,拇长屈肌外侧的肌纤维和胫骨后侧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剥离,暴露后踝;在跟骨上横穿一克氏针,在牵引跟骨下充分暴露胫距关节,将后踝复位,C臂透视下先打入一根克氏针固定,再钻入1-2枚空心钉导针,导钻开孔(只穿透骨折片即可)后,拧入 3.5mm空心螺钉1-2枚固定。
检查胫距关节面,拔出固定针及跟骨牵引针。
再沿此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整复后,垂直于骨折线钻孔,拧入一枚螺钉固定后,再置腓骨远端解剖型接骨板固定,C臂透视下在外踝上3-4cm处通过接骨板的一孔在踝关节充分背伸时由外向内横形钻透腓骨并穿透胫骨内侧骨皮质,方向由后向前25°~30°,平行于胫骨远端关节面,再拧入一枚4.5mm空心螺钉固定,长度以穿过胫骨内侧皮质为宜[1]。
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分析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和踝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微创手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微创手术对三踝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imalleola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52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1)and experimental group(n=21),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The postoperative swelling degree and ankle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degree of swell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nkl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improved,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rimalleola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promote the ankle joint functional recovery,reduce complications,reduce the patient’s pai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rimalleolar fractures,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imalleolar fractures;Clinical results踝关节骨折分为单踝骨折、双踝骨折、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较严重的骨折,是指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后踝骨折[1]。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踝 ,后 踝也 随之复 位 ,然后 固定 内踝 ,以这样 的固
定顺序 明显缩 短 了手 术时 间 ,而且踝关 节功能恢 复较
好 ,本 文旋前 外旋 型骨 折患者 1 1 例 ,随访 1 8 个 月后
s u r g i c a l a n d e x p e im e f n t  ̄r oe n t g no l o g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Ar c h S u r g , 1 9 5 0 ,
天开始 进行膝 、踝关节 以及股 四头肌不负重功能锻炼 ,
其 中将采用 改进交锁髓 内钉 固定手术方式 的 2 6例患者
骨折 患者疗 效进行 比较 ,现报道如下 。
胫 骨前 外侧取 一 4 — 5 e a 切 口,暴 露骨折部位 ,将 骨折 r 断端 的血肿 及嵌入 骨折端 的软组织予 以清 除 ,在尽可
能避免剥 离骨膜 的前提下进 行骨折解 剖复位 ,选 择大 小合适 的 L I S S钢板行 内固定 。观察 组患者采用改进交 锁髓 内钉 固定治疗 ,在髌韧带 前正 中处 取一切 口, 自 胫 骨平 台下 l e m处选 择钻孑 L 点 ,配合 C臂 x线机透视
C型 9例 。骨折至手术 时间 : 3 — 1 4 d , 平均 ( 6 . 9 ±2 . 4) d 。
胫 骨纵 轴保 持垂直 , 确保 固定完全稳定 。( 3 ) 术后处理 : 两组 患者 均常规 放 置负压 引 流管 ,2 4 h 后 拔管 ,术后 常规应用抗 生素 3 — 5 d预 防感染及脱水消肿治疗 。对照 组 患者均 使用弹 力绷带包 扎患肢 ,膝 、踝关节使 用石 膏托 固定 ,保 持踝 关节 中立 位 ,患 肢抬高 ,术后第 2
三踝骨折手术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手术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
方法:对1998~2008年4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41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根据Cedell主观标准评定,其中优30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2.7%。
结论:积极手术治疗,准确的骨折复位和有效的内外固定,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的程度。
标签:三踝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术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骨折,在治疗中若处理不当,复位内固定不理想,易出现踝关节不稳、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自1998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三踝骨折41例,均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48岁。
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12例,高处坠落7例,跌倒扭伤4例。
按Lan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5例,旋后-内收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8例。
开放性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12例,合并踝关节周围明显软组织损伤者13例。
伤后8~12 h内急诊手术22例,伤后7~10 d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再施行手术19例。
1.2 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处理,闭合性骨折行石膏固定,患肢抬高置于托马氏架上,若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则及时对症治疗,尽早手术。
1.2.1 手术入路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内踝处在其前缘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保护牵开大隐静脉,切开骨膜暴露骨折。
外踝处以骨折为中心做一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并剥离骨膜,暴露骨折线。
将患足轻度外翻,使胫骨远端自内侧切口脱出,直视下暴露后踝骨折。
1.2.2 处理骨折后踝骨折如果波及胫骨下端关节面1/4以上且骨折不稳定,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直视下复位并用拉力螺钉从后向前固定后踝骨折块,不影响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予以取除,外踝骨折常规用4~6孔钢板和螺钉内固定,将钢板折弯成形,恢复外踝与腓骨干向外10°~15°角,并尽量保留外踝长度,若有缺损时应用自体骨移植。
81例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81例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通过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探讨一种恰当的手术及内固定方式。
方法收集自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81例三踝骨折临床病例,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随访6个月~2.5年,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片示骨折复位良好,达解剖复位。
按Olerud和Molander的评分标准,B型57例,优良47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2.5%;C型24例,优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9.2%。
总优良率81.5%。
结论手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三踝骨折又称Cotton骨折,Henderson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踝关节骨折。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是三踝骨折的主要原因,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三踝骨折系踝关节严重损伤,一般合并有踝关节脱位。
骨折后如关节面稍有不平或关节间隙稍有增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工作。
自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本文对我院81例三踝骨折临床病例进行了内固定手术,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2.5年,疗效满意,现在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53例,女28例。
右侧42例,左侧39例。
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3.7岁。
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通过踝关节正、侧位片及重建CT确诊,均为新鲜骨折且骨折移位明显。
按Weber的AO分型B型57例,C型24例。
车祸27例,高空坠落伤21例,运动扭伤19例,平地摔倒12例,重物压伤2例。
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59例。
伴有多发性骨折6例,合并颅脑损伤4例,有韧带、肌肉、肌腱或血管神经等多种软组织损伤18例,伴有不同程度胫腓韧带损伤或胫腓下关节分离63例。
手术距离受伤时间4h~16d。
1.2治疗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或全麻。
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体位和入路根据后踝骨片的位置而定,如后踝骨片位于内侧,则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先屈膝,采用内后侧切口显露后踝和内踝,再伸膝位采用外侧切口显露腓骨和外踝。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
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5~60岁。
伤后1.5h至11d入院。
根据AshurstBromer分型方法,外展型2例,内收型4例,外旋型8例,直接暴力型5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所有病例均为Ⅲ度骨折。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闭合性且有明显胫距关节脱位者,术前必须尽早行手法复位;开放伤者予以彻底清创。
术前根据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或CT检查明确骨折分型,在踝穴位片上,距骨的移位提示关节失稳。
以分型为依据,术前明确手术顺序。
手术前准备好整套的小螺丝钉骨折固定器械:(3.5mm皮质骨螺丝钉、4.0mm 松质骨螺丝钉、加压拉力螺丝钉和1/3管型钢板)。
1.2.2手术顺序本组旋后外旋与内收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
旋前型骨折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后踝。
1.2.3手术方法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先取仰卧位,再改俯卧位。
本组手术均取3个孤立的小切口。
在腓骨的远端以骨折部位为中心沿腓骨的长轴作纵行切口,用1/3管形钢板可良好固定横形、螺旋形或斜形骨折,在外踝处,可将1/3管形钢板折平,加大钢板接触面。
估计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在踝关节面上方2~3cm处用4.5mm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面贯穿胫腓骨固定;在内踝的前内侧沿内踝的曲线作一弯曲的“曲棍球棒”形切口,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保护手术野,改为俯卧位,在跟腱内侧取纵切口,显露后踝骨折,以近端骨折线为对位点,后踝复位时,足部应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牵拉压迫胫骨下端关节面,然后用1枚或2枚4.0mm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17例临床分析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17例临床分析足踝部位的创伤很常见,由于足踝部位软组织较薄,损伤时常累及关节,治疗不当致残率很高,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是踝部较复杂骨折类型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其手术方式、固定顺序等多方面有较大争议,但大家公认的观点是:准确的复位以及解剖结构的恢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为此,合理的手术设计对治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者针对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期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37岁。
左侧8例,右侧9例。
致伤原因:坠摔伤5例,车祸伤12例,其中两例是开放伤。
AO分型:A型4例,B型5例,C型8例。
合并伤:5例下胫腓联合分离,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
1.2 手术时机开放性骨折主张急诊手术,闭合性损伤争取在受伤后6~8 h 内急诊手术。
如果出现明显的肢体肿胀甚至张力性水泡者,给予冰敷、抬高患肢、临时石膏固定一周左右时间,再进行手术。
1.3 病例选择标准内、外踝骨折合并有后踝骨折,后踝骨折块占关节面10%以上、后踝骨折块以后外侧为主、有或无胫腓联合分离踝穴增宽、局部条件良好者。
患者均于术前拍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及CT重建位片。
对于怀疑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可以耐受者加摄应力位X线片,条件允许术前踝关节MR对于诊断韧带伤有一定的帮助。
1.4 手术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最好应用止血带。
患者取仰卧患髋垫高位,后、外踝手术后改仰卧位。
先进行后外踝部位暴露,取腓骨后外侧切口在腓骨后缘显露后关节囊,背屈踝关节骨折块复位后,复位钳临时固定,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由后向前内平行踝关节固定1~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
腓骨固定方式可根据远端骨折块大小及高低选择张力带钢丝、松质骨螺钉、解剖型钢板或管型钢板等有效固定方式固定,保障腓骨达到解剖复位效果。
内踝常规内下方切口、需要探查三角韧带损伤者加后弧形切口,一般情况1~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52例的临床观察
对 5 例 患 者 随 访 , 例 随 访 时 间 为 2 病 随 访 6~1 月 , 均 9个 月 , 据 May 2个 平 根 r—
能障碍 , 引起感染 和畸形等并发症 。我 院
自20 0 5年 2月 一 0 8年 3月 诊 治 三踝 骨 20
三踝 骨折 内固定 手术 后 的康 复治疗
节 的稳 定 也 有 重 要 意 义 。
等 5例 , 良 率 9 . % 。 骨 折 愈 合 时 间 优 04 平 均 1 。 结 论 : 术 治 疗 三 踝 骨 折 通 4周 手
5 2例三踝骨折 病例术 中内固定顺 序
按外 、 、 踝进行 , 内 后 内踝 的 固定 有 利 于 后
过切 开复位 , 对骨折 可 靠稳 定的 固定 , 恢
置入 , 内踝骨折 以内踝 尖为 中心做 内侧弧 形切 口, 用骨 膜剥 离器钝 性 分离 骨折 面 , 直视下 骨折 复位临时 固定 , 分别于前后 沿
内踝 关 节 面 的 方 向 然 后 再 进 行 外 侧 板 钉 固定 , B型 和 C型 骨 折 均 采 用 纯 钛 金 属 板
复踝 关 节 的 解 剖 关 系 , 以有 效 恢 复 踝 关 可
节的功能。
关节 面以上水平置入皮质骨 螺钉 , 水平 以 下。 置入松质 骨螺 钉 , 于外踝 骨折 线 为 对
斜行 , 经放置在外侧 的固定板置人螺钉 可 并且 垂直 骨 折 线 , 骨折 线 方 向在 额状 若 位 , 先第 1 螺钉从失状 线垂直骨折线 可 枚
摘 要 目的 : 三踝 骨 折 手 术 的 临床 效 对
成 , 于 屈 戊 关 节 , 节 结 合 紧 密 , 屈 伸 属 关 以 为 主 要 活 动 方 向 , 负 重 为 主 要 功 能 。 以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f c rs ee no f r l w d” e o f t 3 o ts 1 o t vrg ) n et a stfc r rt w s r t e r i ae fl e 一pp r do 0 o 0m nh ( m nh aeae ,adt t aiat y a a a u w u n t aoo i 1 4 s h ol s o e
实用 医学杂志 20 第 2 0 8年 4卷 第 2 4弗Biblioteka ・专 题 报 道 ・
手 术治 疗 三 踝 骨折 的临床研 究
胡俊 勇 余世 民 雷
摘
磊 李 占春
徐 栋 梁
要 目的 : 讨 三 踝 骨 折 手 术 治 疗 方 法 和 围 手 术 期 处 理 。 方 法 : 5 探 对 4例 采 用 切 开 复位 内 固 定 治 疗 的 三
踝骨折 患者的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中男 3 例 , 1 其 8 女 6例 , 年龄 2 ~7 1 6岁。 O分型 , A B型 2 4例 , c型 3 O例 。 开放 伤 1 。 4例 闭合 伤 4 0例 。手 术距 受 伤 时 间 4h~1 , 4d 骨折 复 位 顺 序 为 后 踝 一 踝 一 外 内踝 。后 踝 选 用 可 吸 收 螺 钉 或 金
S r ia r ame tf rti l oa r cur HU j n n u gc lte t n o rmal lrfa t e e u —o g.YU S i h一
D p r e to r oe i , ag uHo hlo e Fr f l t H silo u a— n u i ri , G agh u eat n f Ot p dc Hunp s o f t i t f ie opt S n Y s n esy un zo m h s p h s Ai a af t e v t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0例临床观察
个肿大的淋巴结。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腹部高频彩 超复查未见肿大淋巴结。有效:体温正常,腹痛虽减轻,但是偶有发 作 ,腹部压痛减轻,血常规正常,腹部高频彩超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少 或减小。无效 :症状、体征、血象无明显变化,腹部高频彩超复查肿 大淋巴结改变不明显。总有效率为治愈+ 有效, | 总例数 ×10 0%。 1 . 4统计学方法
菌 的生 长 , 一步维持体 内微生态平衡 ,减少有 毒产物 吸收。 进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四联康治疗dJ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 ,L 有效率高, 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献
注 :与对 照 组比较 , = . , P . 4 2 <00 0 5
糖 、淀粉 等辅 料混合制成 。 口服后药物 到达肠腔 ,可直接 补充人体肠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 2 检验。
2结 果 观察组4例 ,其 中治愈4例 ,占8. %,有效5 ,占1. %,无 8 1 52 4 例 02 4 效2 ,占41%,总有效率9 . %。对照组4例 ,其 中治愈3例 , 占 例 . 6 54 8 8 3
21 0 1 1年 1月第 g卷 第 3 1期
1 - 3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 《 实用儿科 学》和 超声医学 》 中的有 关诊 断标准 ,临床怀 疑 本病患儿 ,均行腹部 彩色超声检查 ,证实右 下腹或脐周有 单个或多
・
临床研究 ・ l 4 9
小儿肠系膜淋 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7 岁以下的 小儿 ,本病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感染有关 ,一般认为因链球菌 】 或病毒感染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将4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对研究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手法复位聚酯石膏塑形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和对比。
结果:经分组治疗和为期10~18个月的随访评价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手法复位聚酯石膏塑形外固定术而言,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ree ankle fracture,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Method:48 patients with three ankle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with 24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to each group.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anipulative reduction and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lyester moulding,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 group treatment and the follow-up evaluation from 10 months to 18 months found that the treatment excell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Compar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and polyester plaster plastic external fixation,the treatment of three ankle fracture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an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and it is worth to promote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Cotton fracture;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Curative effect踝关节由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临床也称其为距骨小腿关节,这可以说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关节之一[1]。
三踝骨折52例临床观察
三踝骨折52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52例三踝骨折病例。
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外踝通过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采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利用多枚钢板螺钉或空心钉固定。
术后6周、12周、半年进行X线片检查,掌握疗效进展。
结果52例病例全部跟踪随访,时间长度为一年到一年半,资料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基本愈合,且无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功能性来看,52例患者中优36例,良12例,较好4例,差0例。
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对于治疗骨折,促进患者更好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手术方法,合理的用药,再配合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治疗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踝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83-02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人体行走的灵活与稳定都离不开它。
三踝指的是内踝、外踝和后踝。
三踝骨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临床发生率高,有时还可合并有胫腓下联合分离及韧带损伤,从而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和踝穴的正常结构,从而改变关节的运动力学。
因此对治疗的时间要求和疗效要求较高,不及时治疗容易使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定,并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后果,可以说及时、良好准确的治疗方法选择十分重要。
本文选取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52例三踝骨折病例。
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解剖复位,精准处理,疗效满意,患者恢复效果好,满意度高。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52例三踝骨折病例。
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在2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岁,其中12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史,6例有糖尿病,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肱骨近端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8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其表现为下胫腓联合间隙增大。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新进展
手术采用腰部 硬膜 外麻醉 , 用止 血带_] 使 1 。手 术顺序 “ 为外踝 、 内踝 和后踝 。外踝 骨折 以外踝尖 为 中心 , 外踝 弧 作
骨 科 2 1 年 第 3卷 第 4期 02
d i1 .9 9ji n 17 —5 3 2 1.1.2 o:0 3 6 /.s . 6 48 7 . 0 21 0 0 s 4
・ 21 ・ 9
手 术 治 疗 三 踝 骨 折 的 临 床 新 进 展
(420 岑溪)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骨科 朱 震芳 530
内踝 对 于 踝关 节稳 定性 的维 持也 起 到 了一 定 作 用 。 三踝 骨 发 生 骨 折 的 主 要 原 因 : 据 临 床 研 究 表 明 , 体 根 人
骨折线为横行时选用 6孔点状接触板 , 于骨折线两端各 留置 3孔 , 在胫距关节 面 以上 水平 置人皮 质骨螺 钉 ; 在其 水平 以
、
三踝骨折 的解剖结构 和发生骨折 的机制
距 骨 上 部 以及 胫 腓 骨 下 部 所 分 别 对 应 的 关 节 面 是 组 成 踝 关 节 的 主要 结 构 E 作 为人 体 中负 重 量 最 高 的一 个 屈 伸 关 ,
节, 踝关节 被三组主要 的韧带 紧紧围绕 。 并将其连接在一起 。
踝 , 后 再 用 1 或 者 2枚 拉 力 螺 钉 进 行 内 踝 的 固 定 , 术 最 枚 手
为治疗的原则[ , 临床 效果根 据不 同的研究 , 在一定 差 2其 ] 存
异 , 总体上来说 , 但 疗效 著 。因此 , 文 对 采 用 手 术 方 法 治 本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开放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14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Lauge-Hansen系统分型,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优11例(78.6%)、可3例(21.4%)、差0例;术后未发生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解剖复位,重建稳定性,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trimalleolar fracture treated with surgical. Methods By 1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e three ank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Lauge-Hansen system classification, paralle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Results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3 months in average. Ankle subjective evaluation function: 11 cases (78.6%) in good, 3 cases (21.4%) in fair, 0 case in bad. There were no nonunion of the fractures, no broken of the screw and no intra-articular infection was happened.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ree anatomical reattachment ankle fractur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bility,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Trimalleolar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Efficacy; Surgery三踝骨折是正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一种严重损伤类型,骨折除发生在内、外踝,也发生在胫骨关节面后唇,导致足向后外侧移位。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43例疗效观察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43例疗效观察我院在2003年9月——2008年9月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43例,通过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料本组共计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7.8岁,左侧骨折28例,占本组65%;右侧15例占 35%,其中粉碎性骨折11例,占26%,开放性骨折8例,占19%。
按Denis-Weber分类,A型12例,B型21例,C型10例。
1.2 治疗方法对合并有休克、胸外伤、颅脑损伤的病人,先抗休克,请专科会诊,待病情平稳后再手术,开放性骨折立即清创内固定,闭合性骨折若病情允许应尽早手术,争取3天内手术治疗。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外踝取腓骨下端后缘弧形切口,内踝取前外侧弧形切口。
先用松质骨螺钉后踝,再用钢板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外踝,最后根据内踝骨折情况选用松质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内踝,术中以“C臂”X光机透视,证实内固定位置好,达到解剖复位。
1.3 结果所有病例均拆线出院,随访8~24个月。
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4例感染病例中,3例是开放性损伤,污染重,另1例为复合伤,早期无法手术,局部肿胀,水泡形成时仓促手术所致;感染创面经换药,创面植皮而治愈,无断钉现象。
43例中,优:踝关节功能正常,负重不痛,X线示解剖复位,34例,占 79%;良:踝关节背伸,跖屈轻度受限,负重轻度疼痛、不适,X 线示骨折基本复位,6例,占14.1%;差: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负重时疼痛明显,X线示骨折有明显错位,3例,占6.9%。
2 讨论2.1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重值约为体重的5倍。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踝部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需要完全复位,如果关节面对位不良,踝穴增宽或变窄,都会引起负重疼痛或关节不稳定,松动或运动受限,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窒息 5例 , 轻度窒息 6例, 均抢救成功 , 跟踪 随访无后遗症 。
23 并发症 的处 理 .
血 ( I 2例 , D C) 急性 肾功能 衰竭 1例 。本 组病 例 1 1例输血 , >
20 0 例 , 0 3 5例输注 了新鲜冰冻 血浆 , ml 2例在 1 0 h内输注 血 小板 6U 例肾功能衰竭 2 。I 4h内用速尿 30m , 0 g 调整补液量 , 注意 电解质浓度 ,4h后恢 复。 2
1 庄依 亮 , 李笑 天. 病理产 科学[ ] M . : 民卫生 出版社. 0 , 7 北京 人 2 31 ~ 0 6
12 7
2 王淑贞. 妇产科理论 与实践[ . MI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95,2 ~ 2 19 9 19 3 3 吴钟瑜 , 焦彤 , 车国卿. 妇产科超声 鉴别诊 断图谱 [ 昌: MJ . 南 江西科学
胎盘早剥 的病例往往均不典型 , 本组病例中仅 3 为典 型 例
手术治疗 三踝 骨折临床分析
张乃 东 丁亮华 何 双华 王 轩 黄 智慧
( 常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 江苏 常州 2 3 0 ) 10 3
踝关节由胫腓 骨下关节 面和距骨上部关节面构成 , 它是 人
L ue H ne 分类方法 , ag- a sn 旋前外旋型 三踝骨折 2 例 , 2 旋后外旋
技 术 出 版社 . 0 , 1 , 早期 的诊断和迅速 的
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分析本组病例 , 2例迅速诊断 , 有 在 局麻下做剖宫产术 , 新生儿得以成活 ; 5 有 例免于输血治疗 。 虽
4 严英榴 , 杨秀雄 , 沈理 , 产前超声诊 断学[ . 等.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 人
所有患者均 予以跟骨骨牵 引术 固定 ,并使 用药物促进肿 胀消 退, 待符合手术条件后 再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作者:闫德明,李亚伟,刘拥军,王殿钦,刘红军【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2003~2007年共诊治62 例三踝骨折患者,男32 例,女30 例;年龄14~81 岁,平均38.3 岁。
按Danis Weber分类,B型38 例,C型24 例。
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
对于大于关节面1/4时的后踝骨折,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
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
59 例背伸18°~20°,跖屈42°~50°,达正常范围;3 例背伸12°~15°,跖屈40°~48°,均为术后6个月内。
患者满意61 例,满意率高达98.4%。
结论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骨折,致伤原因多为行走扭伤、骑自行车摔伤、运动损伤、交通及建筑工地意外伤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生活交通的复杂变化,此类骨折的发生在不断增加[1]。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如克氏针、普通螺钉、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金属板及张力带固定等均有报道[2]。
2003~2007年笔者共诊治62 例三踝骨折,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 例,男32 例,女30 例;年龄14~81 岁,平均38.3 岁。
按Danis Weber分类,B型38 例,C型24 例。
1.2 术前处置本组病例均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手术。
对无明显下肢肿胀者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受伤8 h内及时进行手术;对受伤时间超过8 h并有明显下肢水肿者,入院后首先将患肢抬高行下肢静脉泵等治疗,8~20 h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观察作者:闫德明,李亚伟,刘拥军,王殿钦,刘红军
【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2003~2007年共诊治62 例三踝骨折患者,男32 例,女30 例;年龄14~81 岁,平均38.3 岁。
按Danis Weber分类,B型38 例,C 型24 例。
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
对于大于关节面1/4时的后踝骨折,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
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
59 例背伸18°~20°,跖屈42°~50°,达正常范围;3 例背伸12°~15°,跖屈40°~48°,均为术后6个月内。
患者满意61 例,满意率高达98.4%。
结论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
三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骨折,致伤原因多为行走扭伤、骑自行车摔伤、运动损伤、交通及建筑工地意外伤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生活交通的复杂变化,此类骨折的发生在不断增加[1]。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如克氏针、普通螺钉、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金属板及张力带固定等均有报道[2]。
2003~2007年笔者共诊治62 例三踝
骨折,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结合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 例,男32 例,女30 例;年龄14~81 岁,平均38.3 岁。
按Danis Weber分类,B型38 例,C型24 例。
1.2 术前处置本组病例均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手术。
对无明显下肢肿胀者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受伤8 h内及时进行手术;对受伤时间超过8 h并有明显下肢水肿者,入院后首先将患肢抬高行下肢静脉泵等治疗,8~20 h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前2 h 开始静脉滴注抗生素。
1.3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腰部硬膜外麻醉,使用止血带。
手术的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
外踝骨折以外踝尖为中心,作外踝弧形切口,B型和C型骨折均采用纯钛金属板及螺钉内固定。
骨折线为横行时选用6孔点状接触板,于骨折线两端各留置3孔,在胫距关节面以上水平置入皮质骨螺钉;在其水平以下,置入松质骨螺钉,并注意入钉长度,不可进入外踝与距骨之间的关节面。
此外,对于外踝骨折线为斜形,骨折复位后,若骨折线方向在失状位,可经放置在外侧的固定板置入1枚螺钉垂直骨折线;若骨折线方向在额状位,可先从失状线垂直骨折线置入第1枚螺钉,然后再进行外侧板钉固定的操作。
对合并胫腓前韧带损伤者,在外踝固定后由原切口行韧带修补。
内踝骨折
以内踝尖为中心做内侧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尽可能小范围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线后内翻踝关节,使骨折复位,用巾钳临时固定,分别于前后沿内踝关节面的方向平行置入1~2枚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如果是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情况补用张力带固定。
对于大于关节面1/4的后踝骨折,固定时根据后踝骨块的移位方向,借用外踝或内踝的切口进行骨折复位,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
骨折复位的标准是肉眼观察下解剖复位。
1.4 术后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患肢抬高位,前3天继续使用下肢静脉泵消除和防止下肢肿胀和淤血;从第4天起患肢使用CPM进行活动,使踝关节在无痛前提下逐渐达到生理活动度,同时进一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0 d起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2周嘱患者非负重站立;6~8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患肢开始负重练习行走。
术后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62 例患者随访及康复指导6~12个月,平均9个月。
60 例(96.8%)X线显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2 例可见踝关节周围骨质疏松。
踝关节伸屈活动:59 例(95.2%)背伸18
°~20°,跖屈42°~50°,达正常范围;3 例背伸12°~15°,跖屈40°~48°,均为术后6个月内。
患者满意61 例,满意率高达98.4%。
3 讨论
3.1 踝关节解剖及其骨折的特点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形成,属于屈戊关节,关节结合紧密,以屈伸为主要活动方向,以负重为主要功能[3],当腓骨下端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时距骨外移不稳定、踝穴增宽,导致踝穴解剖结构破坏。
Ramsey等[4]所作的关于胫骨和距骨接触面积的研究表明,距骨外移1 mm可造成接触面积减少42%,踝穴的完整性依赖于:a)腓骨的正常长度以及在胫骨腓切迹中的精确位置;b)下胫腓联合的完整。
现在认为外踝的长度和对位是踝关节整复中最重要的一环[5],其次是内踝,下胫腓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本组三踝骨折病例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顺序按外、内、后踝进行外踝的完整和下胫腓关节的稳定是踝关节修复的第一步,内踝的固定有利于后踝手术的操作,同时部分后踝骨折复位后可以不必加用内固定。
3.2 三踝骨折中使用的内固定方法固定外踝习惯上采用克氏针、螺钉、普通材料金属板。
前两者内固定特点是操作简单,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剥离少,但最大的弱点是不易解剖复位且固定不牢固。
金属板钉固定是B、C型骨折的最佳选择,尤其对于长斜形骨折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在斜形骨折板钉固定时,钢板应置于横折线侧,尽量避免置于斜形折线侧,以增加螺钉持骨的强度,同时避免螺钉进入骨折线,这样可以明显增加固定强度和稳定性。
本组外踝骨折为B、C 型,全部采用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其就质量轻、可塑性好、组织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内踝、后踝骨折采用螺钉固定是较好的选择,我们体会内踝骨折块较小且为松质骨,钻孔后采用加压螺钉固定易引起碎裂或骨块移位,因此,强调钻孔和拧入螺钉时维持骨折端的稳定,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增加螺纹持骨量,有利于骨折块的完整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如果内踝是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情况补用张力带固定。
对于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复位后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方便,固定牢固。
由于在踝关节的伸屈运动中,腓骨下端有轻微的内外、前后、上下移动和沿纵轴的旋转活动,固定下胫腓关节会扰乱正常生理下踝关节的活动。
因此对合并胫腓前韧带损伤者,由原外踝弧形切口行韧带修补方便易行,不增加踝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有利于下胫腓的生理稳定。
无需用螺钉固定下胫腓。
3.3 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早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后期容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三踝骨折解剖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为早期锻炼提供了条件,为此我们采取患肢抬高位,前3天继续使用下肢静脉泵消除和防止下肢肿胀和淤血;从第4天起患肢使用CPM进行活动,使踝关节在无痛前提下逐渐达到生理活动度,同时进一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0 d起嘱患者在床上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2周嘱患者非负重站立;6~8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患肢开始负重练习行走。
术后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本组病例术后下肢肿胀和淤血均较轻,无骨折断端移位,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率高达98.4%。
术后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一环,应给于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Court Broun CM,Mcbirnie L,Wilson G.Adult ankle fracture an increasing problem[J].Acta Orthop Scand,1998,69(1):4347.
[2]刘春杰,李福平.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72573.
[3]郑思竟.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2.
[4]Ramsey PL,Hamilton W.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ntact caused by lateral talar shift[J].J Bone Joint Surg(Am),1976,58(3):356.
[5]Mandracchia DM,Mandracchia VJ,Buddecke DE.Malleolar fractures of the ankle:A comprehensive review[J].Clin Podiatr Med Surg,1999,16(4):6797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