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
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 业都可能亏损。(如图)
规模经济壁垒
成平 本 均
C
需求D
LRAC
D
O
A
B
M
产量
图3-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 垒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 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 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 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 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那么由此形成的进入壁垒就是“策略性的(strategic)”进入壁垒 我们把进入壁垒定义为: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
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 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概念
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原因如下 : 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新企业 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这就意味着几 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于产业中企业之 间的竞争以及大量企业的存在,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通过策略性 行为来阻止新企业的进入。但是如果一个产业中长期存在高集 中度和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中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策略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 行投资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 对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分析是建立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信息经济学 的基础之上,进入和进入阻挠被看成是一个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企
业的博弈过程。 由于在位企业拥有首先行动和信息上的优势,它可以通过进行不
进入壁垒分类
不同学者把进入壁垒按各自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色罗普:把进入壁垒分为“无意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的”进入 壁垒。 冯· 威泽克:把进入壁垒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 壁垒 。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 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 所形成的壁垒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已经拥有大量的 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在
辅助软件产品上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另外,转换成本、培训
和学习成本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在位企业相对于进入者处于明 显的优势,建立在用户基数之上的辅助软件数量上的不对称成为 存在间接网络效应市场上的主要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第四节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 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 20世纪40年代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 :进入壁垒是指 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 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以 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
本上处于劣势,从而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
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 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 业的进入。(公共事业的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制度、差别性税收)
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一般来说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
所以由此导致的进入壁垒是结构性进入壁垒。
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
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 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干中学能使在位企业获得多少优势取决于两点: (1)在位企业通过干中学能比新进入企业降低多少成本; (2)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果学习周期很长或很短,在位企业所 能获取的优势都不会很大。学习周期很短时,新进入企业会较容易 赶上在位者。学习周期很长时,在位企业只能稍稍领先,不会有太 大的优势。当学习周期趋中时,干中学的策略效应比较明显,在位 企业能通过在干中学上的策略性投资阻止进入,并获取较高的利润。
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入壁垒的概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壁垒的研究重点也从分析消费者的 需求偏好和生产技术特点等外生因素转向分析在位企业为了减 少未来的竞争,通过自己的策略性行为影响市场结构而形成的
内生性壁垒。
色罗普(Salop):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某项行动目的是想把潜在的 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从而使自己免受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则已进行策略性投
资的在位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斗争,而进入者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进
入市场,此时在位企业的利润水平为 。如果在位企业采取消极 ,
行动,则进入者就会进入,在位企业的利润为 ,因此只有
并且
时,即
时,存在一个子博弈精炼
纳什均衡,在位企业的均衡策略是(采取积极行动,如果发生进入 就进行斗争),潜在进入企业的均衡策略是不进入,均衡结果是在
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
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网络效应壁垒
“正反馈效应” :在硬件/软件系统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数越
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品的需求越大,因而
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 会增加,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量的用户购
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
性产生的承诺价值。
沉没成本(sunk cost)与进入阻挠
在位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和先动优势,通过 策略性投资使潜在进入者改变对进入后产业内竞争状况
和利润的预期,从而使潜在进入者降低进入规模或根本
不进入市场,在位企业的沉没成本的比例越大,进入者 进入的动力越弱。
可逆的投资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向潜在进入企业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 息,使潜在进入者预期到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
进入。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进入博弈的扩展形式(如图) 这一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不进入,斗争)和(进入,默许)。 但进入阻挠均衡(不进入,斗争)并不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因 为在位企业的斗争策略是不可置信威胁,在给定进入者已经进入的
位企业通过对相关战略资源的投资有效地阻止了进入并使自己获得
了经济利润。
沉没成本(sunk cost)与进入阻挠
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1)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
进入者观察到。 (2)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者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 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 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3)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具有承诺价值。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
进入壁垒分类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 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 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进入壁 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括 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 低于潜在进入者(如图)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 (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 (5)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 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 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位企业高 的 原因为: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风险 。(柠檬市场理论)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 (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 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 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卡茨和夏皮罗 (Katz and Shapiro) 网络Baidu Nhomakorabea应分为两种:“直接的
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 “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 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
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
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
品在长期中所形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 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支持而得到加强。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 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 品质产品的象征,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 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立的 良好声誉,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
结构性进入壁垒与策略性进入壁垒的关系:结构性进入壁垒是策
略性进入壁垒存在的前提;以前企业无法控制的结构性变量因素, 现在变成了可控的因素,随着市场结构的演变,策略性进入壁垒日
益成为主导形式。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 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业 的最小有效规模( 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 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
买这种硬件产品,从而使这种硬件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
又促使大量的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这就是网 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
品市场上可能很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基数的不 对称就成为网络市场上的进入壁垒。
网络效应壁垒
情况下,在位企业如果实施斗争策略将使自己遭受损失,在位企业
从自身利益出发会选择默许,因此进入企业不会被斗争威胁所吓倒, 惟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进入,默许),进入企业将选择进
入。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有效的进入阻挠(如图)
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该博弈,如果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本的。为提高产出, 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必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位企 业可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这些生产能力在
进入发生之前是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
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 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
产品差异化壁垒
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销 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进入企业在销售成本上处于劣势。 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着不 对称性。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
企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须向
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高的单位营 销费用来吸引消费者试用自己的产品,新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成